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当程序作为指导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性原则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机理。包括权利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权力应当受到严格的制约和监督、程序本身应当符合人性的基本要求、程序运行过程应当有主体的参与、经由正当程序产生的结果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正当性的程序应当是符合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程序,等。在侦查讯问程序中引入和推广“三项制度”符合正当程序的有关基本原理,是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的必由之路。

  • 标签: 正当程序 侦查讯问程序 “三项制度”
  • 简介:为进一步破解"执行难",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执行程序作了修改和完善,通过强化执行措施、制裁逃避执行行为、加大对拒不执行的惩处力度,努力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这对于解决"老赖"问题、保证案件执结具有重大意义。立即执行不留时间差让执行程序迅速进入实质层面不久前,在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中,当事人王某被重复偿还借款,王某对此刻意隐瞒,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王某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要求其返还相关款项,但王某拒不履行还款义务。

  • 标签: “执行难” 完善程序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 执行程序 不当得利 执行行为
  • 简介:死刑执行程序作为死刑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规范。设置立法严谨、运行高效的执行程序,严守刑事司法活动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死刑罪犯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地维护,使死刑的执行更加规范化和人道化,以实现程序公平、正义。基于此,文章从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死刑执行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法律完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死刑执行 程序 问题 执行监督 法律完善
  • 简介:根据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或者位阶的不同,主张构建不同的犯罪构成论体系,属于结构合理主义的理论观点,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以事实与价值二论为基础构建的事实论体系与价值论体系、存在论体系与规范论体系,割裂事实与价值的内在联系,存在诸多缺陷。以事实与价值一论为基础构建的一论评价体系,主张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辩证统一,具有内在合理性:能够避免客观归责与主观认罪;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虽混融但脉络清晰;能够充分说明事实判断与价值评价的内在联系。犯罪构成要件的位阶不影响行为定性。社会危害性理论在犯罪构成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排除犯罪性事由不构成犯罪是因为没有侵犯犯罪客体。

  • 标签: 犯罪论体系 事实判断 价值评价 二元论体系 一元论体系
  • 简介:程序法的角度,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对李庄案享有审判管辖权,江北区公安局通过合并管辖对李庄案亦享有了侦查管辖权。但考虑到李庄案特殊的背景,不排除江北区公检法机关为使案件在程序上符合法律规定而人为确定漏罪立案时间以及恶意进行合并管辖的可能。非法证据的调查应在公诉人宣读完起诉书后先行进行,公诉人对非法证据调查时间的理解是对司法解释的曲解。庭审中证人不出庭作证是由立法缺陷造成的。检方撤诉不符合目前司法解释关于撤诉理由的规定。为防止检方随意撤诉,法院在对撤诉理由审查时应征求被告方的意见,同时应明确撤诉即无罪的法律后果,撤诉后再行起诉的条件应提高为"有新的重要证据",撤诉后无需再作出不起诉决定。

  • 标签: 李庄 程序法 管辖 非法证据调查 证人出庭 撤诉
  • 简介:春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浓厚的一笔,它表现在诸多方面。就礼法关系而言,其变化是明显的。无论是强调“有差等”的礼,还是追求“刑无等级”的法,都绝对地维护君王的绝对权力。春秋时期法从礼的附属中脱离出来,在思想上与先前的礼的辩争,也只不过是为统治者的统治方式提供另一种选择,即选择何种统治方式才能更好地利于君主的统治和维护社会的秩序。

  • 标签: 春秋时期 礼法关系 二元结构 原因 统治方式 绝对权力
  • 简介:2010年末,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开展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试点工作的通知》,随后,各基层法院陆续试行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然笔者认为,对构建这一程序的各种正当性依据有必要进行重新检视,因为很多论据不仅与简易程序缺乏必然关联,而且忽视了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将简易程序的选择权交给当事人,是预防这种风险的必要途径。

  • 标签: 行政诉讼 简易程序 司法资源 诉讼成本
  • 简介: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在特别程序一章增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但该程序在修改过程中和新法颁布后都引起了一些质疑,其中最大的疑问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人民法院审判,其财产即被没收是否有违《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基本原则。回应上述疑问的关键在于从法理层面厘清概念、归纳特点并界定性质,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理解和适用该程序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 民事没收 刑事没收
  • 简介:鉴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特征,各国公司法普遍对股权对外转让加以限制,包括其他股东同意权、优先购买权、指定购买制度等。我国公司法吸收了其他国家的先进立法例,也进行了限制股权对外转让的制度安排。但新《公司法》中如转让事项通知事项具体内容亟待明确、强制购买义务有形同虚设之嫌、优先购买权制度尚不完善等。笔者从西方法系中限制股权对外转让制度解析入手,反思了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中这一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具体思路。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对外股权转让 反思 重构
  • 简介:我国虽然在《刑法修正案(三)》中增补了有关恐怖活动犯罪的罪名,也相应加重了其法定刑,但是,我国还没有专门就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作出规定。在反恐实践中,面临着采取反恐特别措施无法律依据、随意性大、取证难、审讯难等许多法律难题,而我国反恐怖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却日益突出。因此,我国有必要抓紧对此作出相应的立法规定。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反恐刑事特别程序 立法 必要性
  • 简介:出租人未通知承租人直接将租赁房屋出卖于第三人而承租人事后知悉向法院起诉的,法院除了宣告出租人与第三人之间的租赁房屋买卖合同无效之外,能否应承租人的请求而认定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以同等条件成立租赁房屋买卖合同?在优先购买权诉讼中,承租人的请求次数、优先购买权的期限限制、举证责任的承担、诉讼担保的提供、买卖合同的强制执行等等事宜也都需要明确。文章从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对于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司法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房屋租赁 优先购买权 司法保护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澳门终审法院的三个行政裁判案例后认为,公、私法二区分依旧是澳门行政法构建的理论基础。法位阶原则连同法律优先、法律保留原则,与公、私法二区分没有实质的关联,即这些原则不是建立在公、私法二论的基础之上。在宪制性法律的层面上,如果将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视为公法,在某种层面上则可能带来与私法同等的法律地位的倾向。行政法的基础,即公私法二区分,与宪制性法律所确立的法位阶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存在张力。

  • 标签: 公私法 二元论 澳门行政法 理论基础
  • 简介:“我就是想为平利办企业出点力”“我是个穷苦出身的乡里人,看到县上招商引资那么艰难,兄弟姐妹外出打工那么辛苦,我就想把在外边打工挣的钱带回来,为平利办企业出点力,让兄弟姐妹在本地打工挣钱。”龙云庭说起自己创业的经历。就给人一种真诚实在的感觉。

  • 标签: 人大代表 龙云 安康市 总经理 平利县 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