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的诞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实现邓小平同志的“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一战略思想的重大措施,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胜利成果的记录,又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法律保障。历史的发展将会进一步证明,《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不仅将在中国产生深远的重大影响,而且将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 标签: 《民法通则》 经济体制改革 条件及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简介:关于完善《民法通则》法人制度的几点思考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李开国编者按:《关于完善民法通则法人制度的几点思考》一文,是本刊发表的从批评角度研究民法通则的首篇文章。该文从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法定代表制度与职务代理制度、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法人联营四个方...

  • 标签: 企业法 《民法通则》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制度 法定代表人 民法典
  • 简介:<正>确认公民民事主体资格,是民法通则的一项重要任务。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民事权利的享有者与民事义务的承担者。民法也正是为了确认和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的,故各国民法典都把确认民事主体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民法总则之首。公民是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在民事主体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公民的主体资格,我国历来的宪法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如何把宪法原则具体贯彻到民事关系之中,那就需要民法通则对公民主体资格作出具体规定。过去由于我们没有制定民法,以致公民的主体资格只有原则规定而无具体依据。这种状况不仅对人们

  • 标签: 民事权利主体 民事主体资格 民法通则 公民 民事权利能力 宣告死亡
  • 简介:民事法律行为是民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国民法通则独创性地给该概念下了一个立法定义。但该定义却存在诸多重大缺陷。

  • 标签: 民事法律行为 概念 缺陷
  • 简介:<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

  • 标签: 共有财产 贯彻意见 第三人 《民法通则》 适用条件 共同共有
  • 简介:<正>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所固有的、以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以及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各种权利。人格权是人身权的主要形式,而人身权与财产权构成民法中的两类基本权利,其他一切民事权利或者包含在这两类权利之中,或者是由这两类权利结合的产物(如知识产权、继承权等)。由此可见,人格权是民法中的基本权利。人格权是以人格的独立为前提,并以独立的人格所应有的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所以人格权是由作为主体资格的人格所决定的。一方面,一旦个人不再是权利

  • 标签: 人格权 舆论监督 若干问题探讨 《民法通则》 财产权 人格利益
  • 简介:中国《民法通则》研讨会于1987年10月2、3日两天在美国著名的杜克大学法学院举行。中美法律专家、学者学生数十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杜克法学院欧中坦(Olko)教授主持,卡灵顿(Carrington)院长致开幕词。他希望并表示,中美法律交流应得到广泛的发展。应邀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教授佟柔、副教授赵中孚、讲师暨博士研究生王利明、博士研究生方流芳在会上分别做了题为《民法通则的起源,特性及

  • 标签: 法律系 杜克大学法学院 民法通则 佟柔 博士研究生 杜克法
  • 简介:目前制定商事通则的呼声颇高,但从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我国的立法传统和立法技术等方面看,制定商事通则的可行性、必要性值得检讨;否定商事通则的立法主张绝不意味着商法不重要,其重要性与独立性无必然联系。坚持民商合一,商事规范以单行法的形式存在是我国商事立法的最佳模式选择。

  • 标签: 商事规范 民商分立 民商合一 商事通则
  • 简介:我国现行《婚姻法》对亲属制度的一般性规则未作明确系统的规定,这与我国婚姻法长期以来的立法目的与法律存在形式有着深刻的关系。在民法法典化过程中,在婚姻家庭编中增设亲属关系通则,既是在法律形式上实现体系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达成法律内部逻辑完整性的基本要求。我国亲属关系通则的制度构建离不开对亲属伦理的认识和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在宏观审视制度架构及主要内容基础上,对亲等的计算方法、近亲属范围的确定等主要争议问题提出观点和看法。

  • 标签: 亲属关系 体系化 亲等 近亲属
  • 简介:任何一个国家法律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商法都应该选定一个逻辑起点,如以商人、商行为或者企业为逻辑起点。基于我国商法的发展历史、商法本土化理论,通过对德国商法和法国商法所设定的逻辑起点的探讨,我国若制订《商事通则》,应选择以“商人”为逻辑起点,以此来构建我国的商法体系。

  • 标签: 商人 商行为 商事通则 商法本土化
  • 简介:论我国刑法犯罪通则规定的立法完善莫开勤犯罪通则是关于犯罪和刑事责任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是我国刑法总则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认定具体犯罪并追究其刑事责任所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我国现行刑法典中犯罪通则问题的立法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

  • 标签: 立法完善 体系结构 犯罪的预备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概念 共同犯罪
  • 简介:米健(主持人):“中国民法建设论坛”第三场正式开场,论题是“德国民法的继受与台湾民法的发展”。“中国民法建设论坛”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和比较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高层次学术论坛,意在邀请国内外著名民法学家,对中国民法发展提出建设性构想并加以争鸣。首先,我要满怀敬意地介绍今天下午的主讲人,中国当今最重要的民法学家、台湾优遇大法官、台湾大学教授王泽鉴先生。可以说,王泽鉴教授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共同的举足轻重的法学家,他在中国民法学上的贡献,堪称当今之最,是和史尚宽老师一样的高峰。

  • 标签: 德国民法 台湾省 中国政法大学 民法学家 学术论坛 大学教授
  • 简介:民法是私法,它以规范私主体、私权利、私行为、私责任和自力救济为主要特征;民法随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特征,作为私法传统民法的基本特征在现代社会已经被大大地修正。现代民法实质上是已经商法化、甚至公法化的民法。但是,由于中国缺失民法传统。因而尽管世界民法已经走向现代民法.但是,中国的民法仍然应当坚持公私法的划分,在民法是私法理念上建构中国的民法,同时在确立民事主体地位、明确民事权利的基础上,建立限制权利行使,规范主体行为的商法、经济法体系。这样的定位对于中国法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民法 私法 现代民法
  • 简介:作为调整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人身和财产关系的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法国民法典》不仅是法兰西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更是世界法律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她诞生200周年之际,本刊约请中外著名私法和法律史学家撰文探讨其政治、经济背景和思想文化内涵,梳理其传播和流通轨道,总结其对今天之法治建设的有益经验。刊发这组文章不仅构成全球范围内的纪念《法国民法典》问世200周年庆典活动的一部分,而且对推动我国的比较法学研究、民法的制度建设也有所助益。

  • 标签: 《法国民法典》 民法典 拿破仑 实证主义者 立法会议 民事责任
  • 简介:本书是在民法通则颁分以后,第一本阐述该法的专著。全书近50万字,由王利明、郭明瑞、方流芳撰著。该书以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为依据,结合我国司法审判实践和社会

  • 标签: 民事立法 方流芳 郭明瑞 王利明 司法审判 法律系
  • 简介:<正>一、关于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失去了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制度,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它对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民事权利,充分发挥社会财富的效用;对于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对于稳定社

  • 标签: 诉讼时效制度 民法通则 二十年 继承法 最高人民法院 权利人
  • 简介:如果以“市民社会、具备形式理性的私法规范体系、独立的民事诉讼程序”这一法律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是没有民法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法”,是自中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在继受和发展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古罗马国家及欧陆近现代国家共同积累而成的。我们所谓的中国“古代民法”,应该是社会结构与规范功能意义上的“民法”。在社会结构方面,对私人或私人团体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中国古代 民法 民事诉讼程序 社会结构 市民社会 形式理性
  • 简介:在我国,民法学一直被认为是研究民法及其发展的法律科学。其实,这一判断是很值得推敲的。规律一般是指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表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科学的有效性就在于她能够揭示、重复、再现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能否适用于作...

  • 标签: 民法解释学 法律解释 现代解释学 民法学 法律文本 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