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规则最初起源于美国,这种实践经过数十年被其他国家广泛接受为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形成习惯法过程也起到了帮助其传播作用。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可能产生重大跨界环境影响规划或项目的环评应用,没有任何个国家环评法律明确地排除了对项目的跨界影响评估。国际法院、联合国海洋法法庭和国际常设仲裁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审理了数个涉及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案件,数次肯定了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项国际法规则,并且通过不同案件判决,陆续澄清了该规则内涵。中国也通过自己签署多边条约、区域性条约和双边条约对这规则表示接受,并且些项目上开展了跨界环评实践

  • 标签: 跨界环境影响评价 重大环境影响 国际习惯法
  • 简介:我国《物权法》并未要求建立统动产担保物权登记制度,目前学界多主张建立动产担保统登记制度,但这种中心化解决方案面临诸多障碍,难以实现。主要原因在于登记机构过多难以协调,动产种类丰富且不断增加以及缺少和监控技术有效联结等问题难以解决。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去中心理念提出为对动产担保物权制度重构技术支撑。区块链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动产担保登记,会对我国民商事法律制度以及金融实务产生深远影响,带来动产不动产化、资产数字化和智能化以及物联网金融发展。

  • 标签: 动产物权 动产担保登记 权利公示 区块链 物联网
  • 简介:我国现行行刑衔接机制存在监督机制薄弱问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前,行刑衔接监督主要依靠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实现,但该种监督存在职能定位不清晰、缺少强制性监督措施等不足。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监察委通过对国家公务人员监督实现了对公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督,可以从监察范围、监察线索来源、监察措施等方面对行刑衔接监督机制进行完善。

  • 标签: 监察体制改革 行刑衔接 行刑衔接监督 监察监督
  • 简介:精准脱贫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利益关联性。二者之间利益失衡既使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存在冲突,也使精准脱贫行为与环境保护管制行为之间存在冲突,更使法律利益耦合与法律行为规范之间存在冲突。精准脱贫与环境保护之间多维法律利益冲突与失衡进步加剧了精准脱贫地区生态恶化和生态“贫困”。矫正二者之间失衡利益关系,需要尊重环境正义原则,建构与完善程序化与非程序化法律实施机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共同推动精准脱贫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 标签: 精准脱贫 环境保护 利益衡平 法律实施机制
  • 简介:明清史料中些记载声称,打官司所需诉讼费用居高不下,但同时又有很多文献则显示,不少人到官府频频兴讼,乃至于官员们认为当地存在健讼之风。明清时期官员们将些地方词讼繁多归咎于讼师、衙蠹之挑唆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这种套路化的话语模式并不足以解释普遍真实情形。由于明清时期并不存在法定诉讼收费制度,百姓们打官司时面临着由种种司法陋规乃至完全非法勒索盘剥所构成“高昂”讼费之现实威胁,但他们整体上作为绝非缺乏经济理性行动者,也发展出并分享着些能将这种沉重经济负担降低至自己勉可承受水平应对策略,例如,由多人分摊讼费,又或者将官司只打到半而非走完全部司法程序。当时的人们并不都是将到官府告状视为绝对不敢踏足畏途,结果造成些地方衙门讼案数量颇为可观。

  • 标签: 诉讼费用 陋规 健讼风气 讼师 诉讼策略
  • 简介:我国现行由法院和税务机关共同行使税务强制执行双轨制模式税收立法、行政诉讼立法以及行政强制立法不同阶段形成,具有明显时代性。税收立法和行政立法税务强制执行权上不协调,导致我国税务强制执行税收执法和税收司法实践乱象频发。税收执法和税收司法实践对我国税务强制执行完善提出了严峻挑战。鉴于税务强制执行内容异质性、法院强制执行效率、执行队伍、执转破程序衔接上明显优势以及强化税收司法、加强纳税人权利保护和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时代要求,《税收征管法》修订应当确立由法院行使税务强制执行主体模式,保留税务机关行使行政强制措施权力同时,强化行政强制措施行使程序性规定。

  • 标签: 行政强制执行权 行政强制法 税收征管法 税收征管
  • 简介:代表作评价制度作为学术成果评价重要制度,推行过程并不顺利,其中原因既有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本身特性因素,自身制度存在缺陷、现实评价环境不成熟更是主要原因。要充分发挥代表作评价制度作用,必须以学术思维构建评价体系,坚持分类评价、多元评价,加强代表作基础理论问题与评价实践研究,以学术成果质量与贡献为核心标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高度重视学术评价救济制度建设,将是科学评价成果质量和教师水平主要出路。

  • 标签: 代表作制度 科研评价 困境与出路
  • 简介:监察体制改革使中国腐败治理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补齐制度短板,全面优化"不能腐"制度体系,成为推进腐败治理发展关键所在。《监察法》授予监察委员会监督、调查与处置三大职能,而监督职能则是第职能,实现中国腐败治理根本转型生产力,国家监察委员会提升监督效能最重要突破口,强化监督职能及其实现路径,激活全面法制系统权力制约功能,而其观念前提就是要以监察监督为中心,构建中国新型监督体系,确立国家监察"监督再监督"定位,对此,有必要引入"公权合规计划"理论,以之为基础,进行理论与规范体系同步构建与推进。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监督职能 合规计划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 简介: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知》以来,为扫除经济社会中残余黑社会势力,与黑社会组织、恶势力勾连企业成为打击重点。对"关联性企业"含义和类型作出界定、对"关联性企业财产""涉黑"要素认定进行法理分析,并提出具体认定标准:关联性企业获取经济利益手段具有多样性;关联性企业为涉黑组织生存、发展以及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专门性财产;专门性财产应用于犯罪组织或组织犯罪活动所需。最后,依法确立关联性企业"涉黑"财产二元分类处置模式。

  • 标签: 扫黑除恶 关联性企业 经济特征 涉黑财产 刑法解释
  • 简介:我国对监察调查材料证据能力审查,存在着规范密度较低、实务适用趋于保守问题,蕴含着冤案风险.以审判为中心改革背景下,可通过法释义学开拓其理论适用空间.证据能力规范监察案件适用应侧重于关联性规则、传闻规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三个层面.关联性规则实践应注意禁止习性推论原则和验真法则应用,避免使用被告人品格污点和虚假证据替代品来认定职务犯罪.监察案件审理,应遵守传闻禁止原则,促使证人和调查人员出庭作证;为兼顾审理效率,应同时尊重传闻例外规则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应注意与宪法和刑事诉讼法衔接.非法取证调查启动和判断上应作有利于被告人推断,言辞证据强制排除应侧重于陈述自愿性审查,以保障被调查人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权利.而实物证据裁量排除应侧重于阻吓违法侦查效果考察,其裁量路径可遵照“三步判断模式”.

  • 标签: 监察体制改革 证据能力 关联性规则 传闻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有利被告人推断
  • 简介:环境税不以收入为主导目的,而以环境保护为根本使命,这税之本性造就了“归责→应益”环境税二元机理,也导致了量能课税原则在环境稅法场域全面失灵。量益课税原则考量、权衡由特定主体就受益承担相当税款运作思路,不仅与环境税立法目的高度契合,而且与环境稅制机理深度互通,既可涵盖环境税归责面向,又可辐射应益层级,还能营造归责和应益两造机理交互机制。得益于量益课税原则,环境税定性规范与定量规范已超越税收要素理论,渐成体系化理论。与此同时,环境稅征管规范使得量益课税原则不断丰实和延展,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和普适性。故此,由量益课税原则担当环境税法结构性原则,呼应财政性税法量能课税原则,既具有税法理论上必要性,又具有税制机理上可行性,还具有规则改进与实施上操作性。秉持量益课税原则,以客体、税率和特别措施为内核环境税实体规范可期进阶,以环保部门定位与权责配置为中心环境税征管规范有望改进。

  • 标签: 环境税 量能课税 量益课税 归责 应益
  • 简介:当前,我国政策与立法及地方规范性文件实际上大力提倡公权力主导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对社会力量融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秉持谨慎态度,法院职权主义适度强化,需要发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能动,未来走向,促使私人执法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模式从理想走向现实。如何加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司法组织与能力建设,个值得思考现实问题。转变环境司法理念,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保护理念,合理平衡生态利益与物质利益关系,强化环保法官独立性,改良环保法官考核制度,提高审判人员和相关人员专业化水平,建立法官与专家陪审员相结合组织模式,建立环境案件专家咨询制度,因地制宜设置和调整环保司法组织,适时建立生态环保法院,比目前机械设置环境审判组织所谓环境司法专门化要内容丰富得多。

  • 标签: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 司法模式 司法组织
  • 简介:“权力清单”制定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要举措,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践,并已取得成效。基于权责基本原则,“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共同构成了完整权力清单制度。权力清单功能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对行政机关约束功能和对行政相对人引导功能,这是权力清单功能体两面。而权力清单不仅仅在内容上,更应当在构造上紧扣这两个功能实现,从目前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实践来看,实现上述两大功能上仍存在着差距与不足:“责任清单”设置方式尚不明确、缺失权力清单必备要素、权力清单针对性和创造性不足、既有成果没有得到建制化、权力清单体现政府职权厘清成果不力。要通过明确“责任清单”设置方式、补齐权力清单必备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规范权力清单构造、完整体现政府职权厘清成果等途径来进步完善权力清单构造,以充分实现权力清单功能,满足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

  • 标签: 权力清单 构造 法治政府 服务型政府
  • 简介:第三方支付行业蓬勃发展,交易额呈井喷式增长,资金流入与流出产生时间差,使得定金额资金沉积在支付平台,因而积累了大量沉淀资金。此前分散管理体系难以保证巨额沉淀资金安全性,不仅存在沉淀资金被挪用风险,还使得支付机构变相行使跨行清算职能。对此,"集中存管"新规出台,能够在网联平台技术支持下实现监管透明化和集约化。但是绝对安全易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当"集中存管"体系成熟后,建议借鉴证券市场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纳入基金做法,并参考美国、欧盟监管体系,建立消费者保护专项基金或存款延伸保险制度。

  • 标签: 沉淀资金 第三方支付 集中存管 网联
  • 简介:受条件限制、主体分散、信息封闭等因素影响,我国刑事涉案财物管理存在保管不规范、移送不顺畅、库存积压大、实施监督难等问题。实践对涉案财物移送及管理有“直接移送、各自管理”“书面移送、公安代管”和“书面移送、行政管理”三种模式,但在法理上均存在弊端。借鉴域外证据保管链和犯罪收益追缴制度经验,上海市J区以共管为基础,以平台为支撑,以数据为媒介,以监督为保障,建设公检法涉案财物统管理信息平台和保管中心,探索“书面移送、三方共管”涉案财物管理模式。推行公检法涉案财物共管模式,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观点转变,完善联席会商、社会保管等协调保障机制,加强新旧办案管理系统、信息平台与保管中心、财物管理和信息公示等信息化建设衔接机制,完善日常检查、定期通报、问责追责等监督机制

  • 标签: 涉案财物 三方共管 证据保管 财物追缴 信息平台
  • 简介:环境利益与人身权、财产权样,人类生存发展基本权益,环境危害行为定性应围绕环境利益展开。现行刑法关于环境犯罪规定,具有明显行政从属性,即以环境行政法规违反作为定罪前提,这种形式化定罪标准易偏离对环境保护。相比之下,以环境利益为中心违法判断,能够兼顾刑法保护环境目的和刑法体系内部。因此,以环境利益作为环境犯罪客体,重构环境犯罪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规制环境犯罪、保护环境合理选择。

  • 标签: 环境犯罪 犯罪构成 环境利益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形成将"无讼""厌讼""贱讼""耻讼"等视为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之特质"理想类型"概括,近十余年来受到法律社会史领域研究结论质疑与颠覆。但是,后者所作学术工作主要只是搜集更多史料证据加以展示,而并没有针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中常见思维框架及其概念使用进行反思。即便对于像中国传统诉讼文化这样非常本土化学术议题,研究者也必须清醒注意到"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等概念所附随"西学"知识背景对此类议题之讨论微妙影响,从而在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时对此类概念谨慎使用。

  • 标签: 中国传统诉讼文化 无讼 理想类型 法律意识 权利意识
  • 简介:路”倡议对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积极探索,其法律层面的大体现是,“路”国际经济法律体系制度构成包容了更多契约要素。申言之,确认沿线国家政策沟通成果种具有高度契约性国际经济法律制度,而与沿线国家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具体领域开展合作相配适则是具有契约倾向性国际经济法律制度。选取制度构成契约要素,可从制度创建主体、内容和效力等多元视角全面揭示“路”国际经济法律体系特色。

  • 标签: “一带一路” 法律体系 法律制度 规则 契约
  • 简介:文章提出京津冀协同保护大气环境十大对策建议:协同制定保护大气环境战略;协同建立组织和政策形成机制,强化协同保护;协同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协同立法,使京津冀协同保护大气环境有法可依;协同执法,统环境执法标准;协同司法,统一三省区环境司法标准;协同进行守法宣传,共同保护大气环境;协同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协同管控“小散乱污”企业与农村燃煤;协同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 标签: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协同保护 大气环境
  • 简介:近日,某地人大常委会在使用电子表决器表决任免案时,电子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赞成”“反对”和“弃权”人数递增过程,有点在娱乐栏目现场观看大屏幕累积投票人数“热烈”味道,有人认为这种形象直接形式,更方便接受监督,体现投票公正和公平性,笔者不以为然。

  • 标签: 表决 电子显示屏 人大常委会 娱乐栏目 投票人 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