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积极预防理论着力法律忠诚意识培养,强调规范有效性的确证,申彰秩序信赖稳定预期,致力社会同维系,力图通过刑法规范明文宣示刑罚适用惩罚教育,导引守法善行,贬抑违规恶径,实现规范认同。然而,积极预防以刑罚强制惩戒作为教育公众遵循刑法,学习守法善行手段,又不可能彻底撇离威慑,陷入威慑认同正当性纷扰之中;积极预防以法忠诚意识训练为内容,而未能触及规范本身善恶性质甄别,陷入忠诚恶法正当性危机;积极预防凸显刑罚惩戒对公众规范意识唤醒,抨击威慑刑对人工具利用,无从实质改变积极预防将人作为预防公众犯罪工具性效用,陷入工具正当性困境之中。因此,刑法知识转型需要对积极预防理论保持应有警醒反思。

  • 标签: 积极一般预防 刑罚正当性 理论构造 规范意识
  • 简介:犯罪主观要件证明,作为个程序法实体法交错问题,长久以来被学界所忽视。犯罪主观要件证明虽然很多可以借助推理、推论来完成,但在些疑难案件控方却很难完成,因此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推定。推定通过直接认定事实,可以节省证明成本,并减轻控方证明责任。刑事实体法上对于犯罪主观要件规定,应当考虑到证明难度设立些必要推定,同时规定些要求被告人承担部分证明责任情形,以利于程序法上公平而合理完成证明任务。

  • 标签: 犯罪主观要件 证明 推理 推论 推定 证明责任
  • 简介:<正>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具体运用法律问题所作解释。我国,司法解释权分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补充了我国现行法律条文比较原则情况,适应了司法机关具体运用法律需要,保证了司法机关依据法律处理执法活动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并为立法积累了经验素材。

  • 标签: 司法解释权 最高司法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具体运用 高级人民法院
  • 简介: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作为项司法政策,是刑事司法工作最高境界。为实现这目标,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必须关注民意。民意对刑事司法过程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司法机关应该理性对待民意。具体来说,刑事司法既要独立于民意,又要倾听、引导民意,及时回应民意。为此,应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信息公开机制以及民意发现机制,同时规范媒体报道,提升公众整体法律素质。

  • 标签: 民意 刑事司法过程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 简介:“皮革喷雾剂案”是德国刑法上处理不法集体决策问题重要转折点。传统理论区分被告入行为基础上分别予以归责方法,联邦最高法院那里转变为双层次“结合公司考察方式”,因为个人决策不同,不法集体决策归因归责组织体内部分工密切联系在起。“皮革喷雾剂案”因果关系客观归责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重要问题,探讨该案对我国追究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不法集体决策刑事责任也有重要实践意义。

  • 标签: 不法集体决策 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 皮革喷雾剂案
  • 简介:<正>福建省林业检察系统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已持续10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检察院领导关怀指导下,林业主管部门林业公、法机关大力配合下.遵照中央开展综合治理精神,紧密结合林检业务,发挥林检部门职能作用,为稳定林区治安秩序,减少林业犯罪,保护森林资源,开拓林区经济,

  • 标签: 综合治理工作 林业站 福建省 治安秩序 森林资源 林区经济
  • 简介:"赔命价"习惯法是藏族习惯法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藏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刑事案件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赔命价"习惯法遭到了学界实务界前所未有的批判与否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赔命价"习惯法刑事制定法基本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然而,用发展眼光来看,"赔命价"习惯法强调限制死刑适用、刑事和解积极意义以及赔偿刑事被害人等方面,刑事法治具有契合之处。因而,方面,应当认清"赔命价"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冲突真正原因,另方面,应当通过刑事和解制度来实现刑事制定法对"赔命价"习惯法规范化诱导。

  • 标签: “赔命价”习惯法 刑事制定法 刑事法治
  • 简介:美国联邦法院系统判例极大地丰富了研究信息披露型证券犯罪构成要素抗辩事由广度深度。概括认识证券欺诈行为偏离从业制度规范性要求即属于犯罪故意。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或隐瞒信息只有达到重要性标准时才构成证券犯罪。证券投资者即使未依靠误导性陈述进行投资决策,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或隐瞒信息仍属于证券欺诈。信息披露型证券犯罪常见辩护事由包括犯罪故意抗辩、相关性抗辩、重要性抗辩

  • 标签: 美国证券犯罪 信息披露 联邦法院判例 构成要素 抗辩事由
  • 简介:、引言:获知真实重要性在任何情形下,发现真实都是项艰巨任务,但在犯罪惩罚语境下,发现真实几乎是不可能。即使我们假设客观"真实(reality)"存在,并且人们能够以某些适当方式认定描述,以便我们能够合理地区分真实虚假,几乎没有项制度安排在呈现"真实"上比刑事诉讼有更小可能。原因显而易见:

  • 标签: 刑事诉讼 德国 制度安排 犯罪
  • 简介:现行刑事诉讼架构中广泛存在纠纷解决相关制度实践对传统刑事诉讼双重目的论构成了挑战。回应挑战途径是将纠纷解决提升为刑事诉讼目的。纠纷解决作为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基础存在于现行刑事诉讼“加害人/被害人”结构性主线纠纷解决作为刑事诉讼目的对所有刑事诉讼利益相关者处境改善之中。刑事诉讼目的体系,纠纷解决应当通过正当程序予以实现,并原则上以查明事实真相为基础。

  • 标签: 刑事诉讼目的 纠纷解决 被害人/加害人关系 正当程序 查明事实真相
  • 简介: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销赃犯罪刑法上属于种轻罪,最高刑期只有三年,但在司法实践却是种常见罪,往往不容引起社会关注重视.笔者最近对本区十年间这类犯罪处罚情况进行次专门调查,发现在司法实践由于没有个"数额较大"参照标准,使司法机关在罪与非罪、量刑尺度把握上非常困难,以致出现时轻时重、轻重倒置判决,甚至导致对这类犯罪放纵.

  • 标签: 应该数额较大 数额较大标准 犯罪应该
  • 简介:合议庭应在控、辩双方举证、质证后,对证据是否采信有明确意思表示刑事诉讼证据,存在着两种形态,是收集保全以后未经审断原始状态,称之为证据材料,另种则是通过法定程序确定下来定案根据。任何种类证据都须经过法律程序予以确定后方...

  • 标签: 若干问题 刑事诉讼法 证据材料 刑事诉讼制度 证据采信 合议庭
  • 简介:试论对刑事再审中种特殊情况处理杨建民检察机关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引起刑事再审实践,有种特殊情况,即:由基层人民检察院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审判处了有期徒刑案件,宣判后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或抗诉。判决生效后,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该判决确有错...

  • 标签: 特殊情况 刑事再审 判处无期徒刑 审判监督程序 刑事诉讼法 被告人
  • 简介:加快检察改革推行科技强检过程,依托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系统内专门设计"检委会"工作模块,实行提交检委会议决案件、事项网上受理、分发、讨论、决定、反馈检委会网上议案,有利于建立个公正、高效、规范、经济、透明检察业务决策机制,进而保障检察权公平正义价值诉求实现。

  • 标签: 检察委员会 网上议案
  • 简介:“强制采样”我国刑事诉讼并无明确规定,立法只规定了“人身检查”制度,然而违背当事人意愿提取人身检材现象在实践却普遍存在。实证考查发现:立法相对滞后造成了强制采样权力运作不当,执法人员对采样适用程序做法不一。通过比较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及美国刑事诉讼相关制度分类、程序做法、发动要件等方面的差异,发现我国强制采样处分分类笼统、启动条件宽泛、审批环节阀如,强制采样所获之鉴定意见却普遍被采纳。我国强制采样之完善必须实现“发现真实”“人权保障”价值平衡,实现强制采样行为必要控制,实现“鉴定客体化”向“鉴定主体化”地位转变。

  • 标签: 强制采样 人身检查 检材提取 实证 比较
  • 简介:犯罪根源是理论逻辑上种指向——再论犯罪根源①王牧犯罪根源回答犯罪最终产生,关系到寻找犯罪原因预防犯罪方向,是犯罪学最基本理论,探讨犯罪根源是犯罪学基本任务之。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探讨犯罪根源。由于对犯罪根源不同认识,犯罪学中产生了...

  • 标签: 犯罪根源 犯罪原因 生产方式 理论逻辑 犯罪学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危害结果是犯罪对象转化形式且发生了法定危害结果对象错误案件,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只要求法定主客观要件性质上具有致性,而不要求犯罪主客观"方面"内容完全符合.行为人对错误对象持何心态对象错误案件定性无关.行为人只实施个故意杀人行为,不可能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两罪名,因而不可能构成想象竞合犯.本文还就犯罪客体、主观罪过相关理论问题提出了若干个人见解.

  • 标签: 对象错误 犯罪客体 罪过 犯罪既遂
  • 简介:检察机关地位及检察权性质是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到检察机关在国家机关角色功能定位及作用发挥。检察权是具有独立属性国家权力,检察机关定位及其检察权属性是宪政体制下制度安排。强化检察权独立行使同时,加强对检察权权力制约权利监督是进完善检察制度重要方面。

  • 标签: 宪政制度 检察权 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 简介:《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研究方法上表现科学性主要有以下三点:是将内容形式严重失调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通过勾勒梳理,将其构建成个完整改造罪犯理论体系;二是对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具体论述简单论断,通过解析内涵,正确评价定位,将其打造成科学改造罪犯理论体系;三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毛泽东改造罪犯思想继承、发展创新,将其变成开放与时俱进改造罪犯理论体系。

  • 标签: 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 科学方法 “三观” “四论” 继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