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早期胃癌诊断率的逐年上升,如何在达到肿瘤根治前提下,更好地保留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并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成为目前早期胃癌治疗关注的热点。因此,胃保功能手术应是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趋势。胃保功能手术并不是单纯胃的缩小手术,是将手术技术改良与保功能治疗理念更完美地结合,而不单纯局限于传统外科治疗手段。目前,常规开展的胃保功能手术主要包括保留幽门的胃节段切除、近端胃切除及与内镜联合的胃局部切除术。随着对胃癌转移规律的深入理解,以及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普及,双镜下的前哨淋巴结导航及胃局部切除联合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 标签: 胃肿瘤,早期 胃保功能手术 腹腔镜-胃镜联合手术治疗 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
  • 简介:摘要农电管理状况好坏与否会对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等多方面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对现阶段弄断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本身的不足已经越发显著,管理模式本身较为单一也严重制约了农电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本文将对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事宜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进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和应用提出具体建议。

  • 标签: 农电管理 模式 创新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基础,尤其是对于低位直肠癌,在追求远期肿瘤学疗效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兼顾患者术后生命质量,保留正常生理功能,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对直肠癌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理解的深入、多学科综合诊断与治疗策略的优化与发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等手术技术和治疗理念的引入,以及技术设备与外科手术方式的持续创新,低位直肠癌保功能手术得到不断完善与持续发展。直肠癌外科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无疑将更多地体现在功能的保留与保护等方面。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保证肿瘤根治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有赖于精准选择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治疗策略和精细地施行个体化的保肛手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根治术 功能 保留肛门手术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 简介:摘要随着胃癌外科的发展,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残胃功能、减少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患者的期望和医师的追求。功能保留胃切除术(FPG)理念的出现,标志着胃癌外科的发展进入了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时代。由于FPG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及手术标准与规范,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学组牵头,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分会组织部分专家,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就早期胃癌保留功能手术几经讨论后达成共识。FPG的定义为:早期胃癌在保证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缩小手术范围,合理选择重建方式,尽可能保留胃的功能。其主要术式为缩小手术范围的术式(包括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节段胃切除术、胃局部切除、内镜下切除)和近端胃切除(PG)。PG手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除了远端残胃与食管吻合外,近年出现的有食管-管型胃吻合、双通道吻合(DTR)、间置空肠吻合、食管残胃侧侧吻合术(SOFY吻合)及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等重建方式。对于胃保功能手术后的功能评价,主要为残胃功能(包括生理通道、胃储存和初步消化-分泌)的评价、功能相关性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的评价。相信本共识的出台,必将推动临床功能保护性胃手术的规范开展,促进对胃癌疾病发展规律和胃癌手术后残胃功能认知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完善胃癌保功能手术的理论基础研究。同时也相信胃癌保功能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式也必然会不断演进、扩大和更新。

  • 标签: 胃肿瘤 功能保留胃切除术 共识
  • 简介:摘要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互联网更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之间的交流智能手机代替了以往的书信以及“大哥大”“诺基亚”。人们对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不仅仅可以通讯,还要可以上网听歌等。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而人们的个人信息也在网络上越来越透明,甚至还会出现论“沓”卖的身份信息,本文分析了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并且提出了一些如何防御的措施。

  • 标签: 智能手机 信息安全 防御措施
  • 简介:摘要针对高校课堂传统考勤方式与现代高校实情现状的低配合度,结合现代大学生的日常特征,研究了智能手机考勤系统。本文介绍了基于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智能手机考勤系统,实现了手机考勤数据的自动收集、实时远传、智能分析,可以使高校课堂考勤及管理更快速高效。

  • 标签: zigbee无线远传技术 自动采集 实时远传 智能分析
  • 简介:摘要作为性健康相关卫生干预手段,手机应用程序在健康服务中的应用正逐步普及。此文回顾了当前国内外性健康相关手机应用程序开发模式,根据信息交换和使用情景将其分为数据采集类、干预游戏类、咨询诊疗服务类和健康干预类。手机应用程序具有数据采集覆盖面广、监测数据准确性高、增强目标人群吸引力、增加健康管理可及性、实现自动化更新等特点,这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性健康管理和卫生干预的有效工具。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手机应用软件 生殖健康 移动医疗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的比例逐渐提高。通过规范的内镜及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生存时间的延长必然导致患者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保证生存时间的前提下,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胃功能保留手术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热点议题。胃功能保留手术核心在于"个体化"治疗,主要通过对早期胃癌进行精准分期,同时结合患者的自身条件,选择最优的手术方式,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胃功能。《中国胃癌保功能手术外科专家共识(2021版)》的制定必将更好地指导临床外科医生规范化开展胃功能保留手术,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肿瘤,早期 胃功能保留手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手机程序自动拍照检测胆红素(AIB)浓度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至12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以下3种方法测新生儿胆红素浓度:①采集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SB)浓度;②采用经皮黄疸测试仪测定经皮胆红素(TcB)浓度;③采用智能手机程序AIB浓度。对其AIB与TSB浓度、TcB与TSB浓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对3种方法检测新生儿胆红素浓度的AIB与TSB浓度、TcB与TSB浓度一致性进行分析,再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对其中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得到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第202002901),并且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300例患儿的TSB、TcB和AIB浓度分别为(192.2±66.5) μmol/L、(195.3±70.2) μmol/L和(198.7±52.6) μmol/L,其AIB和TSB浓度、TcB和TSB浓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33、0.564,P=0.182、0.586)。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检测新生儿AIB与TSB、TcB与TSB浓度均具有较强一致性[96.0%(288/300)、97.0%(291/300)]。新生儿AIB与TSB、TcB与TSB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601、0.783,P=0.024、0.018)。②胎龄>35周患儿AIB和TcB与TSB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41、0.188,P=0.974、0.867);胎龄<35周患儿TcB与TSB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5,P=0.175),AIB和TSB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1,P=0.002)。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新生儿AIB与TSB、TcB与TSB浓度均有较强的一致性。③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新生儿AIB、TcB浓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3(95%CI:0.614~0.723,P=0.014)和0.690(95%CI:0.604~0.776,P=0.027)。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AIB浓度的最佳临界值为193.247 μmol/L时,对于诊断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敏感度为68.7%,特异度为67.4%;TcB浓度最佳临界值为189.348 μmol/L时,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1.2%。结论本组新生儿AIB和TcB与TSB浓度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诊断新生儿黄疸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智能手机程序因其无创,而更容易被出院后需进行胆红素浓度检测的随访患儿接受。

  • 标签: 黄疸,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诊断设备 Bland-Altman法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FIGO Ⅰ期)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生育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衡阳医院和铜仁市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FIGO Ⅰ期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20年3月,记录其生存及妊娠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Ⅰa期18例,Ⅰc期12例)。30例患者中,病理类型浆液性18例,黏液性10例,子宫内膜样2例。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3例(10.0%)患者出现复发。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均无瘤生存。计划妊娠22例,13例(59.1%)自然妊娠并成功分娩,子代健康无畸形。结论对年轻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早期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可能是安全而可行的。

  • 标签: 卵巢交界性肿瘤 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专业新生手机成瘾和心理健康现状,并对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关系进行研究,为医学专业新生智能手机成瘾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医学专业大一新生279人为研究对象,选用修订的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SAS-C)、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mental health symptom self-rating checklist scale,SCL-90)进行测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29.71%的医学专业新生存在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学专业新生手机成瘾组的SCL-90总分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非手机成瘾组。医学专业新生智能手机成瘾总分与SCL-90总分存在相关性,除日常生活干扰因子外,其他因子与SCL-90各因子均呈正相关性。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状对手机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4、0.26,P<0.01),是影响医学专业新生手机成瘾的重要变量。结论医学专业部分新生中存在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智能手机成瘾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特别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等。

  • 标签: 医学专业新生 智能手机成瘾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一款具有服药提醒功能的智能手表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OAC)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来自6家医疗中心的210例正在接受OAC治疗的房颤患者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标准随访组和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标准随访组通过随访护士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在标准随访的基础上,还通过一款智能手表进行随访。该手表具备每日服药提醒、漏服报警、上传反馈功能,未按时服药时会将信息反馈至随访终端,由随访护士人工电话督促服药。通过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及药片计数法[服药天数所占比例(PDC)法]评价药物依从性。药物依从性良好的定义为MMAS-8问卷评分=8分或PDC≥80%。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MMAS-8及PDC法计算患者药物依从性。结果标准随访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由第1个月时的82.9%下降到第12个月时的27.8%;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从第1个月时的75.2%提高至第12个月时的86.3%。从第7个月开始,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显著高于标准随访组(66.7%对51.0%,P=0.025)。标准随访组PDC≥80%的比例从第1个月时的72.4%降至第12个月时的16.7%;而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每个月的PDC≥80%的患者比例均超过90%,且随访期间均高于标准随访组(P<0.001)。结论智能手表服药提醒辅助随访可以持续改善房颤患者OAC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口服抗凝药 药物依从性 智能手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线智能手环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一医院2020年4-10月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两组患者在肠道准备前给予同样的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智能手环在肠道准备时监测运动步数;对照组根据肠道准备指南要求,只鼓励患者适当行走,不做步数要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镜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7.68±0.92)分]高于对照组[(6.17±1.25)分](t=4.53,P<0.05),肠腔气泡评分[(0.23±0.14)分]低于对照组[(0.83±0.28)分](t=2.13,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期间行走步数[(1 807.75±93.48)]、行走距离[(1 205.71±53.62)m]显著高于对照组[(1 232.33±87.67)、(833.14±32.17)m](t=13.467、11.930,均P<0.05);观察组患者门诊就诊满意度[98.68%(75/76)]高于对照组[88.15%(67/76)](χ2=6.851,P<0.05)。结论无线智能手环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准备中可以量化活动情况,提高患者服药期间活动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肠道清洁质量。研究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老年人 清洁剂 下胃肠道 微气泡 运动活动 依从性 病人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常规的观察血运的方法不足以在早期发现血管危象,进而影响移再植手术的成功率。红外线热成像技术(IRT)通过直观呈现人体表面温度数值及温度热像图,达到监测移再植组织微循环状况目的。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IRT亦逐渐走向成熟与变革。本文就智能手机红外线热成像系统(SBTI)监测移再植组织微循环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智能手机 红外线热成像技术 微循环监测 断指再植 组织重建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推动社会向高科技未来快速转变之际,Sephen Armstrong考虑的是那些无法使用智慧医疗的群体。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采用移动设备为患者提供低成本、高便捷的医疗健康资源已成为慢性病患者获得延续护理的有效途径之一。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与慢性病延续护理的结合,在提高慢性病监控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以及增加患者健康管理参与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的需求、应用现状及困境进行综述,并探讨了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慢性病延续护理上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标签: 慢性病 移动健康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早期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10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0例患者的年龄为(29.6±3.0)岁,体质指数(BMI)为(23.9±3.7)kg/m2;临床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的分期标准,Ⅰa1期伴淋巴脉管间隙浸润1例、Ⅰa2期2例、Ⅰb1期7例。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95±21)min,术中出血量(65±18)ml,切除盆腔淋巴结数为(28.6±3.5)个,切除左侧、右侧宫旁组织的宽度分别为(34.3±1.6)、(33.9±1.5)mm,术后残余子宫颈长度为(7.1±1.7)mm,住院时间为(7.7±2.0)d,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23.9±8.8)个月,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淋巴潴留囊肿,术后3个月复查时已自行吸收消失;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患者。3例患者术后成功妊娠(2例自然妊娠,1例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其中1例患者术后11个月成功自然受孕并于孕38周+1剖宫产术分娩一健康女婴。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早期子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安全、有效,为有生育愿望的年轻子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但其应用优势及妊娠率仍需长期临床研究验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智能手表(Apple Watch)心电图应用在不同心室率患者中检测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诊断性能。方法入选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3月3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就诊并完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且明确诊断为房颤或窦性心律的患者,同时完善智能手表心电图检查。根据12导联心电图的心室率将患者分为3组(A组,心室率<60次/min;B组,心室率60~100次/min;C组,心室率>100次/min)。电生理学家对12导联心电图及智能手表记录的单导联心电图分别判读。以电生理学家判读的12导联心电图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智能手表单导联心电图的节律分类算法和电生理学家判读的智能手表心电图在不同心室率患者中检测房颤发作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结果共入组248例患者,其中男122例(49.2%,122/248),年龄(74.25±11.67)岁。12导联心电图诊断:129例为窦性心律,119例为房颤。与12导联心电图结果相比,智能手表单导联心电图的节律分类算法在A(41例)、B(163例)、C(44例)组患者中检测房颤发作的灵敏度分别为81.80%、63.83%、68.75%(Kappa值分别为0.98、0.70、0.55),特异度均为100%。而电生理学家判读的A、B、C组患者智能手表心电图在检测房颤发作的灵敏度(100.00%、88.20%、93.80%,Kappa值分别为1.00、0.88、0.89)比智能手表心电图节律分类算法明显提高,特异度均为100%。结论智能手表心电图应用检测房颤的节律分类算法仍需进一步改善。在低心室率患者中,使用智能手表检测房颤的临床效果最佳,为提高其诊断性能,智能手表心电图由电生理专家判读会更加可靠。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电图 诊断 心率 算法 智能手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并比较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行保留喉功能手术与全喉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借鉴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的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和头颈专用量表EORTC QLQ-H&N35的部分项目,设计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42例行保留喉功能手术(保喉术组)、38例行全喉切除术(全喉切除术组)的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随访其生存情况。结果保喉术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92.46±15.71)分、(80.56±22.67)分和(90.08±19.50)分,均高于全喉切除术组[分别为(79.39±32.75)分、(68.42±25.05)分和(61.84±29.55)分,均P<0.05],两组患者的经济影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中位术后时间(70个月)分层分析显示,术后时间<70个月和术后时间≥70个月,保喉术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包括社会支持与社交、家庭相处评分)分别为(89.04±25.47)分和(90.94±13.28)分,均高于全喉切除术组[分别为(65.48±29.14)分和(57.35±30.32)分,均P<0.01]。结论行保留喉功能手术比全喉切除术,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更优。应在确保患者远期生存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喉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下咽肿瘤 生活质量 保留喉功能手术 全喉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