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五十年来,肥胖的患病率以大流行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研究表明,持久有机污染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持久有机污染对肥胖的影响,以促进临床对肥胖发生发展的新认知,为肥胖防治提供新靶点。

  • 标签: 肥胖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简介:摘要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严重危害母子健康,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期研究发现长期接触持久有机污染(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因素之一,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基础对POPs与GDM的相关及其可能相关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分析POPs与GDM之间的关联,从而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代谢紊乱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在持久有机污染(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暴露、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间的差异,并探究PCBs暴露与PCOS发生及其与炎症、代谢异常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体质量正常PCOS患者(PCOS组,n=30)和非PCOS患者(对照组,n=25),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数据,测定血清中25种PCBs、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并对污染、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及临床指标间的相关进行分析,对PCBs、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睾酮在PCBs同系总水平(SPCBs)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对PCBs的检测显示PCOS组中8种PCBs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PCBs水平、类二噁英类PCB同系总和(dl-PCB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7、P=0.002);PCOS组IL-6、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P=0.021、P=0.034)。研究人群中,PCBs、dl-PCB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IL-6、AOPPs、AGEs都和睾酮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01;r=0.53,P<0.001;r=0.70,P<0.001;r=0.57,P<0.001;r=0.69,P<0.001;r=0.57,P=0.003)。多因素回归模型中,PCBs(OR=1.016,95% CI=1.001~1.030,P=0.031)、TNF-α(OR=2.415,95% CI=1.058~5.510,P=0.036)、IL-6(OR=1.865,95% CI=1.126~3.089,P=0.015)、AOPP(OR=1.155,95% CI=1.002~1.332,P=0.047)均与PCOS的发生风险有关。睾酮在PCBs对IL-6的作用中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47.20%)。结论PCOS患者血清中PCBs水平显著升高,炎症指标和氧化应激水平也高于非PCOS患者,睾酮在PCBs对IL-6的作用中存在中介效应。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氯联苯 炎症 氧化应激
  • 作者: 陈颖 周弘璐 赵玉良 汪萱怡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200032,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临床研究所,石家庄05002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102
  • 简介:摘要疫苗的免疫持久评价方法包括直接评价、间接评价以及模型预测、Meta分析等方法。直接评价通过评价疫苗对所预防疾病发病和(或)感染的保护作用来评价疫苗的免疫持久,是疫苗的免疫持久评价的金标准。通过免疫学替代指标间接评价疫苗的免疫持久,在实践中应用更为广泛。此外,数学模型、Meta分析等方法也可用于疫苗的免疫持久评价。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分析疫苗的免疫持久,对完善疫苗免疫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疫苗 评价研究 免疫持久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环境污染可能诱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本文综述了以双酚A为代表的塑料制品增塑剂、以三氯生为代表的个人护理清洁产品类和以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为代表的持久有机污染等环境污染诱发肝细胞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可能机制与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环境污染的致癌风险,今后开展环境污染相关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污染基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环境污染物 致癌性 肝肿瘤 结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DB-WAX毛细管柱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于2020年8月,用活性炭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戊烷、正己烷、甲基环己烷、辛烷、丙酮、乙酸乙酯、丁酮、苯、3-戊酮、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苯、乙酸丁酯、2-己酮、乙酸异戊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乙酸戊酯、邻二甲苯、氯苯、苯乙烯、环己酮、对氯甲苯、溴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苯、邻氯甲苯、1, 2, 4-三氯苯30种物质,经二硫化碳解析,解吸液经DB-WAX柱分析,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结果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分离效果好,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相对标准偏差0.1%~3.2%,解吸效率77.0%~117.1%,定量下限0.33~ 5.33 μg/ml,最低定量浓度0.22~ 3.55 mg/m3,加标回收率95.4%~104.9%。结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和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30种挥发性有机化合,操作简便、快捷。

  • 标签: 色谱法,气相 工作场所 空气 有机化学品 污染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0-1-6月20 μg和60 μ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1年抗-HBs情况,探讨乙肝疫苗免疫持久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方法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0-1-6月20 μg和60 μg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基础上,以完成全程接种后1年随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其抗-HBs,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交互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程接种后1年时,20 μg组和60 μg组各有125例和124例完成抗-HBs检测,60 μg组抗-HBs阳性率(77.42%,96/124)明显高于20 μg组(65.60%,82/125)(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60 μg组抗-HBs阳性的概率是20 μg组的1.925倍(95%CI:1.068~3.468);透析年限≥5年(OR=0.523,95%CI:0.293~0.935)和合并糖尿病(OR=0.376,95%CI:0.173~0.818)的患者抗-HBs阳性的概率较低;且透析年限≥5年与合并糖尿病存在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0-1-6月高剂量(60 μg)乙肝疫苗接种1年免疫持久优于20 μg,接种剂量、透析年限和合并糖尿病是免疫持久的影响因素,透析年限≥5年与合并糖尿病存在相加及相乘交互作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持久性 影响因素 交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b 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在我国3月龄至5岁健康婴幼儿接种后5年的免疫持久。方法选择江苏省涟水县Ⅲ期临床试验(试验疫苗组)中完成全程免疫接种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1-12月开展接种后5年的采血工作,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b 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Hib-PRP)抗体,计算血清抗Hib-PRP抗体长期保护率和短期保护率、几何平均浓度(GMC)和几何平均浓度增长倍数(GMFI)。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80例,其中3~5月龄组、6~11月龄组以及1~5岁组分别有158、207和215例,各年龄组接种后5年的血清抗PRP抗体的短期保护率(≥0.15 μg/ml)和长期保护率(≥1.0 μg/ml)均分别为89.24%、90.34%和98.60%,GMC分别为3.95、3.11和10.01 μg/ml,GMFI分别为29.04、11.01和3.26。结论在3月龄至5岁的婴幼儿中Hib结合疫苗接种后5年仍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

  • 标签: b型流感嗜血杆菌 疫苗 免疫持久性
  • 作者: 孟鑫 吕静静 冯艺 窦璇 赵雪 梁晓峰 王富珍 徐爱强 颜丙玉 张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管理所 山东省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4,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济南250012,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10002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北京100050,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管理所 山东省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4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济南25001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和威海市为研究现场,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838名按照“0-1-6”程序完成5 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的正常应答及高应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00 mIU/ml]的7~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T0),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3 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婴儿的月龄、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出生胎次、分娩地点以及母亲HBV感染状况等信息。分别于2014年6—7月(随访5年)、2019年6—7月(随访10年)(T1),采集对象静脉血2 ml,采用CMIA方法检测抗-HBs、抗HBc,对抗-HBs<10 mIU/ml者采用CMIA法检测HBsAg。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1时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1 838名研究对象进行10年随访,共随访到1 359名对象,随访率为73.94%(1 359/1 838);其中,男童占51.15%(625名)。研究对象抗-HBs阳性率由T0时的100.00%降为T1时的53.44%(95%CI:50.59%~56.26%),降幅为46.56%,年均递减率为6.07%;研究对象抗-HBs GMC由T0时的607.89(95%CI:579.01~642.62)mIU/ml降为T1时的16.44(95%CI:15.06~18.00)mIU/ml,降幅达97.29%,年均递减率为3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1时抗-HBs 阳性率较低,OR(95%CI)值为0.25(0.07~0.71);与T0时GMC<1 000 mIU/ml者相比,GMC≥1 000 mIU/ml者的T1时抗-HBs 阳性率较高,OR(95%CI)值为2.29(1.76~2.97)。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1时抗-HBs GMC较低,β(95%CI)值为-0.50(-1.24~0.24);与T0时GMC<1 000 mIU/ml者相比,GMC≥1 000 mIU/ml者的T1时抗-HBs GMC较高,β(95%CI)值为0.81(0.62~1.05)。结论5 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免疫后10年抗体水平有所下降;抗体持久主要与是否及时接种首针疫苗、初次免疫结束时抗-HBs水平有关联。

  • 标签: 肝炎疫苗,乙型 婴儿 正常及高应答者 抗体持久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疫苗接种后5年的免疫持久。方法在Ⅲ期临床试验免疫原性亚组中,对完成全程两针次免疫的、免前抗EV71中和抗体阴性人群进行免疫后5年采血,并检测抗EV71中和抗体评价免疫持久。完整检测时间点包括0、56 d和8、14、26、64个月。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数据。结果疫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分别有235和255名受试者具有全部检测点的中和抗体数据。接种后64个月,疫苗组抗EV71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369.57)高于对照组(55.5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8,P<0.01);分别以抗体滴度8、16、32为阳性判定标准,疫苗组抗体阳性率(100%、99.57%、97.87%)均高于对照组(69.02%、61.96%、59.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7.93、133.14、130.69,P值均<0.01)。疫苗接种后其他检测时间点的结果与64个月类似。结论该EV71疫苗两针基础免疫后能够诱导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在免疫后5年依然保持较好的免疫持久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中和抗体 免疫持久性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在目前仍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症。经过不懈研究,人们对脓毒症的认识逐步加深,但至今它仍是一凶险病情。脓毒症肾损害的研究历史已有几十年,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包括: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因子、一氧化氮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内皮功能障碍及内皮素作用、内毒素直接损伤及氧化应激损伤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可诱发感染等多种疾病,故空气污染很可能是导致脓毒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次探讨空气污染对脓毒症的影响,有望对该病进行早期防控减少发病率。

  • 标签: 脓毒症 空气污染物 颗粒物 臭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北京大气PM2.5和O3暴露对SD大鼠嗅觉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8周龄的SD大鼠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分别饲养于大气污染暴露系统和清洁级实验环境中,并检测各系统的PM2.5和O3浓度。采用食物小球埋藏实验(BFT)评价不同饲养时间SD大鼠的嗅觉损伤的程度,并采用重复性方差分析两组大鼠的BFT时间差异。结果暴露组大鼠暴露PM2.5和O3浓度分别为(22.65±11.47)、(12.36±5.87)μg/m3;对照组均为0 μg/m3。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M2.5和O3暴露组BFT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F=6.49,P=0.031);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BFT所用时间有所延长(F=61.69,P<0.001)。结论大气中PM2.5和O3暴露可能导致大鼠嗅觉损伤。

  • 标签: 空气污染 颗粒物 臭氧 嗅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再免)后8年的抗体持久。方法2009年8-9月选择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作为研究现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8~49岁、本地常住人口、既往无HBV感染史和HepB接种史、健康状况良好者。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HepB初免的无应答成年人进行3剂次再免,分别于再免后1个月(T1)、2年、4年和8年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再免后T1、2年、4年和8年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5.12%(549/645)、60.60%(283/467)、55.90%(199/356)和55.09%(222/403),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15.62%、3.96%和0.36%;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53.92、21.43、15.02和13.68 mIU/ml,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62.69%、16.28%和2.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免后8年抗-HBs阳性率和GMC均与T1时抗-HBs水平独立相关,与T1时抗-HBs GMC<100 mIU/ml者相比,T1时GMC为100~和≥1 000 mIU/ml者再免后8年抗-HBs阳性率(OR值分别为14.13和62.91)和GMC(β值分别为1.88和3.24)均较高(均P<0.001)。再免后8年无HBsAg阳转者,抗-HBc阳转率为14.14%(57/403)。结论成年人HepB初免无应答者3剂次再免后,抗体在前4年衰减较快,5年后进入稳定状态,再免后8年多数人抗-HBs仍维持在保护水平之上;抗体持久主要与再免1个月时的抗体水平有关。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无应答者 免疫 抗体持久性 成年人
  • 简介:摘要A型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广泛用于皮肤美容。有证据表明,皮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改善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皮肤潮红及持续红斑,但对治疗浓度、剂量、操作方法、疗程、治疗间隔等均存在差异。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玫瑰痤疮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玫瑰痤疮专业组在玫瑰痤疮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参考新近文献并结合诸多专家临床应用经验撰写本共识,为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玫瑰痤疮提供更科学、规范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红斑痤疮 红斑 潮红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象和空气污染对原发性气胸(PSP)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PSP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同时期气象和空气污染资料。比较各季节的气象和空气污染特征,根据PSP发病时间分为无PSP发病天和有PSP发病天2组,比较2组气象和空气污染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气象和空气污染对PSP发病的影响。结果50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有325例PSP患者,其中男274例(84.3%),女51例(15.7%)。PSP夏季高发,聚集天发病19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0.0%。平均气压、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降水量、PM2.5、PM10、O3、CO、SO2、NO2浓度在各季节分布不同(P值均<0.01)。与无PSP发病天组比较,有PSP发病天组平均气压(Z=-3.374,P=0.001)、NO2浓度(Z=-2.539,P=0.011)较低,O3浓度(Z=-3.271,P=0.001)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气压降低为PSP发病的危险因素(OR=0.763,95%CI:0.607~0.960,P=0.021)。结论PSP发病有聚集,与低气压有一定的联系。

  • 标签: 气胸,原发性 气压 气象 空气污染物 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南北两城市深圳和太原市大气细颗粒(PM2.5)主要成分及其污染来源。方法采集2017至2018年深圳和太原市空气中PM2.5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Pb)、铝(Al)、砷(As)等10种金属元素浓度,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氟化(F-)、氯化(Cl-)、硫酸盐(SO42-)等10种水溶性离子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萘、苊烯、苊等16种多环芳烃(PAHs)浓度,用碳质分析仪测定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含量;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PM2.5的污染来源。结果太原市PM2.5样品中Pb、锰(Mn)、As、镍(Ni)、F-、OC、EC浓度明显高于深圳市,钠盐(Na+)、Cl-、磷酸盐(PO43-)浓度低于深圳市(P<0.05);除萘外,太原市PM2.5样品中其余PAHs浓度均高于深圳市(P<0.05)。深圳市PM2.5样品中金属元素与水溶性离子污染来源由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因子(42.64%)、建筑/土壤因子(34.22%)和海洋因子(17.93%)构成,PAHs主要来源于燃油与机动车尾气因子(38.58%)、燃煤因子(30.78%)、生物质燃烧因子(24.38%)。太原市PM2.5样品中金属元素与水溶性离子来自建筑因子(30.26%)、燃油燃煤因子(24.58%)、二次粒子/土壤因子(22.03%)及工业因子(18.89%),PAHs主要来自燃油与机动车尾气因子(54.71%)、燃煤因子(43.54%)。结论深圳和太原市PM2.5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环境健康管理,根据各地污染来源有针对进行治理。

  • 标签: 颗粒物 细颗粒物 空气污染物 金属 离子 烃类,芳香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钻井废水石油污染的微生物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钻井废水区域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出的微生物,并以这些微生物菌株为试验对象进行菌剂的配伍试验,最终选择出对石油污染降解效果对好的微生物菌株配比,为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钻井废水 石油污染物 微生物法
  • 简介:摘要环境化学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多种危害。表观遗传可能是环境化学污染暴露与人体健康不良后果之间的重要媒介。许多环境化学污染暴露可通过表观遗传机制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我们概述表观遗传学的机制以及重金属砷、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苯暴露与表观遗传学之间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了解和研究环境化学污染暴露与表观遗传之间的关联作用,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 标签: 表观遗传调控 环境化学 污染物 暴露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微小mi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