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异常凶险,病死率超过90%。近年来,机械取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脑梗死的重要方法,然而机械取栓在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导致的脑梗死治疗中是否有效、安全尚不明确。我们对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做简要综述。

  • 标签: 急性后循环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轻型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出现临床病情恶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就诊的291例轻型循环脑梗死患者。以急性期临床病情恶化(clinical deterioration within 24 h,CD24h)和亚急性期临床病情恶化(clinical deterioration between 2 d and 14 d,CD14d)为主要终点事件。数据统计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应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相应变量的组间差异,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终点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主要终点事件CD24h和CD14d的发生率分别为21.6%(63/291)和30.6%(89/291),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例为13.4%(39/291)。以CD24h为终点事件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高是增加CD24h风险的正性独立影响因素(OR=1.184;95%CI=1.078~1.300;P<0.01);小脑梗死(相比脑干梗死)(OR=0.250;95%CI=0.082~0.757;P=0.014)、非大动脉粥样硬化(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OR=0.026;95%CI=0.002~0.325;P=0.005)对CD24h有负性预测作用。以CD14d为终点事件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肺部感染(OR=28.085;95%CI=6.863~114.927;P<0.01)和基线NIHSS高(OR=1.114;95%CI=1.001~1.240;P=0.048)是增加CD14d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再灌注治疗(OR=0.089;95%CI=0.013~0.613,P=0.014)可降低CD14d风险;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相比脑干梗死)(OR=7.526;95%CI=1.565~36.188;P=0.012)增加CD14d发生风险,而非大动脉粥样硬化(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OR=0.076;95%CI=0.009~0.683;P=0.021)对CD14d的发生风险有负性预测作用。基线NIHSS(OR=0.834;95%CI=0.758~0.918;P<0.01),CD14d(OR=0.048;95%CI=0.018~0.130;P<0.01)和肺部感染(OR=0.045;95%CI=0.012~0.167;P<0.01)对良好临床预后(发病14 d的改良Rankin评分≤2)有负性预测作用。结论早期临床病情恶化对轻型循环脑梗死良好临床预后有负性预测作用。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亚型和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是轻型循环脑梗死患者CD24h和CD14d的危险因素,肺部感染是CD14d的危险因素。急性期再灌注治疗有助于降低轻型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临床恶化风险和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后循环梗死 再灌注治疗 临床恶化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加曲班治疗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循环脑梗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全血黏度切变率(高切)、全血相对切变率指数(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缓解高凝状态,提升临床综合疗效。

  • 标签: 后循环脑梗死 阿加曲班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对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PC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5例,女43例,年龄(48.78±3.51)岁,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前检测血清MCP-1、IMA水平。分析血清MCP-1、IMA水平对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CP-1、IMA水平对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3个月,10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55例(50.93%),预后不良53例(49.07%);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MCP-1、IMA水平分别为(16.83±2.95)ng·dl-1、(10.95±1.85)μg·L-1,高于预后良好组(13.76±2.18)ng·dl-1、(8.62±1.67)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CP-1、IMA水平可影响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均OR>1,P<0.05)。绘制ROC发现,血清MCP-1、IMA水平及联合检测预测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7,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受血清MCP-1、IMA水平的影响,且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预测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

  • 标签: 后循环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缺血修饰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同时期我院收治的非循环脑梗死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均行头颅MRI平扫、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观察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动脉(basal artery,BA)影像学改变及测定VA、BA收缩压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压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用以评估椎基底动脉的走行及结构的变异;并对影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Vs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Vd、Vm、PI、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8例患者发生VA、BA血管异常改变的有112例(87.50%);对照组120例VA、BA血管异常改变者48例(4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管径异常[比值比(odd ratio,OR)=5.118,95% CI (2.356,7.315)]与走行异常[OR=7.398,95% CI (3.168,9.511)]是影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循环缺血性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尤其与走行异常有关。

  • 标签: 缺血性脑梗死 后循环 椎动脉 基底动脉 血管形态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和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经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均持续治疗14 d。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记录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于治疗结束,检测两组大脑中动脉(MC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SOD、MDA、NSE、S100-β水平及NIHSS、SS-QOL评分分别为(107.38±32.75)U/ml、(6.28±2.11)nmol/ml、(5.15±1.37)μg/L、(6.11±1.96)μg/L、(5.03±1.27)分、(192.45±11.62)分;对照组分别为(94.53±25.71)U/ml、(7.46±2.34)nmol/ml、(6.08±1.96)μg/L、(7.52±2.34)μg/L、(6.32±1.36)分、(148.63±10.43)分,治疗观察组的氧化应激、神经功能指标及NIHSS、SS-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观察组BA和MCA的Vm、Vd、Vs分别为(29.17±2.15)cm/s、(20.15±2.63)cm/s、(55.67±4.11)cm/s、(76.98±8.77)cm/s、(46.64±5.12)cm/s、(103.48±10.52)c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3±2.03)cm/s、(15.37±2.06)cm/s、(46.92±4.83)cm/s、(66.54±7.93)cm/s、(40.02±4.38)cm/s、(92.06±9.58)cm/s(均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减轻ACI患者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程度,改善患者微循环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法舒地尔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再灌注损伤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开放与脑微出血的关系。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184例。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分为1组(前交通动脉开放)、2组(交通动脉开放)和3组(非前、交通动脉开放)。通过磁共振成像分析发病6个月和12个月时的脑微出血数量。结果发病后6、12个月,1组和2组新增脑微出血主要分布在皮层下区及皮层区,3组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区。发病后6个月,1~3组新增脑微出血分别为18、12、18个,三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2个月,1~3组新增脑微出血分别为24、16、30个,3组多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组与2组新增脑微出血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发病后12个月时新增脑微出血多于发病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早进行侧支循环开放,可有效促进前、交通动脉的开放,减少新增脑微出血出现。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开放 脑微出血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环梗死患者实施全身振动训练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循环梗死患者240例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中单纯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120例患者划分至对照组,其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全身振动训练的120例患者划分至试验组;分别于干预前后记录患者的平衡功能、站立相百分比、摆动相百分比和步频等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平衡能力评分较本组干预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且试验组平衡功能评分为(42.15±2.97)分,高于对照组(36.12±3.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站立百分比、摆动百分比、步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站立百分比、摆动百分比、步频水平分别为(52.69±2.61)%、(49.39±3.26)%、(64.05±4.66)步/min,均优于对照组(48.39±2.67)%、(54.21±3.47)%、(70.39±5.82)步/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全身振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后循环梗死 全身振动训练 平衡功能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毛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大渡口区中医院),重庆 400082
  • 简介: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中风,是临床中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长期的吸烟、饮酒,摄入过量的脂肪或糖分等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统计显示,50岁以上人群是脑梗死的高发人群。此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远高于健康人群。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多为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和麻木,眩晕伴呕吐、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或抽搐等症状,威胁患者生命。一旦发病,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最大程度的改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脑梗死常用的药物有溶栓药及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稳定斑块、降颅压药、神经保护药。

  • 标签: 脑梗死;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3.0T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0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0T 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PCCI患者,均行3.0T MRI检查,查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改变,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记录观察责任斑块分布、厚度及强化情况,计算责任血管的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以此分为正性重构组(RI≥1.05,82例)、负性重构组(RI≤0.95,27例),0.95<RI<1.05为无重构(8例)。正性重构组男50例,女32例,年龄51~72(61.08±4.84)岁;负性重构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52~74(62.46±5.02)岁;测量PCCI责任血管管壁,比较两组血管壁特点、RI、斑块负荷,采用t、χ2检验。结果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背侧壁分布最多(38.46%,45/117),其次为左侧壁(23.08%,27/117),环形最少(5.13%,6/117);斑块厚度以>0.5~1.5 mm为主(70.09%,82/117),0~0.5 mm最少(13.68%,16/117)。两组斑块形态、斑块信号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1.201,均P>0.05)。正性重构组斑块明显强化占比(70.73%,58/82)高于负性重构组(37.04%,1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3,P=0.008);责任血管管腔最窄层面分析显示,正性重构组血管、斑块、管壁及管腔面积均大于负性重构组(均P<0.05);正性重构组血管RI、斑块负荷均高于负性重构组(t=12.521、6.541,均P<0.05)。结论3.0T MRI应用于PCCI可显示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改变,进行病因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血管壁 3.0T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后循环脑梗死 重构指数 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或狭窄程度大于85%)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脑梗死组),共94例,其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65.02±14.15)岁。配对选取94例脑血管闭塞或狭窄部位、程度相似、年龄相近的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46例,年龄(68.20±12.63)岁。采用局部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rLMC)作为评价软脑膜侧支循环指标,对两组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相关因素如患者发病年龄、入院时的血压、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冠心病等进行对比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等。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rLMC分别为(11.55±5.22)分和(14.02±4.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1.99±8.57)分和(10.03±8.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ASPECTS分别为(5.26±2.45)分和(6.2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入院时血糖和饮酒史有差异外,其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LMCS评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LMC与NIHSS评分(r=-5.790,P<0.001)和ASPECTS评分(r=0.556,P<0.001)显著相关。收缩压(r=0.207,P=0.045)和舒张压(r=0.213,P=0.040)、胆固醇(r=0.244,P=0.018)、LDL-C(r=0.215,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r=-0.089,P=0.392)和血糖(r=-0.292,P=0.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显示只有ASPECTS和NIHSS评分跟rLMC有显著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不仅显著影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建立,而且还影响脑梗死体积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除了2型糖尿病对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外,可能动脉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胆固醇和LDL-C与软脑膜侧支循环的灌注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软脑膜侧支循环 急性脑梗死 rLM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卒中认知障碍(PS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治疗的94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组,23例)、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组,25例)、循环梗死组(POCI组,24例)、腔隙性梗死组(LACI组,2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直至发病后90 d,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MoCA评分<22分为PSCI组,MoCA评分≥22分为单纯ACI组。分析不同OCSP分型ACI患者PSCI的发生情况。比较PSCI组与单纯ACI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发病30 d)、血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入院次日)。分析MoCA评分与NIHSS评分、血清Cys-C水平、B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94例患者PSCI发生率为71.28%,其中PACI组84%,LACI组77.27%,POCI组66.67%,TACI组56.52%。PSCI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B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oCA评分与NIHSS评分、血清Cys-C水平存在正相关(P<0.05),与BI评分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OCSP分型与PSCI发生密切相关,NIHSS评分、血清Cys-C水平偏高且发病30 d时BI评分偏低的ACI患者发生PSCI的风险更高,应提高警惕。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占位性脑水肿是一种严重威胁小脑梗死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可发生于17%~54%的患者。对于恶化风险较高的小脑梗死患者,应密切监测意识水平和跟踪CT/MRI改变。伴临床恶化的占位性小脑梗死患者应行脑室造口术/脑室外引流和枕下颅骨切除减压术。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小脑疾病 减压颅骨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明确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二病区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4例行血管内治疗的大面积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率和死亡率;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标准评价患者90 d随访时预后情况,并对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88.2%)成功开通,手术时间为(97.41±54.58) min,取栓次数为(1.91±0.75)次。4例患者(11.8%)发生远端栓塞;非症状性出血3例(8.8%)、症状性出血3例(8.8%);7例(20.6%)发生脑疝;死亡5例(14.4%)。90 d随访期内13例(38.2%)预后良好,21例(61.8%)预后不良,2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栓负荷量评分、DWI梗死位置、DSA闭塞部位、术前静脉溶栓、脑疝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入院时NIHSS评分(OR=0.817,95%CI:0.682~0.980,P=0.029)、血栓负荷量评分(OR=5.981,95%CI:1.827~19.575,P=0.003)、DSA闭塞部位(OR=0.031,95%CI:0.003~0.311,P=0.003)、术前静脉溶栓(OR=0.092,95%CI:0.010~0.838,P=0.034)是影响急诊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预后较好。低NIHSS评分患者、高血栓负荷量评分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及直接行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相对更好。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 前循环
  • 作者: 徐伟 李辉萍 王振 贺国华 胡珏 宋康平 童洋萍 李芳毅 郭洪权 刘新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4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长沙 410005,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4,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预测因子,构建预测不良结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IVT治疗的346例老年ACI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将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ACI患者IVT治疗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然后利用R软件建立相应的列线图模型。使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46例入选者中,109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率31.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性出血转化(OR=15.647,95%CI:8.913~27.454)、卒中严重程度(中度卒中OR=3.322,95%CI:1.414~7.811;中-重度卒中OR=8.169,95%CI:4.102~16.258;重度卒中OR=9.653,95%CI:5.440~17.121)、卒中相关性肺炎(OR=2.239,95%CI:1.134~4.420)、心力衰竭(OR=2.758,95%CI:1.424~5.336)是预测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基于以上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80~0.89),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20,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症状性出血转化、卒中严重程度、卒中相关性肺炎、心力衰竭这四个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预测准确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传统水银血压计辅助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灌注检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辅助按压组和对照组各40例,辅助按压组拔针辅以水银血压计按压穿刺点,设定患者个体收缩压强度为按压强度;对照组采用自主垂直按压手法,检查定性评估2组穿刺点渗血如二次出血、血肿、淤斑、正常等4种情况。结果辅助按压组二次出血3例,血肿1例,淤斑0例,正常36例;对照组二次出血4例,血肿2例,淤斑1例,正常3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72~34.225,P<0.05)。结论传统水银血压计辅助按压穿刺点可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制订个性化护理止血方案,减少由按压力度不稳,着力不均等因素引起的穿刺点渗血、淤斑,甚至皮下血肿等现象,实践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对比剂 高压注射 止血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传统水银血压计辅助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灌注检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辅助按压组和对照组各40例,辅助按压组拔针辅以水银血压计按压穿刺点,设定患者个体收缩压强度为按压强度;对照组采用自主垂直按压手法,检查定性评估2组穿刺点渗血如二次出血、血肿、淤斑、正常等4种情况。结果辅助按压组二次出血3例,血肿1例,淤斑0例,正常36例;对照组二次出血4例,血肿2例,淤斑1例,正常3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72~34.225,P<0.05)。结论传统水银血压计辅助按压穿刺点可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制订个性化护理止血方案,减少由按压力度不稳,着力不均等因素引起的穿刺点渗血、淤斑,甚至皮下血肿等现象,实践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对比剂 高压注射 止血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