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交接护理管理中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评判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拟从护理交接的现状、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交接流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情况、背景、评估、建议是交接关键信息的最佳实践工具。对于交接性能国际上较多采用NASR、PVNC-BR、HES及Handoff CEX等工具进行评估。对于交接结局多在患者安全、流程要素和组织管理等层面进行评价。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营造良性组织文化和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的理念未来可在临床推广,有效提高交接效率和效力。结论现有的交接模式的流程和要素较完备,沟通策略合理,但技术支持和先进理念上仍存在不足和缺陷。护理管理者未来在关注和变革护理交接时,应采用科学的干预方法和评价工具,持续提升交接质量。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病人安全 沟通策略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交接护理管理中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评判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拟从护理交接的现状、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交接流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情况、背景、评估、建议是交接关键信息的最佳实践工具。对于交接性能国际上较多采用NASR、PVNC-BR、HES及Handoff CEX等工具进行评估。对于交接结局多在患者安全、流程要素和组织管理等层面进行评价。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营造良性组织文化和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的理念未来可在临床推广,有效提高交接效率和效力。结论现有的交接模式的流程和要素较完备,沟通策略合理,但技术支持和先进理念上仍存在不足和缺陷。护理管理者未来在关注和变革护理交接时,应采用科学的干预方法和评价工具,持续提升交接质量。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病人安全 沟通策略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交接模式在胸外科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胸外科ICU交班的特点将交班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和整合,形成系统化交接模式。分析传统交接模式(对照组)和系统性交接模式(观察组)护士交接满意度、交接遗漏项目、交接时间和病情"八知道"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得出,护士交接满意度提高(P<0.05)、交接遗漏项目减少(P<0.05),病情"八知道"掌握情况改善(P<0.05),而交班时间由(14.37±1.98)min延长至(15.13±0.92)min。结论系统化交接模式能够提高护士对交接的满意度,减少项目遗漏和增加护士对病情的了解,提高护理质量,适合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 标签: 系统化交接班 胸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士交接评价量表(Handoff CEX)进行翻译,并检测其信度和效度。方法中文版护士交接评价量表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对交班护士和接班护士的评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观察了80次护理交接,进行信度和效度检测。在交接过程中,观察者评估参与交接的护士的交接能力,同时,两位参与者互相评价对方。结果共获得320份对护理交接的评价。交班者评价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是0.85,接班者评价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是0.80。对交班护士评价的评分者间信度系数加权Kappa值为0.31~0.52,对接班护士评价的评分者间信度系数加权Kappa值为0.35~0.55。护士交接评估量表的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是0.23~0.62,各维度与总体交接能力的相关系数是0.33~0.6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组织效能和人文关怀维度外,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护士(工作年限>5年)在护理交班环境、沟通技巧、内容、临床判断和总体交班能力方面显著高于工作经验相对不丰富的护士(工作年限≤5年)(P<0.05)。结论中文版护士交接评价量表(Handoff CEX)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护士交接质量的一个有效工具,为临床护士、带教老师和管理者提供培训、持续评估交接和给予反馈的工具,以改进交接质量。

  • 标签: 交接班 信度 效度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接模式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8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盛泽分院呼吸内科治疗的呼吸重症患者106例。采用SBAR模式对该科室护理工作交接进行改进,比较2019年2月1~28日(改进前)、2019年8月4~31日(改进后)护理工作的护理工作质量(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交接质量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结果改进前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情观察、风险预防以及总分评价结果中,以上三项改进后得分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护理人员在中文版护士交接评估量表(NASR)评分中的各领域得分除促进患者参与外,其余领域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诊断结果、病情进展、异常化验结果、治疗方案、护理重点评分均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护理人员床边交接缺陷率为21.8%,交接内容知晓率为80.1%;改进后,护理人员床边交接缺陷率为8.03%,交接内容知晓率为95.9%,交接缺陷率显著下降,交接内容知晓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交接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对患者本身的了解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

  • 标签: SBAR 交接班 呼吸重症患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班模式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科室护士工作的影响。方法根据SBAR的交班模式,制定并建立眼科的交接流程,规范护理交接的内容及过程。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对比前后护士的工作实践情况,护理交接的遗漏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护理交接的内容和流程,有利于护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情况及护理重点,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眼科 SBAR沟通模式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交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将该院30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改进组各1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方法,改进组实施程序化交接制度,对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改进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交接制度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并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该管理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程序化 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交接流程与书面交接流程的优劣。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手术室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4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7例(86.2%),女57例(13.8%),年龄(51.3±10.7)岁。按照交接方式分为试验组(信息化交接)和对照组(书面交接),试验组193例,对照组221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交接问题发生率、交班时间及交班后电话回访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使用信息化交接方式后,试验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5%(30/193)比26.7%(59/221)],交班时间短于对照组[2.5(2.0,3.2)min比5.0(4.2,6.0)min],交班后电话回访率较对照组下降[13.0%(25/193)比22.6%(50/221)],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优化后信息化交接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室交接问题,降低电话回访率,缩短交接时间,提高交班效率。

  • 标签: 手术室 信息化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知识-行动"框架和循证护理的电子护理交接表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5—10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交接形式;2018年1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干预组,采用基于"知识-行动"框架和循证护理的电子护理交接表。比较两组护理交接质量。结果干预组护理交接时间为(2.45±1.05)min,对照组为(5.17±1.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26,P<0.05)。干预组护理交接无漏项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33%(2/150),护理措施执行合格率98.0%(147/15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52、4.624、4.795;P<0.05)。结论基于"知识-行动"框架和循证护理的电子护理交接表可改善骨科患者的护理交接质量。

  • 标签: 骨科 护理交接班 知识-行动 循证护理 信息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单式管理用于急诊科护理床旁交接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浙江大学舟山医院2019年6-8月进行常规急诊护理交接的患者170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9-11月开展清单式管理床旁交接的患者17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在床旁交接中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服务意识评分(92.67±3.22)分,工作责任心评分(94.81±1.95)分,解决问题能力评分(92.97±2.46)分,操作能力评分(91.19±3.06)分,预见性护理能力评分(91.06±3.82)分;对照组护士服务意识评分(84.14±3.03)分,工作责任心评分(88.39±2.19)分,解决问题能力评分(83.92±3.68)分,操作能力评分(84.67±3.57)分,预见性护理能力评分(83.14±4.12)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89、-12.524、-12.081、-7.990、-7.940,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7.01±2.53)分,床旁交接时间(47.64±2.72)s;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5.51±2.19)分,床旁交接时间(54.58±2.91)s,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8、55.477,均P<0.05)。结论清单式管理应用在急诊科护理床旁交接中可以提高急诊科护士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床旁交接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清单 管理 标准化 急诊室,医院 护士 急症护理 床边交班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绍-现状-背景-评估-建议(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士交接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的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成立工作小组,利用海报宣传、专题培训、实战演练等诸多手段来进行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急诊科护理交接手段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比较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前后护士的交班质量、满意度。结果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后,护士的交班质量平均分从应用前的(7.23±0.94)分增加到(8.15±0.55)分,接班质量平均分从应用前的(7.23±0.92)分增加到(8.09±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后,护士交班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士交接中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交班内容的有效性、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接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交接班质量 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 交接班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急诊病区护理床边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病区16名护士,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按照SBAR进行床边交接,将2018年1~6月作为对照时期,评价两个时期护士对交接方式的认可度,比较SBAR应用前后护士交接失误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士对患者情况掌握度的差异。结果SBAR实施后,急诊病区护士对交接方式的认可度和对患者情况的掌握度明显提高,交接失误率明显下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各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病区应用SBAR进行护理床边交接,可提高护士对交接方式的认可度和对患者情况的掌握度,减少交接失误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模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诊病区护理 床边交接班 标准化沟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2—8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ICU的9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新生儿ICU的10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掌握情况及交接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41%(9/107),低于对照组的22.92%(2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28 6,P<0.01);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儿诊断和病情、治疗、异常化验结果、护理重点、存在风险等病情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人员在护理对照组患儿时进行交接所用时间为(10.44±1.51)min,长于观察组的(5.32±0.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88 4,P<0.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中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不但有效的保障了患儿安全,而且可缩短交接时间,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护士 个体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 护理床头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的交接模式在急诊科床旁交接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以2019年6月至1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急诊科进行的304例次床旁交接事件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男性155例,女性149例;年龄20~84岁,平均(50.13±5.12)岁。神经系统77例,消化系统58例,呼吸系统55例,心血管系统78例,外伤例36例。对比普通床旁交接模式和"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模式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床旁交接模式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50.46±6.99)分比(38.98±4.76)分]、患者/家属满意度[(52.64±2.13)分比(40.77±3.26)分]、接班护士的满意度[(54.16±2.35)分比(44.22±2.12)分]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0.16%(3/1 800)比2.66%(36/1 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模式对比普通床旁交接,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

  • 标签: 问题导向 护理 床旁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护理交接质量现状,探讨组织支持感、自我效能与护理交接质量的关系,为提高护理交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交接评价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186名临床一线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护理交接质量总均分为(5.85 ± 1.14)分,组织支持、自我效能与护理交接质量两两变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在组织支持感与护理交接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3.4%。结论组织支持既可以直接作用于护理交接质量,又可以通过自我效能间接作用于护理交接质量。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组织支持感 自我效能 交接班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清"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交接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39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交接模式进行管理;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本院重症医学科4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实施"三清"交接模式进行管理。对比两组交接耗时、护士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护士对交接效果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对护士沟通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交接耗时为(10.25±1.02)min,短于对照组的(15.82±1.13)min(P<0.05)。观察组护士专业知识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中文版护士交接评估量表总分为(73.11±5.28)分,高于对照组的(62.06±5.17)分(P<0.05)。观察组专科护理、病情观察评分及总分分别为(23.26±0.79)分、(32.72±0.67)分、(95.93±0.8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沟通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三清"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交接管理中可显著缩短交接耗时,增强护士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提高护士交接效果及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三清"模式 危重症 交接班管理 专业知识理论水平 护理工作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BAR[(即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沟通模式指导的情景模拟演练对实习护士交接质量及护理风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元市中心医院心脏血管内科进行实习的46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并按照常规交接模式进行实习指导;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同科室进行实习的46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组,并采取SBAR沟通模式指导的情景模拟演练后进行交接。比较两组实习护士交班质量评价结果、接班质量评价结果、实习护士满意度。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实习护士交班质量的7个条目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实习护士接班质量的6个条目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实习护士交接满意度评估量表的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实施SBAR沟通模式指导的情景模拟演练,能够提高实习护士交接质量和实习护士满意度。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情景模拟演练 交接班质量 实习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床旁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交接中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试验组在患者交接中采用SBAR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交接时间、护士对交接的评价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床旁交班时间较短,试验组的交接效率与效力、促进患者参与、确保合作安全、增进护士合作与责任、提供患者所需信息评分较高,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护士在EICU患者交接的耗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交接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SBARR沟通模式 床旁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记录单在病区急诊收治肋骨骨折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急诊2019年1~3月收治的32例肋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在交接时使用病区常规交接记录单;将2019年4~6月急诊收治的38例设为观察组,在交接时则使用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记录单。结果观察组交班模块的完善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ICU转入率、交班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模式病区交班记录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患者交接的完善率,缩短患者交接所需时间,降低并发症及ICU转入率,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 标签: 肋骨骨折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SBAR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预警分级管理的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观察室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订基于预警分级管理的SBAR沟通模式的交接方案,对观察室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并落实方案。将2018年11-12月观察室18名护士交接的45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将2019年11-12月以上护士交接的443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实施基于预警分级管理的SBAR沟通模式的交接。比较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交接质量、医护对交接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1%(8/443),对照组为7.91%(36/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7.96,P<0.05);观察组护士的交接护理质量和护士对病情知晓率分别为(91.37 ± 2.73)分、96.7%(58/60),对照组分别为(89.07 ± 2.76)分、81.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8、χ2值为6.99,P<0.05);观察组医生、护士对护理交接满意度分别为95.0%(57/60)、95.0%(57/60),对照组分别为83.3%(50/60)、81.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3、5.18,P<0.05)。结论基于预警分级的SBAR沟通模式能显著提高急诊观察室护士交接中的预警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交接的质量,提升医护双方的满意度。

  • 标签: 预警分级管理 修订版预警评分表 SBAR沟通模式 急诊观察室 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