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结节的临床病例特点,为良性结节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的患者共3 231例,其中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结节者288例,共297个结节。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人口学、病史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希望筛选出提示良性结节的临床指标,特别是影像学特征。结果良性结节病理类型主要为肉芽肿性炎症(61/288)、错构瘤(47/288)、隐球菌感染(25/288)、机化性肺炎(15/288)及非特异性炎症性病理改变(14/288)。良性结节主要影像表现为单发实性结节,平均直径<10 mm,边界清楚,无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功能显像阴性。结论被手术切除的良性结节最常见病因为肉芽肿性炎、错构瘤、隐球菌感染,最常见影像学特征为边界清楚的单发实性结节,在进行手术前需仔细鉴别。

  • 标签: 肺结节 良性 手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将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遵循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的5个步骤开展循证实践,通过文献检索、质量评价、证据综合和专家小组会议修订形成循证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7月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4月入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80),进行基线审查,2021年5—7月入院的患者设为干预组(n=80),应用循证方案。结果最终纳入1篇指南、7篇共识,循证方案内容涵盖术前护理评估、营养管理、饮食准备、健康教育,术后饮食管理、功能锻炼、管道管理、疼痛管理、静脉血栓管理和症状管理10个模块,共22条推荐意见。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日下床活动完成度、首次下床疼痛评分、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并发症及静脉血栓发生。结论该循证实践项目的开展有益于加速肺癌患者术后康复,并有利于规范护理路径,进而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 标签: 肺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循证实践 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
  • 简介:摘要调强放疗剂量验证是放疗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调强放疗的安全和质量非常重要。我国尚无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系统指南和验证工具方法的具体推荐,验证结果的解读及其临床意义、验证不通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不同机构使用的工具方法和实施细节差异很大。在国家肿瘤诊疗质控中心放疗质控专家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经过现状调查、多中心测试、专家研讨、咨询、审定等方式完成了该指南。指南规定了开展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机构、组织、人员、设备、技术流程,及文档记录等方面的要求,以期改进调强放疗剂量验证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 标签: 调强放射疗法 质量保证 剂量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干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基于前期研究获取的最佳证据,制订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审查指标,并应用循证的护理方法获得最佳实践证据,并应用2017修正版(第三版)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指导护士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2019年3—5月,完成基线审查,共纳入82名孕产妇及43名护士。2019年6月将证据融入临床实践。2019年7—10月采用基线审查相同的指标和纳入排除标准对产科病房(包括爱婴区)43名护士(包括助产士)及85名高龄二胎产妇进行了证据应用后的效果评价。比较证据应用前后高龄二胎产妇焦虑、抑郁情况、产妇满意度及护士对最佳证据的正确执行率。结果应用最佳证据后,护士对产妇优化护理最佳证据的执行率>80%,产妇焦虑评分由(55.29 ± 10.11)分降低到(41.74 ± 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55,P<0.01);抑郁评分由(57.77 ± 8.32)分降低到(47.86 ± 9.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23,P<0.01)。产妇满意度由92.68%(76/82)提高到98.82%(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92,P<0.05)。结论通过应用最佳证据,可进一步规范我国高龄二胎产妇产后优化护理范式,减少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提高产妇满意度。

  • 标签: 高龄 二胎 孕产妇 优化护理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干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基于前期研究获取的最佳证据,制订高龄二胎产妇优化护理审查指标,并应用循证的护理方法获得最佳实践证据,并应用2017修正版(第三版)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指导护士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2019年3—5月,完成基线审查,共纳入82名孕产妇及43名护士。2019年6月将证据融入临床实践。2019年7—10月采用基线审查相同的指标和纳入排除标准对产科病房(包括爱婴区)43名护士(包括助产士)及85名高龄二胎产妇进行了证据应用后的效果评价。比较证据应用前后高龄二胎产妇焦虑、抑郁情况、产妇满意度及护士对最佳证据的正确执行率。结果应用最佳证据后,护士对产妇优化护理最佳证据的执行率>80%,产妇焦虑评分由(55.29 ± 10.11)分降低到(41.74 ± 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55,P<0.01);抑郁评分由(57.77 ± 8.32)分降低到(47.86 ± 9.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23,P<0.01)。产妇满意度由92.68%(76/82)提高到98.82%(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92,P<0.05)。结论通过应用最佳证据,可进一步规范我国高龄二胎产妇产后优化护理范式,减少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提高产妇满意度。

  • 标签: 高龄 二胎 孕产妇 优化护理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遵循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病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进行优化和质量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认知、患者空腹体质量监测率、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实践变革后,20条审查指标中指标8~14、指标20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668~97.000,P<0.05);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从(34.24 ± 30.33)%提升至(61.28 ± 1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21,P<0.001);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从(10.89 ± 3.46)d降低至(5.48 ± 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97,P<0.001);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比较,急性发作左心力衰竭例数由7例降低至2例(χ2值为4.194,P=0.041)。结论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可改善临床护理实践,缩短患者到达干体质量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质量审查仍需要持续进行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出入量 容量 体质量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作者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建设电子护理临床路径的过程中融入症状管理循证实践的成果,以"化疗前全面评估""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化疗相关性腹泻"为例,介绍循证实践在电子护理临床路径中的应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规范的电子化护理临床路径操作流程;护理人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引入了护理新工具、新流程和新技术;同时帮助降低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提高肿瘤护理效率的"双赢"目标。

  • 标签: 临床路径 循证实践 症状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遵循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病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进行优化和质量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的认知、患者空腹体质量监测率、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实践变革后,20条审查指标中指标8~14、指标20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668~97.000,P<0.05);患者出入量管理目标达标率从(34.24 ± 30.33)%提升至(61.28 ± 1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21,P<0.001);患者到达干体质量时间从(10.89 ± 3.46)d降低至(5.48 ± 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97,P<0.001);出入量管理相关负性事件比较,急性发作左心力衰竭例数由7例降低至2例(χ2值为4.194,P=0.041)。结论基于循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出入量管理可改善临床护理实践,缩短患者到达干体质量的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质量审查仍需要持续进行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出入量 容量 体质量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Caroli病是一种以非阻塞性肝内胆管扩张为特征的罕见先天性疾病。大多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许多病例无法追寻典型的遗传家族史。Caroli病包括两种类型,简单型(称为Caroli病)和以先天性肝纤维化和/或多囊肾病为特征的Caroli综合征。认为PKHD1基因是Caroli病、Caroli综合征的致病基因。

  • 标签: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Caroli病 非阻塞性肝内胆管扩张 多发肝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方案的持续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订并实施项目持续性应用行动计划,进而提升护士知识水平和循证护理能力,推动患者结局的改善,增强组织循证文化氛围。方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外科ICU方案应用科室为研究对象,包括全体护士、患者、护理流程、科室规范制度等。通过观察法、访谈法了解项目持续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订实施优化版ICU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方案,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从患者、护士和组织层面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方案应用科室7条审查标准执行率呈下降趋势;患者约束率、约束时长较前期有上升趋势;优化版方案实施后,各条目执行情况均有所提高;身体约束率由优化前的34.91%(37/106)下降到28.57%(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40,P>0.05),身体约束时长由优化前60.93 h降低到优化后48.09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0.19,P>0.05)。结论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项目的持续性应用不甚乐观,实施的持续性受多方因素影响,本循证实践项目的持续质量改进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约束规范程度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护士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循证护理能力的改善;同时更好地营造组织的循证文化氛围。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持续改进 临床实践指南 身体约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方案的持续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订并实施项目持续性应用行动计划,进而提升护士知识水平和循证护理能力,推动患者结局的改善,增强组织循证文化氛围。方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外科ICU方案应用科室为研究对象,包括全体护士、患者、护理流程、科室规范制度等。通过观察法、访谈法了解项目持续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订实施优化版ICU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方案,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从患者、护士和组织层面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方案应用科室7条审查标准执行率呈下降趋势;患者约束率、约束时长较前期有上升趋势;优化版方案实施后,各条目执行情况均有所提高;身体约束率由优化前的34.91%(37/106)下降到28.57%(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40,P>0.05),身体约束时长由优化前60.93 h降低到优化后48.09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0.19,P>0.05)。结论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项目的持续性应用不甚乐观,实施的持续性受多方因素影响,本循证实践项目的持续质量改进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约束规范程度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护士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循证护理能力的改善;同时更好地营造组织的循证文化氛围。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持续改进 临床实践指南 身体约束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临床身体约束行为,降低身体约束率。方法采用循证方法筛选身体约束临床实践指南,并对推荐意见进行整合以及临床适用性评价;经研究小组讨论构建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护理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向12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纳入2部高质量指南,对推荐意见进行整合以及临床适用性评价后归纳为实践推荐、教育推荐、组织推荐三大主题11条推荐意见;构建包括身体约束实施流程、建立治疗性关系、身体约束的评估、身体约束的动态监测、身体约束替代方法等内容的护理方案;专家积极性为100%,权威系数为0.87,专家认可率为0.75~1,专家函询变异系数CV在0.14~0.26。结论基于指南的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护理方案构建过程严谨,结果可靠,可用于指导并规范临床中ICU患者的身体约束实施与护理。

  • 标签: 指南 ICU 身体约束 循证 护理方案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制订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口腔健康照护规范,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获得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形成头颈部肿瘤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护理建议,制定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腔健康行为照护方案、流程、宣教手册及视频等。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头颈部放疗的23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7—8月入院的10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9—12月入院的133例患者为干预组。干预组运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照护方案实施照护,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第2、3周发生情况,第1~3周口腔黏膜炎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口腔健康行为护理方案可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减轻放疗反应,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口腔 头颈部肿瘤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口腔健康行为 循证实践 照护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将循证护理概念应用于ICU便失禁患者的护理实践中,介绍自制肛塞装置的使用方法,并观察使用效果。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按便失禁出现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肛门外置型装置(造口袋)引流大便;观察组采用肛门内置型装置(自制肛塞装置)引流大便,通过循证护理策略,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查找临床证据,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大便漏出率为7.9%,对照组为3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皮肤损伤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每天护理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比对照组耗材总费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肛塞装置引流大便较造口袋减少了皮肤损伤,节省了护理时间,节省了医用耗材。

  • 标签: 便失禁 失禁相关性皮炎 循证护理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非药物管理最佳证据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最终纳入14篇文献,包括3篇系统评价,3篇证据总结和8篇指南。依据JBI循证护理保健中心的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证据应用前后的审查,障碍因素、可利用资源及策略分析和证据应用的效果评价。2020年3—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52例妇科住院化疗患者及26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基线审查。2020年6—8月选取我院42例妇科住院化疗患者26名临床护士(与之前相同)进行再审查。结果完善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管理流程、护理常规、护理路径及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风险评估及随访表,制作了基于循证的宣教视频。证据应用后护士各审查指标依从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妇科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非药物管理循证知识问卷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所致急性恶心呕吐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所致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循证实践项目的开展促进了相关流程、常规、路径等的完善,丰富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非药物止吐宣教形式和内容,规范了护士行为,提高了护士循证实践的依从性,降低了患者急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恶心呕吐 非药物管理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形成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规范,提高护士证据知晓率和临床操作规范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最终纳入2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和2篇指南。根据证据临床转化模式的标准程序和行动促进框架(innovation-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verice,i-PARIHS),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并制定可获得的解决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股动脉心脏射频消融术的180例患者及39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循证实践。结果形成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活动指导的标准化流程和评估记录表,更新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护理规范。2轮证据应用后护士对各审查指标的知晓率和执行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轮证据应用后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低于证据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排尿困难和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循证项目的开展,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股动脉 射频消融 早期活动 循证护理实践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将动脉导管置管行血气分析临床操作规范的相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依据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将获得的证据应用于临床。比较证据应用前、证据应用后护士实践依从性、知识掌握情况、标本采集正确情况、血气分析仪进样通道被血块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证据应用前比较,证据应用后护士对审查指标2、3、7、9、10、11、12、14、15、17的执行率提升(P<0.05)、知识掌握程度提升(P<0.05)、第1次标本采集正确率提高(P<0.05)、血气分析仪进样通道血块未堵塞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经动脉导管置管行血气分析临床操作规范最佳证据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动脉血气分析操作最佳证据的知晓率,规范了护士操作行为,提高了血标本合格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 标签: 动脉导管 动脉血气分析 循证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护理循证实践领域的研究现状,探讨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证据汇总与循证实践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5年1月1日—2021年9月1日。运用CiteSpace V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587篇相关文献,总发文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形成了以复旦大学胡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黄海燕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丁炎明为核心的合作团队;发文量最多的核心期刊是护理学杂志;研究热点是症状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功能锻炼、血管通路和管道护理等,关注人群是手术患者、老年人和重症患者。结论护理证据汇总与实践类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需加强跨学科、跨区域作者及机构的合作交流,采取策略推动并维持证据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标签: 循证实践 证据汇总 证据转化 循证护理 可视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儿科门诊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的疼痛。方法通过循证方法寻找减轻肌内注射导致疼痛的最佳证据,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A族链球菌感染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360例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线调查组、第l轮证据应用组和第2轮证据应用组。基线调查组120例,男69例,女51例;第l轮证据应用组120例,男70例,女50例;第2轮证据应用组120例,男66例,女54例。3组患儿年龄均在5~15岁之间。比较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证据应用前后护士最佳证据的执行情况、证据应用前后患儿疼痛评分及硬结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对最终纳入的10篇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共提取10条证据,制定出9个临床审查指标,运用证据前后对比,证据应用后患儿疼痛评分由8.42分下降为4.26分,注射30 min后疼痛评分由4.53分下降为2.18分,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发生率由75.8%(91/120)下降为32.5%(39/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一系列药物及非药物措施能减轻儿童程序性疼痛;Buzzy小蜜蜂装置(冷+振动+分散注意力)可以减轻肌内注射青霉素疼痛;正确的苄星青霉素配置方法、注射手法、注射部位、注射速度可以减轻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疼痛。

  • 标签: 儿童 苄星青霉素 肌内注射 循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