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田巧 彭东红(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气管支气管(tracheal bronchus,TB)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由Sandifort首次描述为起源于气管的右肺上叶支气管。绝大部分没有临床症状,多因其他疾病行CT或支气管镜检查偶然发现,部分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肺不张、气管插管并发症等,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异常。随着支气管镜的应用、胸部CT及气道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的发展,TB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TB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气管性支气管 先天性畸形 气管插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塑型支气管炎(PB)是引起儿童严重呼吸窘迫的一种呼吸急症,支气管镜在儿童PB的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儿科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并熟悉掌握经气管镜治疗PB的时机、硬式气管镜或软式气管镜的选择、经气管镜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支气管镜治疗的安全,使更多的PB患儿在支气管镜的检查及治疗中获益。

  • 标签: 支气管镜 塑型性支气管炎 儿童
  • 简介:摘要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是儿童肺结核的常见类型,因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常易延误诊断。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支气管镜是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必要手段。气管支气管狭窄是TBTB最常见的远期后遗症。现归纳和总结儿童TBTB的发病机制、诊断、支气管镜下分型、药物及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气管支气管结核 支气管镜检查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165例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结果分为单纯哮喘组(87例)和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组(78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肺功能、胸部HRCT、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等结果差异。结果与单纯哮喘组相比,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组男性比例增高(56.4%比40.2%,χ2=4.315,P=0.038),哮喘病程较长[10(27)年比7(16)年,Z=-2.096,P=0.036],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66.45±13.76)%比(73.31±14.50)%,t=3.063,P=0.003]、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64.62±23.75)%比(73.57±23.67)%,t=2.383,P=0.018]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24.80%(31.05%)比37.80%(40.00%),Z=-2.404,P=0.016]显著降低。气道炎症指标中,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组FeNO≥25 ppb(68.6%比48.1%,χ2=4.471,P=0.034)及支气管壁增厚(52.6%比10.3%,χ2=34.710,P<0.001)患者比例高于单纯哮喘组。回归分析显示,哮喘病程长、FeNO≥25 ppb及支气管壁增厚是哮喘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的危险因素。哮喘病程每增加1年,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风险增加5.4%;FeNO≥25 ppb的患者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风险增加2.923倍;支气管壁增厚患者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风险增加6.616倍。结论哮喘支气管扩张表型患者病史较长,气道阻塞程度和嗜酸性气道炎症更显著,临床需重视并加强其管理。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扩张症 表型 气道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细电子支气管镜在气管支气管结核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市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经常规支气管镜未诊断但经超细支气管镜诊断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33例作为病例组,对同期入院的经常规支气管镜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以相同年龄、性别为配对原则随机选择6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病原学检出率及直视观察气管支气管病变阳性率。并对病例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表现、气管镜下表现及治疗转归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0~4级支气管镜下表现符合气管支气管结核镜下诊断标准,病例组不符合,但病例组5~10级支气管镜下表现符合该病镜下诊断标准。病例组病原学检出率(75.76%,25/33)与对照组(78.79%,52/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P>0.05)。病例组患者以咳嗽(90.91%,30/33)、咳痰(60.61%,20/33)为常见临床症状;结节影(84.85%,28/33)为常见影像表现;Ⅳ型(瘢痕狭窄型)(51.52%,17/33)为常见气管镜下分型;病变好发部位:上叶尖后段>背段>舌段/中叶>基底段。结论超细支气管镜检查可提高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病变诊断阳性率,但不能提高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病原学检测阳性率。若影像学符合气管支气管结核常见表现,但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无明显异常,可换用超细支气管镜检查,提高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检出率。

  • 标签: 支气管镜 超细电子支气管镜 气管支气管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硬质支气管镜技术(RB)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TFB)取出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TFB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TFB儿童72例,全部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总结TFB患儿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结果患儿TFB的位置以支气管为主,右侧支气管46例,占63.89%(46/72),左侧支气管15例,占20.83%(15/72),其次为气管异物11例,占15.28%(11/72)。另外,按照异物种类统计:①植物性:花生、瓜子、豆类、玉米等共63例,占87.50%(63/72);②动物性:鱼刺、骨片等5例,占6.94%(5/72);③矿物性:金属类、石子2例,占2.78%(2/72);④化学:塑料笔帽2例,占2.78%(2/72)。所有患儿气促(或喘息)消失时间(2.79±0.81)d、咳嗽消失时间(2.58±0.69)d、湿啰音消失时间(3.01±0.98)d、住院时间(3.99±1.37)d。治疗后显效55例,占76.39%(55/72),有效17例,占23.61%(17/72),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TFB)中采取硬质支气管镜技术(RB),必须保证诊断的及时与准确,以免延误患儿的病情。在治疗中应尽量采取有效、可靠、安全舒适的手术方法,确保患儿的安全与健康,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

  • 标签: 小儿 气管支气管 硬质支气管镜 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及冷冻介入在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确诊为TBTB的1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描述分析儿童TBTB的临床特征及经支气管镜冷冻介入的疗效与安全。结果10例患儿(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为1~14岁。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咳嗽7例,伴咯血2例。9例患儿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10例患儿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均为阳性。10例患儿行胸部CT检查,8例存在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患儿及时行儿科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新生肉芽组织和(或)干酪样坏死物不同程度堵塞各支气管9例;余1例支气管黏膜存在明显充血水肿。患儿支气管镜下分型为淋巴结瘘型8例、肉芽增殖型1例、炎症浸润型1例。其中7例留取标本送病理组织活检,均符合结核病理表现。9例进行儿科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TBTB患儿中,8例行可弯曲支气管镜下冷冻疗法(包括2例联合应用硬质支气管镜术)。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1~3次后,患儿原堵塞的各支气管管腔均转为通畅,疗效显著,且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对儿童TBTB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有助于其分型。经支气管镜冷冻介入对儿童TBTB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尤其适用于淋巴结瘘型和肉芽增殖型。

  • 标签: 结核 儿童 支气管镜检查 冷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的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5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患者86例,食管囊肿5例。支气管囊肿男37例,女49例;年龄23~70岁,平均(49.27±10.70)岁。根据发病位置分为纵隔型65例(75.6%),肺内型21例(24.4%);起源于食管的支气管囊肿(9例10.5%)。结果术前明确诊断8例(9.3%)。胸腔镜手术51例(59.3%),对比开胸手术,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80±1.25 )天对(4.97±1.54 )天,P<0.001]和住院时间[(7.08±1.75)天对(9.60±2.58 )天,P<0.001]明显缩短。随访65例(71.4%,65/91),中位随访34(2~111)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支气管囊肿无特征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胸部MRI对囊肿的诊断有较大优势;对于大多数病例,胸腔镜手术可以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具有微创优势。起源于食管的支气管囊肿与食管囊肿术前鉴别困难,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支气管源性囊肿 食管囊肿
  • 简介:摘要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是一种因气管软骨受损或膜部气管纵行弹性纤维病变引起的气道管壁软弱的疾病。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有保守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气管切开术、气管切除术、气管成形术及气管外支架固定等。每一种治疗方式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和缺点。随着新兴治疗方式的运用和材料领域的发展,患者的治疗手段得到优化,治疗效果得以提升,但依然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气管支气管软化症 治疗 气管重建
  • 简介:摘要气管支气管结核作为肺结核特殊临床类型,临床上极易被误治漏治。为进一步加强对本病全面合理治疗的认识,特强调重视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综合规范治疗,尤其是介入治疗措施选择。

  • 标签:
  • 作者: 张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安徽省胸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安徽 合肥230000
  • 简介:目的:探索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疗效及围术期护理方式。方法:对安徽省胸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40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17例(占42.5%),显效21例(占52.5%),有效2例(占5.0%),经半年随访均未出现再次咯血情况,预后良好。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低热状态,但经物理降温干预后,体温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脊髓受损案例。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围术期给予患者合理护理服务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支气管动脉栓塞;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8例儿童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镜介入诊疗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研究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8例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支气管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内镜下介入治疗方法及转归,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年龄2~12岁;男女比例为1.71∶1;病理类型:黏液表皮样癌8例,炎肌纤维母细胞瘤7例,婴幼儿纤维肉瘤1例,中间型血管肿瘤1例,腺泡细胞癌1例。18例患儿均在全麻下完成活检明确肿瘤病理类型,并通过介入治疗手段解除呼吸道梗阻。术中、术后未发生大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术后1周复查内镜评估疗效,完全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安全、有效,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为进一步外科手术根治创造条件,甚至成为根治腔内肿瘤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气管、支气管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征和电子支气管镜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就诊的234例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资料,并对人口学、临床特征、内镜诊疗相关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纳入234例有效病例,其中<14岁组39例,14~64岁组126例,≥65岁组69例。3组中男性均多于女性;误吸史在<14岁组中占76.9%,而在14~64岁组和≥65岁组中仅占32.5%和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1,P<0.001);病程≤7 d的患者在<14岁组患者中占64.1%,而在14~64岁组和≥65岁组仅占19.0%和21.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8,P<0.001);临床症状方面,14~64岁组和≥65岁组患者以咳嗽、咳痰为主,而71.8%的<14岁组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无症状方面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7,P<0.001)。食物是最常见的异物类型,包括花椒/辣椒类、骨头和有机物,在<14岁组和≥65岁组中,塑料类和牙齿类也是重要来源。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7.4%,且66.2%的异物取出术采用局部麻醉方式。右下叶支气管是≥14岁组异物最常发生的部位,而<14岁组异物最常见部位为右中间段支气管,肉芽增生是常见镜下表现。大多数异物使用单一辅助工具即可取出,使用2种或2种以上辅助工具的仅占21.5%。结论异物的发生与性别及年龄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因无明确的误吸史或无明显症状而易误诊。异物最常见于右肺下叶,肉芽组织增生是最常见的镜下表现且随病程增加发生率也增加;大多数异物可使用鼠齿钳、活检钳或鳄口钳等单一工具取出,对取出难度较大的异物需要联合支气管镜下其他治疗手段。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治气管支气管异物最直接而有效的办法。

  • 标签: 异物 气管,支气管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Ⅱ型TBTB)经规范化疗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的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气道瘢痕狭窄形成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通过支气管镜诊治的222例初治Ⅱ型TBTB的连续病例为研究对象,追踪观察其治疗前气道坏死物的质地、是否堵塞管腔、肉芽增殖、气道狭窄情况,治疗后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瘢痕修复时间及狭窄程度,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222例患者在支气管镜下共发现508个溃疡坏死的气道病变部位,中位2个(1~6个);治疗前有170例(76.6%)的气道病变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79例(35.6%)的坏死物质韧,86例(38.7%)的坏死物堵塞管腔;132例(59.5%)患者合并肉芽增殖病变;治疗后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1~32周,M(Q1,Q3)为6(3,9)周;气道瘢痕狭窄修复时间2~73周,M(Q1,Q3)为14(10,19)周;治疗后201例(90.5%)患者气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瘢痕狭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质韧坏死物(HR=1.52,95% CI:1.10~2.10);气道瘢痕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6~9周(HR=2.73,95% CI:1.84~4.05)。结论Ⅱ型TBTB中90.5%的患者在治疗后遗留气道瘢痕狭窄,其气道坏死物消失中位时间为6周,气道瘢痕狭窄形成中位时间为14周,介入疗程中关注质韧坏死物的清除及坏死物清除的效率,可降低气道瘢痕狭窄风险。

  • 标签: 结核,肺 支气管疾病 支气管镜检查 溃疡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Ⅱ型TBTB)经规范化疗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的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气道瘢痕狭窄形成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通过支气管镜诊治的222例初治Ⅱ型TBTB的连续病例为研究对象,追踪观察其治疗前气道坏死物的质地、是否堵塞管腔、肉芽增殖、气道狭窄情况,治疗后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瘢痕修复时间及狭窄程度,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222例患者在支气管镜下共发现508个溃疡坏死的气道病变部位,中位2个(1~6个);治疗前有170例(76.6%)的气道病变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79例(35.6%)的坏死物质韧,86例(38.7%)的坏死物堵塞管腔;132例(59.5%)患者合并肉芽增殖病变;治疗后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1~32周,M(Q1,Q3)为6(3,9)周;气道瘢痕狭窄修复时间2~73周,M(Q1,Q3)为14(10,19)周;治疗后201例(90.5%)患者气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瘢痕狭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的影响因素为质韧坏死物(HR=1.52,95% CI:1.10~2.10);气道瘢痕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6~9周(HR=2.73,95% CI:1.84~4.05)。结论Ⅱ型TBTB中90.5%的患者在治疗后遗留气道瘢痕狭窄,其气道坏死物消失中位时间为6周,气道瘢痕狭窄形成中位时间为14周,介入疗程中关注质韧坏死物的清除及坏死物清除的效率,可降低气道瘢痕狭窄风险。

  • 标签: 结核,肺 支气管疾病 支气管镜检查 溃疡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可弯曲支气管镜(以下简称为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男24例、女16例)TBTB患儿的临床转归,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经支气管镜钬激光联合治疗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治疗后肺不张恢复时间、气道梗阻解除时间。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结果40例TBTB患儿中35例为淋巴结瘘型(87.5%),5例为肉芽增殖型(12.5%)。常规治疗组和经支气管镜钬激光联合治疗组男性比[50%(10/20例)比75%(15/20例),χ²=2.66,P=0.10]、年龄[(3.2±2.2)岁比(2.2±1.8)岁,t=1.41,P=0.16]、病程<1个月比[30%(6/20例)比35%(7/20例),χ²=0.11,P=0.73]、病变部位单发病灶比[45%(9/20例)比60%(12/20例),χ²=0.90,P=0.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常规治疗组显效0例、有效8例、无效12例,经支气管镜钬激光联合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0例,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4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5.34,P<0.01),观察期内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治疗有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是快速清除气道内结核病灶的有效手段,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应提倡临床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激光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及支气管镜下表现,为临床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52例,年龄(44.24±5.42)岁。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下的表现,对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42例(46.7%)]。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有:喘息10例(11.1%),盗汗22例(24.4%),发热30例(33.3%),咯痰72例(80.0%),咳嗽78例(86.7%)。影像学检查:疑诊支气管狭窄34例(37.8%),疑诊阻塞性肺炎24例(26.7%),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例18例(20.0%),疑诊支气管肺结核14例(15.5%)。支气管镜下病变部位:左侧支气管受侵50例(55.6%),同时累及左上叶支气管26例(28.9%)、左下叶支气管16例(17.8%)、舌叶支气管8例(8.9%);右侧支气管受侵40例(44.4%),同时累及右上叶支气管24例(26.7%)、中叶、下叶支气管各8例(8.9%)。支气管镜检查表现为:管壁软化型4例(4.4%),瘢痕狭窄型10例(11.1%),肉芽增殖型18例(20.0%),溃疡坏死型24例(26.7%),炎症浸润型34例(37.8%)。结论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临床病症多样,易并发肺结核,临床应给予关注。

  • 标签: 气管支气管结核 支气管镜 影像学表现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 DLT)是胸科手术中最常用的肺隔离工具,而其支气管套囊是确保成功单肺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气管套囊的管理能够直接影响肺隔离效果及患者临床转归。文章综述了DLT支气管套囊的分类,压力影响因素及监测方法,支气管套囊在插管过程中定位管理、移位判断以及在特殊病例中潜在作用等,以期加深对支气管套囊管理的认识。未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和新方法用于支气管套囊的管理中。

  • 标签: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套囊 单肺通气
  • 作者: 刘芳 饶小春 马渝燕 孟辰芳 潘跃娜 刘涵 申阿东 焦安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介入肺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 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TBTB)的临床特点、支气管镜下分型及治疗效果,为儿童TBTB的早期诊断、准确分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入院并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的TBTB患儿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支气管镜下特点、介入治疗效果。对研究结果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252例TBTB患儿的中位年龄为1.7(0.8,5.2)岁。在TBTB的分型中,淋巴结瘘型TBTB患儿占96.4%(243/252)、溃疡坏死型1.2%(3/252)、肉芽增殖型0.4%(1/252)、瘢痕狭窄型0.8%(2/252),此外,1.2%(3/252)的TBTB患儿支气管镜下表现与淋巴结瘘型相同,但影像学上无法明确管腔内干酪样物质是淋巴结破溃所致,不除外干酪性肺炎相关的肺-支气管瘘可能,故提出“支气管瘘型”。结论淋巴结瘘型是儿童最常见的TBTB类型,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但此分型若要明确瘘口来自纵隔或肺门淋巴结,需要依赖影像学证据,临床中可能存在分型不明确的情况。

  • 标签: 结核 支气管镜检查 分型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