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卵巢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阶段式评估、诊断和治疗对于正确管理该疾病非常重要。整合妇科肿瘤学、医学肿瘤学、病理学和放射学等学科方法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无肉眼残留(R0)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其次是辅助化疗。检测可能影响治疗的基因突变是所有上皮卵巢的治疗标准。几乎所有卵巢都会复发,复发性卵巢的治疗仍存争议,需要对最新疗法开展广泛审查,以平衡疗效以及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贝伐单抗和/或同源重组缺陷药物的维持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免疫疗法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治疗靶点。

  • 标签:
  • 作者: 梁永琴 赵宏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二科,太原 030013 梁永琴现在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介休 032000,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二科,太原 03001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上皮铂耐药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30例铂耐药复发性卵巢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年龄1∶1匹配铂敏感复发性卵巢患者30例,比较两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分级、是否行新辅助化疗、手术彻底性、肿瘤负荷、初诊时血清HE4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卵巢铂耐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铂耐药组行不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比例高于铂敏感组[76.7% (23/30)比26.7%(8/30),χ2=15.02,P<0.001],手术探查评分高于铂敏感组[6分(4分,8分)比4分(2分,6分),Z=-3.20,P=0.001],HE4水平高于铂敏感组[550.76 pmol/L(286.83 pmol/L,882.65 pmol/L)比264.92 pmol/L(170.33 pmol/L,557.23 pmol/L),Z=-2.50,P=0.0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彻底性(OR=17.459,95% CI 3.667~83.119,P<0.001)、肿瘤负荷(OR=1.710,95% CI 1.175~2.489,P=0.005)是影响卵巢铂耐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时HE4水平可能是影响卵巢铂耐药复发的因素。手术彻底性、肿瘤负荷是影响卵巢铂耐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对预防卵巢铂耐药复发是有必要的。

  • 标签: 卵巢肿瘤 肿瘤复发 抗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绝大多数上皮卵巢(OC)患者在一线治疗后会复发,迄今复发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仍不明确。最近报道的3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GOG213、DESKTOP Ⅲ和SOC1)比较了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加铂类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铂敏感复发OC。DESKTOP Ⅲ和SOC1的结果均显示手术可使复发患者生存受益,其中关键在于患者选择需符合肿瘤可能完全切除。虽然PARP抑制剂在铂敏感复发OC患者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铂耐药患者中却无突破。本文介绍近年来有关新药、治疗策略、药物组合在复发OC中开展的临床试验。

  • 标签: 复发性卵巢癌 细胞减灭术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卵巢是女性特有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的癌症,尽管通过积极的手术以及化疗可使其大部分得到临床缓解,但80%患有晚期上皮卵巢的妇女将经历疾病复发。为了推迟首次复发的时间,出现了维持治疗的概念。目前用于卵巢维持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等。维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维持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妊娠期卵巢肿瘤的发生率<5%,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其中约5%为恶性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合并晚期卵巢上皮卵巢)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孕妇37岁,因停经29周+4,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余,下腹胀6 d入院。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考虑卵巢恶性肿瘤可能,经多学科团队会诊后行剖宫产+腹腔探查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提示低分化,遂行广泛性腹膜切除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病理诊断:高级别卵巢浆液性Ⅲc期。术后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化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全腹CT未见异常。妊娠合并晚期卵巢较罕见,治疗策略需兼顾孕周、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和孕妇及家属的期望值,给予高度个体化的处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卵巢上皮卵巢)类器官的建立方法及初步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2例卵巢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通过组织酶解、消化、基质凝胶包埋等流程建立卵巢类器官。采用HE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验证卵巢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分子标志物的表达,3D类器官细胞活性染色法检测卵巢类器官细胞的活性状态。在卵巢类器官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10、20、40、80 μmol/L)的卡铂,计算卵巢类器官对卡铂的50%抑制浓度(IC50)。结果(1)32份卵巢组织标本中,18份在体外产生可稳定传代的类器官,体外稳定扩增时间均>3个月,最长者达9个月;14份可短期传代的类器官,连续扩增时间均<2个月。(2)HE染色显示,卵巢类器官的细胞核呈明显的异型性,且局部可形成微乳头状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卵巢类器官表达与原代卵巢相似的分子标志物,如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K)、p53、配对盒基因8(PAX8)、Wilms瘤基因1(WT1)。(3)3D类器官细胞活性染色法检测显示,卵巢类器官内部及类器官的周围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在体外可稳定扩增的18份类器官对卡铂的IC50为(29.5±15.8)μmol/L;其中,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后生成的4份类器官对卡铂的IC50为(48.7±11.3)μmol/L,高于14份未接收新辅助化疗者[(24.0±12.1)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9,P=0.022)。结论卵巢类器官能够在体外模拟卵巢的特征,并且能够稳定传代,新辅助化疗后卵巢组织产生的类器官对卡铂具有更高的耐药性。

  • 标签: 卵巢肿瘤 类器官 放化疗,辅助 抗药性,肿瘤 卡铂 药物筛选试验,抗肿瘤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卵巢上皮卵巢)的维持治疗备受世界瞩目。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卵巢的维持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特别是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凭借其卓越的疗效,逐渐占据了卵巢维持治疗的舞台。PARPi从根本上改变了卵巢的既往治疗模式和策略,为改善卵巢患者的不良预后提供了新的希望。然而,当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卵巢初始治疗欠规范,临床医师对所用的药物不熟悉,临床用药缺乏有效管理,严重阻碍了卵巢维持治疗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维持治疗中的全程管理,在规范治疗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需求,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卵巢患者的死亡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首位。卵巢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复杂,其中上皮卵巢(EOC)最为常见。但是,临床诊断的早期上皮卵巢(EEOC)患者,仅占全部被诊断卵巢患者的30%。全面分期手术后,对高危EEOC患者的辅助化疗,是EEOC患者的标准治疗策略,但是辅助化疗方面,迄今尚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拟就EEO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研究现状,如患者化疗获益、化疗方案和化疗最佳时机选择、化疗疗程与淋巴切除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本病的规范化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卵巢肿瘤 上皮样细胞 癌,子宫内膜样 上皮性卵巢肿瘤,早期 腺癌,透明细胞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女(雌)性
  • 简介:摘要上皮卵巢(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筛查手段或早期检测手段,因此,大多数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处于转移性晚期。EOC的一线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以铂为基础的化疗。虽然初期治疗效果满意,但大多数患者往往对化疗产生耐药性,最终导致复发并死亡。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措施,文章将从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过继疗法等几方面对近几年来EOC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细胞过继疗法
  • 简介:摘要卵巢上皮卵巢)的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隐匿,标准治疗方案为肿瘤细胞减灭术及铂类药物联合紫杉醇的系统化疗,但化疗耐药及治疗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高,故寻找新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细胞衰老是细胞受到应激时出现的一种稳定的细胞周期停滞、抵抗细胞凋亡、表达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分子的细胞状态。细胞衰老是除促进细胞凋亡外,肿瘤治疗手段的又一重要作用机制。但现有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在卵巢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促和抑的双面作用。应用细胞衰老的抑效应,并有效避免其可能产生的促效应,能够为卵巢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细胞衰老在卵巢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相关机制以及在卵巢治疗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是晚期(Ⅲ~Ⅳ期)卵巢上皮卵巢)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当PDS不能达到满意肿瘤减灭水平和(或)有围手术期高风险因素时,新辅助化疗(NACT)+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是合理的替代治疗选择。无论是PDS还是IDS,手术彻底从而达到无肉眼可见残留灶(R0)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NACT+IDS无疑可以提高R0切除率,但未能转化为明显的生存获益,因此,NACT+IDS仍有争议。对晚期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NACT+IDS,提倡个体化和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平衡治疗获益与风险,才能提高晚期卵巢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经严格评估后不适合PDS的Ⅲ~Ⅳ期卵巢患者可受益于NACT+IDS。而如何评估,做好患者的分流,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但还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甚至有滥用NACT+IDS的现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釉丛蛋白1(TUFT1)在卵巢上皮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SKOV3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009—2014年收治的卵巢患者114例,以同期因子宫良性疾病同时切除正常卵巢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及正常卵巢组织中TUFT1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卵巢组织中TUFT1蛋白表达的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TUFT1蛋白阳性、阴性患者的预后。(2)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中TUFT1 mRNA的表达,慢病毒转染SKOV3细胞,实验分为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活细胞计数法(CCK-8法)、流式细胞仪、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两组SKOV3细胞的增殖、凋亡、克隆能力及细胞周期比例的差异。结果(1)卵巢组织中TUF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4.6%(85/114),正常卵巢组织为26.7%(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18,P=0.000)。TUFT1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的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TUFT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38.8%)显著低于TUFTl蛋白阴性表达者(69.0%;χ2=11.064,P=0.001)。(2)RT-PCR技术检测显示,转染组SKOV3细胞中TUFT1 mRNA的表达水平为0.26±0.07,阴性对照组为1.17±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7,P=0.001)。CCK-8法检测显示,转染后分别培养24、48、72 h后,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的A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组细胞的凋亡率为(26.8±3.4)%,阴性对照组为(12.9±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2,P=0.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组细胞的G0/G1期比例显著增高,S期比例显著下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转染组细胞的克隆数为(16.0±2.6)个,阴性对照组为(108.0±11.4)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64,P=0.000)。结论TUFT1蛋白在卵巢组织中高表达,TUFT1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低;TUFT1能够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克隆的形成,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凋亡,并影响卵巢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比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去化疗处理逐渐成为卵巢上皮卵巢)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这种处理方式通过采用分子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替代化疗,让更多患者免受化疗所带来的心理恐惧和治疗痛苦,最终临床获益。去化疗处理是卵巢复发后让患者免除化疗的特殊的治疗策略。然而,去化疗处理仍存在着诸多争议,临床上也主要尝试用于多线化疗失败或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故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探讨适宜的免除化疗患者和精准的去化疗处理方案,为进一步解决卵巢耐药问题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卵巢是女性常见的致命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起源于卵巢或输卵管上皮卵巢上皮(EOC),约占85%~90%。EO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进行铂类/紫杉醇化疗,细胞的化疗耐药已成为EOC患者复发并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已有许多学者认为卵巢的肿瘤环境富含广谱的肿瘤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炎症能使上皮细胞分裂分化增加,正常的上皮组织长期暴露于炎性环境会逐渐向恶性转化,炎性肿瘤微环境促进转变的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最终发生耐药。

  • 标签: 卵巢肿瘤 活性氧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溶血磷脂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卵巢上皮卵巢)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卵巢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1日至2018年7月1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初始治疗的208例卵巢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术前有无腹水、有无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以及术前和化疗后血清相关抗原125(CA125)水平、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影响卵巢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并以此建立卵巢患者P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其预测卵巢患者PFS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新辅助化疗、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以及术前和化疗后血清CA125、HE4水平、血小板计数、PLR均与卵巢患者PFS预后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术前PLR、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化疗后血清HE4水平均为影响卵巢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均<0.01),以此建立的卵巢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系数为0.749(95%CI为0.699~0.798),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基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PLR、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和化疗后血清HE4水平这4个临床病理指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效预测卵巢患者初始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情况,可帮助临床医师筛查高危患者并提供个体化治疗,以改善卵巢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列线图 预后 预测 比例危险度模型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血清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卵巢上皮卵巢)的诊断价值。方法(1)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包括卵巢35例(恶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20例(良性组);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妇女15例(正常组)作为对照。抽取3组妇女的外周静脉血,采用商品试剂盒分离、纯化血清外泌体;外泌体的鉴定: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NanoSight纳米颗粒分析技术分析外泌体的粒径分布,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的特异性标志蛋白分化群(CD)63、CD81、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的表达情况。(2)随机抽取恶性组中4例卵巢患者(恶性测序组)和正常组中3例健康妇女(正常测序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组妇女的血清外泌体差异表达的lncRNA,并筛选出差异表达明显的lnc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在恶性测序组和正常测序组妇女血清中的表达,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即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共70份血清)验证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在其中的表达。(3)绘制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诊断卵巢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等诊断效能;构建多因子联合诊断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ROC曲线,评价其对卵巢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血清外泌体为脂质双层膜结构,一侧呈凹陷的半球形或杯托样;NanoSight纳米颗粒分析技术分析显示,外泌体颗粒的直径峰值为127.6 nm,直径30~150 nm的外泌体颗粒占58.9%;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与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相比,血清外泌体的特异性标志蛋白CD63、CD81、TSG101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2)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显示,相对于正常测序组妇女,恶性测序组患者血清外泌体中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 425个(其中上调23个、下调402个);挑选上调、下调表达异常明显的lncRNA 6个,即FER1L6-AS2、LINC00470、LINC01811、CXXC4-AS1、LINC02343、LINC0242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恶性测序组和正常测序组妇女血清进行验证,其表达情况与测序结果一致。随后对这6个lncRNA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恶性组患者血清外泌体中FER1L6-AS2、LINC00470、LINC01811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良性组、正常组妇女的1.66、1.84倍,2.05、2.46倍,2.94、2.35倍,CXXC4-AS1、LINC02343、LINC02428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良性组、正常组妇女的29%、34%,40%、46%,42%、42%,同一lncRNA的表达水平在恶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与正常组中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良性组与正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6个差异表达lncRNA单独诊断卵巢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0.805,具有中等诊断价值。联合因子预测模型1(包括FER1L6-AS2和LINC01811)、联合因子预测模型2(包括CXXC4-AS1、LINC02343和LINC02428)、联合因子预测模型3(包括FER1L6-AS2、CXXC4-AS1、LINC02343和LINC02428)的AUC分别为0.865、0.934和0.962,各联合因子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均显著高于单一lncRNA的诊断效能(P均<0.05)。结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筛选血清外泌体差异表达lncRNA的有效方法;血清外泌体多个lncRNA联合检测对卵巢患者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lncRNA检测。检测血清外泌体lncRNA可为卵巢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外泌体 RNA,长链非编码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卵巢上皮卵巢)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高,易复发,预后差。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能有效延长晚期卵巢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卵巢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随着PARPi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PARPi耐药并导致肿瘤进展终将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就PARPi的耐药机制及PARPi耐药致肿瘤进展后再次使用PARPi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PARPi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斑是位于腹膜脂肪组织上的特殊免疫结构,参与维持腹腔内正常的免疫状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卵巢上皮(EOC)的种植转移过程中,脱落的肿瘤细胞倾向于首先转移至大网膜的乳斑区域,提示乳斑与EOC的种植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乳斑的结构、功能及其与EOC种植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斑 卵巢上皮性癌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卵巢上皮卵巢)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腹腔内播撒是其主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究其原因可能与腹腔局部微环境有关。近年的研究发现,外泌体参与了卵巢癌细胞及其微环境之间信息的传递,对卵巢微环境的重塑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进而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及耐药等各种恶性生物学行为。本文就外泌体参与重塑卵巢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究卵巢患者的新诊治策略提供思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