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耳穴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活动平衡信心量表中文版(ABC)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测定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潜伏期和波幅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研究组各维度DH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6.13~20.62,均P < 0.001),ABC评分[(87.90±6.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55±8.73)分](t=3.10,P < 0.05),HAMA评分[(7.85±1.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0±2.49)分]((t=8.43,P < 0.001);研究组SSR起始潜伏期值[(1.95±0.27)ms]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21)ms],而SSR波幅值[(1.49±0.15)mV]显著低于对照组[(1.70±0.22)mV](t=4.73、4.04,均P < 0.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0%(0/55)]显著低于对照组[10.9%(6/55)](χ2=4.40,P < 0.05)。结论耳穴埋豆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头晕症状,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眩晕 外周 耳石 穴位按压 手法 王不留行属 残余 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一线用药,其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作者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描述该药导致的各种皮肤黏膜症状,并总结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旨在帮助皮肤科医生提高对该药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认识,给予及时诊治。

  • 标签: 药物毒性 皮肤 黏膜 伊马替尼
  • 简介:摘要1例68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和伏格列波糖治疗10个月,因血糖抑制不佳,将伏格列波糖换为阿卡波糖,2 d后又换为恩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次日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3 h后(第2次服用恩格列净4 h后),患者胸腹部出现散在红色风团样皮疹伴瘙痒,继之眼睑水肿。考虑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过敏,予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皮疹逐渐消退,但皮肤瘙痒加重,且躯干、上肢逐渐出现弥漫性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考虑为恩格列净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停用恩格列净,加用非索非那定和炉甘石洗剂,皮疹消退。因患者病情需要,3 d后再次使用恩格列净,用药9 d后患者再次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停用恩格列净,经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未再出现。考虑患者的皮肤过敏反应与恩格列净相关可能性大。

  • 标签: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过敏反应 药疹 恩格列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4岁7个月男孩因支气管肺炎合并支原体、病毒和细菌多重感染给予阿奇霉素0.16 g静脉滴注、1次/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2 mg静脉滴注、1次/d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228.5 mg口服、2次/d。6 d后,患儿症状改善,体温恢复正常。治疗第7天,患儿出现皮疹伴瘙痒,对症治疗后当日可消退。停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但患儿仍在每天静脉滴注药物后发疹并当日消退;停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患儿皮疹未再发作。

  • 标签: 甲泼尼龙 药疹 过敏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组织常驻记忆T细胞由初始T细胞受到刺激后形成,并驻留在外周组织,介导机体对类似刺激迅速产生免疫反应。虽然这种免疫反应有助于保护机体对抗局部感染,但在自身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中组织常驻记忆T细胞在皮肤的长时间驻留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本文对组织常驻记忆T细胞与白癜风之间的关系及潜在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 标签: 白癜风 T淋巴细胞亚群 复发 组织常驻记忆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连素合用环孢素A抗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BALB/c小鼠为供体,以C57BL/6小鼠为受体,采用背-背皮肤移植手术法制备模型。将受体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黄连素组、环孢素A组、联合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健康C57BL/6小鼠作为假手术组。造模后黄连素组小鼠腹腔注射黄连素100 mg/kg,环孢素A组小鼠腹腔注射环孢素A注射液10 mg/kg,联合组腹腔注射黄连素100 mg/kg及环孢素A注射液5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1次/d,连续10 d。记录受体小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h1类细胞因子[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比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受体小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延长(P<0.01);联合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较黄连素组或环孢素A组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血浆IL-2[(11.55±3.14)pg/ml比(19.85±2.42)pg/ml]、IFN-γ[(26.41± 6.20)pg/ml比(57.23±10.15)pg/ml]水平降低,IL-4[(192.45±70.12)pg/ml比(61.09±21.61)pg/ml]、IL-10[(106.79±27.83)pg/ml比(40.08± 11.23)pg/ml]水平升高(P<0.05),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7.65±2.42)%比(3.69±0.83)%]升高(P<0.01)。结论黄连素合用环孢素A通过促使Thl向Th2细胞的偏移、诱导免疫耐受、刺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等途径,抑制同种异体小鼠的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 标签: 皮肤移植 小檗碱 环孢素A TH1-TH2平衡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烟酸皮肤潮红反应敏感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40例(抑郁症组),以及与抑郁症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2名(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对所有被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PeriFlux 5000对被试者进行8个浓度(10-5 mol/L、10-4 mol/L、10-3.5 mol/L、10-3 mol/L、10-2.5 mol/L、10-2 mol/L、10-1.5 mol/L、10-1 mol/L)梯度的前臂烟酸皮肤潮红反应测试,计算血流量值和皮肤最大反应血流量(maximal blood flow,MBF)值以及半数效应浓度对数值LogEC50。采用重复测量多重比较与简单效应分析2组8个浓度梯度的血流量值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MBF值、LogEC50。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LogEC50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烟酸皮肤潮红反应中,当烟酸溶液浓度为10-3.5 mol/L、10-3 mol/L时,对照组血流量值高于抑郁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490、-4.626, 均P<0.01)。对照组LogEC50值(-3.513±0.848)低于抑郁症组(-2.776±0.568),2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196, P<0.0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词汇学习(t=-2.127, P=0.037)、编码测试(t=-3.226, P=0.002)、词汇回忆(t=-3.697, P<0.01)、故事回忆(t=-2.687, P=0.009)、图形回忆(t=-2.660, P=0.010)测试得分较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LogEC50与RBANS子测试中词汇回忆(r=-0.407,P=0.032)、故事回忆(r=-0.376,P=0.049)与图形回忆(r=-0.455,P=0.015)评分呈负相关;MBF值与图形临摹(r=0.428,P=0.023)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烟酸敏感度及认知功能均较对照者低,且认知功能降低可能与烟酸皮肤潮红反应中磷脂酶A2的信号通路紊乱有关。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 烟酸皮肤潮红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交感性眼炎(SO)患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SO患者28例3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9例25只眼,女性9例11只眼;年龄(51.61±12.02)岁。诱发眼8只,交感眼28只。外伤或手术后发病时间(46.10± 107.9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行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3只眼;自身荧光(AF)检查8只眼。病程早期、晚期分别定义为发病时间≤2、>2个月。回顾分析患眼多模式影像特征。结果诱发眼8只眼中,大片状视网膜下纤维化伴多灶性视网膜萎缩及色素增生5只眼(62.50%,5/8);"晚霞状"眼底3只眼(37.50%,3/8 )。交感眼28只眼中,病程早期表现为多灶性视网膜浅脱离伴视盘水肿9只眼(32.14%,9/28);病程晚期表现为视盘周围(盘周)及周边视网膜下黄白色病灶11只眼(39.29%,11/28),"晚霞状"眼底11只眼(39.29%,11/28)。Dalen-Fuchs结节10只眼(35.71%,10/28)。OCT检查,病程早期可见视网膜脱离和不规则脉络膜隆起;病程晚期可见盘周及黄斑大片隆起的视网膜下强反射物质及视网膜层间囊腔。FFA检查,早期"针尖样"强荧光,晚期伴"多湖状"荧光素积存及渗漏;病程早期盘周"地图状"弱荧光,周边视网膜各象限存在点状强荧光病灶,病程晚期荧光增强。ICGA检查,中晚期FFA强荧光病灶为弱荧光。AF检查,边界欠清晰的点片状强弱AF病灶。表现为"晚霞状"眼底的8只眼,其视力轻度下降,为0.5~1.0;盘周黄白色病灶的9只眼,其视力显著下降,为无光感~0.1。结论SO病程早期可表现为与Vogt-Koyanagi-Harad综合征急性期相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病程晚期表现为盘周、黄斑及周边视网膜下持续存在的黄白色病灶。存在盘周黄白色病灶患眼视力显著下降;"晚霞状"眼底患眼视力轻度下降。

  • 标签: 眼炎,交感性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多模式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法替尼治疗肺癌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及其与抗肺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使用阿法替尼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国际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系统4.0标准评估76例肺癌患者皮肤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按皮疹的严重程度分0级、1级、2级以上皮疹组。患者每隔3个月行胸部CT检查,根据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估阿法替尼的抗肺癌疗效。采用Kruskal-Wallis H test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等级皮疹患者阿法替尼的抗肺癌疗效。结果76例肺癌患者中,44例疾病稳定或部分缓解,32例疾病进展。69例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包括42例(55.3%)痤疮样皮疹、35例(46.1%)甲沟炎、30例(39%)黏膜糜烂、8例(10.5%)毛发改变、6例(7.9%)手足综合征。0级皮疹组7例,有效3例;1级皮疹组19例,有效7例;2级以上皮疹组50例,有效34例,3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117,P = 0.047),1级与2级以上皮疹组的有效率均高于0级组(均P < 0.001),2级以上皮疹组的有效率高于1级组(P < 0.001)。结论阿法替尼治疗肺癌可引起痤疮样皮疹、甲沟炎、黏膜糜烂、毛发改变和手足综合征等不同类型皮疹,皮疹的严重程度分级越高,阿法替尼的抗肺癌疗效越显著。

  • 标签: 药物毒性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生物制剂 痤疮样疹 甲沟炎 阿法替尼
  • 简介:摘要交感性眼炎(SO)是指单眼外伤或进行内眼手术后发生的双眼非坏死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是自身抗原暴露导致的免疫性疾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FFA、ICGA、OCT等眼科影像学辅助检查。SO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易于反复,最终可能致盲。目前主要通过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了解SO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上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眼炎,交感性/诊断 眼炎,交感性/治疗 综述
  • 作者: 蒋丽 肖奎 龙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中南大学皮肤性病研究所,湖南省皮肤重大疾病与皮肤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南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长沙 410011
  • 简介: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过表达,使其成为抗肿瘤生物制剂治疗的重要靶点。针对该靶点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包括抗EGFR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接受EGFRIs治疗的部分患者可出现特征性的剂量依赖性皮肤黏膜不良反应,常见类型包括痤疮样皮疹、甲沟炎、皮肤干燥和瘙痒等。这些副作用会导致患者身体、心理的不适,致使抗肿瘤靶向药物剂量调整、方案更换甚至治疗中断。正确识别和处置EGFRIs相关皮肤黏膜不良反应对于肿瘤的三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EGFRI相关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各种临床表现及其防治策略进行阐述。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痤疮样疹
  • 简介:摘要作为一类新型的抗癌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的同时,也导致许多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以皮肤相关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病早、大多数程度较轻,但也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本文综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致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药物毒性 CTLA-4抗原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皮肤表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妆品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主要致病成分,为化妆品不良反应起到预警作用并提供客观的风险评估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12例化妆品不良反应可疑患者,男14例,女498例,通过填写统一制定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卡,记录患者的病史资料和所使用化妆品的相关信息;对其中103例(男3例,女100例)进行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及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结合48和72 h斑贴试验结果综合判定并汇总分析。结果512例可疑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表现类型为接触性皮炎(495例,96.7%)。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皮损形态主要为红斑501例(97.9%)、丘疹313例(61.1%)、水肿249例(48.6%)、鳞屑166例(32.4%);症状主要为瘙痒480例(93.8%),其次为灼热感359例(70.1%)和紧绷感297例(58.0%)。103例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显示,阳性71例,最易引起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31例,30.1%)、十二烷基硫酸钠(29例,28.2%)、秘鲁香脂(17例,16.5%)、布罗波尔(12例,11.7%)及三乙醇胺(10例,9.7%)。将化妆品变应原系列分为14个类别,阳性率前4位的类别分别为乳化剂54例(45.8%)、防腐剂47例(39.8%)、芳香剂17例(14.4%)和表面活性剂10例(8.5%)。2例男性和69例女性斑贴试验阳性,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69/100,χ2 = 0.01,P > 0.05);18~29岁组、30~49岁组及50~70岁组阳性率分别是34%、34%、32.4%,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93,P > 0.05)。结论化妆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接触性皮炎,致病成分具有多样性,最易引起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十二烷基硫酸钠、秘鲁香脂、布罗波尔及三乙醇胺。

  • 标签: 化妆品 变应原 不良反应 斑贴试验
  • 简介:摘要对禤国维教授应用皮肤解毒汤辨治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验案进行分析,认为本病病因包括湿邪外袭、郁阻脾运、邪热内生、燔灼津血、瘀血留滞、缠绵不愈,病机为"湿毒、热毒、瘀毒"困阻肌肤,拟方皮肤解毒汤进行临床辨治,兼顾利湿、解毒、化瘀,佐以滋阴和阳,收效颇佳。

  • 标签: 胶原病 反应性 穿通性 皮肤疾病 禤国维 名医经验
  • 简介:摘要皮肤恶性黑素瘤(MM)是来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可极大提高生存率。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盲目活检。本共识总结了不同类型MM的皮肤镜主要表现,并简要概述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旨在为MM的早期无创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黑色素瘤 皮肤镜检查 专家共识
  • 作者: 黄燕 王映辉 于琦 王伟斌 李敬华 张润顺 宋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18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北京 10070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图书馆 510120,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科,北京 100032,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名医朱仁康治疗变态反应皮肤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古今医案云平台(V 1.4)中朱仁康治疗变态反应皮肤病的有效验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1月20日相关期刊文献,以及蔡瑞康教授于1976-1977年跟诊时整理的朱仁康亲诊验案资料,提取各验案中药处方数据,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1.4)对所获处方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结构化医案数据库,再以平台的分析挖掘模块及SPSS 22.0软件,对纳入医案中的中药、中药属性、中药功效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对用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验案463个,共计601诊次。分析发现朱老治疗变态反应皮肤病的高频药物为生地黄(217次)、甘草(198次)、赤芍(198次)、荆芥(148次)、牡丹皮(137次)等;药性以寒性(852次)、温性(679次)为主;药味以苦味(1 336次)、甘味(1 304次)、辛味(1 134次)为主;常用具清热解毒(389次)、利水渗湿(225次)、散瘀止痛(219次)、清热凉血(218次)功效的中药。结论朱老治疗变态反应皮肤病多从卫气营血论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利水渗湿、散瘀止痛、清热凉血,遣方用药善用经方加减,祛邪与扶正并用,用药灵活。

  • 标签: 名医经验 朱仁康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古今医案云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主观评分法和在体无创性仪器测试方法检测上海女性肤色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法则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应用于肤色的整体评判。方法2013年11月,上海家化功效评估实验室对60名女性志愿者面颊部位进行各维度皮肤颜色参数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所得色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方法(PLS-VIP)分析影响色度等级的5个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各参数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并进行STI指数模型验证。结果除皮肤黄度b值外,肤色等级与各仪器及图像分析测得参数之间相关性都较高(|r|=0.690~0.865);对肤色等级影响重要的5个参数为Int(光强度)、L、BS(色素沉积指数)、MI、EI;皮肤色度指数计算公式为STI=0.47*Int+0.47*L+0.43*BS-0.44MI-0.43EI,STI与肤色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834,P<0.000。结论STI可整体反映肤色的变化程度。

  • 标签: 肤色 验证评估量表 偏最小二乘回归-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 皮肤色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是否能够改善交感电风暴(ES)患者的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监护室(CCU)接受过心脏电转复术或电除颤的患者,纳入诊断为ES的患者,ES定义为24小时内发生≥3次需立即予电转复或药物转复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了右美托咪定治疗,分为未接受右美托咪定组(接受标准AADs治疗)和接收右美托咪定组(标准AADs治疗联合右美托咪定)。从医院数据库中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分析未接受右美托咪定组与接收右美托咪定组的临床结局,包括治疗后ES的终止率,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及出院后12个月的全因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使用右美托咪定对上述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评估使用右美托咪定对出院后12个月时的全因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74名ES患者。其中,未接受右美托咪定组和接受右美托必定组患者分别为38例和36例。与未接受右美托咪定治疗的患者比较,接受右美托咪定治疗的患者ES终止率更高(39%比89%,P<0.001),出院时存活率更高(66%比92%,P=0.01),出院后12月时存活率也更高(29%比6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右美托咪定与降低的持续ES比例[校正的比值比(odds ratio,OR)0.04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10~0.214,P<0.001)],降低的院内病死率(校正的OR 0.005,95%CI 0.001~0.330,P=0.013)和降低的出院后12个月全因病死率(校正的OR 0.097,95%CI 0.021~0.437,P=0.002)独立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右美托咪定与ES患者出院后12月时降低的全因病死率[校正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0.410,95%CI 0.212~0.795,P=0.008)]独立相关。结论在本次纳入过去十年所有交感电风暴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右美托咪定的使用与降低的持续电风暴比例,降低的院内病死率及出院后12个月全因病死率等显著相关,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上述研究成果。

  • 标签: 电风暴 右美托咪定 结局 全因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