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组织透明化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其原理是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通过匹配折射率使组织达到光学透明。组织透明化技术结合荧光成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在细胞水平对组织的内容物和结构进行三维观察及分析。组织透明化技术多运用于软组织,对硬组织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很多学者改进了透明化技术,使之适用于骨和牙齿等硬组织。本文将对组织透明化技术在硬组织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成像,三维 组织透明化
  • 简介:摘要消化道从食管到肛门除自身可发生很多疾病外,很多其他组织也可出现在消化道,形成组织异位,这些异位组织有时会造成诊断的困惑,甚至造成误诊误治,熟悉这些组织异位在临床实践中是重要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9年5月,共收治合并骨骺损伤的外踝骨及软组织缺损患儿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软组织缺损并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2.0 cm~6.0 cm×9.0 cm;骨缺损长度1.0~4.0 cm。设计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同时重建外踝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4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及颜色是否与周围近似,双下肢是否等长,关节有无畸形、依据美国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足踝功能评价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影像学改变,供区膝关节有无畸形发生,有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是否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对患儿手术前与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4年,皮瓣颜色、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背伸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37±1.12)°、(16.01±5.27)°(t=4.83),跖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1.35±1.96)°、(37.81±6.49)°(t=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3例,良2例。外踝骨骺无早期闭合,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供区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无影响,无畸形,稳定性较好。依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4例,良1例。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能够同时重建小儿外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重建的外踝和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步,是重建小儿外踝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腓骨头 复合组织瓣 外踝 重建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与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及同一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1例手术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距肿瘤切缘3 cm以上的癌旁组织(镜下观察未见癌细胞),男42例,女19例,年龄(63.62±9.59)岁,年龄范围为34~82岁。通过免疫细胞化学与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6、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免疫组化,并分析SIRT6和E-cadherin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在食管鳞癌中SIRT6蛋白相对表达量(0.383±0.092)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37±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7,P<0.01)。食管鳞癌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0.423±0.089)低于癌旁组织(0.967±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6,P<0.01)。SIRT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38,P<0.01)。结论SIRT-6和E-cadherin的表达影响食管鳞癌的侵袭性,可为临床治疗食管鳞癌提供理论依据及靶点。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 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食管鳞癌 相对表达量
  • 作者: 王福珍 董晓艳 邢行 王燕 王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普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青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足跟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9年11月,采用骼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复合组织缺损患儿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6~14岁;右侧3例,左侧1例。均为足跟缺损,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1.5 cm~5.0 cm×8.0 cm,跟骨缺损长度2.0~4.0 cm。设计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跟骨及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全部直接缝合。随访观察皮瓣早期及长期变化情况。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踝-后足评分表评价足跟术后功能。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比较,评价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对比患侧和健侧跟骨X线片,了解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是否同步。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1~3年,皮瓣颜色、弹性较好。1年后足跟负重处发生胼胝化,与健侧组织近似。足跟功能评价优3例,良1例。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患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对比,患侧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比双侧跟骨X线片,患侧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基本同步。结论采用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结构性缺损,最大程度的恢复了足跟结构的完整性及足部功能,近期疗效满意,是重建小儿足跟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髂骨 复合组织瓣 跟骨 修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市在职护士工作疏离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方法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2月北京市的2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再通过分层抽样,按照20%抽样比随机抽取各医院护理单元。最终按照整群抽样,纳入被抽取护理单元的所有护士,最终抽取了531名三级医院护士、394名二级医院护士、60名一级医院护士,共计985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疏离感测量量表、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和组织支持评价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进行一般资料的影响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75%。结果953名护士的工作疏离感最高得分为88分,最低得分为20分,总均分为(45.52±14.96)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最高得分为55分,最低得分为18分,总均分为(37.37±8.00)分;护士组织支持感最高得分为80分,最低得分为23分,总均分为(52.79±12.12)分,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均处于中高等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953名护士的工作疏离感得分在年龄、护龄、科室、技术职称、人事关系、医院级别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疏离感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与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个人-组织契合度与组织支持得分呈正相关(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是护士工作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护士工作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增加组织关怀,可以使护士个人需求得到满足,能够使其愿意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愿景联系起来,以达成共同目标,从而增强其对组织的情感承诺和留职意愿,降低工作疏离感。

  • 标签: 护士 工作疏离感 个人组织契合度 组织支持感
  • 作者: 张宇 张曦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Division of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Department of Medicine,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Harvard Medical School, MA 02139, U S A,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401174
  • 简介:摘要口腔软组织工程涉及口腔颌面功能和美学的修复重建。三维生物打印作为21世纪初的新兴技术,包裹细胞的生物墨水可通过模拟发育过程中组织的自组装促进再生,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巨大。口腔软组织既包括口腔特有的牙髓、牙周膜、牙龈、口腔黏膜和唾液腺,也包括颌面部涉及的皮肤、血管、肌肉和神经等组织。目前,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特有软组织修复中主要应用于牙髓再生领域,利用不同的生物墨水荷载牙髓细胞在牙本质基质中修复牙髓组织;三维生物打印在牙周膜重建和类唾液腺培养方面仅有少量体外研究;且尚未检索到三维生物打印在牙龈和口腔黏膜再生方面的应用。这应与牙周膜复杂精细有序结构、口腔的湿润环境、有限的操作空间以及持续的咀嚼压力相关。对于皮肤、血管、肌肉和神经的三维生物打印,虽研究较多,但大多无口腔针对性。本文简要介绍目前以细胞相容水凝胶为生物墨水的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软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 标签: 口腔医学 组织工程 再生 三维打印 三维生物打印 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血管蒂的髂骨复合组织瓣在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共收治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0~55岁,平均37.5岁;其中胫骨缺损5例,腓骨缺损2例,跖骨缺损6例,桡骨缺损2例。均择期采用携带旋髂深血管及旋髂浅血管的双血管蒂的髂骨复合皮瓣进行移植修复,一期清创加骨皮瓣修复10例,一期清创加VSD处理、二期骨皮瓣修复5例。皮瓣切取面积21.0 cm×12.0 cm~7.0 cm×5.0 cm,髂骨块长4.0~8.0 cm。复合组织瓣均携带旋髂浅血管及旋髂深血管,旋髂浅动脉及旋髂深动脉分别与受区动脉端侧吻合,静脉端端吻合,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15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术后24 h内出现静脉危象,经及时探查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4年(平均14.5个月),8例皮瓣臃肿,二期进行了皮瓣整形;骨缺损平均4个月愈合,无二次骨折病例,无感染复发,患者满意。结论携带旋髂深血管及旋髂浅血管的双血管蒂的髂骨复合组织瓣血运可靠,解剖变异小,供区隐蔽,是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 标签: 髂骨(皮)瓣 双血管蒂 复合组织瓣 四肢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4月至2020年6月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0例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RR11和SIRT2水平,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在NSCLC癌组织中PRR1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RR11阳性表达率(70.00%比8.00%,χ2=80.79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R11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9.804、4.972、5.563,P<0.05)。NSCLC癌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SIRT2阳性表达率(37.00%比62.00%,χ2=12.50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RT2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χ2=7.032、5.702,P<0.05)。结论NSCLC癌组织中PRR11呈高表达、NSCLC癌组织中SIRT2呈低表达,检测PRR11和SIRT2的表达有助于预测NSCLC诊治和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大庆油田总医院2014年3月至2020年10月病理学确诊的8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AEG-1和SIRT2表达水平,结合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62.20%(51/8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85%(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03,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43.90%(36/8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1.71%(67/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84,P<0.01)。AEG-1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394、5.586、5.5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RT2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χ2=7.173、4.457、4.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EG-1蛋白表达上调、SIRT2蛋白表达下调,AEG-1和SIRT2有助于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良预后。

  • 标签: 膀胱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摘要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胰腺组织在解剖学上与主胰分离,且无血管或导管联系。异位胰腺可以在各种解剖部位发现,其中胃是最常见的部位。发生在肝脏的异位胰腺组织较为罕见。本例患者男性,30岁,以"腹胀8月余"为主诉入院,肝、肾、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增强MRI可见肝S4段异常信号影,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大小约36 mm×61 mm。全麻下行左半肝切除加胆囊切除术后病理显示肝脏异位胰腺,依据Heinrich病理分型,该患者属于Ⅱ型。术后门诊复查至2020年3月未见肝脏异常。

  • 标签:
  • 作者: 郑洋洋 刘毅 郭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 730030 郑洋洋现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兰州 73001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730030
  • 简介:摘要脱细胞脂肪组织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支持细胞的附着和增殖,被广泛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中,并逐渐成为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但其存在力学性能较差,缺乏可调性等缺点。研究者们将脱细胞脂肪组织与其他生物材料混合,制成了具有更好的力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水凝胶,改善了单纯水凝胶的机械性能、降解性能和诱导成脂性。该文对复合脱细胞脂肪组织水凝胶的类型、制作过程、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选择合适的复合水凝胶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胞外基质 脱细胞脂肪组织 复合水凝胶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近几年鼻内镜外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后会伴随各种鼻腔的组织缺损,影响手术的预后和鼻腔功能的恢复。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了各种鼻腔内部或者外部的皮瓣来修复缺损,重建鼻腔组织缺损的结构。本文就鼻腔带蒂黏膜组织瓣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发展。

  • 标签: 鼻腔 内窥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结缔组织 带蒂隔黏膜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邻近组织瓣同期修复老年患者侧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修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侧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面积均≥3.0 cm×3.0 cm。以耳轮最高点至外眦连线为解剖标记线,标记线下为Ⅰ型缺损,标记线以上为Ⅱ型缺损。将Ⅰ型缺损分为2个亚型:Ⅰa型,缺损主要位于颊区美学单位区,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SMAIF)修复,恢复其厚度以及外形凸度;Ⅰb型,缺损直接延及耳屏前,耳屏与缺损之间无皮肤及组织保留,位于侧区以及颧区美学单位区,缺损组织较薄弱,采用颈胸旋转皮瓣或侧面颈旋转皮瓣修复。Ⅱ型缺损采用颈胸旋转皮瓣+额部旋转皮瓣进行修复。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术后3个月时患者对切口设计及美观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共纳入24例患者,男15例,女9例,发病时的平均年龄为68.6岁(57~86岁),其中男性69.7岁,女性66.8岁。肿瘤切除后缺损面积平均37.1 cm2(5.0 cm×4.5 cm~8.5 cm×7.0 cm)。Ⅰa型缺损6例,采用SMAIF修复;Ⅰb型缺损6例,采用颈胸旋转皮瓣修复3例、侧面颈旋转皮瓣修复3例;Ⅱ型缺损12例,采用颈胸旋转皮瓣+额部旋转皮瓣修复。随访10~43个月,平均27.1个月,VAS评分平均为9.3分(8.9~9.7分),患者对切口设计及手术整体效果均表示非常满意,无肿瘤复发。结论以耳轮最高点至外眦连线作为解剖标记,将侧面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依据分区以及解剖特点分别设计SMAIF、颈胸旋转皮瓣、侧面颈旋转皮瓣、额部旋转皮瓣中1种或多种邻近组织瓣进行即刻修复,可考虑作为老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诊疗策略。

  • 标签: 老年人 皮肤肿瘤 面部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的适应证、组织瓣的选择及其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08年6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6例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男性患者,年龄48~64岁,病灶面积为3 cm×2 cm~15 cm×6 cm。病灶扩大切除后缺损面积为8 cm×5 cm~22 cm×9 cm,均有肌腱或骨组织外露。根据创面位于下肢的部位、手术体位的选择、受区吻合血管的位置、小腿是否有可利用的良好皮肤软组织等因素,选择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背阔肌肌皮瓣或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创面修复,皮瓣面积为11 cm×8 cm~26 cm×10 cm。5例游离皮瓣或肌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例带蒂皮瓣供区移植全厚皮片修复。观察术后移植组织瓣血运及成活情况、皮片存活质量、并发症情况,随访观察瘢痕癌复发及转移情况、供受区外观及功能。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移植的组织瓣全部成活且血运良好,1例供区植皮者皮片存活良好。全部患者的供区及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积液或裂开等表现。术后随访1~5年,均无瘢痕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移植组织瓣质量良好,受区局部外形较佳,患肢活动功能良好;供区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结论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切除术后有肌腱及骨等组织外露者,适用组织瓣移植修复。可根据瘢痕癌的位置、手术体位、受区吻合血管的位置、小腿是否有可利用的良好皮肤软组织等因素来选择修复的组织瓣,其中游离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为理想的修复选择,这2种组织瓣可切取面积大,供区可直接缝合且功能不受影响。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外科皮瓣 治疗效果 瘢痕癌 适应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版《软组织和骨肿瘤WHO分类》,在2013版分类的基础上,纳入了新的分子遗传数据和临床肿瘤数据,更新了软组织肿瘤的分类方案,新增了肿瘤的实体和亚型,更深入细致地描述每个疾病。这里,我们试总结第5版的更新内容,着重介绍软组织肿瘤章节的分类变化以及新近描述的肿瘤实体和亚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版《软组织和骨肿瘤WHO分类》,在2013版分类的基础上,纳入了新的分子遗传数据和临床肿瘤数据,更新了软组织肿瘤的分类方案,新增了肿瘤的实体和亚型,更深入细致的描述每个疾病。这里,我们试总结第5版的更新内容,着重介绍软组织肿瘤章节的分类变化以及新近描述的肿瘤实体和亚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嵌合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筋膜瓣(CMFCOF)治疗手足部外伤性掌、指骨(跖骨)长段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采用CMFCOF治疗外伤性手足部掌指骨(跖骨)缺损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4~56(平均4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例,机器挤压伤3例,压砸伤2例,均存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手近节指骨骨缺损2例,掌骨骨缺损3例,跖骨骨缺损3例;受伤到本次手术时间为2~120 d,平均84 d。骨缺损范围2.0 cm ×1.2 cm×1.2 cm~4.4 cm×3.0 cm×2.3 cm,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1.4 cm~5.6 cm×4.5 cm。所有骨缺损位置均在骨干,不涉及关节。2例合并肌腱缺损。术中根据骨、软组织缺损面积切取相应大小CMFCOF,同时在筋膜瓣表面进行植皮。结果组织瓣切取时间为52~96 min,平均53 min。供区伤口直接闭合。术后所有患者受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受区和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9~16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7.5周。终末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未行皮瓣修薄;供区功能恢复正常,无髌前区感觉障碍。5例手部损伤病例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3例优,1例良,1例可;3例足部损伤病例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结果均为优。结论CMFCOF具有术式简便、供区隐蔽、骨量优质、外形美观的优点,是修复手或足部长段骨、软组织复合缺损创面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股骨内侧髁骨瓣 嵌合骨皮瓣 掌骨 指骨 跖骨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串联组合穿支嵌合组织瓣在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7月,对6例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患者,将分别切取的不同的穿支(嵌合)组织瓣主干血管进行串联吻合后重组,形成新的穿支嵌合组织瓣,以游离移植的方式进行修复。单个创面缺损面积7.0 cm×10.0 cm~15.0 cm×26.0 cm。皮瓣串联形式分别为:股前外侧皮瓣加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3例,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加腓动脉穿支皮瓣嵌合腓骨瓣2例,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加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1例。单个皮瓣切取面积为13.0 cm×22.0 cm~16.0 cm×28.0 cm。所有患者均为门诊随访。结果术中皮瓣均切取顺利,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伤口感染,经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后成功愈合,其余5例伤口均一期完全愈合。随访4~20个月,皮瓣外观饱满,稍显臃肿,色泽与受区相似,质地柔软,肢体功能恢复较好。踝关节背伸活动度为15°~40°,跖屈20°~45°。结论对于足踝部多部位、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创面,利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采用串联组合式穿支嵌合组织瓣进行修复,组合方式灵活,可得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组织瓣 串联皮瓣 复合组织缺损 足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