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我国孕妇素食与维生B12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5—2017) ”数据,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我国孕妇素食与维生B12状况进行关联性研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受调查者的血清维生B12浓度。通过问卷调查和食物频率法了解孕妇的一般情况及素食状况。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素食与非素食孕妇孕期血清维生B12浓度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我国孕妇素食与血清维生 B12缺乏(<150 pmol/L)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 366例孕妇,其中素食者占1.2%(102/8 366)。素食孕妇的血清维生B12浓度低于非素食孕妇[分别为155.8 pmol/L(93.6~212.4 pmol/L)与187.2 pmol/L(127.4~267.6 pmol/L),Z=-4.22,P<0.001],素食和非素食维生B12缺乏率分别为48.0%(49/102)和35.0%(2 896/8 264)。素食者发生维生B12缺乏的风险是非素食者的1.89倍(95%CI:1.24~2.89)。在素食和非素食孕妇(剔除12例孕期信息缺失者)中,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维生B12缺乏率分别为34.8%(16/46)、54.3%(19/35)、66.7%(14/21)和20.4%(521/2 559)、32.6%(941/2 886)、50.9%(1 430/2 807),呈上升趋势(素食者和非素食者的Z值分别为23.54和2.57,P值分别为0.010和<0.001)。结论素食孕妇是维生B12缺乏的高危人群。我国素食孕妇维生B12浓度低于非素食者,维生B12缺乏的风险高于非素食者。随着孕期延伸,维生B12缺乏风险增加。

  • 标签: 维生素B12缺乏 素食者 孕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双足踩棉花感,检查提示周围神经病变,病因考虑维生B12缺乏性周围神经病变,经过甲钴胺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提示对于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当将维生B12缺乏作为鉴别诊断之一。糖原累积病Ⅰa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常采用以生玉米淀粉为基础的饮食治疗,应当合理膳食,注意保证维生和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积极预防维生B12缺乏等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糖原贮积病Ⅰ型 维生素B12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缺血性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第二大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维生D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血管事件患病率相关。文章对维生D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急性期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以及功能转归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补充维生D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期望为缺血性卒中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危险因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应用维生K预防维生K缺乏性出血已成为一种常规,为进一步规范新生儿维生K的临床应用,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和”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形成6条针对新生儿维生K临床应用问题推荐意见的“新生儿维生K临床应用指南”,以期指导临床维生K的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补充维生D对母儿25羟维生D[25(OH)D]水平、新生儿体格发育及新生儿疾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16例)和对照组(337例)。干预组<35岁269例,≥35岁47例;对照组<35岁283例,≥35岁54例。干预组自妊娠28周至分娩每日补充维生D≥600 IU,对照组每日补充维生D <600 IU。检测孕产妇分娩前及新生儿25(OH)D水平,测量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头围,统计分娩方式、早产比例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干预组孕产妇分娩前及新生儿25(OH)D水平分别为(27.91±7.56)μg/L、(16.24±4.31)μg/L,均高于对照组(24.65±6.83)μg/L、(12.60±3.9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组孕产妇分娩前及新生儿出生后维生D缺乏率分别为19.62%(62/316)、17.09%(54/316),均低于对照组47.18%(159/337)、49.26%(166/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7%(4/316)、2.53%(8/316),均低于对照组4.15%(14/337)、6.23%(21/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产妇剖宫产率及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晚期每日补充维生D≥600 IU可以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并降低新生儿期重症疾病的发生率,但对孕产妇剖宫产率及早产的发生率不产生影响。

  • 标签: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体格发育 新生儿疾病
  • 简介:AbstractBackground: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is fatal and detrimental to quality of life. Clinically, options for monitoring are often limited, potentially missing subtle neurological changes. Integrin β 1 (ITGB1) and β 3 (ITGB3)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integrin family receptors, which regulate the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of blood vessel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ITGB1 and ITGB3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to analyze their functional and clinical relevance.Methods:The expression of ITGB1 and ITGB3 in ICH was accomplish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IHC)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ting (WB) analysis, respectively.Results:Furthermor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ITGB1 was expressed in ICH tissues, but ITGB3 was not expressed in ICH tissues.Conclusions:In summary, the clinical progression of ICH was related to the expression of ITGB1. ITGB1 may be a potential biomarker and contribute to the treatment of ICH.

  • 标签: Biomarker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nflammation Integrin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estern blotting
  • 简介:摘要肌少症是一种以肌肉量减少、肌力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营养干预是肌少症防治的基石之一。目前研究重点多关注蛋白质能量代谢和必需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对肌少症的防治作用,而作为一类重要的营养维生对肌少症的作用却知之甚少。本文对维生D、B、C、E、类胡萝卜与肌少症的相关性进行了全面综述,基于观察性研究的间接证据显示多种维生与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这提示老年人群(尤其是维生缺乏者)补充维生可能有助于防治肌少症。然而,目前考察维生对肌少症防治作用的干预性研究甚少,维生防治肌少症的确切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肌少症 维生素 营养疗法
  • 简介:摘要黏膜免疫综合了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覆盖全身,是占比最大的免疫系统。近年研究认为黏膜免疫细胞具有维生D代谢酶和受体的靶点,参与维生D的代谢和生物效应,提示维生D代谢、活化场所不仅局限于肝、肾,还有更为广泛的免疫系统。维生D对黏膜免疫具有不同维度的调控机制。本综述重点复习近几年维生D在影响黏膜免疫的调控机制的新进展及应用。

  • 标签: 维生素D 免疫,黏膜 黏膜屏障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且预后极差的疾病。目前具有适应证的药物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但无法治愈,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当前PAH研究热点。维生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体内活性形式为1,25-二羟维生D3。近年来维生D缺乏已被证明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维生D缺乏可影响PAH的发生,本综述探讨维生D缺乏在PA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讨论维生D补充对PAH的治疗意义,旨在为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维生素D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D依赖性佝偻病(VDDR)ⅠA型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CYP27B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VDDR ⅠA型的2例患儿(患儿1、2)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①分析其临床表现,基因检测、治疗、转归及随访结果等。②对2例患儿检出的新突变,采用MutationTaster、SIFT、PROVEAN、Polyphen-2等蛋白质功能预测软件,预测该基因新突变的致病性。按照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制定的《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对该基因新突变致病性进行分级。③通过比对8种灵长类及100种脊椎动物CYP27B1基因编码蛋白质序列,判断新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④利用Rosetta软件,对CYP27B1基因新突变后编码蛋白质建立同源3D模型,分析突变前、后蛋白质结构。本研究经首都儿科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首都儿科研究所SHERLL2020003)。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患儿1、2均为男性患儿,年龄分别为5岁7个月和1岁8个月,分别因为"双下肢畸形3年"及"走路始步态不稳8个月",于病例收集医院住院治疗。②入院查体:身高均低于同性别、年龄健康儿童,均存在肋下缘、双膝关节外翻,双下肢呈"X"型。患儿1存在方颅畸形、"鸡胸"、肋骨"串珠"样改变。③入院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钙、磷均降低,25-羟维生D3[25(OH)-D3]稍低(患儿1)或正常(患儿2),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PTH)均明显升高。腕、膝关节X射线摄片检查均可见尺、桡骨干骺端先期钙化带不规则,放射冠征、杯口征等佝偻病特征性改变。④基因检测:患儿1存在CYP27B1基因c.1358G>A与c.184C>T复合杂合突变;患儿2存在c.1325_1326insCCCACCC纯合突变,均遗传自其父母,被确诊为VDDR ⅠA型。⑤治疗及随访:对2例患儿采取骨化三醇及钙剂口服治疗后分别随访15个月和22个月,佝偻病相应症状、体征好转,出现追赶生长,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恢复正常,可见干骺端光整。⑥新突变致病性及其分级:CYP27B1基因c.184C>T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http://www.hgmd.cf.ac.uk)中尚未收载,为新突变。采用MutationTaster、SIFT、PROVEAN、Polyphen-2蛋白质功能预测软件分析发现,该新突变具有致病性;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新突变被判断为可能致病性突变。⑦新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分析:对CYP27B1基因该新突变位点编码蛋白质序列,在8种灵长类及100种脊椎动物中的保守性分析发现,该位点高度保守。⑧新突变前、后编码蛋白质三维结构分析:采用Rosetta软件对CYP27B1基因c.184C>T突变前、后编码蛋白质同源3D模型发现,该位点突变后,第62位氨基酸由组氨酸突变成酪氨酸后,增加了与第491位苏氨酸残基的极性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编码蛋白质结构变化。结论对于血钙、磷均降低,伴有PTH升高,25(OH)-D3非明显降低患儿,需考虑VDDR ⅠA型可能,应采取CYP27B1基因检测确诊。如果CYP27B1基因c.184C>T突变后续被HGMD证明是新突变,则本研究将丰富CYP27B1基因突变类型。

  • 标签: 佝偻病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A型 25-羟化维生素D3 1-α-羟化酶 维生素D 骨化三醇 CYP27B1基因 基因突变 碱性磷酸酶 甲状旁腺素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xel 2 940 nm铒激光联合维生B12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用常规磨削方法治疗,观察组用Pixel 2 940 nm铒激光联合维生B12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皮肤VISIA检测、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37例(77.08%),低于观察组44例(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CCA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9/48),毛孔和紫质两项指标分别为(32.25±8.41)分、(18.24±5.12)分,均高于观察组4.17%(2/48)、(28.24±7.52)分、(15.63±4.3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xel 2 940 nm铒激光联合维生B12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寻常痤疮 维生素B12 凹陷性瘢痕 铒激光 2 940 nm
  • 简介:摘要维生D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在胚胎发生,骨骼发育和钙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全球人群维生D普遍缺乏,妊娠期维生D缺乏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同时伴随着不良的母婴结局,如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等。目前,对于补充维生D是否有助于改善母儿预后,以及维生D是否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因或标志物,尚无统一定论。现综述有关妊娠期维生D水平与母婴结局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维生素D 母婴结局 产科 妊娠期糖尿病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维生D营养与儿童健康关系密切。为了提高儿童健康工作者对维生D营养问题的认识,特制订“中国儿童维生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对维生D营养相关的16个临床问题按循证方法予以分级解答,同时澄清维生D营养相关概念,确定儿童评估维生D营养状况分级标准,以指导儿童健康工作者的临床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充维生D(vitamin D,VD)对中年雄性小鼠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VD常规含量饲料喂养的7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中年VD缺乏组、中年常规VD组、中年补充VD组、年轻常规VD组(每组7只),前3组小鼠8~28周龄分别给予VD缺乏、常规含量、高于常规含量的饲料(VD含量分别为<100、1 000及1 500 U/kg饲料)喂养,后一组小鼠持续采用VD常规含量的饲料喂养至8周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D(25OHD)水平,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检测精液各项参数。结果中年补充VD组小鼠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小鼠,中年常规VD组和年轻常规VD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中年VD缺乏组。各组间小鼠的睾丸和附睾的平均重量未见显著性差异。与中年常规VD组、中年VD缺乏组相比,中年补充VD组小鼠的精子活动率和前向运动速度显著升高,达到接近年轻常规VD组小鼠的水平。结论补充VD有助于维持中年雄性小鼠的精子活力。

  • 标签: 维生素D 精子活力 增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射频导入左旋维生C精华液改善黄褐斑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19年3—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皮肤科就诊的20例黄褐斑患者,男1例、女19例,年龄30~60岁,平均43.5岁。20例患者每周接受1次22%左旋维生C精华液射频导入治疗,共8周,治疗后随访至12周。根据临床照片、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CK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患者自我评估来判定结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医师评估和患者自我评估均显示黄褐斑皮损得到改善,随访至12周时,18例(90%)患者认为皮肤色斑、水润度、细纹、光泽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1、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检测指标中,皮肤纹理、紫外线色斑、棕色斑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检测显示,皮肤光泽度明显改善,皮肤含水量增加,黑色素指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皮失水量和红色素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在治疗中出现局部轻微红肿反应并自行消退,其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射频导入22%左旋维生C精华液可改善面部黄褐斑,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皮肤屏障功能。

  • 标签: 黄褐斑 左旋维生素C 射频 皮肤屏障
  • 作者: 张会丰 余晓丹 毛萌 黎海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石家庄050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上海200127,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成都61004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重庆400014
  • 简介:摘要对中国儿童维生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正文中只提供了循证依据而没有详细阐述的几个问题如“维生D缺乏的血清25(OH)D界值及争议”“中国儿童维生D的主要来源和需要关注人群”“人乳维生D含量低”和“营养性佝偻病”概念提出的背景给予解读;同时对血清25(OH)D检测方法进行说明,以指导临床更好理解和应用指南。

  • 标签:
  • 简介:摘要20世纪80年代原卫生部、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曾经制定儿童佝偻病诊断标准,经多次修订,各方专家仍多次为维生D缺乏性佝偻病诊治标准问题争论不休。直至2008年各方基本达成共识,完成“儿童维生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的撰写工作,可见中国儿童佝偻病诊断治疗标准的统一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维生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激素,其水平异常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各系统生长发育及疾病发生有极大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早产儿数量不断增加,但对早产儿维生D正常水平、缺乏、补充及治疗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对国内外早产儿维生D水平、影响因素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早期诊治相关疾病并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儿,早产 维生素D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孕妇对维生D缺乏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孕期营养门诊就诊的12名孕妇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整理出3个主题,分别是孕妇对维生D知晓状况不一、孕妇改善维生D营养状态尚存阻碍、孕妇希望临床医务人员给予更多关于维生D知识的支持。结论孕妇对维生D缺乏认知,且维生D营养状态需得到改善。建议医疗机构尽快制定基于证据的孕期维生D管理指南,临床医务人员加强孕期维生D的学习和宣教,提高孕妇对维生D的认知,有必要对孕妇进行个体化的补充指导,以获得最佳的维生D营养状态。

  • 标签: 孕妇 维生素D缺乏 认知 态度 现象学研究
  • 简介:摘要二甲双胍基于既往的疗效、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数据,已被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在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维生B12缺乏症,并可能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认知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该文着重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和维生B12水平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早期评估使用二甲双胍患者的血清维生B12状态,尽早发现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并及早进行干预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二甲双胍 维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