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沉箱码头是港口工程建筑中常用的码头结构形式之一,为了保证沉箱防腐材料涂装安全、高效、优质施工,制定有效的沉箱防腐施工方案十分有必要,以此使预制工程安全、质量与进度得到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涂料防腐的材料与技术要求,之后分析了防腐工艺流程及技术措施,最后探讨了涂装质量控制措施,以此为保证沉箱防腐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 标签: 沉箱防腐工艺 技术 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如何进一步提高体检报告质量,缩短报告出具时间,是各体检中心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改进体检报告管理流程,完善体检导引通知单的告知内容,增加两级筛检流程,建立质控群,限时全覆盖质控。结果表明,改进体检报告管理流程后,能明显缩短报告出具时间,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降低差错和投诉的发生。

  • 标签: 体检报告 流程改进 报告质量 报告出具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能够同时缩小、缩短肥大乳头的新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哺乳后乳头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在乳头非勃起状态下,根据患者要求和术前交流确定术后乳头的大小,分别于乳头两侧对称边缘设计2个楔形切除组织,确定新乳头直径,于乳头顶部设计对偶的2个翼形皮瓣,确定新乳头的高度。局麻后切去多余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对应点拉拢缝合。术后观察患者乳头外观,用棉签轻触乳头评估乳头感觉和勃起功能。结果共对22例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乳头缩小缩短,患者年龄24~35岁,均为生育哺乳后的女性患者。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生切口不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乳头血运和感觉良好,乳头形态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9个月,乳头感觉和勃起功能达到术前水平,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楔形切除联合翼形皮瓣法乳头缩小缩短术能够同时将乳头直径和高度矫正至理想的大小,且不会影响乳头感觉和勃起功能,手术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效果满意。

  • 标签: 乳头 外科皮瓣 乳头肥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发表周期是期刊评价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作者在选择投稿期刊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稿源数量多、退稿数量少、刊文量少、稿件审理流程不通畅、编辑初审和修改稿件时间长导致待发表稿件积压,是论文发表周期延长的主要原因。期刊编辑部可以通过严把稿件初审质量关、提高审稿效率、扩充外审专家信息库、精准送审、加强时效管理、缩短编辑加工时间以及加强与外审专家和作者的沟通等措施,提高审稿效率,缩短发表周期。

  • 标签: 发表周期 应对 医学期刊 审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不同时期心电图PR期间缩短状况,为妊娠妇女心电图检查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将2016年3-8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61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妊娠时期的不同将其分为妊娠早期组(198例)、妊娠中期组(232例)和妊娠晚期组(186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健康妇女241例为对照。对所有妊娠期及非妊娠期妇女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其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健康妇女及不同妊娠时期妇女心率、PR间期和PR间期缩短比例进行比较,观察不同妊娠时期妇女的短PR间期分布情况。结果妊娠期和非妊娠组妇女心率、PR间期和PR间期缩短比例分别为(76.55±7.81)次/min、(0.096±0.008)s、12.66%和(72.56±6.49)次/min、(0.138±0.014)s、4.98%,妊娠期妇女心率和PR间期缩短比例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R间期则明显低于非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65,χ2=10.879,t=52.672,均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妊娠期妇女心率和PR间期缩短比例越高,PR间期越短,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妇女心率、PR间期及PR间期缩短比例分别为(75.41±6.65)次/min、(0.103±0.010)s、8.59%和(77.03±7.12)次/min、(0.095±0.009)s、11.21%和(79.74±8.43)次/min、(0.088±0.008)s、18.8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720、116.440,χ2=9.791,均P<0.05)。结论妊娠时期妇女容易发生PR间期缩短,且其发生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的电生理改变;妊娠时期通过观察其心电图PR间期缩短对于临床诊治以及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孕妇 心率 PR间期缩短 窦性激动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药房进行医院信息系统(HIS)功能改进和智慧药房建设优化实践,缩短高峰时段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为妇幼专科医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选取2017年至2019年每年12月门诊药房处方发药工作情况为评价指标观察期,分别比较分析HIS功能改进前后、智慧药房建设优化前后配药上屏时间在不同区间人次的上屏率的差异;进一步比较分析在门诊药房一系列智能管理优化前后高峰时段的平均配药上屏时间、平均取药等候时间的差异。结果通过包括配药上屏时间统计和色标管理、药师工作效率统计在内的HIS功能改进,以及引进半自动数片机和自动化发药机的智慧药房建设优化,“0 min<配药时间≤10 min”区间配药上屏率由95%提升至99%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峰时段药师配药上屏时间由(5.69±1.65)min缩短为(2.52±0.27)min,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由(9.11±1.00)min缩短为(7.20±0.5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门诊药房智能管理优化改进,缩短了高峰时段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了药师工作效率,实践经验有效可行。

  • 标签: 医院信息系统 功能优化 取药等候时间 门诊药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共收治34例(66眼)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其中男2例,女32例,年龄(26.6±7.6)岁,轻度49眼,中度17眼。均行埋没导引法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术中通过引导缝线走行于上睑提肌-米勒氏肌复合体深面,将复合体前徙缝合固定于睑板上。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6、12个月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的距离,方差分析法分析上睑下垂矫正效果。结果本组34例(66眼),术前、术后3、6、12个月上睑缘遮盖角膜距离分别为(3.84±0.79) mm、(1.64±0.13) mm、(1.67±0.14) mm、(1.68±0.14) mm。术后测量值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各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观察到感染、倒睫、上睑迟滞、暴露性角膜炎、眼睑外翻、结膜脱垂等其他上睑下垂手术的并发症。1例出现重睑缝线脱落,予以修复,余33例患者上睑缘高度矫正满意,形态良好,双眼对称性可,其中2例(4眼)上睑缘高度出现轻微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轻、中度上睑下垂,操作简单,可形成稳定粘连,术后远期眼睑功能、形态良好。

  • 标签: 上睑下垂 美容 眼睑 重睑术 腱膜
  • 简介:摘要机械特性测试是对于检测开关性能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目前机械特性测试过程中拆接二次接线所存在的风险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研制出一种适用不同类型的端子排二次接线的专用工具,利用双臂夹紧式的固定架固定于端子排,固定架提供可插入接线端子的端子孔,便于机械特性测试仪二次线接入,接线端子也设计成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端子排。

  • 标签: 机械特性 二次接线 误接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优化护理分诊对门诊诊疗流程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15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诊。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实施流程优化护理分诊。充分收集患者在门诊诊疗流程中分诊质量、意见及投诉、护患之间纠纷等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以上意见进行整体修改,制定流程优化护理分诊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诊疗质量、护理质量、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及风险事故、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门诊分诊诊疗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方面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及风险事故、差错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流程优化护理分诊能够改善门诊分诊的诊疗质量,使患者较快地就诊完毕,且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护理,减少了门诊中投诉、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门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流程优化护理分诊 门诊诊疗流程 护理质量 分诊诊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保留鼻小柱基底切口法的改良上唇缩短术的有效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成都高新心悦容医学美容门诊对女性患者24例(年龄18~36岁,平均26.5岁)用保留鼻小柱基底切口联合双侧上唇皮瓣切除行上唇缩短术,对术后并发症、鼻唇角改善情况、上唇缩短效果、整体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24例患者中,2例术后上唇麻木,4个月后恢复正常;切口瘢痕隐蔽,有效改善了传统上唇缩短的直线形瘢痕和瘢痕挛缩;随访3~12个月,24例均获得满意的上唇缩短效果。非常满意22例,占91.7%;满意2例,占8.3%。结论保留鼻小柱基底切口的上唇皮瓣改变了传统法上唇缩短手术切口,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可能引起的横向瘢痕、鼻唇部凹陷及上唇向中线挛缩,同时确保鼻小柱基底部血运不被破坏,使得瘢痕隐蔽、最小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外科皮瓣 上唇过长 保留鼻小柱基底切口 上唇缩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流程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企业在流程管理方面的先进实践,围绕大型企业流程管理的工作推进思路和流程管理系统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为相关企业推动流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流程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系统 ARI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短临床领取新鲜冰冻血浆(FFP)等待时间在患者血液管理(PBM)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FFP输注治疗的4 974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缩短临床领取FFP等待时间整改措施的实施进程,将研究对象分为初步整改阶段组(n=2 303,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6月至8月),持续整改阶段组(n=2 048,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9月至11月),对照组(n=623,未实施相关整改措施,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4月至5月)。通过调查对照组和初步整改阶段组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FFP领取环节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制定缩短临床领取FFP等待时间的初步和持续整改措施。统计各组临床领取FFP的平均等待时间,以及初步整改阶段组和持续整改阶段组的预解冻FFP报废率和出库时间。3组临床领取FFP平均等待时间的总体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两比较的检验水准校正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初步整改阶段组与持续整改阶段组的预解冻FFP报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①本研究中,持续整改阶段组、初步整改阶段组、对照组的全院临床领取FFP中位等待时间分别为8.0 min(5.0~14.8 min)、11.0 min(4.0~18.0 min)、19.0 min(16.0~23.0 min),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862,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持续整改阶段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651,P<0.001;Z=-15.986,P<0.001)。3组的危重患者科室临床领取FFP中位等待时间分别为8.0 min(5.0~13.0 min)、11.5 min(4.0~17.0 min)、20.0 min(17.0~23.0 min),3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78,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持续整改阶段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225,P<0.001;Z=-12.602,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与持续整改阶段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176, P=0.030)。②初步整改阶段组预解冻FFP共6 581袋,其中7袋报废,报废率为0.11%(7/6 581);持续整改阶段组预解冻FFP共5 853袋,其中2袋报废,报废率为0.03%(2/5 853);2组预解冻FFP的报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2,P=0.135)。③初步整改阶段组和持续整改阶段组中,未报废的预解冻FFP为12 425袋,其中10 729袋(86.35%)的出库时间<12 h; 1 696袋(13.65%)出库时间为13~20 h。结论本研究采取的缩短临床领取FFP等待时间措施,可有效缩短领取FFP等待时间,合理控制报废率,提高PBM效率。但是,本研究结果仅限于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缩短临床领取FFP时间在PBM中的应用价值,尚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 患者血液管理 报废率 预解冻 血液发放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缩短乳腺外科患者入院当日床位等候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主题为"缩短乳腺外科患者入院当日床位等候时间"。通过QCC实施方法,商讨改进措施,优化常规入院流程。比较措施实施前后乳腺外科患者入院当日床位等候时间的变化。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患者入院当日床位等候时间由活动前的(316.2±128.4)min降低到(121.0±4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的满意率由87.0%提升至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圈员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责任感、沟通配合、成就感等各方面能力均有提高。结论QCC管理工具在缩短乳腺外科患者入院当日床位等候时间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强化了医务人员的相互协作意识、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

  • 标签: 品管圈(QCC) 床位等候时间 乳腺外科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PDCA循环模式在缩短血液病房输血等候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将2018年1—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患者设为改进前,2019年1—6月接受输血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改进后。改进前按照医院规范化流程进行取血输血操作,改进后在医院规范化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寻找出之前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并对取血输血过程的细节进行了持续改进,并比较改进前后的输血等候时间。结果改进前患者的输血等候时间为(26.95 ± 9.20)min,改进后患者的输血等候时间为(25.59 ± 4.1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5,P<0.01);改进后不合格率6.25%(2/32),明显低于改进前的26.53%(2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87,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缩短输血等候时间,能够保证在取血后的30 min内及时输注,以提高病房输血护理质量。

  • 标签: PDCA 血液病房 输血等候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缩短合并糖尿病的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以病房为单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手术当日0 h开始禁食,术前晚进糖尿病饮食,不限制患者晚间的饮水量,术前3 h可按5 mL/kg口服本院营养科配置的浓度为6.25%的麦芽糊精果糖饮品。对照组:手术当日0 h开始禁食禁水。所有患者术后均根据苏醒评分和防御反射性评分,一旦清醒即可进无渣饮品,如无不适2 h即恢复正常饮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实际术前禁饮时间、术前进饮总量,术后首次进饮、进食时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主观舒适度(焦虑、口渴、饥饿、恶心、疲劳、头晕、虚汗、胃部不适等)、握力及血糖差异。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3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2例,对照组83例。试验组男22例,女30例;年龄30~84岁。对照组男39例,女44例;年龄29~81岁。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的术前禁饮时间[3.5(2.5,6.3) h]较对照组[12.0(9.0,16.0) h]显著缩短,术前末次饮水量[300(200,300) mL]较对照组[100(100,200) mL]显著增加,术后禁饮时间[0.08(0,1.25) h]较对照组[2.00(0, 6.00) h]显著缩短、恢复正常饮食时间[2.0(2.0,2.3) h]较对照组[3.0(2.0,6.0) h]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焦虑、疲劳、虚汗和胃部不适症状在全部评估时段均显著轻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口渴感在术后回病房即刻比对照组显著好转,头晕和饥饿感在术前离开病房去手术室时和术后回病房即刻较对照组显著好转;试验组术后恢复进食后的恶心症状较对照组显著减轻,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服无渣饮品后2 h的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8,P=0.035)。其余时段两组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缩短合并糖尿病的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饮时间是安全、可行的,且有助于改善患者围手术期主观感受,稳定围手术期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围手术期医护 禁食 禁水 创伤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对缩短接台手术术前禁饮食时间的应用效果,为接台手术术前禁饮食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共计384例接台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以实施传统术前禁饮食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56例);实施ERAS理念下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228例),试验组按照ERAS指南制订围手术期禁饮食流程,并按照流程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饮食管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实际禁饮食时间、术前饥饿程度、口渴发生率、胰岛素抵抗指数、临时停台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前禁饮食时间(4.01 ± 1.55)h,短于对照组的(10.12 ± 1.5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65,P<0.01);试验组术前口渴、饥饿发生率分别为13.2%(30/228)、11.8%(27/228),低于对照组的89.7%(140/156)、87.2%(136/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20.20、215.20,P<0.01);试验组术后1、3 d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1.85 ± 0.43、1.52 ± 0.61,低于对照组的1.99 ± 0.51、1.67 ± 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0、-2.56,P<0.05);试验组的临时停台率为1.75%(4/228),少于对照组的7.69%(1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19,P<0.01)。结论应用ERAS理念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有效缩短接台手术患者术前禁饮食时间,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减少术前饥饿、口渴的发生率。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质量改进 多学科协作 禁饮食
  • 作者: 王铜 陶晓霞 孟凡亮 李心朋 小野久弥 王多 胡东良 张建中 王国庆 闫笑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华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吉林 132013;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 250014 ,弘前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弘前 036-8562,日本;北里大学兽医学部,十和田 034-8628,日本 ,北里大学兽医学部,十和田 034-8628,日本 ,北华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吉林 13201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缩短的葡萄球菌类肠毒素X(truncated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like toxin X,tSElX)氨基酸多态性,对其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并对催吐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将tselx序列与本课题组前期完成测序的145株CC398菌株基因组序列及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设计引物扩增tselx目的基因,将该片段重组于pMD18-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鉴定。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将目的片段构建于质粒pGEX-6P-1及pET-28a(+)中,重组质粒鉴定后,IPTG诱导蛋白表达。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蛋白进行变性和复性,用亲和层析法和超滤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将纯化的tSElX蛋白以250 μg/kg喂饲普通狨猴,观察呕吐反应。结果tselx基因在我国不同来源(患者、健康人群和动物)的145株CC398菌株均存在。我国菌株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与4株美国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7.8%(1株)和98.9%(3株)。通过两套表达系统及不同诱导条件,tSElX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通过变性及复性,获得高纯度的可溶性重组蛋白tSElX。在250 μg/kg剂量下tSElX蛋白不能引起普通狨猴的呕吐反应。结论tSElX氨基酸序列在CC398菌株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一定保守性。高纯度的可溶性tSElX重组蛋白在250 μg/kg剂量下不具有普通狨猴催吐活性。

  • 标签: 肠毒素 重组蛋白 包涵体 复性 催吐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缩短门诊抽血患者高峰时段等候时间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缩短门诊抽血患者高峰时段等候时间"为主题,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原因后提出针对性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抽血患者高峰时段等候时间和活动前后门诊抽血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门诊抽血患者高峰时段等候时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5%升至活动后的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缩短门诊抽血患者高峰时段等候时间,提升患者就诊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并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高峰时段 抽血 等候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