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HP-β-CD)为包合材料,优化茶树油包合物制备工艺,并对其药剂学性能进行考察。方法以茶树油HP-β-CD包合物的产率、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茶树油HP-β-CD的制备工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考察茶树油HP-β-CD的稳定性。结果茶树油HP-β-CD制备的最佳工艺为:茶树油∶HP-β-CD=1∶10 (ml∶g),包合温度为40 ℃,包合时间1 h。茶树油载药量为(9.25±3.25)%。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结果显示,制成包合物后茶树油特征峰消失,表明茶树油和HP-β-CD确已形成包合物。包合物80 ℃水浴8 h后,茶树油保留率为40%,为未包合茶树油保留率的4.32倍,表明茶树油HP-β-CD稳定性良好。结论以HP-β-CD为骨架材料,制备的茶树油包合物包合率高、稳定性良好,在药品及化妆品制剂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 标签: 茶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药物稳定性 正交试验 剂型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伏立诺他(SAHA)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SAHA-CD)滴眼液,观察其对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方法制备SAHA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眼液中SAHA含量。取SPF级昆明小鼠75只,建立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小鼠分为5个组,每组15只,其中0.1% SAHA-CD组、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造模后即刻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点眼,模型对照组即刻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点眼,每日4次,每次5 μl,连续6 d。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并采用EyeStudio软件计算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制作角膜铺片并采用ImageJ软件计算CNV的长度和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角膜组织病理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质量浓度。结果制备的质量分数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中SAHA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7.62%、98.33%和98.14%。造模后,各组模型眼角膜水肿、混浊。给药第6天,各组CNV长度和面积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55、8.802,均P<0.01),其中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面积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0.1%SAHA-CD组、0.2%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长度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第3天和第6天,各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F=6.345、7.149、18.650,均P<0.01;第6天:F=6.749、5.105、5.023,均P<0.01),其中0.2%SAHA-CD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表达量均低于0.1%SAHA-CD组、0.4%SAHA-CD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HA-CD滴眼液可抑制小鼠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伏立诺他 角膜新生血管 碱烧伤 羟丙基-β-环糊精 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案、响应曲面设计法(RSM)优化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考察其物理表征及热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和饱和水溶液法,以挥发油与微球投料比、微球与水投料比、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包合率为响应值,建立回归模型,优化制备工艺。通过显微、红外、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稳定性试验,表征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结果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与微球投料比为1∶10(V∶m)、微球与水投料比为1∶15(m∶V)、温度41 ℃,平均包合率为62.21%,平均产率为85.24%。物理表征和热稳定试验表明包合物成功且热稳定良好。结论优化所得的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微球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可行。

  • 标签: 陈皮 挥发油类 β-环糊精 微球 响应曲面法
  • 简介:摘要氯喹和氯喹最初是用来治疗疟疾的,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不断研究,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可用于治疗严重传染病、风湿免疫疾病及肿瘤等。氯喹和氯喹是近50年来开发的两种最具影响力的药物,它们在治疗各种非疟疾疾病方面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在深入的研究中,氯喹和羟基氯喹已被证实对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有抗病毒作用;并且被证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临床疗效显著;二者还能与经典抗癌药物联用以增强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进而提高疗效。氯喹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眼部损害,尤其是视网膜病变,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就氯喹和氯喹化学结构、药代动力学、应用现状和药学监护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 标签: 氯喹 羟氯喹 临床应用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替代治疗的方式之一。以葡萄糖为渗透剂的传统腹膜透析液(腹透液)安全、有效的特性已被广泛接受,但由于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进入腹腔后易被吸收,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渗透梯度而致超滤下降,且生物相容性较差,长期使用可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艾考糊精是一种分子质量为13 000~19 000道尔顿的葡萄糖聚合物,不易被腹膜吸收。以艾考糊精为渗透剂的等渗腹透液通过介导胶体渗透压可在PD长留腹时维持稳定的渗透梯度而产生持续超滤。艾考糊精腹透液在国外已使用20多年,除显著的超滤作用外,其在生物相容性、腹膜保护、提高PD技术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证据。本文结合国内外艾考糊精腹透液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重点对其临床优势及获益人群作一综述。

  • 标签: 腹膜透析 透析液 超滤 艾考糊精 生物相容性 技术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一硫(Diallyl sulfide,DAS)对苯诱导大鼠细胞遗传毒性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于2018年9月,选取SPF级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5 d后,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DAS组、苯模型组、苯+DAS低剂量组、苯+DAS中剂量组、苯+DAS高剂量组,每组10只。苯+DAS低中高各剂量组和DAS组分别以40、80、160、160 mg/kg DAS剂量灌胃染毒,对照组和苯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2 h后,苯模型组和苯+DAS各剂量组给予苯(1.3 g/kg)-玉米油混合液(体积分数50%),对照组和DAS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1次/d,连续4周。收集样品,用于后续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苯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低65.06%、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微核率(‰)增加(P=0.003、0.000、0.000),BMC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分别增加32.69%、32.64%(P=0.001、0.008),PBL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分别增加397.70%、396.26%(P=0.000、0.003);与苯模型组比较,苯+DAS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WBC计数均增加(P=0.000、0.003、0.006),微核率(‰)分别降低(P=0.000、0.000、0.000);与苯模型组比较,苯+DAS高剂量组BMC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降低明显(P=0.000、0.000),苯+DAS高剂量组PBLs中γH2AX平均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降低明显(P=0.000、0.000)。结论DAS能有效拮抗苯诱导的大鼠细胞遗传毒性损伤。

  • 标签: 二烯丙基一硫 流式细胞术 骨髓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碳酸锂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21年5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64例,按照用药方案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32例。单一组给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联合组给予碳酸锂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评分、甲状腺激素水平[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相关抗体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75%,30/32)高于单一组(75.00%,24/32),P<0.05。治疗后,联合组多汗、多食、心悸评分低于单一组(t=38.45、42.45、31.40,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TSH高于单一组(t=32.25,P<0.05),T3、T4、FT3、FT4低于单一组(t=19.71、27.01、38.85、15.43,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甲状腺相关抗体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3 /32)与单一组(3.13%, 1/3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单一组(t=5.12,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效果显著,可调节甲状腺激素和抗体表达,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且联合用药安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碳酸锂 丙基硫氧嘧啶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一硫(DAS)对正己烷中毒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8只,随机选取50只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AS对照组(100 mg/kg·bw)、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50 mg/kg·bw)、DAS高剂量干预组(100 mg/kg·bw)。正己烷染毒建立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DAS进行干预,监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吡咯加合物变化,并进行血清吡咯加合物的代谢分析,评价干预效果。另选18只大鼠随机分配到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中,每组各6只,作为卫星组,于第4周进行血清吡咯加合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从第2周开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体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周实验终点,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高剂量干预组体重增加(P<0.05),DAS低剂量干预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依次在染毒第2、3、5周开始出现步态异常。在实验终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步态评分均增高(P<0.01),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大鼠转棒潜伏期均缩短(P<0.01)。与DAS对照组比较,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转棒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低剂量和DAS高剂量组大鼠转棒潜伏期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大鼠的平均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AS对照组和DAS高剂量干预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预组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周实验终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血清、尿、毛发吡咯加合物浓度均升高(P<0.01),DAS对照组大鼠血清、尿、毛发吡咯加合物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周实验终点,与DAS低剂量干预组比较,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血清、尿、毛发吡咯加合物浓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清吡咯加合物在9~12 h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血清吡咯加合物的半衰期变短、曲线下面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S可能拮抗正己烷引起的大鼠周围神经病变。

  • 标签: 正己烷 中毒 大鼠 二烯丙基一硫 吡咯加合物 周围神经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性糊精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及肝脏AMPK通路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抗性糊精组(10 g·kg-1·d-1)。第12周末处死小鼠,留取血清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留取肝脏组织,测定TG含量,并予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脏脂肪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SREBP1、ACC、SCD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肝脏pAMPK、SREBP1、Fasn、AC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体重增加更显著,空腹血糖(FBG)、血清TC、LDL-C、HDL-C、ALT水平均升高(P<0.01),血清AST也升高(P<0.05);肝脏油红O染色可见肝脏组织脂肪沉积明显,肝脏TG含量增加(P<0.01);SREBP1、ACC mRNA水平升高;pAMPK蛋白水平表达下降(P<0.05)。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抗性糊精组小鼠体重增加较少,血清TG、TC、LDL-C、HDL-C、ALT水平较低(P<0.01),FBG降低(P<0.05);肝脏油红O染色可见肝脏脂肪沉积减少,肝脏TG含量降低(P<0.01);SREBP1、ACC、SCD1 mRNA水平下降;pAMPK水平增加,Fasn蛋白水平下降(P<0.01)。结论抗性糊精可以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沉积,这一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通路有关。

  • 标签: 抗性糊精 脂肪肝 肝脏脂肪沉积 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烯丙基硫化物(DAS)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6年5月,将成年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PQ)组、DAS治疗组及地塞米松(DXM)治疗组,每组8只。一次性灌胃PQ溶液(70 mg/kg)制备PQ中毒大鼠模型;制模前后分别经腹腔注射DAS 100 mg/kg(DAS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PQ组)及DXM 1 mg/kg(DXM治疗组)。24 h后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损伤程度并进行病理学评分;测定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分离获取肺泡巨噬细胞并培养,取其上清液测定NO含量;测定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iNOS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Q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iNOS表达明显增加,并且肺泡巨噬细胞分泌NO含量及iNOS 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Q组比较,DAS治疗组和DXM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iNOS表达明显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NO含量及iNOS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XM治疗组和DAS治疗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S可能对PQ中毒大鼠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百草枯 一氧化氮合酶 急性肺损伤 二烯丙基硫化物 肺泡巨噬细胞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使用氯喹的主要疾病谱,初步评价儿童使用该药物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或出院后随访期间使用氯喹的52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药使用疾病谱,对其中持续使用氯喹超过3个月且随访超过6个月的患儿进行药物安全性及依从性评价。收集人口学信息、诊断、氯喹使用初始剂量、持续使用时间、累积使用剂量、相关不良反应报告,眼科检查项目与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其他病种间持续使用时间和累积使用剂量的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12年共计528例患儿使用氯喹,其中男156例、女372例,初次用药年龄为(10.5±3.2)岁。其中风湿性疾病514例(97.4%),肺间质病变5例(0.9%)和其他系统疾病9例(1.7%)。风湿性疾病中前3位依次为SLE(316/514,61.5%),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69/514,13.4%),幼年型皮肌炎(56/514,10.9%)。同期SLE诊断397例,氯喹使用比例最高(316/397, 79.6%),且逐年增多。肺间质病变包括4例SFTPC基因缺陷相关间质性肺病。528例使用氯喹的患儿中397例纳入药物安全性及依从性分析,初始剂量为(4.2±1.0)mg/kg,持续使用时间为29.6(14.9,48.8)个月,最长者127个月,最大累积使用剂量为566.8 g。SLE患儿的持续使用时间(Z=-3.191,P=0.001)和累积使用剂量(Z=-5.355,P=0.001)均显著高于其他病种。所有随访患儿用药前均进行全面眼科检查,354例(89.2%)在本院眼科随访,其中65.5%(232/354)可达到每年1次及以上的定期随访。随访期间1例患儿在用药32.7个月时发生皮肤严重不良反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氯喹相关视网膜病发生,5例自行停药。结论氯喹主要用于SLE为主的儿童风湿性疾病中。长期使用安全性好,严重不良反应少;用药及眼科随访依从性好。

  • 标签: 羟氯喹 儿童 红斑狼疮,系统性 不良反应 视网膜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考酮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维持与苏醒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考酮组(O组)和芬太尼组(F组)。静脉注射考酮0.3 mg/kg(O组)或芬太尼3 μg/kg(F组)、丙泊酚2 mg/kg与顺式阿曲库铵0.25 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术中采用考酮(O组)或芬太尼(F组)、七氟醚与顺式阿曲库铵行全身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切皮时(T4)、手术进行1 h(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后1 min(T7)、拔管后5 min(T8)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测定T0、T2、T4、T5、T7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同时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即刻、入麻醉后复苏室(PACU)后30 min VAS评分。观察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T0~T8各时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2、T4、T5、T7各时点Glu、Cor、E及N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的拔管时间及入PACU后30 min VAS评分明显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O组的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考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抑制术中应激反应,提高苏醒期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麻醉,全身 羟考酮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喹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玫瑰痤疮患者为受试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氯喹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米诺环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12周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评估其短期内(12周内)临床疗效,并记录其治疗前后的皮肤屏障功能[红斑指数(EI)、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TEWL)]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 、12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为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均上升(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EI、TEWL较治疗前均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喹联合米诺环素可有效改善玫瑰痤疮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羟氯喹 玫瑰痤疮 米诺环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考酮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维持与苏醒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考酮组(O组)和芬太尼组(F组)。静脉注射考酮0.3 mg/kg(O组)或芬太尼3 μg/kg(F组)、丙泊酚2 mg/kg与顺式阿曲库铵0.25 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术中采用考酮(O组)或芬太尼(F组)、七氟醚与顺式阿曲库铵行全身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切皮时(T4)、手术进行1 h(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后1 min(T7)、拔管后5 min(T8)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测定T0、T2、T4、T5、T7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同时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即刻、入麻醉后复苏室(PACU)后30 min VAS评分。观察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T0~T8各时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2、T4、T5、T7各时点Glu、Cor、E及N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的拔管时间及入PACU后30 min VAS评分明显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O组的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考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抑制术中应激反应,提高苏醒期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麻醉,全身 羟考酮 芬太尼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是腹透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腹透患者预后。腹膜炎期间,由于腹膜毛细血管扩张等因素,腹透患者可发生溶质转运增加及超滤下降等表现。艾考糊精透析液具有超滤功能持久、保护腹膜功能、不含葡萄糖及低葡萄糖降解产物等优势。我们在国内首次报告于艾考糊精透析液中加入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腹透相关性腹膜炎3例,以初步评估艾考糊精透析液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艾考糊精 腹膜透析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口服麦芽糊精果糖液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7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52.58±9.59)岁。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52.64±9.63)岁。对照组术前1 d午夜后禁饮禁食,观察组术前1 d及手术当天口服麦芽糊精果糖液。比较两组术后应激反应情况及舒适度。结果术前4 h,两组应激反应指标MDA、SOD、FBG、Insulin、HOMA-I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MDA、SOD、FBG、Insulin、HOMA-IR水平均高于术前4 h,且观察组MDA、FBG、Insulin、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SOD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舒适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舒适度为36.84%(14/38),优于对照组的13.16%(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麦芽糊精果糖液可减轻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并提高舒适度,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术前口服 麦芽糊精果糖液 胃肠道肿瘤 术后应激 舒适度
  • 简介:摘要APS是一种以血栓形成和(或)病理妊娠为表现、抗磷脂抗体阳性为特点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然而,即使在充分、及时的抗血栓治疗下,血栓事件及病理妊娠的复发率仍高。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氯喹除了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亦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这为治疗APS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就氯喹在APS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羟氯喹 血栓 病理妊娠
  • 作者: 龙琪琛 张天娇 赵海建 陈文祥 张传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100730,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17α-孕酮作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筛查、治疗监测和特异性诊断指标,其准确测定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尤为重要。17α-孕酮的常规测定方法分为免疫学方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克服了免疫分析特异性和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是国内外临床实验室开展17α-孕酮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国内外17α-孕酮检测的参考溯源体系尚未完善,免疫学方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均存在检测结果差异大的问题。学会专家,标准化机构、厂商和临床实验室亟需共同努力提高17α-孕酮常规方法的检测性能,促进17α-孕酮检测的标准化进程,从而实现17α-孕酮检测结果的准确可比。

  • 标签: 17α-羟孕酮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