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述情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017年8月—2018年4月年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述情障碍得分为(67.42±9.13)分,发生率为51%,主要表现为外向性思维和识别情感障碍。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瘫、失语、社会支持、抑郁状况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述情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述情障碍总变异的50.6%。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述情障碍现状有待改善,临床护理工作者及患者家属在护理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同时,应关注患者的情感表达、思维方式、抑郁状况,尤其是对高龄、偏瘫、失语、丧失自理能力等患者;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的述情障碍,以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结局,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卒中 述情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结合循证护理进行干预。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FMA评分、ADL评分、QOL维度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病死率、再入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MA和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干预后的FMA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QOL维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干预后QOL维度评分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干预后的病死率、再入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法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不仅能够促使患者的肌体功能得到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大大地降低患者再入院率、病死率及并发症率的发生。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卒中 康复护理 QO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配偶营养照护的阻碍因素,为改善居家营养照护质量、家庭营养教育管理方案和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对13名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配偶营养照护阻碍因素可归纳为3个类属、7个主题:认知因素类属包含饮食营养认知欠佳、健康自我维护意识削弱;行为因素类属包含依从性较差、饮食调整不当、个人应对无效;环境因素类属包含社会支持延迟、信息获取受限。结论关注老年居家脑卒中患者配偶营养照护阻碍因素有助于详细了解配偶在营养照护中的困难与问题,为有效进行家庭营养教育和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营养照护 老年人 脑卒中 配偶 质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RDW可否作为AIS发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发病24 h内入院的老年AIS患者作为病例组82例,同期入院的老年卒中模拟病患者作为对照组8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和基线RDW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DW对于AIS的诊断价值。结果AIS组RDW中位数水平显著高于卒中模拟病组(13.0%比12.4%;P<0.001),RDW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95%CI:0.685~0.823)。RDW的临界值为12.7%,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2%和75.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协变量后,RDW每增加1%发生AIS的风险是增加前的5.342倍(OR:5.342;95% CI:2.520~11.324;P<0.001)。结论RDW的水平增高与AIS的发病风险相关,是AIS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可能成为诊断AIS的初筛指标。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血清中微RNA-26b(miR-26b)、微RNA-1(miR-1)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进行治疗的14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后HAMD评分分为单纯脑卒中组(60例,HAMD评分<7分)和脑卒中抑郁组(88例,HAMD评分≥7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对所有受试者血清中miR-26b、miR-1水平进行检测,分析miR-26b、miR-1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分析miR-26b、miR-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抑郁组患者血清中miR-26b表达显著低于单纯脑卒中组,miR-1表达显著高于单纯脑卒中组(P<0.05)。miR-26b低表达者及miR-1高表达者HAMD评分显著高于miR-26b高表达者、miR-1低表达者(P<0.05)。Pearson分析显示,miR-26b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364,P<0.01),miR-1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392,P<0.01)。不同预后的脑卒中抑郁患者中,痊愈组HAMD评分、miR-1表达显著低于未痊愈组,miR-26b表达显著高于未痊愈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AMD评分、miR-1是影响脑卒中抑郁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miR-26b是影响脑卒中抑郁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血清miR-1水平升高,miR-26b水平降低,两者与患者预后有关,均是脑卒中抑郁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卒中 抑郁症 老年人 微RNAs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桥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在发病4.5 h以内到院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AIS患者89例,按照是否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桥接治疗组及直接介入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包括性别构成、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既往病史、吸烟史、术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信息包括发病至医院时间、到院至穿刺时间、穿刺到血管开通时间以及并发症(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和90 dm R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给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是否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桥接治疗组共49例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组共4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信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至医院时间、到院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桥接治疗组中26.5%(13例)的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14.3%(7例)患者90 d死亡;直接血管内治疗组中17.5%(7例)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及7.5%(3例)的患者90 d死亡,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90 d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1.017,P=0.310、0.313)。以不同临床结局为因变量,调整性别、入院NIHSS、既往病史等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给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OR=0.795,95%CI:0.280~2.258,P=0.666)。结论桥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对发病4.5 h以内到院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AIS患者同样安全有效,在时间窗内应尽量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 标签: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的家庭赋权方案联合舌三针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家庭赋权方案联合舌三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营养状况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洼田饮水评分和脑卒中后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微型营养评定得分、血清白蛋与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家庭赋权方案联合舌三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较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卒中 老年人 老年综合评估 家庭赋权 舌三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中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共2个病区,其中1个有临床药师参与患者出院带药管理)出院的脑卒中老年患者(≥65岁)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区等)、出院诊断和出院带药处方,依据美国老年医学会(AGS)的2019年版Beers标准对患者出院处方中的PIM进行评价,并将纳入分析的患者按性别、年龄(65~74、75~84、≥85岁)、罹患疾病种数(1~5、6~10、≥11种)、查尔森共病指数(1、2、≥3分)、住院时间(≤15、16~20、≥21 d)、处方药品种数(1~4、5~9、≥10种)以及所在病区有无临床药师参与工作等临床特征分组,比较PIM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IM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35例,男性230例,女性205例;年龄65~92岁;出院带药处方药品数2~16种,中位数为6种;有药师参与病区患者200例,无药师参与病区患者235例。435例患者的435份处方中有179份处方存在PIM,PIM发生率为41.15%。179份处方共存在PIM 280例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处方药品数≥5是PI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2.617,95%置信区间(CI):1.689~4.054,P<0.001],药师参与出院带药管理是PIM的防护因素(OR=0.673,95%CI:0.457~0.990,P=0.045)。结论我院脑卒中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的PIM发生率为41.15%。PIM的发生与处方药品种数有关,药师参与出院带药管理有助于减少PIM的发生。

  • 标签: 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 老年人 卒中 出院后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及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循证护理干预 脑卒中 负性情绪 日常生活能力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平衡训练联合八段锦对老年人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脑卒中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指导常规组患者进行八段锦训练,对联合组患者在指导其进行八段锦训练的同时,对其进行强化平衡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及跌倒风险。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B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BBA总分均有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患者BBA总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各维度也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MA-L评分及MF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联合组患者FMA-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MF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强化平衡训练联合八段锦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及下肢功能,同时,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跌倒风险,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强化平衡训练 八段锦 脑卒中 平衡功能 下肢功能 跌倒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老年脑卒中(CS)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PNI作为脑卒中结局现状及影响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5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NI分为PNI≥45组(154例)和PNI<45组(202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老年脑卒中预后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一般资料显示,PNI<45组患者比PNI≥45组患者具有更高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PH)含量、高三酰甘油(TG)、高空腹血糖(GLU)、低BMI、高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05~0.083,t值为0.037~1.455,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HR=1.43,95%CI 0.94~2.25,P<0.01,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051)的贡献度最高,是预测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Kappa系数提示,PNI与MRS筛查评定结果具有一致性(P<0.01)。结论PNI是影响老年C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老年CS患者预后情况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卒中 预后评估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多维度分析比较,针对性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00例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包括住院和已出院回院复诊的患者,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T)测定患者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患者对活动平衡的信心。应用单因素分析法评估患者性别、年龄、跌倒史、视力情况、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等因素与患者跌倒恐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比较其影响程度。结果年龄、跌倒史、视力情况、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均对患者跌倒恐惧有影响。结论年龄、有跌倒史、平衡、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是导致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主要因素,针对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跌倒恐惧的发生率。

  • 标签: 脑卒中 跌倒恐惧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自我表露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2—8月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2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痛苦表露指数量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SDS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发放26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8份,有效回收率为95.38%。248例脑卒中患者自我表露得分为(35.56±6.26)分,17.74%(44/248)为低水平,74.60%(185/248)为中等水平,7.66%(19/248)为高水平。脑卒中患者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总分为(55.95±10.80)分;SDS得分为(56.98±9.31)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为(54.10±10.8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慢性疾病病耻感、抑郁情绪及领悟社会支持是脑卒中患者自我表露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自我表露总变异的36.6%。结论脑卒中患者自我表露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医务工作者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表露,促进其身心健康。

  • 标签: 横断面研究 卒中 抑郁 自我表露 病耻感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识别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法依据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护理中心的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包括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及效果评价4个方面。获取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识别最佳证据并制定相应审查标准。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护理记录进行资料收集。证据应用前后各有80例患者及18名护士纳入。分析每条证据应用存在的障碍及可解决方案。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各审查指标依从性、吞咽障碍筛查率、筛查准确率、筛查记录率及护士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前审查指标依从性为0~33.3%,应用后审查指标依从性达到95.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对吞咽障碍识别知识问卷得分由40~80(60.56 ± 10.69)分上升到60~100(82.78 ± 1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39,P<0.05)。吞咽障碍筛查率由7.5%上升至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9.10,P<0.05),筛查准确率100%,筛查记录率97.4%。应用后24例吞咽障碍风险患者仅4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将吞咽障碍识别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筛查情况,规范护士行为,改善吞咽障碍护理实践。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识别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 作者: 王欣 闫素英 蔡晧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务处,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53,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 100015
  • 简介:摘要用药错误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患者是用药错误发生率最高的群体。老年患者发生用药错误的风险因素包括罹患疾病种类多、用药品种多(包括高警示药品)、肝肾功能减退、认知障碍和独居等。老年患者用药错误的常见类型包括漏服药物、未按规定时间服药、用药方法错误、因遗忘而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和误服禁止同时服用的药物等。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共同参与老年患者的用药管理,医师开具处方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药师应加强对处方的审核,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建议采用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形式耐心地对老年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借助电子设备提醒老年患者用药,对记忆力明显减退的老年患者应求助其家属参与用药管理。

  • 标签: 用药错误 老年人 老年医学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谵妄是老年人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会增加病死率。术后谵妄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部分医护人员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系统的防治意识。本文通过系统介绍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防治措施,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管理。

  • 标签: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负担现状及其相关性,为提升老年脑卒中照顾者能力、减轻照顾者照顾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对229对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脑卒中照顾者照顾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适应照顾角色、调整生活以满足照顾需要的能力、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老年脑卒中照顾者能力的影响因素为照顾者负担、患者的自理能力水平、照顾者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和年龄(均P<0.05)。结论照顾者照顾能力与患者自理能力、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照顾负担、照顾者年龄呈负相关,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应给予充分关注。医疗单位可为照顾者提供指导和宣教,政府机构应完善相关医疗、保险和服务体系,减轻照顾者负担,提升照顾者的照顾能力。

  • 标签: 老年脑卒中患者 照顾者 照顾能力 照顾负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2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的332例首次发病的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出现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行视力检测(正常或视力损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行为疏忽测试量表、烤盘任务量表、简易状况检查量表(MMSE)、BL运动评估量表(BL)、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走测试量表(TUG)、停止行走时间量表(SWWT)对患者进行评估。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使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来判断髋部骨折危险因素的精确性。结果33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2年内发生髋部骨折16例,发生率为33‰/年(95% CI:15‰/年~50‰/年),骨折组及非骨折组2年死亡率分别为44%(95%CI:25%~60%),48%(95%CI:42%~54%)(χ2=0.036,P=0.724)。骨折组平均存活2.72年(95% CI:1.45~2.79),非骨折组平均存活2.21年(95% CI:1.48~2.34)。骨折组既往骨折史(χ2=16.780、P=0.041)、视力受损(χ2=11.210、P=0.027)、MMSE评分低(U=14.220、P=0.031)、TUG≥15 s(χ2=18.560、P=0.000)高于非骨折组,骨折组SWWT阳性比例低于非骨折组(χ2=20.340、P=0.000)。既往骨折史、视力受损、TUG及SWWT阴性预测值高于阳性预测值,既往骨折史、视力受损、SWWT特异性高于敏感性,而TUG敏感性高于特异性。结论老年脑卒中后髋部骨折常见,骨折常在白天自家中完成日常生活动作时发生;既往骨折史、视力受损、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运动能力受损是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应依据相关因素采取预防跌倒措施;测试量表中,TUG能更好地识别髋部骨折高风险的患者

  • 标签: 卒中 髋骨折 意外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