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例患者(例1女,59岁;例2女,67岁)分别因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应用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例1接受rhTNFR:Fc 50 m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3次后双侧上臂出现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自行停用rhTNFR:Fc后皮疹减轻;2周后再次使用rhTNFR:Fc,双侧上臂红色丘疹复现并加重,肩背部出现粟粒大小红色丘疹,左踝部出现水肿性红斑,考虑为rhTNFR:Fc所致药疹,停用该药,给予抗过敏治疗10 d后皮疹减轻,1月后皮疹消退。例2接受rhTNFR:Fc 50 m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4次后左下肢出现散在的黄豆大小红色丘疹,此后丘疹面积逐渐增大并出现脱屑,考虑为rhTNFR:Fc所致。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其他抗风湿药物及补钙等治疗,14 d后丘疹基本消退。

  • 标签: 药疹 关节炎,类风湿 椎关节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表达和纯化重组Ⅲ型胶原蛋白(rhCol),并评价其性能。方法构建重组基因工程菌pET30a(+)-1880/pACYCDuet-hy726/BL21(DE3),稳定共表达rhCol和脯氨酰羟化酶。通过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与盐析和柱层析蛋白纯化技术制备并纯化rhCol。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rhCol的纯度,全自动蛋白质多肽测序仪测定rhCol的N端氨基酸序列,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hCol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噻唑蓝法评价rhCol的细胞相容性。结果高密度发酵最终菌体湿重约200 g/L,表达量约3 g/L,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的rhCol的纯度大于95%。rhCol的羟脯氨酸含量为11.44%,其水溶性及细胞相容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制备的rhCol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广泛用于皮肤护理及生物医药等领域。

  • 标签: 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 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蛋白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骨脂素联合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山羊股骨骨折愈合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20~30月龄健康山羊(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为模型组(灌服1 ml 0.9%生理盐水)、补骨脂素组[灌服8 mg/(kg·d)补骨脂素溶液],rhBMP-2组[6 g/(kg·d) rhBMP-2灌服],补骨脂素联合rhBMP-2组[灌服rhBMP-2 6 g/(kg·d)与补骨脂素8 mg/(kg·d)]。术后120 d处死动物,X线片检测愈合;游标卡尺测量皮质厚度和骨髓腔直径;858 Mini Bionix型材料测试系统测试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载荷。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法进行组间两两分析。结果补骨脂素+rhBMP-2组的愈合度、骨髓腔直径、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荷载分别为(89.14±6.81) mm3、(26.23±3.11) mm、(387.78±56.36) N、(106.23±22.11) Mpa均高于模型组[(63.47±7.16) mm3、(13.41±3.12) mm、(152.32±22.36) N、(55.63±12.18)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15、9.158、10.232、12.523,P<0.05);补骨脂素+rhBMP-2组的上述指标高于补骨脂素组[(71.52±8.44) mm3、(17.27±1.03) mm、(221.71±43.47) N、(58.45±18.27) 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1、6.332、8.201、6.511,P<0.05);补骨脂素+rhBMP-2组的上述指标高于rhBMP-2组[(68.14±5.28) mm3、(19.12±2.51) mm、(238.45±31.52) N、(61.04±17.96)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1、7.052、6.044、5.206,P<0.05)。另外,补骨脂素+rhBMP-2组的皮质厚度[(1.12±0.10) mm]低于模型组[(2.11±0.09) mm]、补骨脂素组[(1.45±0.15) mm]、rhBMP-2组[(1.32±0.0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58、8.551、7.141,P<0.05)。结论补骨脂素联合rhBMP-2是潜在的股骨骨折愈合关键药物之一。

  • 标签: 补骨脂素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蛋白(BMP)-6和BMP-9在糖尿病合并骨折时的表达改变及其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将4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Excel简单随机化分法分为糖尿病组(DM,n=22)和非糖尿病组(ND,n=22)。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枸橼酸溶液(STZ)50 mg/kg,ND组注射等体重比枸橼酸溶液。2周后于两组动物左股骨制造横断骨折。骨折后的第2、4、8周行影像学和组织形态学骨折愈合评估。通过机械负荷评估痂的强度。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组织中BMP-6和BMP-9的表达变化。影像学结果以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实验数据以SPSS 13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骨折后4周糖尿病组痂显著小于非糖尿病组(DM组1.64±0.14,ND组2.14±0.18,t=5.499,P<0.05,n=8);痂内钙化比例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DM组(53.40±6.49)%,ND组(60.61±2.13)%,t=1.976,P<0.05,n=8];痂机械强度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DM组(161.85±38.33) kPa,ND组(217.49±39.63) kPa,t=2.135,P<0.05,n=6]。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的BMP-6表达在DM组骨折股骨中表达显著低于ND组骨折股骨。分析较大相对分子质量BMP-6条带与35×103 BMP-6的变化关系,结果提示,35×103 BMP-6的显著下调可能与BMP-6的成熟过程受到糖尿病病理因素抑制有关。BMP-9的表达与糖尿病和骨折无关。结论糖尿病骨折愈合过程受损与BMP-6 35×103片段表达下调相关。而BMP-6的成熟过程障碍可能是导致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骨形成蛋白-6 骨形成蛋白-9 糖尿病 延迟愈合 骨折 不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狭窄中形成蛋白4(Bmp4)及DNA结合抑制物2(Id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病例组(43例),对照组的组织取自于肾癌、肾盂癌根治术中切除的正常输尿管组织;病例组组织取自于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检测Bmp4蛋白及Id2蛋白在输尿管狭窄组织及正常输尿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两组的Bmp4及Id2蛋白表达率均为100%。病例组的Bmp4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0±0.15)vs.(0.71±0.14),t=-8.971,P<0.05]。病例组的Id2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9±0.15) vs.(0.80±0.17),t=-10.929,P<0.05]。Bmp4及Id2蛋白的表达量与性别、输尿管上、中、下段及吸烟均无相关性(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输尿管狭窄组织中Bmp4蛋白与Id2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s=0.653,P<0.05)。结论Bmp4、Id2与输尿管狭窄形成有相关性,Bmp4可通过Id2信号通路影响输尿管狭窄的形成

  • 标签: 输尿管疾病 缩窄,病理性 骨形态发生蛋白2 DNA结合抑制物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应用重组生长激素(rhGH)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医学、维普医药、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收录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一定标准纳入排除,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共739例患者。结果表明,与人血白蛋白(HAS)相比,rhGH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为-0.42,95%CI(-1.77,0.92),P=0.54],但中远期疗效则更好[WMD为3.42,95%CI(0.13,6.70),P=0.04;WMD为7.12,95%CI(4.75,9.50),P<0.001]。结论应用rhGH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短期疗效与输注HSA相当,但药效维持时间明显延长,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更具经济性。

  • 标签: 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 重组人生长激素 人血白蛋白 营养治疗 代谢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1例60岁女性因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给予重组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80万U/粒),每晚置阴道穹隆处1粒。首次用药后5 h,患者出现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发热(体温38.5~38.9 ℃)等流感样症状;24 h后再次用药1粒,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停用该药并行物理降温。停药第2天患者体温降至37.5~37.9 ℃,第3天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减轻,第4天体温恢复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干扰素α 投药,阴道内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了解重组tau441 (P301S)蛋白体外聚集、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等生物学性质。方法原核表达带His标签的tau441 (P301S)重组质粒,镍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BCA测定蛋白浓度,SDS-PAGE凝胶考马斯亮蓝染色确定蛋白的纯度;采用Western blot (WB)和负染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鉴定;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所得蛋白的抗原性;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免疫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来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所得重组tau441 (P301S)纯度为70%,WB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r.×103)64和更高相对分子质量处有特异性条带。TEM显示,tau441 (P301S)呈絮状团块聚集,团状面积显著大于tau441野生型蛋白(t=6.439, P=0.003);4 ℃孵育9 d后,tau441 (P301S)形成明显的纤维状结构。间接ELISA结果显示,tau441 (P301S)能被tau单抗HT7(1∶80 000)识别;小鼠免疫血清tau特异性抗体滴度达到1∶128 000,且WB显示,免疫后血清识别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转基因小鼠脑裂解抽提物。结论重组tau441 (P301S)蛋白具有体外聚集性增强的特性但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未改变。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微管相关蛋白 淀粉样蛋白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形成蛋白2(BMP2)mRNA在不同类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期的关系,明确其作为胶质瘤预后评估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中692例脑胶质瘤患者资料,比较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不同性别、年龄、原发或复发状态胶质瘤患者及不同WHO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1p19q杂合性缺失状态、分子分级胶质瘤患者中BMP2 mRNA表达差异,以及不同分类胶质瘤患者中BMP2 mRNA高表达量患者与低表达量患者生存期的差异。结果(1)不同组织病理类型胶质瘤中BMP2 mRNA表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92,P=0.000)。少突胶质瘤亚型BMP2 mRNA表达最高,其次是星形细胞瘤亚型,胶质母细胞瘤中最低。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间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78±0.65、11.26±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岁组及≥43岁组患者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51±0.81、8.3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与复发胶质瘤患者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9±0.62、10.90±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 Ⅱ~Ⅳ级胶质瘤患者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98±1.12、12.88±0.88、5.1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912,P=0.000)。IDH1野生型与突变型患者间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3±0.16、17.47±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p/19q无缺失与1p/19q缺失患者间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02±0.36、25.28±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及胶质瘤母细胞瘤患者中IDH1突变型患者BMP2 mRNA表达量均高于IDH1野生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胶质瘤患者及复发胶质瘤患者中,BMP2 mRNA高表达(≥4.68)患者生存期均明显长于低表达(<4.68)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75,P=0.000;χ2=12.810,P=0.000)。结论BMP2 mRNA表达量可以作为预测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指标,高表达者患者生存期更长。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骨形成蛋白2 分子分型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防控科收治的113例手足口病患儿,男65例,女48例,年龄(2.31±0.85)岁,年龄范围为1~5岁。用抽签法随机分为重组干扰素α-2b组(n=57)和利巴韦林组(n=56)。重组干扰素α-2b组给予重组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水平、神经功能指标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计数(WBC)、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重组干扰素α-2b组患儿口腔溃疡消退时间[(2.81±0.63)d]、退热时间[(2.61±0.52)d]、厌食改善时间[(2.32±0.56)d]、手足皮疹结痂时间[(2.78±0.64)d]均早于利巴韦林组[(3.22±0.72)d、(3.37±0.70)d、(2.89±0.71)d、(3.17±0.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干扰素α-2b组患儿嗜睡、易惊、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2.21±1.13)d、(2.34±1.19)d、(2.31±0.82)d、(2.26±0.90)d]早于利巴韦林组[(2.74±1.34)d、(3.18±1.25)d、(2.87±0.96)d、(3.06±1.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组干扰素α-2b组NSE水平[(13.14±1.67)mg/L]低于利巴韦林组[(21.98±2.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组干扰素α-2b组患儿ALT、AST、WBC、CK-MB水平[(33.79±4.86)U/L、(42.19±3.86)U/L、(7.19±0.76)×109/L、(24.38±2.86)U/L]均低于利巴韦林组[(37.65±5.37)U/L、(47.07±4.76)U/L、(8.13±0.86)×109/L、(29.68±3.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能够通过抑制病毒细胞增殖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肌功能和肝功能,并通过增强中枢神经供血和供氧,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手足口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病毒感染
  • 作者: 周进华 解正高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 225001(现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眼科 211900),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 225001(现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眼科 210008)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血管内皮抑素(ES)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屏障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TZ诱导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取36只造模成功后2周的糖尿病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ES 1.0 μl组、ES 2.5 μl组、ES 5.0 μl组、贝伐单抗2.5 μl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只,并根据分组情况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ES和贝伐单抗。同时选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于玻璃体腔注药后4周,采集各组大鼠右眼视网膜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laudin-5、occludin、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均相继表现出多饮、多尿、多食等典型糖尿病表现,体质量明显下降,造模成功率为1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ES 2.5 μl组、ES 5.0 μl组、贝伐单抗2.5 μl组、联合治疗组VCAM-1、ICAM-1、VEGF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下降,claudin-5、occludin的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S 1.0 μl组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3±0.02,明显高于模型组的0.13±0.02,ES 1.0 μl组ICAM-1、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3±0.01和0.57±0.00,明显低于模型组的0.81±0.01和0.8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ES给药剂量的增加,claudin-5和occl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有升高的趋势,VCAM-1、ICAM-1、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有下降趋势。结论重组ES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减少炎性因子VCAM-1、ICAM-1的释放、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减少视网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的缺失。

  • 标签: 糖尿病/模型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血-视网膜屏障 Claudin-5 Occludin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氧化应激条件下形成蛋白4(BMP4)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的增生和迁移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4-羟基壬烯醛(HNE)处理组(4-HNE组)、4-HNE+BMP4处理组(BMP4组)。4-HNE组细胞培养基加入10 μmmol/L 4-HNE;BMP4组细胞培养基加入10 μmmol/L 4-HNE刺激6 h后,再加入100 ng/ml重组BMP4。噻唑蓝比色法检测4-HNE、BMP4对hRMEC生存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测定4-HNE、BMP4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对照组、4-HNE组细胞中BMP4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对照组、BMP4组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aminin)、α-平滑肌收缩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型(Collagen 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4-HNE组细胞中BMP4蛋白相对表达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HNE组、BMP4组细胞生存力(t=12.73、16.26,P=0.000 2、<0.000 1)、细胞迁移率(t=28.17、37.48,P<0.000 1、<0.000 1)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HNE组细胞中BMP4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6、69.35,P=0.000 1、<0.000 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MP4组细胞中VEGF、FN、Laminin、α-SMA、Collagen Ⅰ、CTGF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1、17.00、14.85、7.78、12.02、10.61,P=0.0004、<0.000 1、0.000 1、0.001 5、0.000 1、0.000 4)。结论BMP4可诱导hRMEC的增生和迁移,并可调控hRMEC中血管生成因子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 内皮,血管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突触融合蛋白4(STX4)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胰岛β细胞INS-1损伤影响。方法胰岛β细胞INS-1分成Control组(空白对照)、LPS组(LPS处理)、LPS+NC组(转染阴性对照载体,LPS处理)、LPS+STX4组(转染pcDNA-STX4,LPS处理),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X4 mRNA和蛋白质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DCFHDA法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钼酸铵比色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葡萄糖条件下胰岛素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Bax、p65蛋白质表达。用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处理上调STX4后的胰岛β细胞INS-1,给予LPS刺激,同样利用上述方法测定细胞凋亡、ROS、SOD、GSH-Px、CAT、MDA水平和分泌的IL-1β、TNF-α、胰岛素水平以及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p65蛋白质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LPS组胰岛β细胞中STX4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减少,细胞凋亡率、ROS水平、MDA水平均升高,SOD、GSH-Px、CAT水平均降低,细胞分泌的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水平降低,Cleaved Caspase-3、Bax、p65蛋白质表达水平也升高。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处理逆转上调STX4对LPS条件下胰岛β细胞凋亡、ROS、SOD、GSH-Px、CAT、MDA水平和分泌的IL-1β、TNF-α、胰岛素水平以及Cleaved Caspase-3、Bax、p65蛋白质水平影响。结论上调STX4抑制LPS诱导的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释放,机制与降低NF-κB信号通路激活水平有关。

  • 标签: 突触融合蛋白4 炎症 胰岛β细胞 脂多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及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2019年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IVIG及rhTNFR:Fc治疗的TEN患者资料。IVIG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5 ~ 72岁,中位TEN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CORTEN)3分;rhTNFR:Fc组10例,男女各5例,年龄32 ~ 84岁,中位SCORTEN评分2分。采用相当于0.6 ~ 1.0 mg·kg-1·d-1醋酸泼尼松龙治疗5 d皮损无改善时,加用IVIG 400 mg·kg-1·d-1连续5 d,或隔日皮下注射25 mg rhTNFR:Fc 4 ~ 6次。记录两组患者的皮损变化及不良事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VIG组皮损渗液开始减少时间(1.73 ± 1.19 d)、皮损区疼痛开始减轻时间(1.64 ± 1.28 d)、皮损基底颜色变淡时间(2.45 ± 1.12 d)、新生表皮开始出现时间(3.09 ± 1.13 d)、间擦部位皮损开始干燥时间(4.82 ± 2.22 d),均少于rhTNFR:Fc组(分别为3.00 ± 1.56、3.70 ± 1.63、3.90 ± 1.59、5.20 ± 1.22、7.90 ± 3.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IVIG组住院时间(17.70 ± 8.33 d)与rhTNFR:Fc组(16.70 ± 4.7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21例患者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及并发症。结论IVIG和rhTNFR:Fc治疗TEN均有效,但前者在减轻皮损疼痛、渗出,促进新生表皮生长速度上优于后者。

  • 标签: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治疗 生物制剂 免疫球蛋白疗法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南省汉族人群中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ISS)患儿及重组生长激素(rhGH)疗效之间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内分泌诊疗中心诊断并经rhGH规范干预治疗至少1年的青春期前ISS患儿120例(ISS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20例身高在正常范围的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收集其外周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SNP位点rs1042725和rs7968682的多态性分布,分析不同基因型ISS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儿童年生长速率、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结果1.ISS组及对照组儿童HMGA2基因rs1042725位点携带CC和CT等位基因的儿童治疗前生长速率均高于TT等位基因组[(4.33±0.64) cm/年,(3.95±0.45) cm/年;(6.35±0.41) cm/年,(6.12±0.32) cm/年比(3.76±0.52) cm/年,(5.96±0.42) cm/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ISS患儿HMGA2基因rs7968682位点GT基因型治疗后年龄及龄HtSDS增长值均高于TT基因型[(0.74±0.30) cm/年比(0.63±0.24) cm/年,(0.16±0.05) cm/年比(0.14±0.05) cm/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河南省汉族人群HMGA2基因SNP位点(rs1042725)的多态性与ISS的程度可能具有相关性,而SNP位点(rs7968682)的多态性与rhGH的疗效可能有关。

  • 标签: 特发性矮小 高迁移率蛋白A2 单核苷酸多态性 重组人生长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氧化应激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邯郸市传染病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13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9)进行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n=69)进行重组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两组均治疗48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氧化应激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乙肝e抗原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转氨酶ALT、AST及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且能恢复异常的氧化应激蛋白及补体水平。

  • 标签: 拉米夫定 重组人干扰素 乙型肝炎,慢性 氧化还原酶类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干扰素α-1b(rhIFNα-1b)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肺炎患儿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104例RSV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IFNα-1b,持续治疗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CD3+、CD4+、CD8+、CD4+/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治疗前后单核细胞TLR4表达情况(TLR4 mRNA、TLR4阳性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8%比73.08%,χ2=5.22,P=0.022);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哮喘缓解及喘息音消失时间、肺部查体阳性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等临床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CD8+、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LR4 mRNA表达、TLR4阳性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值均<0.05);2组均未记录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rhIFNα-1治疗RSV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可以显著加速患儿症状改善,同时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体内单核细胞TLR4表达。

  • 标签: 肺炎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呼吸道合胞病毒 Toll样受体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氧化应激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邯郸市传染病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13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9)进行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n=69)进行重组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两组均治疗48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氧化应激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乙肝e抗原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转氨酶ALT、AST及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且能恢复异常的氧化应激蛋白及补体水平。

  • 标签: 拉米夫定 重组人干扰素 乙型肝炎,慢性 氧化还原酶类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等肛门生殖器部位肿瘤及疾病密切相关,接种HPV疫苗是重要的一级预防措施。目前已有4种上市HPV疫苗。疫苗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已证实HPV疫苗采用常规3剂次免疫程序的效力和效果。扩大HPV疫苗覆盖率能够加快消除宫颈癌的进程,因此优化免疫程序(包括延长接种间隔和减少接种剂次)是未来HPV疫苗应用重点考虑的方向之一。本文就减少接种剂次及采用非标准3剂次程序接种的免疫原性、有效性相关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免疫程序 免疫原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外用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NUVB治疗成人水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这段时间内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收治的水痘患者124例,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分为4组。对照1组(n=31)实施单纯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对照2组(n=31)实施单纯外用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对照3组(n=31)实施单纯NUVB治疗;治疗组(n=31)实施盐酸伐昔洛韦片+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NUVB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2组及3组[61.29%(19/31)比35.48%(11/31)比29.04%(9/31)比32.26%(1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结痂时间、痊愈时间分别与3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0%(4/31)比6.45%(2/31)比3.23%(1/31)比3.23%(1/31)](P=0.523)。结论观察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外用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NUVB治疗成人水痘的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适于临床使用。

  • 标签: 水痘 盐酸伐昔洛韦片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NU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