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院内死亡原因及死亡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 8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43例,女1 335例,男女比为1∶2.5;平均年龄为79.6岁(65~105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988例(52.6%),股骨转子间骨折850例(45.3%),股骨转子下骨折40例(2.1%)。手术治疗1 781例,占94.8%(1 781/1 878)。记录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分析引起院内死亡的原因;采用生理功能及手术应激评分(E-PASS)和诺丁汉髋部骨折评分(NHFS)评估院内死亡患者,小范围验证这两种评估工具的准确性。结果本组共13例患者院内死亡院内病死率为0.69%(13/1 878)。直接死亡原因:肺部感染7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可疑急性肺栓塞1例。13例死亡患者应用E-PASS评估的病死率为5.3%±2.8%,而应用NHFS评估的病死率为9.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6,P=0.023)。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在治疗过程中需警惕并早期预防;应注意监测心血管事件、血糖,并预防应激性溃疡。推荐采用NHFS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

  • 标签: 髋骨折 死亡原因 住院 老年人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解剖学评分—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 301例单纯行CABG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46例,女355例;年龄26~84岁,平均(63.0±8.3)岁。以术后院内全因死亡或自动出院为临床终点,分为生存组(1 281例)和死亡组(20例,包括死亡10例和自动出院1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CABG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评价SYNTAX评分对CABG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示,年龄、危急状态、术前最近1次肌酐水平、术前最近1次血白蛋白水平、术前最近1次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乳内动脉使用、SYNTAX评分与术后院内死亡存在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示,年龄≥75岁、糖尿病史、危急状态、肌酐清除率<85 ml/min、白蛋白<35 g/L、NYHA心功能Ⅲ~Ⅳ级、SYNTAX≥29分为CABG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YNTAX≥29分为影响本院CABG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SYNTAX评分 危险因素 院内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判别分析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20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238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生存情况将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分为生存组(214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利用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模型,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脑卒中病史(9.8%比25.0%)、主要出血部位(四肢)(58.9%比29.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评分(16.4±5.1比23.2±6.1)、血乳酸[2.1(1.1~3.5) mmol/L比4.9(2.0~13.4) mmol/L]及手术(92.5%比58.3%)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入最终判别模型的指标有5个:脑卒中病史、主要出血部位(四肢)、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手术。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 CI 0.754~0.959。结论所建立判别模型预测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准确度较高。脑卒中病史、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与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四肢出血和手术治疗与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 标签: 休克,出血性 创伤和损伤 医院死亡率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24 h内持续肾脏代替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评估CRRT对病死率的影响。按入院24 h内是否行CRRT,将研究对象分为CRRT组和非CRRT组,比较液体平衡情况。结果在612例患者中,男性416例(占67.9%),整体中位年龄66岁;死亡250例,存活362例,病死率4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乳酸、降钙素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内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OR=1.981,95%CI:1.120~3.504,P=0.019)。脓毒症患者液体平衡情况对比,结果显示CRRT组和非CRRT组在第1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3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24 h内CRRT治疗不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CRRT未及时纠正脓毒症患者经液体复苏后容量过负荷状态,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脓毒症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液体平衡 院内死亡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院内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多种用于预测AM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客观评估模型,在对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拟定治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的决策辅助支持。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许多新的建模方法也在传统建模的基础上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本文将对常用的以及新近构建的AMI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应用模型辅助决策提供帮助,并为将来建立更为安全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死亡 风险模型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死亡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临床决策。近年来在文献中有3种对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死亡风险评估模型:IRAD模型、LH模型、阜外模型,在本综述中,我们着重介绍对于这些模型的构建,比较讨论他们的优劣性。目前LH模型在欧美的表现得到验证,但其在国内的预测能力仍有待足够的验证。阜外模型的表现目前是最全面的。未来尚需建立适合国内使用的、简单且稳定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死亡风险评估系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素氮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9 459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院内死亡296例(死亡组),未发生院内死亡9 163例(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相关物理检查等。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尿素氮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最佳界值。结果心力衰竭患者院内病死率为3.1%(296/9 459)。死亡组和存活组年龄、高血压率、糖尿病率、心房颤动史率、吸烟史率、血红蛋白、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血清钾、血清钠、肌钙蛋白I、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性别构成、冠心病率、血小板、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素氮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酸、血清钾、肌钙蛋白I、NT-proBNP、LVEDV、LVESV呈正相关(r = 0.130、0.024、0.053、0.128、0.033、0.739、0.468、0.377、0.065、0.432、0.084、0.101,P<0.01或<0.05),与性别、心房颤动史、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总胆固醇、LDL-C、血清钠、LVEF呈负相关(r = -0.033、-0.063、-0.272、-0.077、-0.188、-0.070、- 0.071、- 0.199、- 0.113,P<0.01),与吸烟史、三酰甘油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白蛋白、尿素氮、肌钙蛋白I和NT-proBNP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018、0.613、0.924、1.082、1.340和1.005,95% CI 1.002~1.033、0.427~0.881、0.889~0.961、1.040~1.126、1.111~1.617和1.003~1.007,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素氮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7(95% CI 0.728~0.748),最佳界值为11.41 mmol/L,敏感度为60.16%,特异度为77.01%;NT-proBNP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726(95% CI 0.712~0.740),与尿素氮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55,P=0.291)。结论血清尿素氮升高与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增加独立相关,其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最佳界值是11.41 mmol/L。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尿素氮 医院死亡率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与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I-CAD)患者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结局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成组病例分析,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或≥50%,分为MINOCA组和MI-CAD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和住院期间心电图、心肌桥、住院天数、出院带药及院内结局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INOCA的相关因素并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结局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 048例,年龄62(54,69)岁,女性741例(24.3%),其中MINOCA组165例(5.4%),MI-CAD组2 883例(94.6%)。与MI-CAD患者相比,MINOCA患者较年轻,女性占比较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有吸烟史和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心肌梗死史的比例较低,炎性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MHR)较低,肌酐、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肌钙蛋白I、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水平较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心肌桥、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高;钙离子拮抗剂及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应用率较高(P均<0.05);住院天数及院内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女性、无吸烟史或冠心病史、MHR较低更易发生MINOCA(P均<0.05);MINOCA与发生院内死亡无关(P>0.05),冠心病史、慢性肾衰竭病史、空腹血糖、NLR、D-二聚体较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发生院内死亡(P均<0.05)。结论与MI-CAD相比,MINOCA患者呈现低龄、女性、无吸烟史或冠心病史、MHR较低的特征,MINOCA常伴发心肌桥及心房颤动。MINCOA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率与MI-CAD患者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心肌梗死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 炎性指标 心肌桥 院内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Yes相关蛋白(YAP)和包含WW结构域的转录调节蛋白1(TAZ)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β-aminopropionitrile monofumarate(BAPN)小鼠STAAD模型研究YAP/TAZ蛋白在其外周血中的变化。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139例健康人的血样作为对照组,接受外科手术的95例STAAD患者纳入研究队列,主要的结局变量是术后院内死亡,并将其血样作为试验组。使用单因素分析确定STAAD术后院内死亡的风险因素,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患者血液中TAZ蛋白水平与术后院内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APN诱导的STAAD模型小鼠和STAAD患者血液中的YAP水平变化不大,但是TAZ蛋白的浓度却显着增加。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原始模型中,TAZ蛋白水平与院内死亡呈现正相关(OR=1.327,95%CI:1.014~1.737,P=0.0392)。在模型Ⅰ和模型Ⅱ中发现了类似的结果(OR=1.348,95%CI:1.010~1.803,P=0.0429;OR=1.353,95%CI:1.008~1.816,P=0.0442)。结论STAAD患者术前血液中高水平的TAZ蛋白预示着手术效果可能不佳,且TAZ蛋白水平≥13 ng/ml的患者术后院内死亡风险较高。

  • 标签: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YAP蛋白 TAZ蛋白 术后院内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影响因素,以期为早期识别受者死亡影响因素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肾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kidney transplantation" "COVID-19" "SARS-CoV-2"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内、外关于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20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完成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项研究,包括7 978例受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09,95%CI:1.06~1.13)、有糖尿病病史(OR=1.49,95%CI:1.26~1.76)、心血管疾病病史(OR=1.88,95%CI:1.33~2.65)、发生急性肾损伤(OR=3.46,95%CI:1.35~8.89)、出现呼吸困难症状(OR=2.17,95%CI:1.38~3.42)、高血红蛋白(OR=1.09,95%CI:1.00~1.19)、使用霉酚酸制剂(OR=1.18,95%CI:1.02~1.37)、使用抗生素(OR=7.26,95%CI:2.11~25.07)是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出现腹泻症状(OR=0.57,95%CI:0.34~0.96)和高肾小球滤过率(OR=0.95,95%CI:0.92~0.98)是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合并病死率为19%,95%CI为15%~23%。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年龄≥60岁、有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疾病病史、发生急性肾损伤、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高血红蛋白、使用霉酚酸制剂、使用抗生素是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出现腹泻症状和高肾小球滤过率是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死亡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率及变化趋势,并评估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至2019年间中国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中收集的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描述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率,并使用多元泊松回归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年份、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手术适应证、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医院所在地理区域、医院类别、医院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及手术类型。结果2013至2019年期间共纳入218 923例膝关节置换病例。年手术量自2013年20 307例增长至2019年35 757例,且7年间始终保持上升趋势。患者平均年龄自2013年的64.9岁上升至2019年的66.6岁。在218 923例置换手术患者中共有63例于术后30 d内发生院内死亡死亡率为0.2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患者年龄升高,院内死亡率逐渐升高(趋势性检验,P<0.001);男性患者院内死亡率较女性患者高1.5倍(RR=2.5,95%CI:1.5,4.1);单身(未婚/离异/丧偶)患者较已婚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高1.1倍,但无统计学意义(RR=2.1,95%CI:0.9,4.6);随着Charlson合并症指数的升高,院内死亡风险升高(趋势性检验,P<0.001);随着医院年膝关节置换手术量的升高,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降低(趋势性检验,P<0.001)。此外,不同地理区域的院内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华东地区死亡率最低(0.16‰),而后依次为西南地区(0.31‰)、中南地区(0.31‰)、华北地区(0.33‰)、西北地区(0.54‰)及东北地区(0.59‰)。结论中国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率相对较低。高龄、男性、高Charlson合并症指数及较低的医院年膝关节置换手术量是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此外,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医院死亡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对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0.4(MIMIC-Ⅳ0.4)中的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以脓毒症3.0诊断标准为筛选条件,提取数据库中有感染且入ICU 24 h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2分的首次入院的ICU成人脓毒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镇静药物、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ICU住院时间,以及OASIS、SAPSⅡ评分等。以院内死亡为主要结局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OASIS与SAPSⅡ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11 098例ICU成人脓毒症患者被纳入最终分析,其中院内死亡2 320例,存活8 778例,院内病死率为20.90%。与存活患者相比,院内死亡患者年龄更大〔岁:71(60,81)比67(56,78)〕,ICU住院时间更长〔d:6.95(3.39,13.07)比4.23(2.19,9.7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镇静药物、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更高〔血管活性药物:50.65%(1 175/2 320)比33.05%(2 901/8 778),镇静药物:58.53%(1 358/2 320)比48.41%(4 249/8 778),机械通气:89.57%(2 078/2 320)比81.66%(7 168/8 778),肾脏替代治疗:11.98%(278/2 320)比6.57%(577/8 778),均P<0.01〕,且院内死亡患者有更高的OASIS评分〔分:43(36,49)比35(29,41),P<0.01〕和SAPSⅡ评分〔分:49(40,60)比38(31,4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OASIS与SAPSⅡ评分预测ICU成人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713〔95%可信区间(95%CI)为0.701~0.725〕和0.716(95%CI为0.704~0.728),Delong检验显示二者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ASIS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与SAPSⅡ评分的预测能力相仿,说明比SAPSⅡ评分更加简便的OASIS评分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脓毒症 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 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 院内病死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上合理选用血乳酸提供一定的研究证据。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纳入3 299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将3 29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院内存活组(2 445例)和院内死亡组(8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监护室类型、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入院24 h内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24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24 h,min)]及24 ~ 48 h血乳酸的最大值[血乳酸(48 h,max)]及最小值[血乳酸(48 h,min)]。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院内存活组患者的血乳酸(24 h,max)[3.0(1.8,4.8)mmol/L vs. 3.6(2.1,6.3)mmol/L]、血乳酸(24 h,min)[1.5(1.1,2.2)mmol/L vs. 1.8(1.3,2.9)mmol/L]、血乳酸(48 h,max)[1.5(1.1,2.3)mmol/L vs. 2.5(1.5,4.4)mmol/L]、血乳酸(48 h,min)[1.3(1.0,1.8)mmol/L vs. 1.9(1.3,3.2)mmol/L]、SAPSⅡ评分[44(35,54)分vs. 48(37,59)分]及SOFA评分[6(4,9)分vs. 8(5,11)分]均较院内死亡组显著降低(H = 7.350、9.535、13.473、12.720、6.734、8.033,P均< 0.001)。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比值比(OR)= 1.099,95%置信区间(CI)(1.069,1.130)]、血乳酸(24 h,min)[OR = 1.300,95%CI(1.220,1.385)]、血乳酸(48 h,max)[OR = 1.330,95%CI(1.271,1.391)]、血乳酸(48 h,min)[OR = 1.558,95%CI(1.451,1.673)]、SAPSⅡ评分[OR = 1.014,95%CI(1.008,1.020)]和SOFA评分[OR = 1.084,95%CI(1.059,1.110)]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24 h,max)[AUC = 0.574,95%CI(0.551,0.597)]、血乳酸(24 h,min)[AUC = 0.614,95%CI(0.591,0.636)]、血乳酸(48 h,max)[AUC = 0.693,95%CI(0.672,0.715)]、血乳酸(48 h,min)[AUC = 0.689,95%CI(0.668,0.710)]、SAPSⅡ评分[AUC = 0.577,95%CI(0.555,0.600)]及SOFA评分[AUC = 0.592,95%CI(0.569,0.614)]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均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01),且血乳酸(48 h,max)和血乳酸(48 h,min)的AUC均显著高于血乳酸(24 h,max)(Z = 7.310、7.064,P均< 0.001)和血乳酸(24 h,min)(Z = 5.078、4.821,P均< 0.001)、SAPSⅡ评分(Z = 7.126、6.880,P均< 0.001)和SOFA评分(Z = 6.204、5.959,P均< 0.001)。结论入院24 ~ 48 h的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可能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血乳酸 脓毒症 院内死亡 预后 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全球发病率第三位、致死率第二位的癌症。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细胞死亡在生命体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主动有序的死亡方式,其在调节生命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调节性细胞死亡在恶性肿瘤中的广泛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铁死亡、自噬和细胞焦亡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将对铁死亡、自噬和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以及在结直肠癌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为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全新的视野,并探索其作为潜在死亡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铁死亡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学习方法对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非干预性病例对照研究。从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数据库中提取符合柏林ARDS标准定义的创伤合并ARD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pH值、氧合指数、实验室指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行机械通气(MV)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PSⅢ)、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并发症和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急性失血性贫血、脓毒症、休克、酸中毒和肺炎〕以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变量(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XGBoost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3个模型对创伤合并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760例创伤合并ARDS患者,其中轻度346例,中度301例,重度113例;院内存活618例,院内死亡142例;736例接受MV,65例接受CRR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优势比(OR)=1.035,95%可信区间(95%CI)为1.020~1.050,P<0.001〕、BMI(OR=0.949,95%CI为0.917~0.983,P=0.003)、血尿素氮(BUN;OR=1.019,95%CI为1.004~1.033,P=0.010)、血乳酸(Lac;OR=1.213,95%CI为1.124~1.309,P<0.00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OR=1.249,95%CI为1.102~1.416,P<0.001)、血细胞比容(HCT;OR=1.057,95%CI为1.019~1.097,P=0.003)、高血压(OR=0.614,95%CI为0.389~0.968,P=0.036)、感染(OR=0.463,95%CI为0.289~0.741,P=0.001)、急性肾衰竭(OR=2.021,95%CI为1.267~3.224,P=0.003)、脓毒症(OR=2.105,95%CI为1.265~3.502,P=0.004),使用上述变量构建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XGBoost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创伤合并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95%CI为0.659~0.815)、0.745(95%CI为0.672~0.819)和0.757(95%CI为0.680~0.884),任意两个模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入年龄、BMI、BUN、Lac、RDW、HCT、高血压、感染、急性肾衰竭、脓毒症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XGBoost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创伤合并ARDS患者院内死亡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机器学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伤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爆炸伤是爆炸产生的高速碎片、原发冲击波等直接作用于机体造成的损伤,多见于战争、高压锅炉、液化气罐或化学物品贮罐爆炸等,具有突发性、成批性、伤情复杂、多变性等特点。胸部是爆炸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之一,肺是爆炸伤作用的重要靶器官,表现外轻内重、程度重、较隐匿、伤情发展迅速。本文综述肺爆炸伤的损伤机制、流行病学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重点阐述肺爆炸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