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24 h内持续肾脏代替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评估CRRT对病死率的影响。按入院24 h内是否行CRRT,将研究对象分为CRRT组和非CRRT组,比较液体平衡情况。结果在612例患者中,男性416例(占67.9%),整体中位年龄66岁;死亡250例,存活362例,病死率4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乳酸、降钙素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内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OR=1.981,95%CI:1.120~3.504,P=0.019)。脓毒症患者液体平衡情况对比,结果显示CRRT组和非CRRT组在第1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3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24 h内CRRT治疗不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CRRT未及时纠正脓毒症患者经液体复苏后容量过负荷状态,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脓毒症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液体平衡 院内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影响因素,以期为早期识别受者死亡影响因素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肾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kidney transplantation" "COVID-19" "SARS-CoV-2"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内、外关于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20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完成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项研究,包括7 978例受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09,95%CI:1.06~1.13)、有糖尿病病史(OR=1.49,95%CI:1.26~1.76)、心血管疾病病史(OR=1.88,95%CI:1.33~2.65)、发生急性肾损伤(OR=3.46,95%CI:1.35~8.89)、出现呼吸困难症状(OR=2.17,95%CI:1.38~3.42)、高血红蛋白(OR=1.09,95%CI:1.00~1.19)、使用霉酚酸制剂(OR=1.18,95%CI:1.02~1.37)、使用抗生素(OR=7.26,95%CI:2.11~25.07)是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出现腹泻症状(OR=0.57,95%CI:0.34~0.96)和高肾小球滤过率(OR=0.95,95%CI:0.92~0.98)是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合并病死率为19%,95%CI为15%~23%。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年龄≥60岁、有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疾病病史、发生急性肾损伤、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高血红蛋白、使用霉酚酸制剂、使用抗生素是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出现腹泻症状和高肾小球滤过率是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死亡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正常的胰岛功能是维持体内糖代谢稳态的必要因素。铁死亡作为一种由脂质过氧化物及活性氧累积驱动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形式,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且在形态学、发生机制以及调控机制等方面显示与其他细胞死亡方式不同的特征。近年研究表明,胰岛β细胞对铁死亡具有易感性。铁死亡通过不同途径对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存活产生影响,甚至诱导糖尿病的发生。本文就铁死亡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岛素分泌细胞 糖尿病 铁死亡 胰岛β细胞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由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铁代谢共同调控,与人体生理机制密切相关,并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铁死亡在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流产等妊娠期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未被完全揭示。本文就铁死亡在妊娠期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铁死亡 先兆子痫 糖尿病,妊娠 妊娠并发症
  • 作者: 刘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2-15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22期
  • 机构: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血透室,江苏 南通226001
  • 简介:目的: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探究组50例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对比不同方式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护理模式,探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16.00%,(P<0.05)。结论:通过风险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切是一种有效方法且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院内感染;风险护理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尤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急性进展、高致死性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可减少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然而因其病因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早期预防和药物应用非常局限。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铁死亡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对两者关系的揭示或可为该病的预防、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肌细胞,平滑肌 内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铁死亡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HCA)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中进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未成年、重复入院及ICU停留小于24 h的患者,随机将人群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7∶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HCA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通过校正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以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对模型进行评价。选择急诊重症监护室合作研究数据库的重症人群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 951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29 366)和内部验证集(n=12 585)。多因素分析发现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呼吸频率、葡萄糖、红细胞压积、钠、阴离子间隙、血管活性药物和有创机械通气是IHCA的独立影响因素,结合以上变量构建列线图。在训练集中,列线图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17(95%CI:0.785~0.847),校正曲线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具有一致性,DCA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净获益。在内部验证集中,列线图对IHCA具有相似的预测价值(AUC=0.807,95%CI: 0.760~0.862)。在外部验证集(n=87 626)中,列线图预测IHCA的能力同样稳健(AUC=0.804,95%CI: 0.786~0.822)。此外,列线图对院内死亡同样具有预测价值(AUC=0.818,95%CI: 0.802~0.834)。结论本研究基于IHCA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并且在外部验证中预测效能稳健,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院内危重症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风险。

  • 标签: 院内心脏骤停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 列线图 临床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整合护生对临床经历患者死亡事件的认知与体验。方法本文为Meta整合。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经历患者死亡事件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30日。采用2017版澳大利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归纳整合。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提炼出67个研究结果,归纳类似结果为12个新的类别,形成4个整合结果:护生的消极情感与改变、护生的积极情感与改变、经历患者死亡过程中存在的内在与外在挑战、护生采取多种策略应对患者死亡。结论经历临床死亡事件会给护生带来双重情感体验及改变,临床和学校教育者应引导其形成正向生死观与价值观,及时给予健康教育与支持,不断提高护生的临床死亡应对能力。

  • 标签: 学生,护理 死亡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作者: 陈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132011
  • 简介:目的:探究全程质控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及院内感染的影响 方法:选择不同时段,单一变量的方式开展实验探究。将2019年4-9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定义为对照组,将2019年10月-2020年3月实施全程质控管理的定义为试验组。观察两组医疗器械护理质量和院内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人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全程质控管理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并提高供应护理中心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程质控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院内感染
  • 作者: 秦亚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江苏仪征 211900
  • 简介:目的:研讨呼吸重症患者临床中采取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内,呼吸科内RICU内收治的呼吸重症患者11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操作原则,均分患者进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模式实施于呼吸重症患者中,可提升生活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率。

  • 标签: 综合护理;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感染率;生活质量;价值分析
  • 作者: 秦亚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江苏仪征 211900
  • 简介:目的:研讨呼吸重症患者临床中采取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内,呼吸科内RICU内收治的呼吸重症患者11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操作原则,均分患者进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模式实施于呼吸重症患者中,可提升生活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率。

  • 标签: 综合护理;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感染率;生活质量;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胰腺腺泡细胞死亡是AP早期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多种细胞死亡如坏死、焦亡、坏死性凋亡,细胞内容物的释放,触发了免疫炎症反应,促使AP的重症化演变,因此腺泡细胞死亡方式是决定AP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围绕胰腺腺泡细胞死亡及其引发的炎症级联反应开展深入的探讨,旨在探索阻断病理进程的关键分子干预靶点。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细胞死亡 免疫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死亡风险因素。方法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中重度PARDS疗效分析”所建立的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回顾性病例总结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14家三甲医院PICU的101例中重度PARDS婴幼儿的死亡风险因素。根据患儿出PICU时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氧合指数、机械通气等临床资料差异。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氧合指数预测病死率的准确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死亡风险因素。结果101例中重度PARDS婴幼儿中男63例(62.4%)、女38例(37.6%),年龄为(12±8)月龄。死亡组患儿23例,存活组患儿78例。死亡组中合并基础疾病及免疫缺陷患儿比例均高于存活组[52.2%(12/23)比29.5%(23/78),30.4%(7/23)比11.5%(9/78),χ2=4.04、4.76,P=0.045、0.029],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低于存活组[8.7%(2/23)比 41.0%(32/78),χ2=8.31,P=0.004]。年龄、性别、小儿危重症评分、PARDS病因、机械通气模式、72 h内液体平衡情况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PARDS治疗第1~3天氧合指数值均高于存活组[11.9(8.3,17.1)比15.5(11.7,23.0)、10.1(7.6,16.6)比14.8(9.3,26.2)、9.2(6.6,16.6)比 16.7(11.2,31.4),Z=-2.70、-2.52、-3.79,均P<0.05]。死亡组治疗3 d后氧合指数改善程度较存活组更差[0.03(-0.32,0.31)比 0.32(-0.02,0.56),Z=-2.49,P=0.013]。ROC曲线分析示第3天的氧合指数值对中重度婴幼儿PARDS死亡预测的准确度较好(曲线下面积=0.76,标准误=0.05,95%CI 0.65~0.87,P<0.001);当氧合指数取值11.1时,灵敏度78.3%(95%CI 58.1%~90.3%),特异度60.3%(95%CI 49.2%~7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小儿危重病评分和72 h内液体负荷情况后,未使用PS(OR=11.26,95%CI 2.19~57.95,P=0.004)、第3天氧合指数值(OR=7.93,95%CI 1.51~41.69,P=0.014)及免疫缺陷(OR=4.72,95%CI 1.17~19.02,P=0.029)均为PARDS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重度PARDS婴幼儿病死率较高,合并免疫缺陷、未使用PS、确诊第3天OI值较高均为其死亡风险因素。PARDS确诊第3天氧合指数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死亡

  • 标签: 医院,儿科 重症监护病房 病死率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铁死亡是近来发现的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类型,主要由铁代谢、活性氧代谢等细胞代谢通路紊乱所导致,其特征是细胞内铁超载和活性氧积聚导致脂质过氧化。铁死亡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在急性肾损伤和肾细胞癌等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已广泛开展,同时与肾纤维化的关系也有新的发现与进展。该文从铁死亡的最新调控机制及其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两方面系统综述铁死亡与肾纤维化的关系,探讨通过靶向抑制铁死亡预防肾纤维化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铁死亡 纤维化 肾功能不全,慢性 过氧化脂质类 铁超载 活性氧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和分析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小腿围、腰围小腿围比值(WCR)、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身体形态指数、中国身体形态指数(CABSI)和身体圆度指数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方法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海南百岁老人共1 002人。随访时间的M(Q1,Q3)为4.16(1.31,5.04)年,结局为全因死亡,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肥胖相关身体测量指标与全因死亡的关联,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结果总人群中小腿围对全因死亡的判定能力最强,AUC为0.61(95%CI:0.57~0.64),分性别结果与总人群一致(P<0.05)。WCR次之(AUC为0.58),再次是BMI、LAP和腰围,AUC分别为0.55、0.55和0.54,而CABSI、腰臀比和VAI的判定能力较弱,AUC分别为0.51、0.50和0.50。结论本研究比较了12项肥胖相关指标与海南百岁老人全因死亡间的关联,发现小腿围的预测判定能力最好,且呈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可作为长寿老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百岁老人 身体测量指标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感染致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式,并进一步于蛋白水平探讨细胞焦亡的存在,为研究SFTSV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SFTSV感染Vero细胞,逐日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LDH释放试验检测细胞膜受损情况,以判定病毒的最佳感染量与细胞死亡时间。使用不同PCD抑制剂分别对Vero细胞进行预处理后感染SFTSV,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判断SFTSV致PCD死亡形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含量,进一步探讨焦亡的存在。结果SFTSV以MOI=10感染Vero细胞后48 h、72 h为后续实验最佳感染量与时间,此时细胞CPE明显,细胞活力降至对照组的51%、41%(P<0.001、P<0.001),LDH释放量达最大酶活性释放孔的24%、37%,为对照组LDH释放量的3.8、3.4倍(P<0.001、P<0.001)。不同PCD抑制剂对SFTSV致细胞死亡抑制结果显示,泛caspase抑制剂和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 RIP3)抑制剂在48 h、72 h均有抑制作用,48 h其细胞活力为病毒对照组的2.1、1.6倍,72 h为2.3、1.7倍,且泛caspase抑制剂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抑制剂组,caspase-1、caspase-3抑制剂仅在48 h有抑制作用,细胞活力为病毒对照组的1.5、1.3倍。SFTSV感染Vero细胞后,随着时间延长,caspase-1、IL-1β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至48 h分别达对照组的3.4、9.5倍(P<0.001、P<0.001)。结论SFTSV感染Vero细胞可导致多种形式PCD,包括凋亡、焦亡、程序性坏死,且PCD过程中可检测到焦亡相关蛋白活化,进一步探讨了焦亡的存在。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焦亡
  • 作者: 郭俊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卒中护士在绿色通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22年6月-2022年12月,选择我院住院期间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利用卒中护士进行专业护理,结合治疗时间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急诊到CT检查用时为(5.52±3.47)分、急诊到床边检查用时为(22.76±6.91)分、急诊到凝血检查报告用时为(70.06±12.15)分、急诊到溶栓治疗用时为(28.13±6.12)分,各项时间指标均比对照组用时短(P<0.5)。结论: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绿色通道治疗充分发挥卒中护士的价值,科学指导,快速治疗,值得借鉴。

  • 标签: 卒中护士;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应用效果
  • 作者: 宋扬 王盛书 王建伟 刘少华 陈仕敏 李雪航 赵亚力 李靖 朱乔 甯超学 王建华 刘淼 何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衰老及相关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 武警新疆总队特战支队卫生队,阿克苏 843000,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衰老及相关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 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服务局保健室,北京 100082,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衰老及相关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南百岁老人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2014-2021年调查数据,本研究共纳入1 002名基线资料完整的海南百岁老人,随访其生存与死亡结局。根据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将百岁老人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良好(12~14分)、营养不良风险(8~11分)和营养不良(0~7分)3组。利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百岁老人的生存状况;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营养状况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2021年5月31日随访结束后,共发现522名百岁老人死亡,7年全因死亡率为52.10%(522/1 002)。与营养良好组相比,营养不良导致的平均减寿为0.62年。生存分析显示,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其他组(χ2=16.45,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营养良好的百岁老人相比,营养不良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HR=1.65,95%CI:1.18~2.31)。亚组分析发现女性百岁老人该关联更为显著。结论营养不良与海南百岁老人高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提示应及时评估和关注百岁老人特别是女性老人营养状况对其健康长寿及死亡的影响。

  • 标签: 百岁老人 营养状况 全因死亡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疗(HT)对舌鳞癌细胞系CAL-27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铁死亡抑制剂Fer-1的半抑制浓度(IC50)并用于后续实验。CAL-27细胞系按实验设计分为HT组、对照组、Fer-1组以及HT+Fer-1组。采用各自检测试剂盒检测活性氧水平、铁离子浓度,采用实时反转录PCR检测p53、转铁蛋白受体1(TfR1)的mRNA水平,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热疗组CAL-27细胞系活性氧水平(P<0.01)和铁离子浓度(P<0.001)显著上调,p53及TfR1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值均<0.01),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01),凋亡率升高(P<0.01)。HT+Fer-1组与HT组相比活性氧水平(P<0.001)、铁离子浓度(P<0.001)、p53及TfR1的mRNA表达量均降低(P值均<0.01),细胞迁移能力恢复(P<0.01),凋亡率也降低(P<0.01)。结论热疗可能通过激活p53/TfR1通路诱导舌鳞癌细胞系CAL-27铁死亡,抑制其迁移能力并促进其凋亡。

  • 标签: 热疗 舌鳞状细胞癌 铁死亡 小分子铁抑素-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收治入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186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124)和死亡组(n=62),记录各组入院24 h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以及白细胞计数、白蛋白、纤维蛋白原(FIB)、PCT、CRP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同时记录研究对象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Cox回归分析各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FR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并运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不同AFR水平下的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FR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脓毒性休克患者数量、机械通气以及APACHEⅡ、SOFA评分、血乳酸、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P<0.05),而白蛋白、AFR则明显降低(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FR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0。当AFR截断值为7.64时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85.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FR>7.64组患者预后较好。Cox回归分析显示AFR、APACHEⅡ评分以及脓毒性休克的存在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且AFR与APACHEⅡ评分强相关(r=-0.462,P<0.001)。结论AFR作为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生物标志物,对于脓毒症患者28d死亡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 28 d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