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民族音乐是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民族发展的优秀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当中,认同是一种音乐带来的重要情绪体验。

  • 标签: 民族音乐 认同 措施
  • 简介:摘要电影音乐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其在电影中广泛的运用更是成为业内不可小觑的一个专业命题。自从进入有声电影时代,电影音乐历经多次创新,逐渐由边缘化的地位向电影主体地位前进。这一曾经被人们忽视的电影听觉元素正越来越发挥出其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本文就将结合具体案例,浅析其在电影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 标签: 电影 音乐 剧情 角色 情感
  • 作者: 李英华 陈万青 马文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北京 10001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北京 100021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4000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健康素养与癌症预防、筛查、治疗及转归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目前有大量研究显示健康素养与公众癌症风险意识、癌症知识知晓率、癌症筛查、卫生服务利用能力、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等呈正相关,与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呈负相关。有些研究存在样本量小,人群局限、设计不够严谨等问题,也有一些研究结果不支持上述结论,提示应开展多中心的、大型临床研究和队列研究,为研究健康素养与癌症预防、筛查、治疗及转归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癌症预防
  • 简介:摘要由于患者可能使用非典型的其他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疾病,因此我们提醒临床医生应该更仔细地倾听患者的陈述。在此,Desmond O′Neill解释了音乐如何帮助我们体验人类的病痛,尤其是对痛风的体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长,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健康素养与个体的癌症风险意识、癌症早期症状识别、癌症筛查行为、治疗依从性、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癌症转归密切相关,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及结局有重要影响,在癌症三级预防的各个环节均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期重点号对城市居民的癌症预防意识,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意识,以及肿瘤防治知识需求及获取途径等进行了研究,为开展城市居民癌症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癌症预防
  • 简介:摘要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兴学科,逐渐被应用到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中。多项研究证实音乐疗法可以缓解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本文就音乐疗法的定义及其在帕金森病中的潜在机制、应用、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音乐疗法 神经音乐疗法 康复
  • 简介:摘要目前进行临床护士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的较多,但具体开展信息素养培养的较少。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针对临床护士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与外部威胁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临床护士信息素养培养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护士 信息素养 培养 SWOT分析
  • 简介: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能给人带来情感体验的听觉刺激,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行为功能。本文就音乐疗法治疗意识障碍(DOC)患者的疗效、治疗机制、应用现状及音乐类型选择等进行综述。

  • 标签: 音乐疗法 意识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音乐胎教,并与传统药物相比,对音乐胎教进行创新性分析,发现音乐胎教具有很大的优势。从音乐胎教的成本,市场需求,操作的难易程度等多个角度进一步分析了音乐胎教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可行性,有助于音乐胎教在生活中的普及。接下来,从生理和精神两个角度叙述音乐胎教对孕妇和胎儿积极影响。最后,讲述如何进行音乐胎教才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 标签: 创新性 成本低 市场需求大 操作难易程度 积极影响
  • 作者: 陆艺 米国琳 刘金同 简佳 王玮 郑心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国基层医药》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物理治疗科,济南 250014,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济南 250014,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行为心理科,济南 250014,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一科,济南 25001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五行音乐辅助治疗双相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前、恢复期、治疗结束后对其躁狂、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完成症状自评及《中医五态情志问卷》调查,进行疗效评估,电话随访1年,记录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五态情志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恢复期及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BRMs、HAMD、中医五态情志问卷、SCL-90评分均明显下降[对照组恢复期、治疗结束时BRMs评分:(11.52±1.57)分、(9.43±1.05)分,HAMD评分:(16.75±3.05)分、(13.61±2.51)分,中医五态情志问卷评分:情绪词汇(67.25±5.7)分、(56.38±4.97)分,躯体症状(29.52±3.94)分、(24.19±3.05)分,SCL-90评分:(100.52±10.26)分、(68.85±7.33)分;研究组恢复期、治疗结束时BRMs评分:(9.33±1.09)分、(7.85±0.82)分,HAMD评分:(13.74±2.54)分、(10.17±1.97)分,中医五态情志问卷评分:情绪词汇(58.19±5.06)分、(46.85±4.06)分,躯体症状(25.14±3.54)分、(20.11±2.57)分,SCL-90评分:(90.85±8.97)分、(56.87±5.81)分],且研究组4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77、7.01、4.48、6.99、8.78、4.89、6.05、4.19、7.57,均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χ2=4.02,P < 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5%、15.0%、30.0%,均低于对照组的17.5%、35.0%、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4.26、4.17,均P < 0.05)。结论五行音乐疗法用于辅助治疗双相障碍,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躁狂情况,恢复患者情志状态,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双相型障碍 五行音乐疗法 抑郁 躁狂 对比研究 疗效观察 生活质量 复发率
  • 简介:摘要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可对脑卒中、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具有康复作用。现对音乐疗法的背景和目前国内外对音乐疗法在老年人神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音乐疗法在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音乐疗法 康复 脑卒中 痴呆 帕金森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唤醒联合亲情抚触用于重症脑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南石医院收治的108例重症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常规系统护理方法加音乐唤醒联合亲情抚触方式;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系统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苏醒率、苏醒时间、护理满意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为(5.38±0.78)分,对照组为(5.21±0.71)分,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为(6.81±1.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33±1.03)分,P<0.05〕;治疗第2周为(8.49±1.45)分,高于对照组(8.42±0.81)分,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周为(10.64±1.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4±1.58)分,P<0.05〕;治疗第4周为(10.65±1.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78±1.42)分,P<0.05〕。结论音乐唤醒联合亲情抚触能明显改善重症脑炎患儿的护理效果。

  • 标签: 音乐唤醒联合亲情抚触 重症脑炎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诸多心理及生理上的应激刺激。音乐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围手术期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止痛药物用量及提高术后康复质量。音乐疗法的疗效和治愈特性早已被广泛认知,值得推广应用。文章通过回顾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综述音乐疗法的发展史、可能原理学说及不同时间、不同麻醉方式下应用音乐疗法对围手术期麻醉的影响。目前,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ry, ERAS)理念的发展,多模式干预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音乐疗法因其廉价、无创、方便实施等诸多优势,将会成为提高围手术期质量的重要辅助措施。

  • 标签: 音乐治疗 围手术期 麻醉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应激过程,常出现焦虑和疼痛,对患者的早期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主要介绍围手术期个性化音乐干预治疗的应用及前景,加强对个性化音乐干预治疗的认识及应用,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稳定情绪,加速术后康复。探究音乐对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的影响至关重要,从而为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音乐干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围手术期 音乐治疗法 个性化
  • 简介:摘要群众文化活动近些年发展的进程持续加快,其中音乐类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积极意义明显。但是音乐类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期间还存在活动形式内容具有局限性、地区音乐群众文化水平差异大、活动开展缺乏充足资金等问题,因而还需要找到优化改善的对策。基于此,本文对音乐类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积极意义、现状、优化对策等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

  • 标签: 音乐类 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生活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新时代媒体记者的素养提升策略展开论述,通过对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媒体记者专业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相应的促进措施的详细介绍,为我国媒体记者专业素养的提高以及行业整体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媒体事业的长远发展。

  • 标签: 新时代 媒体记者 素养提升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充分探讨和研究医护人员目前的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对音乐治疗认知情况与需求,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制定音乐心理照顾有效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和方向。方法以医护人员为调查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2021年1月通过微信平台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随机对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共收回30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18份后,有效问卷共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结果本次被调查的医护人员共282名,年龄范围为20~70岁,其中20~40岁占总人数的76.24%。女性200名,占总人数的70.92%,男性82名,占29.08%;经过非参数检验后发现,医护人员在睡眠、对音乐治疗认知准确性、音乐选择、需求取向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本文提出在国家、行政、教育、科普宣传层面的音乐治疗相关思考与对策,建立适合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科学有效干预模式,促进现代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医护人员 音乐心理治疗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与致残率高的特点,可能导致运动、语言、情绪、认知等功能的障碍,任一种功能障碍均可严重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中。本文就近年来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以期为音乐疗法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音乐疗法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康复
  • 作者: 王旭 范尧 俞丽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中心,重庆 4011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中心,重庆 401120
  • 简介:摘要音乐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补充支持疗法,在神经康复、精神障碍、特殊儿童、老年医学、癌症治疗、心理健康促进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近年来也被逐渐应用于围产期女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证实,音乐干预可为围产期女性提供有效的心理和生理的支持:促进心理健康、提升睡眠质量;改善分娩体验、促进自然分娩;改善母乳喂养、提升高危妊娠管理质量等。此外,音乐干预对促进胎儿的神经发育和提升早产儿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基于音乐的干预策略在围产医学中应用的规范流程及评价标准仍需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 标签: 音乐疗法 围产期 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