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加强预防医学人才建设是提供良好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健康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主要的问题包括,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授课中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量"与"质"重视不足、分析问题与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环节欠缺、重视专业化教学而知识系统化不足。建议通过融合实验与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整合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教师培养、基于健康文化培养学生大健康观等措施,改革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形成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育的良好氛围,且推动社会健康文化发展。

  • 标签: 预防医学 人才培养 健康文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各高校积极开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在线教学工作。教育部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成员所在高校开展的本专业在线教学活动进行了调查。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目前在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本专业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 标签: 公共卫生 预防医学 在线教学
  • 简介:摘要在简要回顾中国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必须深入社会、人群,密切结合实际,着力围绕社会公众健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拟订教育计划、教学大纲、设置课程、编写教材、建设教学基地。

  • 标签: 公共卫生 教育,医学 改革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舒缓医学发展历史,调研了舒缓医学教学在老年医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改善老年医学舒缓医学教育进行探索,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习(PBL教学、案例教学及叙事医学教学)等开展老年医学专业研究生舒缓医学教育。结果表明,67.9%的学生增加了舒缓医学的学习感,92.5%的学生认为舒缓医学非常重要,75%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患者晚期疾病沟通能力即临终关怀能力。

  • 标签: 舒缓医学教育 老年医学 多种教学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中开设重症医学专业方向课程的可行性,以缓解重症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为提高临床危重症救治成功率奠定基础。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原贵阳医学院)2008至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在其入学已满3年、即将进入四年级,并且基础医学教学已完成、临床医学教学即将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包括重症医学专业在内的各专业的介绍及宣讲,由学生自由选择四年级进入临床学习和实习的专业方向;2012至2014级临床医学学生则在入学时自由选择专业方向。结果2011年9月至2019年7月院校共培养2008至2014级临床医学重症医学专业方向本科生246名,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专业团队共承担并完成教学540学时;2019年7月全部学生按时毕业,就业率100%。246名学生中考取本校和外校的硕士研究生共40名,占16.3%。结论在临床医学本科生课程中开展重症医学专业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择业,进入临床后能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危重症,部分缓解重症医学人才奇缺的现状。

  • 标签: 重症医学 本科生教育
  • 简介:摘要采用实证手段调研医学专业本科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写作策略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医学专业本科生写作策略使用水平一般,其使用模式是:写作前,元认知策略运用较多,记忆策略和社会互动策略运用较少;写作中,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互动策略运用较多,补偿策略运用较少;写作后,补偿策略运用较多,社会互动策略运用较少。成绩层次高的学生的写作策略使用水平普遍优于成绩层次低的学生,两者在写作前、中、后的大多数策略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成绩层次高的学生在写作前更善于审题、构思和拟提纲,在写作中更注重支撑句/扩展句,写作后更注重作文的整体结构。结合以上发现,还探讨了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一些措施。

  • 标签: 医学专业本科生 英语写作 写作策略
  • 作者: 潘政松 易婧婧 卢永平 张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整合课程能够促进知识的运用,加强课堂学习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全面整合目前已经在医学教育中初步应用。本研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的以器官-系统-功能(organ-system-function,OSF)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为例,阐述了基础医学阶段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从学生满意度角度着手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70.0%的模块满意度评分超过3分,学生对于OSF整合课程以及与之相应的系列教学方法总体是认可的。随着试点班人数的增加,未来还应更加深入地探讨OSF整合课程的设计及实施效果。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整合课程 教学方法 学生满意度
  • 简介:摘要近代口腔医学专业期刊保存和记录了口腔医学诊疗实践和发展的历程。本文通过梳理我国近代口腔医学期刊的演进及其所刊载的专业内容,呈现口腔医学在医疗技术进步及社会因素影响下的阶段特征。专业期刊经历萌芽、发展、停滞和恢复过程,学科内容从相对单一的拔牙和修复治疗发展成较完善的口腔医学学科体系。

  • 标签: 口腔医学 专业期刊 阶段 近代中国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医学认证的目的和意义、发展历程、认证标准及其对医学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分析国内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保障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和完善我国教育领域专业认证提供借鉴。

  • 标签: 综述 高等医学教育 专业认证 标准 质量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下文简称北医三院运医所)运动医学专业继续教育体系的初步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6年在北医三院运医所进修的230名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按照来源科室分为骨科组和运动医学科组(以下简称运医组)。除了参与临床日常查房和手术的常规工作以外,专门对两组进修医师进行教学查房、英文文献抄读、运动医学与关节镜系列专业课程、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和专科手术培训的综合培训,时长至少6个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一般资料、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对我院专科医师继续教育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培训内容评价上,68.3%(157/230)的进修医师认为实践操作机会不够,其中,骨科组进修医师的实践操作机会[29.5%(62/210)]少于运医组进修医师[55.0%(1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培训效果评价上,运医组进修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台数[(202.94±171.09)台]多于骨科组进修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台数[(73.98±70.56)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医所进修继续教育体系比较合理,对骨科和运动医学来源的进修医师都有明显帮助。在以后的培训中,应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 标签: 运动医学 继续教育体系 实施效果 关节镜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不同类型院校和不同学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19年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China medical student survey, CMSS)数据,从入口、过程和结果3个方面对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从院校类型和学制类型2个维度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学生在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为74.5%(7 497/10 062),明确其职业规划的学生占比为72.3%(7 271/10 062),86.9%(8 748/10 062)的学生表示未来将选择医生职业;八年制、七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在家庭背景[如城乡比例:78.9%(747/947)比21.1%(200/947),65.8%(1 042/1 583)比34.2%(541/1 583), 62.4%(4 698/7 532)比37.6%(2 834/7 532)],论文发表人数占比[49.5%(469/947),43.5%(689/1 583),34.4%(2 589/7 532)]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学生在规则性学习行为评分为(3.89±0.80)分,在临床能力领域评分为(5.90±2.17)分。结论相比全国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第一志愿录取比例上更高,且在未来职业发展路径上更为明确;长学制学生在家庭背景和论文发表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学生主动性学习行为相对不足,应加强学生在科学和学术、健康与社会和职业素养等3个领域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生 特征 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
  • 简介:摘要本文就医工融合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卫生"教学改革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同时重点阐述了本校践行医工融合的教育理念。将食品科学融入在"食品卫生"的教学革新的方案中,借助食品科学对于食品卫生乃至整个产业链的理解和运用,取"食品科学"之"长",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之"短",完善教程体系,优化"双师型"师资配置,改进教学方式。采用传统教育方式与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技术相结合,使之达到理论与应用相呼应、培养具备新时代该领域岗位胜任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 标签: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食品科学 医工融合 食品卫生 食品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校合并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是否经历医学院校合并,将纳入研究的68所院校分为27所合并医学院校和41所独立建制医学院校。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类型医学院校1998至2010年以及2015至2019年历年校均招生规模和招生规模增长率,并按照地区、院校层次分别讨论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年均增长率。结果1998至2010年,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3%,2015至2019年招生规模相对变缓,年均增长率为3.3%;与独立建制医学院校相反,合并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历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浮动。近年来,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校均招生规模已是合并医学院校的2倍。结论合并医学院校招生增长率和招生人数远远低于独立建制医学院校,在综合考虑地区和院校层次的基础上,合并医学院校应当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招生数量。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在控制单点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当得到更多的资源投入,以缓解院校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 标签: 临床医学 招生规模 合并医学院校 独立建制医学院校 本科教育
  • 简介:摘要为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尝试将专业文献解读教学与《实验核医学》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对文献进行部分精读、整体汇报和教师点评总结完成文献解读,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实验核医学技术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 标签: 文献解读教学 实验核医学 科学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专业人员获取知识中所发挥的作用,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借助"腾讯问卷"平台设计电子版调查问卷,通过Spine脊柱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微信群和朋友圈转发,对医学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学专业人员的一般情况、医学专业人员对Spine脊柱微信公众平台的评价和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对其获取知识的影响。回收问卷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回收901份有效问卷,91.9%(828人)的医学专业人员选择休息时间为最合适的推送时间,选择最多的是18:00—21:00;对于推送频率多数选择"1周2次";97.3%(877人)的医学专业人员对Spine脊柱微信公众平台的总体评价选择了"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医学专业人员对Spine脊柱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文章质量评分为(8.5±1.4)分;79.1%(713人)的医学专业人员关注了5个以上医学微信公众平台,最看重推送内容的质量和可靠性;92.7%(835人)的医学专业人员认为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对提升专业知识面"帮助非常大"或"帮助比较大"。在获取最新专业知识的渠道方面,68.4%(616人)的医学专业人员选择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文章",仅18.4%(166人)的医学专业人员选择了"传统纸质媒介(期刊杂志、报纸和书籍)"。结论微信公众平台针对关注人群、固定时间和频率推送原创文章,有利于医学专业人员获取知识,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一种新的补充形式。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继续医学教育 问卷调查 医学专业人员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梳理国际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为国内医学专业认证研究及其认证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期刊文章为研究对象,以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为时间范围,根据"认证影响""有效性""可持续质量改进""学业表现"等关键词,筛选出23篇核心文献加以研读。结果表明,认证提升了学生学业表现、院校办学质量,同时承担着提升社会卫生健康水平的责任;仍然存在数据与研究方法局限、结果标准占比较低、区域差异较大等问题。因此建议,创新研究方法、加强标准的元评价、增进区域合作共享信息,以认证的相关研究来不断完善认证制度,促进认证的国际间交流,扩大我国医学专业认证影响力。

  • 标签: 认证 医学教育 研究综述 有效性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医学院校陆续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医学部自2006年开始探索课程整合,2020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由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和螺旋整合构成的整合课程体系。本文结合整合课程的特征,梳理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整合课程体系的设计背景和设计思路,总结了课程设计的关注要点与经验教训,提出了对课程整合体系的展望,希望能够为其他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临床医学 整合课程 器官系统整合 设计 思考
  • 作者: 张泉慧 何惧 任杰 张颖 卢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信息评价部,北京 100097,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北京 100097,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测试和人才测评研究所,北京 100083,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考务管理部,北京 100097,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发展研究部,北京 100097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下的等值方法对2个年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简称学业水平测试)考生作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学业水平测试中更为适合的等值方法。方法基于CTT方法,采用塔克(Tucker)观察分数线性等值方法、列文(Levine)观察分数线性等值方法、等百分位法、等百分位平滑法4种方法,基于IRT方法的单参数、双参数模型中,采用分别估计法、同时估计法和固定共同题参数估计法各3种校准方法进行等值探索,通过等值标准误来分析以上10种等值结果的稳定性。结果CTT方法的等值误差在0.7~1.6之间,IRT方法的等值误差在0.2~0.6之间,IRT误差更小。CTT方法中,Tucker观察分数线性等值方法误差最小,为0.7,等百分位平滑法误差最大,为1.6;IRT方法中,单参数模型的等值结果优于双参数模型,单参数模型中,固定共同题参数估计法的误差最小,为0.2。结论学业水平测试等值可以选择IRT单参数模型中的固定共同题参数估计法,通过等值,年度2学业水平测试等值后的分数上调,合格标准保持不变,有效地实现了分数可比,保证了考试公平。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水平测试 经典测验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 等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