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和中国在台湾海峡拥有不对等的利益。中国领导人视台湾为中国领土,因此有强大的民族主义和安全动机来谋求统一。相比而言,美国在台湾的安全利益则局限于名义之上,华盛顿试图对中国大陆使用武力进行威慑以维护其地区安全的承诺。

  • 标签: 台湾海峡 不对等利益 战略选择 中国 美国
  • 简介:目前,公投已成为台湾政治舞台的争论焦点。然而,“公投”只是一个大规模计划的一部分内容。台湾当局提出“公报”的真正意图是:对台湾独立还是与中国大陆统一这个关乎台湾未来的问题进行“公投”。事态是严重的。中国大陆宣布,如果台湾当局进行此类“公投”,就将诉诸武力。一旦台海爆发战争,美国将在外交和军事上被迫卷入其中。但是,陈水扁却一意孤行。目前的台海局势变得更为紧张。

  • 标签: 台湾省 “公投” 台海局势 台独分子 分裂活动
  • 简介:目前,台湾的军火供应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本土生产,另一个是从外国采购。鉴于与台湾进行军火贸易的政治敏感性,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终止了与台湾的军事联系,包括法国、德国和荷兰等西方国家。现在,美国是台湾先进武器的惟一来源,而其他武器装备则依靠本土生产。台湾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只能获得一些不太敏感的军民两用技术或设备。

  • 标签: 台湾省 军火采购 军火贸易 政治敏感性
  • 简介:闹得沸沸扬扬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终于在去年12月1日揭晓。225个“立委”席次中,民进党获87席,比现有的67席增加20席,得票率为33.4%;国民党获68席,比现有的115席减少47席,得票率为28.7%;亲民党获46席,比现有的19席增加27席,得票率为18.5%;“台联”党获13席,得票率为7.8%:新党获1席,比现有的9席减少8席,得票率为2.6%;其它10席,得票率

  • 标签: 县市长选举 亲民党 民进党 新党 中国 台湾省
  • 简介:6月24日,中央有关对台机构领导人分别会见了来自台湾的“海峡两岸联合经贸协会‘三通’参访团”、“海峡两岸政经交流联谊会‘三通’参访团”和“台商发展促进会‘三通’参访团”,商讨两岸尽快实现直接通商、通航、通邮。

  • 标签: 通邮 中国 台湾省 海峡两岸 通商 中央
  • 简介:台澎区域自宋、元以来就成为中国开拓海洋世界的前出要区。晚明以来,日本、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班牙殖民势力都对台湾有所觊觎和行动,最后荷兰殖民势力控制了台湾,但其侵占既没有法理基础,又缺乏长期占台的实力,终于难逃被中国郑氏海上力量驱逐的命运。

  • 标签: 晚明 台湾被侵占
  • 简介:6月30日,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台湾的认同危机》的文章。该文对台湾的军事实力、陆海空三军的现状以及台湾的军事工业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评估,为我们提供了一篇“第三只眼”看台湾的窗口,对于研究和了解目前台湾军力发展与装备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台湾省 军事实力 军事工业 军事装备
  • 简介:2003年12月9日,在会见来访的中国总理温家宝时,乔治·布什总统声明美国支持维护台湾海峡现状。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他斥责了台湾“总统”陈水扁,“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其可能会单方面地决定改变现状,我们对此表示反对。”

  • 标签: 美国 台湾省 “公投” 政治外交 台独分子 分裂活动
  • 简介:8月24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在位于静冈县的东富士演习场举行了2006年度“富士”综合火力演习预演。这次演习不仅以较大规模和先进装备吸引了众多眼球,更因今年2月份才就任台湾军司令的胡镇埔的悄然来临而备受瞩目。

  • 标签: 日本陆上自卫队 台湾问题 动作 演习 富士
  • 简介:明末清初的郑成功东征台湾之役,在其战略战术的诸多方面运用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兵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的博大精深.郑成功东征战役之所以能够最终取胜,首先在于他所亮出的"反清复明"、"驱荷复台"的旗帜具有鲜明的正义性特点;也在于他能够成功地运用了谋略制胜原则,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同时,郑成功还能够依靠海峡两岸人民,造成了民众参战的作战态势.由于上述因素,使郑成功稳操胜券.东征台湾之役,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之际,笔者特以此文作纪念.

  • 标签: 郑成功 驱荷复台 |
  • 简介:目前,西方的防务专家们在中国大陆未来成功遂行对台作战这一问题上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或是没有细致分析)第三种紧急情况,即分阶段作战。这种阶段性特点最近很少被人提及,以至于几乎没有哪个读者注意到澎湖列岛位于跨海作战的路线上,而在战术上,澎湖就像客厅里的公牛一样不容忽视。实际上,阶段性作战。(逐步增加攻势的行动)比向台岛发动全面进攻胜算更大。本文是美国专家的观点,仅供参考。

  • 标签: 台湾省 战略进攻 军事打击 中国
  • 简介: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沈葆桢临危受命,赴台筹办台防。鉴于台湾生番地区的重要性,沈葆桢审时度势,着眼于台湾防务建设,施行了以“外防内治”为目的的开山抚番政策:开山修路、开禁招垦、增府置县、设立番学等,为促进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巩固台湾防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沈葆桢 台湾防务 开山抚番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退踞台湾的蒋介石当局坚持其“反共复国”的基本政策,“反攻大陆”成为其念兹的行动口号和目标。维持一个反共的台湾政权,是美国敌视和遏制新中国政策之重点,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蒋介石当局在美国的军经援助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力图在各方面准备条件,图谋在对其有利时机发动对大陆的军事反攻;同时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不断进行骚扰性进攻和突袭性进攻。这就是在“反共复国”政策下的“待机反攻”和“有限反攻”,而受到美国的支持。到了60年代之初,中国大陆内部、中苏关系和远东国际关系、关国肯尼迪政府对华政策等等都出现了新的情况,蒋介石以为反攻时机来临,遂谋划在1962年夏秋之际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反攻,为此在军事、政治、财经等各方面进行动员和准备,并强烈要求美国给予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盱衡战略全局,“保护台湾不受中共攻击”,但也不支持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美蒋双方为此在近两年时间里进行了反复的谈判与交涉,反攻大陆的计划始终遭到美国的拒绝。中国政府适时公开揭露蒋军窜犯大陆的阴谋,动员军民,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同时在外交战线实行“以美制台”策略。在内外诸方面因素的制约下,蒋介石策划的一场“军事反攻”终于在中途归于流产。

  • 标签: 第三次台海危机 台湾的“军事反攻” 美国政府的政策
  • 简介:有分析认为,在中短期内,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遏制性措施的可能性比发动岛攻势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人民解放军最近将军事现代化的重点放在了发展遏制能力上,即将封镇作为遏制台独的重要选择,本文是美国防务专家的观点,仅拱参考。

  • 标签: 台湾省 “台独”活动 武力遏制 祖国统一 潜艇 “台独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