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讨论了室温固相反应的特点和表征方法,介绍了室温固相反应在大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中的某些应用。

  • 标签: 室温固相反应 大学化学 应用
  • 简介:以野生刺芫荽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刺芫荽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65.94%,质量分数达到1.00%以上的有6种物质,其挥发性成分中醛酮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达到58.05%.

  • 标签: 刺芫荽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茵陈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并分析其化学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鉴测出茵陈挥发油含有4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份的83.2%。

  • 标签: 茵陈 水蒸气蒸馏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千山地区满山红(兴安杜鹃)花蕾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分离及鉴定。测得满山红挥发油含量为0.27%。用GC/MS法从其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3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为98.9%。

  • 标签: GC/MS 满山红 挥发油 成分分析 杜鹃
  • 简介:将超声雾化作用与固相微萃取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提取蜂蜜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方法进行分离、鉴定.实验结果表明,DVB/CAR/PDMS萃取纤维头富集出蜂蜜中22种挥发性化合物,且该方法简便快速,无需加热,适用于蜂蜜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 标签: 超声雾化 固相微萃取 蜂蜜 挥发性化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侧柏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侧柏叶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优先最佳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侧柏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2(g:ml)、浸泡2 h、提取4.5 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为1.73%。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本次试验提供方法和依据。

  • 标签: 侧柏叶 挥发油 正交实验设计
  • 简介:陈皮中挥发油含量作为陈皮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收集不同品种来源的陈皮(橘子、茶枝柑、大红袍、温州蜜橘、福橘),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其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陈皮挥发油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温州蜜橘、福橘、茶枝柑、大红袍、橘子;通过对五种不同品种陈皮挥发油含量差异的对比研究,温州蜜橘挥发油含量最高,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临床需要区别应用,并为陈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陈皮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 简介: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从新鲜肾茶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H82个峰,鉴定出82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柏木醇(53.64%)、斯巴醇(4.13%)、1-辛烯-3-醇(3.92%)、a-柏木烯(3.47%)、蓝桉醇(3.24%)和β-柏木烯(2.51%).

  • 标签: 肾茶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摘 要:环境空气内部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抽样破坏的主要因素,这类有机化合物不仅会出现光化学烟雾,还具有相应毒性,而且实际构成较为复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较高致癌率。于是,本文主要针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展开以下相应分析,希望可以最为迅速地检测环境空气之中的VOCs,希望能够作为臭氧污染防治相应研究工作相应基础。

  • 标签: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 检测
  • 简介:桉树为桃金娘科桉属密荫大乔木,桉树叶具有消毒、杀菌止痛、护肤等功效。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桉树叶的有效成分以及更好地利用桉树资源,本实验采用经典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方法提取新鲜、自然晾干、低温50℃烘干三种不同前处理情况下的尾叶桉树叶的挥发油,通过运用气质联用方法对新鲜叶以及烘干叶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种类以及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晾干桉树叶出油率〉低温50℃烘干桉树叶出油率〉新鲜桉树叶出油率,并且新鲜叶以及低温50℃烘干叶挥发油的成分基本相同,含量基本相同,个别有差异。从样品1(新鲜)和从样品3(低温50℃烘干)挥发油中分离鉴定都得到40个峰,检测出36种化合物,所鉴定的样品1以及样品3的挥发油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通过使用面积归一法得到的检测结果分别占总面积的99.82%和99.78%。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42.9%/43.34%);α-蒎烯(32.39%/22.84%);右旋柠檬烯(6.65%/17.14%);乙酸松油酯(4.22%/4.86%);β-蒎烯(3.13%/1.96%);α-松油醇(2.11%/1.92%);蓝桉醇(1.27%/1.63%)。

  • 标签: 桉树叶 挥发油 GC-MS
  • 简介:为了提高天然植物挥发油的提取率,本实验利用了在反应过程中分批添加底物的酶解方法,破坏植物细胞壁,并对分批添料的作用机理做了进一步的讨论.研究表明:分批添料的方法使菊花挥发油的提取率提高到0.45%,组分的相对含量大部分增多.

  • 标签: 纤维素酶 分批添料 加酶量
  • 简介:摘要:目前,在环境检测工作环节,挥发性有机物质在检测环节的指标,是评判环境污染度的主要参考依据,所以在具体开展环境检测工作期间,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测方式,确定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实际含量。要想合理提高检测环节的精准性、工作效率,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即对挥发性有机物质的检测方式予以合理应用。本文主要在环境检测环节,针对挥发性有机物质的检测工作展开研究,然后基于此,分析了一系列检测方法的应用状况,以供参考。

  • 标签: 环境检测 挥发性有机物 有机物检测 检测方法
  • 简介:     摘要:研究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提取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的四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工艺优化,并对四种提取方法的精制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四种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小茴香挥发油的中药提取提供思路和依据。本文通过四种提取法测定,根据不同提取仪器的特异性,采用了不同提取方法,分别设置不同的提取数值(温度、时间、压力、功率、料液比)等参数进行考察,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提取法进行实验研究。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挥发油得率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的最佳提取时间为5h,料液比为1:30,浸泡时间为4h,得率为13.72%;超声提取法的最佳提取时间为20min,溶剂量为500ml,超声功率为150W,得率为28.77%;超临界CO2萃取最佳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20℃,分离压力9MPa,分离温度45℃,得率为26.33%;微波提取法的最佳料液比1:9,微波功率280W,提取时间15min,得率为14.29%。

  • 标签: 小茴香 挥发油 提取工艺 得率               
  • 简介:报道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黄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从黄茶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0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醇(9.25%)﹑苯乙醇(4.03%)和二甲基硫醚(3.39%).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黄茶 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乳香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气质联用法(SD-GC-MS)对乳香炮制前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生品乳香与酒制乳香从挥发性成分种类看基本为烷烃类化学组分,炮制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烘制乳香挥发性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变化明显,由原来的8个组分增加为15个组分,一些衍生物类成分经过烘制后产生较多,含量较高.结论:本研究从乳香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的角度,为进一步探讨乳香炮制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乳香 炮制 挥发性成分 气质联用法
  • 简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生南天竹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组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研究从野生南天竹挥发油中鉴定出33种成分,种类丰富,占挥发油总量的37.025%。

  • 标签: 南天竹 挥发油 GC—MS 化学成分
  • 简介:优选香附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香附子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采用气质联用色谱(GC-MS)对挥发油主要成分进行分离分析.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2h,香附子料液比为1:3,浸泡时间为18h,提取次数为2次;通过GC-MS分析,从香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89种化学成分,α-香附酮含量为25%.在优选工艺参数下提取香附挥发油工艺稳定可行,从香附挥发油中鉴定了89种化学成分,其中,一香附酮相对百分含量最高.

  • 标签: 香附挥发油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GC-MS
  • 简介:文章以正己烷-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仙人掌药材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分离测定及定性定量的对比研究,从仙人掌药材超微粉中分离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普通粉中分别分离鉴定出和28种化学成分,含有24种相同成分,其中均以异丁基邻苯二甲酸酯(Isobutylphthalate)含量最高,超微粉含27.492%,普通粉含32.646%。

  • 标签: 仙人掌超微粉 仙人掌普通粉 挥发性成分 气象色谱-质谱(G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