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嘉靖万历年间,阳明学者梅守德、徐樾、李材、罗汝芳、李贽等人因前往云南为官而在当地传播推广阳明学。现有资料表明,罗汝芳、李贽二人与云南佛教有着较为密切的来往,他们与当地僧人的酬唱应对、刻经作序、建庙请经等活动,构成了阳明学和云南佛教史上的重要内容。研究阳明学者与云南佛教的关系,对于深入把握西南佛教史和阳明学在云南贵州二省的发展路径,都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阳明学 王阳明 云南佛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常而言,学生找工作需要参加招聘会,这既加大了找工作的成本,也不利于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学生。昆明学院将65名毕业生的信息放在网店,每个标价1000元,确实很像在卖学生。不过,仔细研读媒体报道便发现,“卖”只是一个噱头,其实是推销学生。高校利用“互联网+”帮学生找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算一种创新。

  • 标签: 学生 网店 学院 昆明 用人单位 媒体报道
  • 简介:2016年9月23-24日,第四届知行论坛暨东亚阳明学与地域阳明学派国际学术大会在贵阳孔学堂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和韩国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旨在推动东亚各地域阳明学及其学派的交流、对话、发展与合作,为东亚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智慧资源。论坛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韩国、日本、越南、泰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48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出版单

  • 标签: 东亚阳明 阳明学 阳明学派
  • 简介:白玉茹是我们班的班长,学习成绩优秀,重感情。也许是因为它的这一优点,她在我们班里人缘很好,也是因为她的重义气,班里不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都愿意接受她的管理。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把她严厉地批评了一通。

  • 标签: 班风建设 学习成绩 中学 班主任 主题班会
  • 简介:就"阳明学"概念的一般性意义与特指性意义,以及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又是怎样被东亚世界接受的,并且是如何从一个近世称谓演变为近代概念的,在"阳明学"概念被普遍接受前,还使用过什么称谓,它有什么思想史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度分析和系统考察,因此认为,作为"术语"的"阳明学"源于中国和朝鲜,而作为"概念"的"阳明学"则源自于近代日本,并且是由日本近代阳明学之父井上哲次郎首先提出后为东亚世界所普遍采用的。中国阳明学者和朝鲜阳明学者使用其他概念指称阳明学,其用意既有贬义的,又有中性的,还有隐晦的。

  • 标签: 东亚 阳明学 姚江 稽山 概念
  • 简介:王阳明本人未在温州讲过学,他的学生或崇信者项乔、王激、王叔杲等人曾接引过许多温州弟子,他的好友张璁在温州的影响力亦不可小视。温州地区阳明学的特点,一是温州籍阳明学者或者与阳明门人同朝为官,或者与阳明门人同时同地讲学,这些人大都是通过与阳明弟子亲密交往的经历,接受或部分接受了阳明学说,参与或部分参与了王门的讲学活动,并把王门的学术旨趣带回了家乡;二是温州籍阳明学者在接受阳明学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过湛甘泉门人的影响,具有王湛合一的倾向;三是温州籍阳明学者大都具有实学文化的思想资源,所以在汲取阳明学的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把心学与实学相整合,或者用实学来解构心学,使心学实学化;四是温州籍阳明学者身上还有文学化的倾向。如果说浙东阳明学者具有勤立宗旨的学术性格,浙西阳明学者具有谈说艺文的学术性格,那么以温州为代表的浙南阳明学者所体现出来的便是浙东学者与浙西文人的双重品格。

  • 标签: 阳明学 浙南 温州 展开
  • 简介:韩国阳明学的主要特点是“实心”与“时代精神”。“实心”这一单词在阳明王守仁(1472—1529年)的《传习录》中并未提到过,也未提到过实效、实行。然而从张维、崔鸣吉、郑齐斗、江华学派到郑寅普,韩国的阳明学者们在表达上都非常重视实心、实行、实功、实效。所以不管是实心这一术语的使用,还是对“实心”的重视,都是韩国阳明学的主要特点。实心这一概念是朝鲜中期以后,是时只重视形式、名分及义理的虚伪、虚饰及伪善的行为进行的一种批判和对应理论。张维、崔鸣吉、郑齐斗、江华学派、郑寅普等人重视实心,为了解决当时自己所处时代存在的问题,朴殷植虽然没有提及实心,但他也是想根据阳明学来解决当时的时代问题。围绕他们表现的“实心”与“时代精神”,沿着韩国阳明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韩国阳明学的特点和特性。

  • 标签: 韩国阳明学 实心 时代精神 江华学派
  • 简介:我校创办于1904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占地面积73亩,现有教学班37个,其中特殊教育资源班1个,学生1569人。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城区一所定点吸纳外来务工子女的公办学校,每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要占全校学生的70%以上。面对这些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俗的学生,学校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在人格、心理、学养、技能等方面和谐发展

  • 标签: 创西 庐文化 建生态
  • 简介:明代大儒王阳明整合创立起的心学不仅在明代中期以降中国朝野上下广泛传播,而且还影响到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在幕末日本特有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色的阳明学派。从阳明学在幕末日本的传播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固化了旧日本武士们扭曲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又鼓舞了幕末志士们"倒幕"的决心和勇气。可见阳明学是对幕末日本变革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学说。

  • 标签: 阳明学 德川幕府 华夷思想 幕末志士
  • 简介:兰仁巴大师,本名阿旺平措,是近现代著名藏族佛学大师。因平生学修菩提道次第法要。成绩斐然,故人称“兰仁巴”,意为“菩提道次第”大师。大师不仅学修有成,而且一生培养了大批学富《五部大论》的知名学徒,留下了不少佛学经典著作。藏传因明学,被认为是学习《五部大论》的金钥匙,是入门学科。大师在研习、传授佛学知识的同时。也撰写了数部藏传因明学(量论)方面的著作,培养了一批研习、传承藏传因明学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因明学科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本文以大师生平、研习因明学成就及培养人才等为切入点.对大师的学术贡献、思想特点略作介绍。

  • 标签: 兰仁巴大师 藏传因明学 现代复兴 贡献
  • 简介:商周文明是中国古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2010年5月15日至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商周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我校英东学术会堂隆重召开,来自美国、香港、台湾、澳门以及中国内地的六十余位学者齐聚北师大,参加了此次盛会。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文明 商周 中国内地 2010年 古代史研究
  • 简介:民国时期,唐文治撰《阳明学术发微》和《紫阳学术发微》,通过分析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所引述的朱熹书信,明确认为"朱、王二家之学,实有殊途而同归",尤其是他认为王阳明讲"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未尝不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朱熹的"知先行后"并不相悖,从而提出"阳明学通于朱子学"。而且,唐文治既撰《朱子学为今时救世之本论》,又撰《阳明学为今时救国之本论》,把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统一与当时的救国思潮联系在一起,可以为今天研究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民国时期 唐文治 阳明学 朱子学 《阳明学术发微》 《紫阳学术发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明学派承续了儒家道德政治的传统,通过“化治世为治心”的思路,把社会治理的问题转化为个体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问题,强调道德信念对于良好政治的重要作用。基于对道德政治的坚定信念,阳明学派十分重视社会教化,他们通过积极的社会教化活动将心学理论落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化民善俗。信念的政治以及社会教化的理论与行动构成了阳明学派在政治哲学上的两个主要指向。

  • 标签: 阳明学派 信念 教化
  • 简介:儒家特色的知识论发源于“心”,而“心”的功能则不限于“思”,还扩充于“性”“情”和“命”,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格物致知”和“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其特色是具有伦理性的知识论。具有“思想”和“伦理”双重功能的“心”发用流行为“天地良心”,其“知行合一”的目的则是“修、齐、治、平”;而人以“天地万物之心”,不仅能思考“天地万物”的物理,而且能体会“天地大德曰生”的伦理,是所谓“尽性命之学”。王阳明将儒家心性学的传统发扬光大,以“致良知”为其思想“大端”,揭示了儒家心性本位的知识论所独有的主体性、公平性、实践性和伦理性,映射出了中国人生气勃勃而又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 标签: 阳明学 心性 知言 致良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改革在全国各类高校开展多年,其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也遇到一些问题.在福建省三明学院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改革实验中也遇到了一些共性问题.基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剖析试验中的难点及产生的负效应,选级制度及运行机制被提出,这为解决目前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措施.

  • 标签: 大学英语 分层次教学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