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一种不偏不倚的平衡之道,它体现在消费观上主张“惠而不费”。以儒家中庸之道的这一平衡智慧来看,合理消费是一种平衡型的消费,其合理性主要体现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合理消费守持天人合一之平衡,对大自然的索取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原则;在人与他人的关系方面,合理消费守持人我合一之平衡,主张要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消费伦理情怀;在人与自身关系方面,合理消费守持欲理合一之平衡,懂得以理制欲的修身智慧。消费主义的不合理性正是由此而凸显的。

  • 标签: 中庸之道 方法论 合理消费 消费主义批判
  • 简介:本文旨在考察《尼各马克伦理学》和《中庸》两书的德性观,指出德性在中西两种伦理学图景中的相似性及差异。中西伦理学对"德性"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种,即亚里士多德静态化的德性和儒家动态化的"德性"。所谓静态化的德性,是指亚里士多德在理解"幸福"时,从践行德性出发,把德性本身处理为"中庸"(适中)。这种"中庸"的参照物始终是人自身,这种试图依靠人的理性来掌握最高善形式的做法,称之为"德性"的静态化。作为对比,儒家伦理学在处理"道"时以率性来践行德性,率性以天命为向心轴,以诚为纽带,与天命形成良好互动。这一践行德性的过程,称之为"德性"的动态化。通过"礼"或习惯化,亚里士多德和儒家都重视对德性的培育。

  • 标签: 德性 中庸 践行
  • 简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汲取中国哲学的优秀内容。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对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立德树人 觉解 诚敬 极高明而道中庸
  • 简介:《立德树人之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一书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华教授的新作,也是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践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作为一个集体劳作的智慧结晶,这本著作既是著者结合时代要求融入自身多年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同时又全面反映了他们所在高校——湖南城市学院近年来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所作出的一些很有特色的探索。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 大学生 培育 湖南城市学院 创新
  • 简介:一、研究框架的确立:合法性视角下我国高校发展规划的变革历程“合法性”表明客观性。“合法化”强调主观性。我们将合法性的客观状态和合法化的主观努力两个维度统一到一个分析框架,构建一二维象限分析图(见表1),以此框架阐述高校发展规划的变革历程及其阻滞发生。

  • 标签: 合法性 规划 高校 破解 合法化 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