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现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刑事立案监督制度却未作完整、规范的规定,致使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这一法律监督职能时缺乏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正确、统一执行。通过分析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笔者发现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刑事立案监督职权过程中存在立案监督的对象不全面、范围狭窄、信息渠道不畅、违反立案监督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并提出了增加立案监督的对象、完善立案监督的范围和法律制度、优化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法治环境、增强信息交流、拓展刑事立案监督领域等措施,以期有助于该制度的完善。

  • 标签: 检察院 立案 刑事立案监督
  • 简介:现行法律关于立案监督的规定存在逻辑意义上的矛盾,公民的“人权”难以得到有力保障,不利于立案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应当立案立案”违法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必须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不应当立案立案”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的职权,并实行侦查机关立案报备制度。

  • 标签: 立案监督 办案制度 不应当立案而立案 立案报备制度
  • 简介:立案登记制的确立,在赋予当事人以较低的立案门槛使其争议得到实体审理机会的同时,也带来诉权滥用愈发严重的后果。对此,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对妨害正当行使诉权的恶意行为予以事后惩罚。但是,鉴于诉权滥用行为在立案登记阶段的特殊性,如何在争议纠纷尚未进入实体审理之前,细化和落实对诉权滥用行为的具体规制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 标签: 立案登记 民事诉权 滥用
  • 简介:目前我国案外人提起再审制度存在缺失,造成不少司法实践问题,比如矛盾判决、增加讼累等。设立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符合诉的利益要求,也是诉讼经济的需要。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的案外人异议制度,比如法国的“第三人异议”之诉,在我国设立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

  • 标签: 案外人 再审:异议
  • 简介:立案登记制作为降低起诉限制条件、保障当事人诉权的重要改革举措,极大地缓解了立案难的问题。但立案登记制改革并非一劳永逸,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当事人起诉的限制性条件。日本作为大陆法系中立法经验相对成熟的国家,其民事起诉制度具有不对起诉设定较高的限制、严格区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等特点,充分体现了便利当事人起诉的原则,为我国立案登记制的进一步改革(如放宽法院受理诉讼的条件限制、区分诉状的必要和任意记载事项、将诉讼要件交付法庭进行实质审理等)提供参考。

  • 标签: 立案登记制 日本 民事诉讼法 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