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小学生田径训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到,极高的参与兴趣、与自身相匹配的运动量等,是整个小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融入的内容元素。因此,在小学生田径训练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兴趣因素导向,通过尊重学生成长的个性要素,为小学生培养提供帮助。

  • 标签: 田径训练 小学生 训练效果 体育教学过程 教学实践 参与兴趣
  • 简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近十年国内太极拳对戒毒人员康复效果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太极拳对戒毒人员的康复效果优于传统的运动康复项目,长期习练太极拳具有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延长戒断时间、改善生命质量等一系列有益于提高健康水平的优点。结论:太极拳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且没有副作用的戒毒康复方法。

  • 标签: 太极拳 戒毒人员 康复效果 运动干预
  • 简介: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追求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理念,这也对当前高中田径教育教学有着更高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才能改变传统高中田径教学中的枯燥与重复,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对田径学习有更高的兴趣和热情,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心喜欢上田径这个项目,这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事业,在教学的路上我们的研究与探索要永不止步。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就分段注意教学法的原理和实际高中田径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分段注意教学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能通过分段注意教学的应用去有效提高当前高中田径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 标签: 分段注意教学 高中教育 田径教学
  • 简介:传接球是足球技术中的基本配合技术,是足球场上队员们相互交流的“语言”,几乎所有的进球都需要经过传接球来完成。传接球不仅是个体运动技能的呈现,更是运动意识的外显。由此可见,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其技术动作的掌握予以评价,也要对其配合意识予以考察。

  • 标签: 学习效果评价 足球技术 传接球 构建思路 标的 小学
  • 简介:就初中体育实施“行政班+选项”教学理论依据与实践效果进行了探讨,指出该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的体育兴趣、个性化需要相适应,是落实“体育、艺术2+1”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相衔接体育教学的需要.“行政班+选项”教学无论是对学生兴趣、态度、社会适应,还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都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应然教学组织形式.

  • 标签: 学校体育 “行政班+选项”教学 初中
  • 简介:目的:探究LED红光照射与传统疗法对运动后的等速肌力相关指标、下肢大小腿的围度以及血乳酸浓度恢复情况的比较。方法:研究选择48名武汉体育学院网球专项男运动员为受试者,分为四组,分别为红光照射组、安静休息组、针灸组和走路牵拉组,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运动前后即刻及20分钟后等速肌力指标恢复情况,大小腿围度的变化,以及血乳酸的变化。结果运动后20分钟红光照射组伸肌的平均功率明显升高(P〈0.05),疲劳系数明显降低(P〈0.05);小腿围度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血乳酸浓度的变化方面,红光组和针灸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红光照射足三里穴位对运动后肌肉力量的恢复效果比较显著;(2)红光照射对小腿围度的恢复效果影响不大;(3)红光照射与针灸都对血乳酸的恢复由较大影响。

  • 标签: 红光照射 等速肌力 血乳酸 平均功率
  •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期不同恢复方式[积极性恢复(AR)vs.消极性恢复(PR)]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名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最大有氧功率(MAP)。受试者以120%MAP强度分别进行短间歇HIT(运动15s,间歇15s和30s)和长间歇HIT(运动15s,间歇60s),直至力竭,间歇期分别进行PR(即在功率自行车上休息)和AR(以50%MAP继续蹬车)。测定受试者力竭时间(ET)、摄氧量(VO2)、心率(HR)和能量代谢率(EMR),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定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1)15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摄氧量(VO2mean)、EMR以及脱氧血红蛋白平均增加速率(△HHbrate)、氧合血红蛋白平均降低速率(△HbO2rate)和组织氧合指数平均降低速率(△TSIrate)在PR低于AR(P〈0.05)。2)30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心率(HRmean)、EMR以及△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PR低于AR(P〈0.05)。3)60s长间歇HIT时:ET、VO2mean、HRmean和EMR在AR高于PR(P〈0.05),△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AR低于PR(P〈0.05)。结论:不同恢复手段对HIT训练效果的影响与间歇时间有关。对于短间歇HIT(间歇15-30s),间歇期进行PR的训练效果优于AR,其机制与PR时耗氧量较少、能量消耗较低、Hb脱氧合速率减慢有关;然而,长间歇HIT(间歇时间60s)时,间歇期采用AR的效果更佳,其原因在于AR时有氧功率输出增加以及Hb快速再氧合所致。

  • 标签: 高强度间歇训练 恢复方式 能量代谢 肌氧含量 近红外光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