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是能量代谢变化的感受器,在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一些生理刺激能够激活AMPK,激活后的AMPK打开分解代谢途径,同时关闭消耗ATP的通路。急性运动和运动训练能够提高骨骼肌和肝脏组织中AMPK活性,运动训练引起组织中各种适应性反应。AMPK突变则对运动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亚基 亚型 活性 运动
  • 简介:运动依赖是近年来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从运动依赖的概念界定、症状表现、形成机制、应对策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出发,对国外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推动我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对运动依赖现象的研究发展。

  • 标签: 运动依赖 症状 机制
  • 简介:目的:运动依赖行为调查与影响凶素分析。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运动依赖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并利用陔问卷对122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影响运动依赖的一般因素有性别、持续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以及每次运动时间。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运动强度、自我呈现与社会体格焦虑会直接正向影响运动依赖,自我呈现还会透过运动强度与社会体格焦虑间接正向影响运动依赖。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几乎全部达到了相应要求,各路径系数、因子载荷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依赖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只有将各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预防运动依赖的产生。

  • 标签: 运动依赖 规律运动 大学生
  • 简介:以TaqI限制内切酶测定Fg基因的多态与儿童单纯肥胖进行关联研究,发现基因型的分布在单纯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有显著差异(基因型分布P=0.029;等位基因频率P=0.005),携带突变等位基因的儿童易于肥胖。从而推测Fg基因可能是儿童单纯肥胖的基因标记。研究结果提示:通过测定基因基础不仅可以预测单纯肥胖的倾向,而且可以为建立预防和干预肥胖的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儿童单纯性肥胖 Fg基因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本文首次报告了我国速滑运动员不同状态下体内CK活性值。文章指出,运动员安静状态时CK值应采用两个值来表示。其一是训练后第二天清晨取血的测定值,其二是训练后让运动员在无体力负荷状态下充分休息2~3天取血的测定值。通过追踪测定运动员在高强度大负荷训练后体内CK活性的变化及恢复情况,文章指出,CK活性值的变化可作为评价速滑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训练后恢复情况的指标。

  • 标签: 速滑运动员 安静状态 大负荷训练 训练水平 运动等级 耐力训练
  • 简介:通过建立大鼠下坡跑运动损伤模型,研究运动损伤后骨骼肌超微损伤和恢复发生的机制。主要结果:运动后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电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紊乱,Z线异常(包括Z线流、Z线模糊、Z线扭曲和Z线消失),肌细胞膜模糊、溶解,线粒体肿胀、空泡样改变等。这些现象随运动时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运动后24h表现最为明显,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h恢复明显,但没有完全恢复。运动后即刻血清CK活性(2035.42±426.49)U/L与对照组血清CK活性(293.66±76.07)U/L相比,非常显著增高(P〈0.01),达到了峰值,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h组血清CK活性(425.51±143.34)U/L与即刻组血清CK活性相比已显著恢复(P〈0.01)。结论:运动后24h骨骼肌的损伤程度最为严重,72h后可明显恢复;大强度运动对CK的活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血清CK活性的变化能够反映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的状况。

  • 标签: 运动骨骼肌损伤 骨骼肌超微结 肌酸激酶
  • 简介:宣布奥运名单后,我们参加了两站公开赛,亚洲的对手都参加了,最主要的对手德国队没来,等于世乒赛团体赛之后我们没有正式交手过。我们三个奥运参赛队员中,张继科表现最正常,第二站的取胜欲望比第一站稍微减少一些,但他在第二站里有自己的备战节奏,并且战胜了水谷隼,取得了心理优势。

  • 标签: 依赖心理 刘国梁 个人 参赛队员 心理优势 公开赛
  • 简介:人体会用独特的方式告诉你有没有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可以来自于鸡蛋、瘦肉、鱼、坚果、乳制品和含有蛋白质的蔬菜,它们能构建肌肉和促进整体健康。本文盘点了蛋白质摄入不够时的七种迹象。

  • 标签: 蛋白质 体知 整体健康 乳制品 肌肉 坚果
  • 简介:分析了身体活动对肌腱细胞外基质更新的影响。血流量、需氧量、胶原合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平随机械负荷增加。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转录,尤其是翻译后修饰在运动后增强。训练导致胶原蛋白周转的持续增加,相反,静止明显降低胶原更新。这些变化修改了组织的力学特性及结构特征。肌腱受力造成周围间质中生长因子的显著增加,这可能导致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增加。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训练引起的肌腱抗阻能力和耐受力增强。

  • 标签: 运动训练 细胞外基质 力争l生能 结缔组织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肌糖原状态下运动诱导肌源白细胞介素6(Interukin-6,IL-6)表达及蛋白释放与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Transport4,GLUT4)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特定的运动方案和饮食方案造成大鼠在运动前体内肌糖原含量不同,再观察定量负荷跑台运动后肌源IL-6表达及释放与葡萄糖转运体GLUT4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血清IL-6浓度在运动30min后显著增加,运动120min后达到峰值,运动后逐渐降低;骨骼肌IL-6mRNA在运动120min后显著增加,运动后3-6h继续增加至峰值;骨骼肌GLUT4mRNA在运动时并未增加,而在运动后3h开始增加,运动后6h达到峰值。上述三个指标在低肌糖原组的增加与正常糖原组相比更加显著。结论:低肌糖原含量可以促进运动中IL-6的释放及运动后恢复期IL-6和GLUT4的基因表达;运动导致恢复期GLUT4基因表达的增加很有可能与肌源IL-6的表达及IL-6的自分泌作用有关。

  • 标签: 运动内分泌 肌糖原 运动 肌源性IL-6 GLUT4mRNA
  • 简介:受试者为游泳项目的长距离组男子运动员,在一个五周的中等周期的训练中,研究其转铁蛋白受体(sTfR)、铁蛋白(SF)、肌酸激酶(CK)、血红蛋白(Hb)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研究发现:受试者的Hb出现显著降低的情况,SF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升高,sTfR在训练周期中有伴随Hb降低而降低的趋势,但只有在大负荷训练周后与训练前相比有显著;SF与sTfR呈负相关,运动员的SF与CK有较高的相关,Hb与sTfR呈正相关。表明在这一中等周期训练中,sTfR能够反映Hb的变化,SF与sTfR呈负相关。

  • 标签: 周期训练 血红蛋白 转铁蛋白受体 铁蛋白 相关性
  • 简介:9月9日,在由美国乳品出口协会举办的“品味乳营养,体味优生活——2010年美国乳清蛋白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运动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博士针对现今大众所关注的运动恢复、蛋白质摄入等焦点话题给出了专业建议。

  • 标签: 乳清蛋白 美国 媒体 运动恢复 2010年 医学研究所
  • 简介:衰老的机制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的理论解释,许多研究表明衰老与HSP70的关系密切.论文对HSP70与衰老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着重探讨了运动诱导的HSP70对衰老机体的作用,以期为运动延缓衰老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衰老 HSP70 运动
  • 简介:通过测试1993年广州体育舞蹈大赛中的15对不同年龄组参赛选手赛后血乳酸、尿蛋白的变化,探讨体育舞蹈对人体身体机能的影响,为体育舞蹈的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 标签: 体育舞蹈 血乳酸 尿蛋白
  • 简介:为了探寻营养补充对运动低血色素大鼠铜蓝蛋白与铁代谢指标变化的规律,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跑台作为运动方式建立运动低血色素大鼠模型,并对大鼠进行营养干预,对其血清、组织中的铜蓝蛋白以及铁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导致运动低血色素大鼠血清铜蓝蛋白、转铁蛋白明显上升,铁蛋白明显下降,而且与血清铁浓度具有较高的相关,说明血清铜蓝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可以反映机体铁代谢情况;运动训练导致运动低血色素大鼠组织铜蓝蛋白含量与血清铜蓝蛋白变化不一致;营养补剂的干预显著降低了运动低血色素大鼠血清铜蓝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提高了血清铁及铁蛋白含量,表明抗贫血铁制剂复合营养补剂对提高大鼠铁贮备和维持大鼠铁代谢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营养补充 血色素 运动性 铁代谢 血清铁 大鼠
  • 简介:通过测试及多数资料报道,血乳酸和尿蛋白有同等的重要意义。本文以大量的实验测试数据为依据,论证两者在运动实践中的相关关系。1资料来源及测试对象资料来源:本文资料取材于国家速滑队近四年中的运动员比赛和训练负荷后血乳酸与尿蛋白同步测试结果(比赛有国内锦标赛、中日对抗赛、测验赛;训练分陆地训练和冰上训练)。

  • 标签: 速滑运动员 血乳酸浓度 尿蛋白 运动训练 相关分析 训练负荷
  • 简介:肌球蛋白是骨骼肌细胞重要的结构和功能蛋白,主要由两条重链(MyosinHeavyChain,MHC)和两对轻链(MyosinLightChin,MLC)组成。其中MHC在肌肉细胞中表达有多种同功异构型(Isofonn),同功型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和骨骼肌的收缩性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在不同运动形式的影响下同功型之间会相互转化。肌球蛋白MHC合成的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下降,而运动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这种变化。神经及内分泌在运动对肌球蛋白MHC基因表达影响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 标签: 骨骼肌 肌球蛋白重链 基因表达 运动训练
  • 简介:乳酸是运动过程中糖酵解的产物,乳酸的消除通过多种途径的乳酸穿梭得以完成,乳酸穿梭是在单羧酸转运蛋白的帮助下进行的乳酸跨膜运输,有助于乳酸的消除.研究发现运动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MCT1和MCT4,主要对MCTs的结构、功能、分布、调控以及抑制剂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MCT1和MCT4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对乳酸代谢调控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单羧酸转运蛋白 乳酸 运动 糖酵解
  • 简介:通过对我院羽毛球队在训练和比赛中血乳酸、尿蛋白、心率等理化指标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球比赛中起决定作用的积极运动时间是以无氧供能为主,短时间高强度并结合专项技术的训练手段能有效提高无氧供能能力。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羽毛球比赛,在训练中要侧重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科学安排训练手段,提高训练课的运动密度。

  • 标签: 心率 血乳酸 尿蛋白 负荷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负重抗阻训练对老年大鼠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含量和AMPK含量的影响.方法:以40只健康18月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安静组、0%、30%、50%、70%最大负重组进行跑台抗阻训练,坡度35°,跑速15m/min,隔天一次,共8周.记录大鼠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变化,用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大鼠股四头肌总蛋白含量和AMPK含量.结果:(1)与安静组和0%最大负重训练组相比,70%最大负重组大鼠体重出现了显著下降(P<0.01);(2)与安静组相比,30%和50%最大负重训练组的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含量升高具有差异性(P<0.05);与0%最大负重训练组相比,30%最大负重训练组的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含量升高具有差异性(P<0.05);(3)与安静组和0%最大负重训练组相比,30%和50%最大负重训练组的股四头肌AMPK含量升高具有差异性(P<0.01).结论:8周不同负重量抗阻训练可提高老年大鼠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和AMPK的含量,且30%和50%最大负重量抗阻训练的效果更为明显,而运动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及降解的调控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具体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骨骼肌减少症 抗阻训练 衰老 股四头肌 总蛋白质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