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肌球蛋白是骨骼肌细胞重要的结构和功能蛋白,主要由两条(MyosinHeavyChain,MHC)和两对轻(MyosinLightChin,MLC)组成。其中MHC在肌肉细胞中表达有多种同功异构型(Isofonn),同功型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和骨骼肌的收缩性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在不同运动形式的影响下同功型之间会相互转化。肌球蛋白MHC合成的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下降,而运动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这种变化。神经及内分泌在运动对肌球蛋白MHC基因表达影响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 标签: 骨骼肌 肌球蛋白重链 基因表达 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肌肉肌球蛋白(Nonmusclemyosinheavychain9,MYH9)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YH9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株LO2中的MYH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YH9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3%(38/6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41.67%(25/60),P<0.05;MYH9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对量(1.078±0.130)较癌旁组织(0.775±0.111)明显增高,P<0.05;MYH9蛋白在SMMC-7721及HepG2细胞株中的表达相对量(分别为1.627±0.107、1.317±0.095)均明显高于LO2(0.925±0.060,P<0.05)。MYH9蛋白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Edmondson分级及TMN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AFP及HBsAg无关,P>0.05。结论MYH9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可能为肝癌的治疗带来一个新的方向。

  • 标签: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 肝细胞肝癌 NMⅡA
  • 简介:T3除了增加V1肌球蛋白异构体,V3肌球蛋白异构体的表达使得心脏降低收缩耗能,V1肌球蛋白异构体和SERCA2泵数量增加导致甲亢时心脏ATP消耗明显增加

  • 标签: 心脏功能 肌球蛋白心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应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和肌球蛋白9(myosin heavy chain 9,MYH9)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3例食管鳞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RF和MYH9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RF和MYH9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R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48%(48/1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6.25%(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7,P<0.05);MYH9的阳性表达率为57.52%(65/1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5.00%(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1,P<0.05)。SRF和MYH9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MN分期关系密切(P均<0.05);SRF与MYH9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0.521,P<0.05)。SRF和MYH9双阴性表达组、SRF和MYH9单阳性表达组、SRF和MYH9双阳性表达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20、12个月,双阴性、单阳性表达组与双阳性表达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43.855、17.799,P均<0.001),双阴性与单阳性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7,P=0.095)。结论SRF和MYH9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SRF和MYH9双阳性表达患者预后不佳。

  • 标签: 食管鳞癌 肌球蛋白重链9 血清应答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 简介: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致病基因突变导致同一位点氨基酸不同改变的临床表型变化特点,为遗传型-表型关系研究积累数据。方法在529例HCM患者以及307名健康对照者中进行β-肌球蛋白基因(MYH7)目标区域靶向捕获再测序筛查,发现的基因变异性Sanger法测序验证。结果在1例HCM患者中首次发现MYH7基因29号外显子第4145位碱基由G转换为A,结果导致1382位的精氨酸(Arg,R)转变为谷氨酰胺(Gln,Q),另1例HCM患者,29号外显子第4144位碱基由C转换为T,结果导致1382位的精氨酸(Arg,R)转变为色氨酸(Trp,W),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1382位表达为精氨酸(Arg,R)。MYH71382位氨基酸发生改变的两例HCM患者临床表型均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且均在住院期间接受了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长期随访预后良好。结论首次在中国人HCM患者中发现MYH7基因Arg1382Gln突变,该位点氨基酸发生不同改变后具有相似的临床表型,表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效果好提示一旦发现该位点基因突变就有可能实现临床表型预测。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基因突变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 临床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499(miR-499)调节α型和β型肌球蛋白(α-MHC、β-MHC)基因轴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MD)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PBS组)、脂多糖(LPS)致SMD模型组(LPS组)、miR-499激动剂预处理组(agomir+LPS组)和miR-499抑制剂预处理组(antagomir+LPS组),每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LPS 10 mg/kg制备SMD大鼠模型;PBS组腹腔注射等量PBS。两个预处理组分别于制模前连续3 d经尾静脉注射agomir 30 mg/kg或antagomir 80 mg/kg,每日1次;PBS组和LPS组不给予预处理。注射LPS 5 h后检测超声心动图,并记录相关指标;在注射LPS 6 h后取左心房血和心肌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血浆和心肌组织中miR-499的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α-MHC、β-MHC的蛋白表达;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浆心力衰竭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与PBS组比较,LPS刺激后大鼠出现精神萎靡,血浆和心肌组织中miR-499表达下调,且心肌组织中α-MHC表达显著下调、β-MHC表达显著上调,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和心率(HR)分别下降了49.1%、59.2%、48.8%、39.4%、15.9%,且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表明LPS能诱导大鼠心功能障碍。与LPS组相比,给予agomir预处理过表达miR-499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鼠心功能改善,表现为LVEF、LVFS显著升高〔LVEF:0.662±0.020比0.323±0.024,LVFS:(36.16±1.43)%比(20.20±1.32)%,均P<0.01〕;同时大鼠心肌组织中β-MHC/α-MHC失调被逆转,β-MHC蛋白表达显著下调(β-MHC/GAPDH:0.74±0.04比2.97±0.34,P<0.01),α-MHC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α-MHC/GAPDH:1.59±0.05比0.74±0.14,P<0.01),且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ng/L:114.49±6.85比334.13±4.36,P<0.01)。而给予antagomir预处理抑制miR-499表达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鼠心功能被显著抑制,表现为LVEF、LVFS较LPS组显著下降〔LVEF:0.297±0.021比0.323±0.024,LVFS:(19.38±1.52)%比(21.20±1.32)%,均P<0.01〕;同时大鼠心肌组织中α-MHC蛋白表达显著下调(α-MHC/GAPDH:0.63±0.03比0.74±0.14,P<0.01),β-MHC蛋白表达显著上调(β-MHC/GAPDH:3.03±0.47比2.97±0.34,P<0.01),且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ng/L:373.91±4.23比334.13±4.36,P<0.05)。结论miR-499能通过调节SMD大鼠心肌组织中α-MHC、β-MHC的表达水平,改善脓毒症引起的心功能障碍;靶向调节miR-499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SMD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微小RNA-499 脓毒症 心功能障碍 α型肌球蛋白重链 β型肌球蛋白重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可变区(IGHV)基因的变异状态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初诊的44例WM患者的血液和/或骨髓样本,通过直接测序确定主克隆并进行免疫球蛋白(IGH)基因的序列分析,描述WM患者IGHV-IGHD-IGHJ基因的使用特征。结果在44例患者中,IGHV3基因家族的使用率最高,该结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的数据相似,主要使用的片段为IGHV3-23(20.45% vs. 15.44%)及IGHV3-74(11.36% vs. 7.35%),其次为IGHV4基因家族(15.91% vs. 24.26%)。但使用IGHV4家族与预后无相关性。以98%作为IGHV变异状态的截断值,仅5例患者IGHV无变异,且与预后无相关性。根据X-tile分析,选择将92.6%作为WM患者IGHV变异状态的截断值,26例(59.1%)IGHV无变异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P<0.05),无进展生存期(P<0.05)及OS(P<0.05)与IGHV变异组相比均显著缩短。结论患者IGHV-IGHD-IGHJ的使用特征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的数据相似,但使用IGHV4家族与预后无相关性。此外,98%可能并不适用于区分WM患者的IGHV变异状态。

  • 标签: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基因变异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预后
  • 简介:摘要非肌肉肌球蛋白ⅡA(NMⅡA)是肌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NMⅡA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参与肿瘤细胞黏附、迁移、细胞分裂、血管生成等多种病理活动。近年研究结果表明,NMⅡA在多种不同肿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文章就NMⅡ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A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不仅参与正常肌小节和肌丝的组装,稳定肌小节的结构,而且通过磷酸化等调节横桥循环参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包括.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是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其中编码cMYBPC的基因是肥厚型心肌病的最为常见的致病基因之一,本文就cMYBPC以及编码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致病基因型、表型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oA/Rho激酶1(ROCK1)下调抑制肌球蛋白(MLC)磷酸化在主动脉夹层(AD)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正常(NA)和AD主动脉原代平滑肌细胞(SMC)中RhoA/ROCK1的表达与MLC的磷酸化程度。免疫荧光观察SMC中MLC磷酸化程度和结构。β-氨基丙腈(BAPN)联合应用ROCK1抑制剂Fasudil,验证RhoA/ROCK1下调在AD形成中的作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NA组和AD组年龄(t=-1.439,P>0.05)、性别(χ2=0.9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高血压患者多于正常组(χ2=5.562,P<0.05)。AD主动脉SMC中RhoA(NA:42 782±31 339,AD:6 975±3 130,t=2.585,P<0.05)和ROCK1表达下调(NA:64 626±38 822,AD:13 851±961,t=2.977,P<0.05),MLC磷酸化减少(NA:230 193±27 749,AD:51 142±48 151,t=6.561,P<0.01)。免疫荧光显示AD组SMC和Fasudil处理的SMC中MLC磷酸化降低,结构受损。Fasudil联合BAPN的夹层形成率(100%)高于BAPN的夹层形成率(50%,χ2=22.780,P<0.01)。结论RhoA/ROCK1下调抑制MLC磷酸化促进了AD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RhoA Rho激酶1 肌球蛋白轻链
  • 简介:目的研究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联系。方法利用靶向捕获加二代测序,对1个HCM家系的先证者进行26个致病基因的筛查。二代测序发现的突变,利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进行验证,并对家族中其他成员进行该突变位点的筛查,并分析其临床表型特点。结果遗传筛查发现先证者携带β肌球蛋白基因(MYH7).c.1172A〉C(Asn391Thr)突变,该突变位于MYH7基因第12号外显子,导致β肌球蛋白的第391位氨基酸残基由天冬酰胺变为苏氨酸。该家系中接受调查的22例对象中8例携带MYH7基因Asn391Thr突变,其中6例患者均携带该突变,突变与疾病呈共分离,且在307名对照者中没有检出。携带者中有3例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胸痛、黑噱等心功能不全表现,所有患者发病年龄均小于40岁,其中Ⅱ9小于8岁(见图1)。家系中有4人早逝(〈50岁),其中3人确诊为HCM。结论MYH7基因Asn391Thr错义突变为HCM的一个恶性致病突变,携带该突变的患者应进行较积极的治疗和猝死预防。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Β肌球蛋白重链 Asn391Thr 基因型一表型联系
  • 简介:一般认为,高质量加工肉的结合特性来自于可溶性肌原纤维蛋白质的变性和蛋白质凝胶网络形成。这种凝胶网络在决定肉制品的黏性特点和质地,及对水、脂肪及其它组分的保持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肌原纤维中主要的收缩蛋白质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加热会形成凝胶,这种凝胶展示了与肌肉食品系统有关的许多流变学特性。

  • 标签: 肌球蛋白分子 凝胶 热诱导 肉制品 负染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G416S突变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特点。方法在100例HCM患者中对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分析携带基因突变患者的表型特点。结果在一例患者中发现MYBPC3第8697G〉A基因突变,该突变位于外显子15,造成了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第416位的甘氯酸转变成丝氨酸(G416S),该位置位于保守区。患者65岁时出现活动后胸痛不适,无高危因素。结论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G416S错义突变能够导致HCM,携带该突变的患者表型轻、预后好。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G416S错义突变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可变区(IgHV)突变和未突变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266例行IgHV基因检测的CLL初诊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IgHV基因突变状态、基因片段的使用特征;对突变与未突变患者的免疫表型、基因突变筛查、染色体核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患者男性172例,女性94例,中位年龄67岁(20~82岁)。(1)IgHV突变患者比例高于IgHV未突变患者(69.2%∶30.8%)。(2)VH家族以及基因片段的使用均存在明显的偏颇性:VH3家族(142/266,53.4%)、VH4家族(75/266,28.2%)和VH1家族(34/266,12.8%)的发生率总和约为95.0%;具体到基因片段,使用VH4-34(26/266,9.8%)、VH3-23(25/266,9.4%)、VH3-7(24/266,9.0%)、VH4-39(16/266,6.0%)的比例总和约为35.0%,其中VH3-20片段和VH3-49片段仅发生于IgHV未突变患者(P<0.05)。(3)IgHV未突变患者中CD38(26.3%∶3.0%)和CD79b(71.1%∶45.5%),以及11q缺失(25.5%∶5.3%)检出率较高,IgHV突变患者中单独的第12号染色体三体(37.9%∶5.6%)常见(P<0.05)。MYD88为IgHV突变患者的主要突变基因之一,而ATM在IgHV未突变患者突变率最高。结论CLL患者IgHV基因具有独特的表达特点,突变和未突变CLL患者的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检查结果具有一定规律。

  • 标签: 免疫球蛋白重链 遗传学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肌球蛋白2(TPM2)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自2015年起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经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明确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3例,即夹层组,在手术中剪取患者的主动脉壁组织。选取心脏移植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取其正常主动脉壁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性纤维EVG染色观察两组的主动脉壁结构和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标本中TPM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样本中TPM2蛋白表达水平和亚细胞定位,采用image J软件采集图片上深染的各个点的积分光密度值(IOD),计算平均密度(%,IOD/目标分布区域的面积)。结果HE染色及EVG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夹层组患者的主动脉壁中层退变,弹力纤维断裂、胶原纤维沉积。PCR结果显示夹层组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TPM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显示夹层组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TPM2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平均密度为(9.73±1.20)%比(0.11±0.04)%,P<0.05],且TPM2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TPM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偏高,提示TPM2可能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原肌球蛋白2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插入突变的特点。方法在100例HCM患者中对MYBPC3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对突变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分析其表型特点。结果在一先证者及其一个家系成员中发现一个位于外显子29的五核苷酸插入突变(18115-18116ins-GCAGG),序列分析发现1032位缬氨酸后发生了移码突变(p.Vall032fs),造成先证者60岁发病,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室间隔重度不对称性心肌肥厚(35mm)。结论插入突变是MYBPC3基因突变的特点,18115-18116insGCAGG导致的HCM表型发病晚,心肌肥厚程度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插入突变 表型
  • 简介:已知平滑肌肌球蛋白亚型在PBOO的膀胱中发生改变。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PBOO过程中膀胱顶部比膀胱底部及其他区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而且在PBOO白兔中逼尿肌的收缩力存在着区域差异。因此作者推测PB00诱导的平滑肌肌球蛋白亚型的改变可能存在着区域差异。研究者构建了标准新西兰白兔PBOO模型,分别从失代偿的膀胱及假手术组的膀胱的9个部位切取逼尿肌样本,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肌球蛋白亚型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时测量肌条在氨甲酰甲胆碱及氯化钾处理后的收缩力。结果发现假手术组来源的不同部位的肌条,其肌球蛋白亚型的表达全部一致,并且都只表达SM—B亚型;然而在PBOO组中,膀胱顶部表达70%的SM—B和30%的SM—A亚型,而基底部则表达35%的SM—B和65%的SM—A亚型。与之相对应,膀胱顶部SM-B蛋白表达水平是底部的2倍。而且区域SM-B表达水平的差异与肌条收缩力显著相关。因此,PBOO平滑肌肌球蛋白亚型的改变存在区域差异,可能与PBOO白兔不同部位逼尿肌的收缩力不同有关。

  • 标签: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 区域差异 肌球蛋白 平滑肌 亚型表达 BLOTTING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球蛋白10(Myo 10)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核因子-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生长因子(M-CSF)诱导RAW264.7细胞(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向破骨细胞分化,随机分为抗Myo 10组和对照组。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鉴定并定量TRAP+破骨样细胞的数量。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特异性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Myo 10 KO组和对照组,通过组织学染色苏木精-伊红(HE)和MicroCT评估Myo 10抑制对骨量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TRAP染色显示Myo 10抑制将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效率,TRAP+破骨细胞的数量在抗Myo 10组为(65.6±8.4)个,高于对照组的(41.3±6.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3,P<0.05);RT-PCR结果提示Myo 10抑制反而提高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及组织蛋白酶K(CtsK)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表达值的(2.2±0.3)、(1.9±0.2)和(1.5±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0、6.086、3.602,P<0.05);在体实验则提示Myo 10抑制后将增强骨吸收功能,出现骨质疏松样改变。结论Myo 10的抑制能促进NFATc1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导致骨量减少。

  • 标签: Myo 10 破骨细胞 小干扰RNA MicroCT 骨吸收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Cardiacmyosinbindingproteinc,MYBPC3)18443A/G多态对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临床表型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100例无血缘关系的HCM病人,12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研究对照.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对MYB-PC318443A/G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携带MYBPC318443GG基因型的HCM患者肥厚心肌的厚度(24.3±7.3)mm大于携带AG基因型(20.0±5.3)mm(P<0.01)和AA基因型(17.4±2.8)mm(P<0.01)的HCM患者.未发现该多态与发病年龄、晕厥、心电图变化、左室舒张末平均内径、左房舒张末平均内径、收缩期二尖瓣叶前向运动等其他临床表型相关.结论MYBPC3不仅是HCM的主要致病基因,而且可能是影响心肌肥厚程度的修饰基因.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多态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白蛋白球蛋白测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临床检测。结论白蛋白(Albumin,ALB)相对分子质量为66300,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结合和转运蛋白,为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占血浆中蛋白的40%~60%。半衰期l5~19d,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通过肝静脉进入循环。合成的白蛋白从细胞内被分泌到细胞间质,再通过淋巴管重新被回输,每天的循环量约为蛋白质合成量的l0倍。

  • 标签: 白蛋白 球蛋白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