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正>修辞活动是信息流通、感情交流的一种社会心理行为。它主要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但是其中也有潜意识的因素在起作用。在信息的编码过程中,说写者的潜意识是不可忽视的。在解码的时候,听读者的潜意识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潜意识在修辞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很值得注意的,应当加以研究的。潜意识常会干扰自觉的编码活动,导致口误或手误.一个教师走上课堂时对学生说:"好,现在下课了!"一个人在上午十一时对他人说:"走,吃晚饭去!"这些编码错误都应当到潜意识中去找原因。潜意识不仅会造成各种口误,而且会造成各种手误:误写错误,排版错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这就是成语"郢书燕读"的由来。郢人的这一编码差错并不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而是潜意识干扰编码的结果。在茅盾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中:(原句)但当这两点绿光照又往下一沉的当儿。(53页)把"绿光"书写为,或排版为"绿光照",即把

  • 标签: 潜意识修辞
  • 简介:体例是辞书的编写规范和格式。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体例就是辞书编纂的规矩。它是保证辞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辞书编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体例所规定的种种要求,而是由作者、编辑在编纂工作中各行其事,那不管是什么人都绝对编不好辞书。因此,作为一名辞书编辑,在辞书编纂的全过程中一定要牢固地树立起体例意识

  • 标签: 辞书编辑 意识 辞书编纂 编写规范 必要条件 辞书质量
  • 简介:荀子《正名》折射出原初语言认知意识——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认知的结果,语言是认知的工具和手段,或者说,语言成为“认知的窗口”。

  • 标签: 苟子 《正名》 语言认知
  • 简介:读了李海民同志的文章《涌列——一种修辞新格新探》(见《修辞学习》1990年第1期),我有些自己的看法,提出来求教诸位。李海民同志称“把众多的人物、事象排列一起,织成了超常规的并列”为“一种新颖的修辞方法”,“姑且称之为‘涌列’”。他列举了王蒙的《海的梦》、《布礼》,刘心武的《银河》等一些作品为例,证明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李海珉同志所说的并非什么“新颖的修辞方法”,其实这是一种早已出现的创作方法,是意识流的创作方法。意识流,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及后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盛行于本世纪二十一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吧。”

  • 标签: 意识流 同志 李海 《修辞学习》 创作方法 修辞方法
  • 简介:《红高梁》的文学语言能独树一帜,最引入注目的一点就是作者莫言在对下意识心理活动的描写上,充分调动了第一性感觉的魅力。从而使作品显得特别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感,形成了一和可始的、艨胧的、神秘的、立体的语言风格。

  • 标签: 《红高梁》 心理描写 下意识 语言分析 力量 感性
  • 简介:<正>近读姚亚平教授的新著《当代中国修辞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版),我们欣喜地发现,该书对当代中国修辞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反思和大胆的理性探索,在众多修辞学著作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一、独特新颖的著述体例姚亚平先生提出要科学区分“修辞学的结构”和“修辞的结构”,他在该书中指出:80年代,我国修辞学大力开展“修辞学的结构”研究,注重学科的体系编织,促进了修辞学的科学化进程;但是,在“修辞的结构”方面,却有更多的研究工作有待开展。因此,姚亚

  • 标签: 修辞学 理性探索 发展观念 当代中国 问题意识 汉语修辞
  • 简介:中国实施UNL工程鲁川什么是UNL工程?现有的INTERNET网以英语为主导语言。如何在网上为联合国成员国提供一个多语种通讯环境,使非英语国家能共享全球化的信息服务,这是联合国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1995年12月由联合国大学高级研究所(TheUnit...

  • 标签: 双向转换系统 本地语 中文信息处理 技术路线 联合国大学 智能研究
  • 简介:<正>电子计算机编纂工程的目标象《大牛津》这样的工具书,必须经常更新和修订才能跟上语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就解决这一问题而言,继续出版更多《补编》的做法是不能满足需

  • 标签: 电子计算机 新牛津 英语词典 资料库 编纂 结构分析
  • 简介: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一、“繁→简→繁”转换实验;二、统计数据和疑难字集;三、“繁2≠繁1”类析;四、讨论和建议。二、三部分是本文的重心所在,其中1924字“简繁转换疑难字集”及相关的分析研究,对提高电子文本“繁→简→繁”转换的可靠性、保真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电子文本 古籍 简体 繁体 特字 转换
  • 简介:本文着重论述修订再版的现实需要性和新版编纂的指导方针.文章指出,新版充分展现了首都的风貌,浓缩古城的精华.编纂新版要求达到全书内容的可信、可读和可查.本文还论述了作为地域性百科全书,与地方志性质的差别和互补作用,说明了第一、二版间的差别所在,并提到不设人物条目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 标签: 《北京百科全书》 地域性 人物条目 优秀文化 可读性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