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说文解字·牙部》云:“牙,牡齿也。象牙上下交错之形。凡牙之属皆从牙。”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中指出:“‘壮’各本伪作‘牡’,今篇、韵皆伪。”据查,将“牙”解作“牡齿”的《说文》版本以及古籍确实不在少数。如二徐本《说文解字》、《玉篇》、《广韵》,《集韵》、《类篇》等都如此,就连朱子注毛诗也不例外。可是段氏认为“唯《九经字样》不误”,于是便以此为根据,将“牡”字改为“壮”字。

  • 标签: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玉篇 广韵 九经 古籍
  • 简介:敌"是一个近代汉语词语,检索现有资料,最早出现在元曲中,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第二折:"见那厮手慌脚乱紧收拾,被我先藏在香罗袖儿里。是好哥哥和我做敌,咱两个官司有商议。休提!休提!哥哥撇下的手帕是阿谁的?”

  • 标签: 前锋 汉语词语 关汉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14种语言的“”义词的语义引申的对比发现,作名词的“”分别从“和头有共现性”(转喻)、“和头有空间相似性”(隐喻)两个角度引申。“和头有共现性”可以分别转指“”的长度或形状、“”的功能、“”外在的组成部分、“”所属的整体“人”。“和头有空间相似性”引申出以下蕴涵共性:头部〉上端、前端〉首脑/认知凸显的一端/事情的起点或终点〉物品的残余部分。作词缀(如“有什么吃头儿”)、表示时间在先(如“头年”)、表示物品的残余部分(如“铅笔头”)是汉语独有的用法。汉语的“”经历了“身体——空间——时间”三个域的语义扩展。

  • 标签: 共词化 词汇类型学 语义地图 转喻 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