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莫里斯推动了用思想的发展,用学分支的提出是他用思想的集中表现,话语类型的划分则是他用思想的具体运用。莫里斯结合符号意指方式和符号用途两个维度将常用语篇分为16种类型。基于行为学符号理论,他的这一区分不仅虑及符号与对象、符号与符号,更关注了符号与其使用者的关系,是他用思想的具体运用。符号的起源、用途与效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符号的充分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等问题也同时得到了关注。将符号使用纳入符号学研究,突破仅从形和义方面对符号意义的考察,突出符号解释者在符号意义过程中的作用,使符号学处于开放的系统中,必将进一步促进符号学的繁荣发展。

  • 标签: 莫里斯 符用思想 话语类型 符号意指方式 符号用途
  • 简介:文本的码具有强编码或弱编码的不同类型。码的这种特征与"物-符号"的二级特征相联系,当码偏向于强编码时,文本的性质偏向于符号性,具有符号表意的片面特征;当码偏向于弱编码时,文本的性质偏向于事物,在认知中类似于对事物的多维度探索,从而使文本阐释得出不同层面的意义。《周易》的文本阐释以观物取象为特点,卦画、卦辞与《易传》等系统都与"象"的建构密切相关。通过《周易》的取象思维,可以深入发掘《周易》作为弱编码文本在阐释中获取多重意义的认知过程,进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表意特点。

  • 标签: 《周易》 符号 取象 弱编码
  • 简介:考察《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1019条酒类语词,发现它们作为语象符号,可以运用广义修辞学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解读。因为"酒"由表示液体物质的语义泛化扩张到超物质层面的语义,承载了创造主体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意识,融入了社会精神文化,建构起独具特色的修辞阐释空间。本文据此通过剖析这1019条酒类语的丰富语义蕴含,着重阐释凝定在这些语义蕴含中的颂酒和贬酒两个修辞场,并揭示其主要成因。

  • 标签: 语符 修辞场 成因
  • 简介:中国古代文人,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人,喜欢在画作上题诗。作为一种艺术传统,中国文人画一直追求画与诗的完美结合。这样,在同一张画纸上,诗与画便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中国画和中国诗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意义,因此,分开来看,二者都很难阐释或者翻译。中国传统文人画则不然,它不但为画家提供了阐释自己作品的舞台,也给鉴赏者提供了理解画家创作意图的可能。文人画中这种诗一画相互阐释、互为翻译的现象被罗曼·雅各布森定义为"际翻译"。翁贝托·艾柯在他的翻译理论中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现象,他的理论也被视作对雅各布森际翻译论的发展和补充。基于对阐释的拓扑学分类,艾柯详细阐述了际翻译中存在的五个显著特点。本文旨在阐明这五个特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诗-画互译中体现出来,同时指出诗-画互译这种独特的际翻译现象中存在的其他特性。

  • 标签: 符际翻译 传统文人画 诗-画互译 阐释
  • 简介:《大广益会篇》又称广益本《篇》,是宋代官修的一部重要字书,在辞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收录了大量形、音、义有问题及来源不明的字,给后人识读造成了困难。文章在对《篇》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及辞书学知识,根据汉字俗写变易规律,结合具体文献用字,以形、音、义为线索,对广益本《篇》中的13个疑难字进行了考辨。

  • 标签: 《玉篇》 疑难字 考辨
  • 简介:在网络科技高度发展的伊托邦时代,港台作家善于化用新奇的虚拟赛博网络空间元素,再现伊托邦、乌托邦、恶托邦交织的E时代想象,创造新时代文学新码。新生代及中生代作家们的创作印着强烈的代际符号,他们发明了杂唛时代的新人学,为21世纪文学开创了一条新的想象之路。

  • 标签: 伊托邦 恶托邦 赛博空间 新符码 新人学
  • 简介:篇》存有不少疑难字。《篇》不少新增的来源不明的字可见于佛典。当这些字有了具体的用例后,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些字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它们存在的价值。

  • 标签: 《玉篇》 疑难字 例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搢是有清一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仿《尔雅》体例,“取字体之假借通用者,依韵编次”而成《别雅》,不仅在收录内容和体例上是对《尔雅》一类雅书的补充和拓展,而且在文字、音韵的研究方面也具有一定价值。《别雅》在中国“雅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别雅》 吴玉搢 成就 不足
  • 简介:<正>一引论原本《篇》的反切是研究南北朝时期江南语音的重要资料。目前国内还没见到对原本《篇》的反切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周祖谟先生曾据日本《篆隶万象名义》一书归纳出原本《篇》音系,这是对《篇》研究的一大贡献。不过由于《名义》一书材料的种种缺憾,也有人对周先生的结论持怀疑态度。孰是孰非,参考原本《篇》的反切,当更容易作出正确判断。

  • 标签: 玉篇 广韵 反切 残卷 声类 舌上音
  • 简介:历史叙述在我们的文化记忆、艺术与身份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者与读者用际空间,利用社会文化语境、文化记忆和回忆行为(包括他们的个人文化记忆)去创造或阐释文本的意义。"纠缠的记忆"是指这一空间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不同的现象,并将不同时空语境下的历史叙述连接起来。本文首先分析不同的时间(包括历史的、现在的、神话的、和虚构的)与空间的(包括地理的、神话的与虚构的)建构如何在历史与神话叙述中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叙述如何影响集体文化记忆和身份。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集体和个人文化记忆如何被卷入历史、神话叙述以及当代文化。本文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研究爱沙尼亚和芬兰的文学作品来分析该类叙述中的符号间性机制。索菲·奥克萨宁的小说《清洗》再现了爱沙尼亚二战后的历史事件,安东·汉森·塔姆瑟尔的戏剧《朱迪思》用一种新的方式重释了《旧约》中朱迪思的故事,将朱迪思的故事与萨洛米的故事以及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话语联系起来。本文最后一部分分析了几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叙述意义和主题在爱沙尼亚的文化中,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语境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标签: 纠缠的记忆 历史叙述 神话叙述 文化身份 当代文学 爱沙尼亚文学
  • 简介:品牌命名活动似乎是命名者的一种主观意志行为,换言之,选择什么样的符号命名品牌完全是由命名者的主观意图所决定的。尽管命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活动,但是任何一个命名者都不会随意地去选择一个语言符号去命名品牌,而是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才能选择。

  • 标签: 品牌名称 理据性 语言符号 意志行为 品牌命名 主观意图
  • 简介: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晚期资本主义从早期物质匮乏的生产主义时代走向了物质丰裕的消费主义时代,如何刺激消费以缓解频发的经济危机,成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借助符号学思想和媒介力量,鲍德里亚建构了一套刺激消费欲望,缓解社会危机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而将社会的阶级矛盾转向了对商品的符号价值追求.这种转变不仅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反而使人们陷入了不幸的异化境地和生态危机之中.毫无疑问,理解鲍德里亚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建设价值和理论启示意义.

  • 标签: 消费社会 符号价值 异化 符码统治
  • 简介:宋礼部尚书王应辟私修类书《海》二百卷,至元代才有《海》庆元路儒学新刊行于世。历元明至清,《海》有诸多印本。查诸刊本序或出版前言,皆记:《海》庆元路刊本刻成时间在“至元六年”。据此,“《海》庆元路刊本成书时间在至元六年”较可信。然而元代先后有两帝(世祖和顺帝)曾用年号“至元”,且元世祖和元顺帝又时隔甚远。

  • 标签: 《玉海》 成书时间 刊本 订正 误解 元顺帝
  • 简介: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高中生承担着继承和发扬的重任。可是,在现实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校效率并不高。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禁锢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只有结合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思路才能改变这一尴尬局面。

  • 标签: 古诗词教学 教学现状 诗词特点 改变教学方式
  • 简介: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剖析《红楼梦》叙述中“,,的涵义,以及以“”命名的三位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笔者从叙述者的主体性这一角度来剖析《红楼梦》叙述中的形式问题,并进一步经由形式探索主体意图。本文的理论根据是形式文化论。形式必须被超越,但超越形式的起点必须是首先回到形式本身,经由形式深入内涵。因为表层的文本叙述技巧与策略本身言说着叙述主体的意图。

  • 标签: 符号 叙述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死板枯燥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教育要求和发展,由于我国教育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这也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才能够适应教育的改变,对此,只有构建出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新模式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语文教学变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作以辅助作用和指导作用的教学新模式。本文主要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新模式的策略。

  • 标签: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策略
  • 简介:王船山《识小录引》中云:“故日:‘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者,小也。大可冒,小不可假,故曹丕得言舜禹,冯道可以救人之仁归契丹,唯小者则筋骸不可强,血气不可遏。乃嚣然日:‘恶用此哉?’于是而蚁穴决金堤,星火焚昆冈矣。所甚忧者,小之坠也,几希之绝也。”于是,船山先生在此文里详细地描述了服之仪礼各事。

  • 标签: 美国文化 鲁宾斯坦 服饰 信息 意义 符码
  • 简介:摘要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具有全面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高尚道德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