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笔者在《中学语文报》2003年9月8日第6版刊载的《文学作伴好成长》中写道:“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代被扼杀了心,他就也许一辈子难以写出一句好诗。”最近从某市一所省重点中学回家度假的侄子跟我反唇相讥:“我们老师说,诗歌课文不重要的,考试也不会考。她要我们别去尝试写诗。第一单元的诗歌课文,她上课时只是稍微提一下。”侄子还说他们的老师怎么怎么了得:刚教过高三文科班。我听了大不以为然。只要不迷信,学生信奉老师无可非议,老师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便树立应有的声望,也无可厚非。但这位老师对的蔑视,对学生心的扼杀,对上百个(这位老师任教两个班)刚进入高一的十六七岁的如花如诗的少男少女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使我悲哀。

  • 标签: 中学语文 语文学习 重点中学 语言精炼 文科 会考
  • 简介:艺术作品的肯要前提,就是其完整性。完整的艺术作品。才可谈其主旨的表达.思想意义的深刻,材料的蕴藉.表现的艺术。才可以上升到审美层面上去欣赏。应该说完整性是艺术作品的基础。文学、音乐.绘厕、雕塑乃至于园林.建筑等艺术门类莫不如此。

  • 标签: 艺术作品 艺术门类 蕴藉 欣赏 雕塑 音乐
  • 简介:唐代以后文人,考不上功名,心情抑郁时,往往写下“落第”,以抒发不满情怀。“落第”又称“不第”、“下第”,如:唐公乘亿云:“十上十年皆落第,一家一半已成尘”——十次应试,十年都落选了,在这段时间里,家里的人已死掉了一半。

  • 标签: 落第诗 成尘 长安城 心情 孟郊 李洞
  • 简介:绘画,是一种空间视觉艺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又是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以丰富画的蕴藉。的内容或咏叹画面所表现的意境,或强调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绪,或谈论艺术的天地,或由画面引发一通议论,诚如清代方薰《山野居画论》中所说:“高情

  • 标签: 题画诗 思想情绪 杜甫 苏轼 画意 作品
  • 简介:读《》札记国光红《·周南·苡》三章章四句,语义反复回环:“采采苡,薄言采之。采采苡,薄言有之。采采苡,薄言掇之。采采苡,薄言援之。采采苡,薄言之。采采苡,薄言之。”小序云:“后妃之德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小序误认平民妇女为后妃,非止此一例。但...

  • 标签: 《说文》 逸《诗》 《尔雅》 郁李 唐棣 车前子
  • 简介:读《》解“AABF”张金涛,李山近世出土西周吉器铭文中,数见“”字,如中期器长由铭文“穆王在下”,中期器师事簋“王在”等,“”字含义,今人多以地名释之,如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下,地名。”①又如周法高主偏《金文诂林》所引林洁明说:“《说...

  • 标签: 辟雍 《诗》 《毛传》 文王 “伊” 西周中期
  • 简介:送别在古代,因交通不便,音讯难通,往往一别就是数年,甚至终生不能相见,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的形象写照,因此,有“悲莫悲兮生别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感叹。但也有以旷达处之的,如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豪情叙别,不作儿女态。

  • 标签: 送别 王勃 别离 唐代 现实 形象
  • 简介:现代汉诗可谓形式丰富多彩,最短可以只有一个字(不包括题)。如北岛的名诗《生活》:“网”,以一字引爆读者万千思绪。孔孚的图案《大漠落日》也仅两个字:

  • 标签: 微型诗 现代汉诗 北岛 表达策略 诗题 读者
  • 简介:在古代,妻妾又叫“内人”或“内子”,所以怕老婆就被称为“惧内”。“惧内”作为夫妻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之一,是对传统的“大丈夫主义”的矫枉过正.这种畸型的夫妻关系在历代诗歌中也有反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惧内”。

  • 标签: 胡适 自由婚姻 中宗 柳氏 苏东坡 夫妻关系
  • 简介:中国文明悠久,文化发达,文学繁荣,素有“泱泱诗文大国”之称。但人们在欣赏文人骚客诗文佳作之余,也难免偶遇一两篇臭劣文,产生啼笑皆非的滑稽感。本文拟摭拾古代臭劣文的趣话数则,与同好共赏。

  • 标签: 诗文 文学繁荣 滑稽 文人 古代 欣赏
  • 简介:胡适的《尝试集》,向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是中国新诗、白话的开山之作,是五四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批战绩之一。这种说法初看起来原也无甚大误,然而假若不在“白话”之前加上“现代”或“近代”之类限制词的话,恐怕著有《白话文学史》的胡博士本人都不大敢于首肯,因为白话原是“古已有之”的东西,并非由他首次发明。

  • 标签: 白话诗 《尝试集》 白话文学 东西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新诗
  • 简介:常说生活是一片大海,需要大家划桨,你掌舵,他奋力,同心协力,志同道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这种彼此相助,这种团队精神,是爱心的体现,热心的表现,关心的展现。如今,人们也在划船前行,“要过前滩最险处”,但在物欲横流里,在私欲膨胀中,有人使出了心计.

  • 标签: 团队精神 前滩 私欲 精神家园 思想 死党
  • 简介: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社会,财富始终集中于少数人之手,广大人民群众世世代代都处于贫困状况中。许多诗人也都有过贫穷生活的经历,甚至于一生不得温饱,以苦吟著名的唐代诗人孟郊、贾岛更是因穷而致死。即使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因

  • 标签: 执着追求 诗歌艺术 唐代诗人 封建社会 孟郊 苦吟
  • 简介:慎氏,出生于毗陵(今江苏常州市)一个读书人的家庭,嫁蕲春(今属湖北)严灌夫为妻。结婚后因没有为严家生下一个儿子,被休。慎氏如果回娘家,当然是坐船顺长江东下为便。所走的路线是:蕲春(湖北)——德安(江西)——芜湖(安徽)——南京(江苏)——常州。德安境内有一座

  • 标签: 家庭 芜湖 江东 江苏常州 丈夫 湖北
  • 简介: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是唐诗中一首咏雪名作,一千多年来,深受人们喜爱,但你是否知晓,它曾是一首使得作者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的诗作呢?唐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所以当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形式也是写诗。但是这种用来选拔人才的要求无论内容如何,必须写成五言六韵,共十六句的律体。它严重束缚了考生的手脚,埋没了当时不少经纶满腹的人才。

  • 标签: 科举考试 诗歌创作 选拔人才 五言 主要形式 终南山
  • 简介:要有诗趣,好诗更要有“灵趣”。古人很重诗趣,谓之“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并细加分类:天趣、奇趣、谐趣、机趣、理趣、意趣、胜趣、野人趣、登高临远之趣等等。清代冒寒山有“诗趣须灵”之说。并进一步阐释“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假为真,灵心妙舌,每出人意想之外。此之谓灵趣”。我觉得冒氏只说了一半。之“灵趣”还在于微妙中见不凡.乏味中觅情趣,平常处求奇崛,俗中窥出不俗。

  • 标签: 诗趣 理趣 意趣 登高 寒山 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