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唐代乐部实质上是按雅乐形式组织起来的新俗乐,包括两个类型:宫悬、鼓吹、挽歌属传统类型;十部伎、二部伎、太常四部乐属燕乐类型。後者是在胡乐入华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追溯唐代乐部的来源,可以重建汉唐之间雅乐流动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乐部是礼乐制度的特殊形态。只有按一定组织结合起来的乐工、乐器,才能传承制度化、仪式性的音乐。这种音乐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核心。因此,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其主线是以乐部为条件的传承。

  • 标签: 唐代 乐部 乐工 乐器 传统音乐
  • 简介:胡适的《尝试集》,向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是中国新诗、白话诗的开山之作,是五四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批战绩之一。这种说法初看起来原也无甚大误,然而假若不在“白话诗”之前加上“现代”或“近代”之类限制词的话,恐怕著有《白话文学史》的胡博士本人都不大敢于首肯,因为白话诗原是“古已有之”的东西,并非由他首次发明。

  • 标签: 白话诗 《尝试集》 白话文学 东西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新诗
  • 简介: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唐人旧题乐府只是文人的拟作,并不入乐。本文通过考察後发现,唐人作旧题乐府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旧题曲调一直流传,作旧题以入乐;二、旧题曲调被改造,作旧题以入乐;三、旧题曲调已经消失,作旧题以入新兴曲调;四、旧题曲调已经消失,只拟旧题而不入乐。把唐人的旧题乐府创作统统归为第四种,很可能引起我们对那些大量的乐府诗的创作效果、作品风格做出错误的判断。

  • 标签: 唐代 旧题乐府 旧题曲调 乐府诗 创作效果 作品风格
  • 简介:本文分析了唐诗与音韵之间的天然关系。音韵赋予唐诗灵气,唐诗展现音韵魅力。唐诗与音韵完美结合,相互渗透,形象地体现出诗人的,使诗词声到情亦到,音韵之美跃然纸上。

  • 标签: 唐诗 音韵 灵气 魅力
  • 简介:唐代西北音中于母字按照开合口发生分化,合口读[Yw-],开口字在慧磁音义中尚未和以母合流,而在晚唐五代汉藏对音材料中,于母开口和以母合流。

  • 标签: 西北音 于母 分化
  • 简介: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也渗透到了文学作品中,唐代出现了大量茶诗,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对唐代茶诗中用到的意象以及诗人构造意境的艺术手法进行研究,理解诗人如何以茶入诗,以此构造诗人需要展示的意境。

  • 标签: 意象 造境 唐代 茶诗
  • 简介:从几个例词看唐代动量词的发展王绍新0.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两大部类之一,其产生晚于名量词,关于它出现的时代,论者各有不同主张,不过多数人赞同魏晋南北朝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动量词体系之说。笔者拟考察从那一时期到唐代(含五代)动量词的新发展,所用语料暂限于...

  • 标签: 动量词 《全唐诗》 魏晋南北朝 “度” 《现代汉语词典》 名量词
  • 简介:长诗结构三式──谈唐代三首著名长诗的结构赵仁珪凡喜爱读诗、写诗的人都知道,长诗最忌平冗散缓,一旦如此,读者便会越读越扫兴,始则想跳过几行,终则不能卒篇。诗写成这样,算是彻底失败了。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内容太平庸,只好小题大作,拉长篇幅,这里姑且不...

  • 标签: 《长恨歌》 《秦妇吟》 长诗 中国古典诗歌 《咏怀》 贾宝玉
  • 简介:本文以孟二冬先生的《登科记考补正》爲底本,抽取出190首唐代科举考试诗,专注对每一首诗的用韵进行了穷尽式地考证分析,将格律诗用韵要求与考试诗中体现的用韵情况进行比照,并参照前人的观点,对其体现出的'东韵冬韵通押'的特殊用韵现象进行分析论证。

  • 标签: 唐代科举诗 格律诗 中韵 东韵
  • 简介:唐代非写实小说中存在着谐隐精怪、遭遇鬼神和梦幻三种重要类型。从类型视角对它们加以集中研究,首先可以使我们对唐代小说的整体面貌及许多重要作品的内涵有更深入理解。其次,这些类型的题材和手法都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至中晚唐时期已具备一种集成的性质,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为後代小说提供了借鉴。第三,这些类型都具有相近的信仰基础,并遵循了从民间传说进入文人创作的共同轨迹,在其共同叙事模式中反映出唐人的思想情趣与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人类的一些深层心理状态。

  • 标签: 唐代 非写实小说 小说类型 文学创作 精怪小说 遭遇鬼神类型
  • 简介: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其涉及面之广泛,思考之深刻,启示意义之重大,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本文上篇,论述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文章分别从五个不同的方面,阐明陶渊明的“无弦琴”在唐代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而且人们从中得到诸多深刻的启示:或以之作为穷愁潦倒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隐逸避世、淡泊名利、自适其意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风流蕴藉、潇洒不羁的象徵;或从中体悟老、庄“大音”、“地籁”、“天籁”之境界;或以之阐发佛教“梵音”之妙理;或寓以禅学之要义;或以之阐发儒教“无声之乐”论;或以之为“矫”,乃沽名钓誉,非达者所为。所有这一切,已经构成了“无弦琴”的基本内涵。

  • 标签: 陶渊明 唐代 禅学 “无弦琴” 生活方式
  • 简介:文章从文化视角对石寨山文化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在研究石寨山文化时不能用今天“民族”的概念为二千年前的古人定一个民族成分,而从文化的角度看,通过对石寨山器物的研究去了解历史,更能说明问题。文章从文化的角度,通过器物分析,对石寨山文化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石寨山文化 文化观 器物分析 论述
  • 简介: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本文下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後的继承与发展。前五个方面,是在唐代已有内涵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与发展。“无弦琴”由隐逸避世、淡泊名利、抱朴守素、安贫乐道、自适其意的典型象徵,而逐渐衍生出以之为文雅、为高雅乃至为高贵的含义,此其一。从老庄之“道”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去体悟“无弦琴”的内涵,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天真、天全和天趣的人生境界;或将“无弦琴”与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直接联系,使得“无弦琴”成为领略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的直接象徵,此其二。“无弦琴”在佛教禅学理论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成为佛教徒谈禅与妙悟的重要法门之一,此其三。将“无弦琴”与儒家“无声之乐”的教化理论相结合,并在现实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无弦琴”又被引入到“心学”的思考之中,成为理学家“心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其四。从“成”与“亏”、“无弦”与“无琴”、“旷达”与“非旷达”等角度,深入思考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此其五。第六个方面“无弦琴”与诗书画理论,第七个方面“无弦琴”所蕴含的高尚气节与时代精神,则是在唐代之后产生的新的启示与内涵。

  • 标签: 陶渊明 唐代 “无弦琴” 处世态度 佛教禅学理论 书画理论
  • 简介:  多媒体教室配发了新桌椅,为了保护桌子,就又给每张桌子配了桌套.可时间不长,课桌依旧,桌套变了样,细细察看学生留下的痕迹,大概有这么几类:……

  • 标签: 课桌文化
  • 简介: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管子曾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尚书·洪范》提出治国之“八政”,即以“食”为先。可以说,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饮食史,熠熠透射出中华民族特有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的盛宴》的作者以介绍和品鉴名扬海内外的“八大菜系”和誉满京湘的谭家菜、组庵菜为题材,正是意在让人们了解和热爱中国的饮食文化,并从中领略中华民族特有文化的深厚蕴涵和无穷魅力。

  • 标签: 饮食文化 中华文化 赏析 中华民族 有文化 “食”
  • 简介:“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英·帕默尔)。语言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既是一种空间存在,又是一种时间存在。不同民族的时空观在其文化表象上都有充分的体现。西方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的是自然时空,而且尤其注重空间的自然真实性;

  • 标签: 语言 文化影响 汉语 文言文
  • 简介: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例如地球上没有了水,那么就会像月球一样没有任何生物,没有树木绿草和鲜花,当然就没有人类了。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以来,都是讲究逐水而迁,傍水而居,面水而住。一个地方,只要有了奔流的江河或湖泊,就会多些灵气,多一些娇媚。

  • 标签: 水文化 地球 人类 江河
  • 简介:乡土文化是真正的惠民文化,中国许多传统源于乡土,以其鲜活的、动态的方式展示着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推动乡土文化发展的内驱力。挖掘和传承乡土文化,不仅能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也弘扬了民族文化

  • 标签: 鼎山镇 “曲艺之乡” 探析
  • 简介:论回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外结合型文化黄庭辉回族文化的特征,或者说回族文化的特点的问题,是回族文化史上,甚至回族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很少人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个人所见,谈一些看法。由于篇幅的限制,也只能就其主要方面作简要的说明.下面我将以(一...

  • 标签: 伊斯兰教 回族文化 结合型 重要特征 阿拉伯 回回人
  • 简介:黄淬伯《唐代关中方言音系耀以《慧琳音义》为主体来研究唐代关中方言音系的重要著作,但由于当时治学环境以及黄先生个人身体原因还存在一定疏漏,需要参考慧琳《一切经音义》、蕃汉对音、日译汉音、后世西安方言等材料进行补苴。声母上可以给黄先生的系统增加一个喻三W,知、庄声母改拟为t、ts。介音上可以增加一个二等介音,并将黄氏系统原三、四等介音互易。韵母上则以模配虞,改拟更部为tuoη,京部为mieη。另外黄书构拟是从音位着眼,E聪慧琳音义》提供的韵系大大简化。以其为突破口,可以观察音位音系构拟的原则。明确标明音素音系与音位音系可以减少音韵学研究中的问题纷争。

  • 标签: 黄淬伯 唐代关中方言音系 一切经音义 音位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