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汉语学习者逐步增多,汉语水平层次不断攀升,来华攻读汉语专业的硕士、博士也与日俱增。他们不仅需要大量普通阅读,也需要足够的学术阅读才能完成学业和毕业论文。本文采用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将来华攻读汉语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爱丽斯、金一南作为研究对象,从普通阅读和学术阅读两个方面,探究他们在阅读材料选择、自主阅读和阅读策略应用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他们分别把培养文化兴趣、获取学术信息作为普通阅读和学术阅读的主要目的;普通『剧读和学术阅读在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上有较强的一致性,但学术阅读更强调认知策略的使用。文章最后总结了本研究对汉语学习者以及导师们的启发意义。

  • 标签: 汉语专业研究生 阅读能力 学术阅读 质性研究
  • 简介:文章主要对开设汉语言专业研究课程的泰国高校进行介绍,并对各校毕业学位论文进行全面的统计与分析,同时对泰国境内申办研究课程相关规定加以说明。据研究表明,迄今有10所大学已成功开办汉语言专业研究课程,朱拉隆功大学是全泰唯一开办博士点的高校。在泰国境内的毕业学位论文则偏重于汉泰语言比较及汉语教学研究领域。另外,虽然许多泰国高校也相继开办了汉语言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但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尤其在师资方面尤为突出。

  • 标签: 泰国高校 研究生课程 研究课题
  • 简介: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力支撑和有效彰显。研究英语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为学生搭建提高跨文化能力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进行语言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本土文化的输出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软实力。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文化翻译测试以及访谈形式分析地方院校研究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了解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感,并分析研究文化输出能力欠缺的原因,提出研究英语教学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的策略。

  • 标签: 文化软实力 研究生英语教学 英语输出能力培养
  • 简介:参与这次竞聘,我愿在求真务实中全面认识自己,在拼搏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而我竞聘这个职位有着自身劣势:我不是研究毕业,没有副研究员高级职称,年龄有些偏大。好在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事实不总是证明文凭等于水平。学历等于能力;我充满活力的热情和富于成熟的干练或许就是研究们值得信赖的标志!

  • 标签: 演讲 竞聘 人生价值 结尾 语言
  • 简介:近几年来,评论写作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硕士研究入学考试中,评论写作已经成为许多高校考察考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际的情况也往往是这样,当考生面对着没有边际的评论写作时,经常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就没有什么话语可以表达,只能犹如挤牙膏般拼凑出一千多字来,算是交了“公差”,至于这成绩如何,也就只能“碰运气”了,这说到底就是我们对评论写作的内在规律依然缺少把握。

  • 标签: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评论文章 撰写 评论写作 手足无措 内在规律
  • 简介:专业问题研究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从业能力的基础,相关的培养工作应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和见习、实习。突破培养瓶颈的建议: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须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相衔接;2)专业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须突出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重视对过程的解析,以团队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3)通过训练课程与学生见习活动的双向互动,培养学生调研、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4)建立研究导师和任课教师岗前培训、资格认证和定期培训制度,对教师的海内外汉语教学经验提出硬性要求;5)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从业实践需要,规划好与课程教学、见习实习相适应的"MTCSOL研究专业课题指南",为培养学生的专业问题研究能力提供完整的参考框架;6)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档案袋评价体系,确保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专业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论文还对课程教学、见习实习和档案袋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案做出了论述和说明。

  • 标签: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问题研究能力 课程教学 专业实践
  • 简介:为了充分利用研究教育的优质资源,提高研究教育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推动培养单位之间相互承认学分,促进研究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地推动国内汉语言文字学(历史语言学)学科的发展,经湖南省学位办批准并受其资助和委托,湖南师范大学将承办2010年湖南省研究暑期学校。项目负责人为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蒋冀骋教授。

  • 标签: 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生教育 2010年 暑期学校 湖南省 湖南师范大学
  • 简介:文章旨在探讨构建研究英语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信息工程大学2012,2013级404名二年级和三年级硕士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的英语课程教学和硕士研究的英语应用实践之间存在割裂,有必要建立一种服务机制,作为英语教学体系的延伸和辅助。提出了在类似理工科大学构建研究英语服务平台的若干设想。

  • 标签: 研究生英语服务平台 个性化需求 理工科大学
  • 简介:文章以学术创新的视角对乔全《晋方言语音史研究》展开评析,从著者的深厚学养、扎实的研究资料和严谨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该著作的创新因由和创新点,认为该著作是一部具有学术活力的原始创新之作。

  • 标签: 晋方言 语音史 学术创新
  • 简介:一个人进入了大学,便意味着他不是要“装”学问,而是要“求”学问、“做”学问,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进入研究的领域。对此,每一位学生是必须要有深刻的体认的。梁启超当年曾对“清华同学诸君”说:“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

  • 标签: 大学生 学术论文 逻辑思辨力 治学精神 知识结构 实证主义
  • 简介:《汉语复辅音说辨正》内容简介:《汉语复辅音说辨正》,是一部讨论汉语复辅音问题的学术专著。在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构拟问题中,汉语中是否有复辅音,一直是音韵学界关心和争论的焦点。自高本汉以来,西方汉学界,多有主张汉语有复辅音说,当今学界,亦有从汉藏语比较的角度,提出汉语复辅音假说。在这部专著中,对“复辅音说”,进行了辨正。为今人认识复辅音问题,提供了新的观点。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2013年1月18~22日,“第五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究论坛”在厦门华侨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华语文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展开了专题演讲、优秀论文发表、小组座谈讨论,从华语本体与华语文教学、“三教”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中华文化传播以及华文教育发展现状等多方面,交流、分享了研究理论和成果,促进了华文教育学术水平的提高,推动着整个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华文教育 华语文教学 中华文化传播
  • 简介:<正>“xy”是上海《现代语言学》讨论会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从1982年成立以来,“xy”已经度过了八个春秋,其学术研究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譬如要有一种对语言学事业执着的献身精神,要有一批有热情有胆识有才干的中坚核心力量,要有一种宽松和谐的学术气氛,要有一种能为大家所接受的活动方式,要有一个可供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等等等等。然而,更重要的,贯串始终的,起主导作用的,则是那种正在逐步形成的为xy所积极奉行的学术研究风格,它正如一种强力胶把xy的成员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一、强烈的“创新”意识。这一点在xy刚成立的宣言中便已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在创新指导下求务实,在务实基础上开拓创新”。这两句话的前后次序安排正说明了xy的这么一种指导思想:即我们的“务实”

  • 标签: 新派 学术研究 现代语言学 中国语言学 新学派 创新意识
  • 简介:文章在文献分析与学生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来华留学预科汉语学习障碍问卷,在281名预科中进行初测,通过对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后,保留了18个题目,包括师资障碍、二语障碍、信心障碍、时间障碍四个维度。复测样本包括302名预科,验证性因素支持了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1)学习障碍各维度中均分最高的是“二语障碍”,最低的是“师资障碍”;(2)预科汉语学习障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年级、母语、媒介语和专业方向差异。

  • 标签: 预科生 汉语学习 学习障碍
  • 简介:承蒙山东省市各位领导和朋友们今天给我这个机会在孔子文化节庄严的孔子学术会堂上讲话,我感到十分荣幸和感谢。孔子文化经过两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已经由涓涓细流汇集成汪洋大海,成为人类智慧的源泉之一。不仅中国人就是许多外国的学人也都对孔子十分崇拜。十七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Voltaite把孔子的画像,也像中国人

  • 标签: 孔子文化节 学术会堂 孔子思想 十七世纪 著名文学家 孔子文化大全
  • 简介: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承办,商务印书馆和语文出版社协办的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于2004年10月15-17日在广西桂林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提交论文近百篇。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训诂学与古汉语词汇;训诂学与文言文教学。

  • 标签: 训诂学 古汉语 语词 词汇 文言文教学 中文系
  • 简介:2010年11月5日-8日,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在武夷山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秘书处、厦门大学中文系、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联合主办。

  • 标签: 2010年 学术年会 训诂学 中国 教材语言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