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杂谈黄章恺一、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1.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自从索绪尔区别了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之后,人们一般都把语言看成是某一语言集团所有的人所说的话的概括,是抽象的、备用的、公设的代码系统,属于社会;而把言语看成是某一集团的具体人所说...

  • 标签: 语言意义 言语意义 交际意义 语言单位 语言环境 交际环境
  • 简介:时下有关赞扬中国式应试教育的文章,在新闻媒体上露面的频率越来越高,且毫无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态。如《教育改革不要引进洋垃圾》一文说:“‘有一个数是10的87%,那么关于这个数下列哪个答案是正确的?’(1)大于10,(2)小于10,(3)等于10。这种题目,如果让中国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做都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出人意料的是,‘在美国17岁的高中生中,有49%的学生不会解答这道题。这是1989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性调查的结果。面对这样一份调查报告,任何人——不论是美国总统

  • 标签: 应试教育 教育改革 调查报告 小学高年级 高中生 频率
  • 简介:几个意思相关的单句不一定能合成复句。也就是说,单句与构成复句的分句不一定等同。只有具备谓语形式的语言单位才有可能充任复句的分句。

  • 标签: 复句 主语 单句 谓语 语言单位 语音停顿
  • 简介:桥,在我们的民族文化长廊中,是极富魅力的,它具有的不仅仅是实用功能,更承载着太多的文化意义,成为文人墨客摹姿绘形、抒情叙怀的对象,留给我们无边的遐思。

  • 标签: 文化意义 民族文化 实用功能
  • 简介:时间副词“老”有时表示“一直”,有时表示“再三”,这与“老”所修饰的动词的语义类型有关。“老”修饰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时表示“再三”,修饰状态动词时表示“一直”,修饰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的否定形式时表示“一直”。“一直”和“再三”可概括为一个义位,即时间的“量大”。

  • 标签: “老VP”结构 一直 再三 动作动词 变化动词 状态动词
  • 简介:  镜子的象征意义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人或物体与其影像有着神奇的联系.因此镜子可以抓住人的灵魂和生命力.在一些文化里,人死后房间里所有的镜子都要被蒙住,如果不把镜子蒙住,人们害怕死人的灵魂就会被留在屋里,而不能进入来世.恶魔和超自然物在镜子上是没有影像的,这样,人们就可以识破它们.一些恶魔的化身(如蛇怪)是不敢看自己的影像的,如果它们在镜子里见到自己的影像就会死去.因此,镜子亦可做护身符,用以驱邪避恶.……

  • 标签: 镜子象征意义
  • 简介:实现汉字标准化是消除社会用字混乱和搞好汉字教学的必要前提,字义规范的建设和标准化是汉字标准化的基础工程,字义的规范(1)反映了汉字与语义的对应关系,包括“字有定义”和“义有定字”两项内容,它具有语言性,时代性,地域性,系统性和强制性等特征;字义的规范(2)是把对规范(1)的运用。字义的标准化包括制定标准和推行标准两上方面;标准的制定要考虑与港澳台的统一,要与异体字,异体词和繁简字的整理统筹兼顾;标准的推行要加大力度,要进行综合治理,要编写能够直观展示字义标准的字典,字义的标准化与其他方面的标准化相互制约,不可偏废,字义的规范及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重视。

  • 标签: 标准化 基础工程 汉字教学 汉字 字义 规范
  • 简介:二、分清词义的轻重有些同义词虽然指的是同一事物,但是在表现该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轻重的差别,因此在使用这类同义词的时候,不能随意替代,该轻的要轻,该重的要重,从而使语言表达肪切而有分寸。

  • 标签: 同义词 词义 语言表达 汉语 语境 写作
  • 简介:在汉语教学中,口语课程的成绩测试一直存在着不够规范、缺乏客观性和评分标准不够明确的问题。本文考察了12位汉语专职教师的评分过程,通过分析他们对10名学生口试样本的评分及评分依据,探讨了教师标准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宜于考察汉语口语水平的5项1l点评估标准

  • 标签: 流利性 口语成绩测试 标准
  • 简介:<正>误用成语的情况经常可以看到,其中有不少是由于作者不了解成语的意义而造成的。例如:1、更不因吃饭磨损牙齿而“灭此朝食”,那为何对这件初兴之事求全责备呢?(《养猫的得失及其他》,见1980年11月9日《文汇报》)2、那猫倒也不孚人望,吃了不少的老鼠。(同上文)3、这一星期看来又得延期出版,来稿虽多,但都是不刊之论,很少能用。(转引自北京大学汉语教研室编的《现代汉语》中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

  • 标签: 成语 语素 “因” 图穷匕见 11月9日 养猫
  • 简介:<正>不同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究竟各是什么样的语气意义,各家的意见并不一致。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本来比较空灵,不容易捉摸,不容易“范围住”,这是一个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各家使用的方法不同。语气助词是典型的虚词,不能单独使用,孤立的一个语气助词不表达任何意义。因此,只能在语气助词的使用过程中,也就是在语气助词和某个具体句子结合的实例中去考察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意义。这样,随文释义是最自然不过的,而随文释义就很容易把句子中某些语词或某些结构或句终语调的语气意义误加在语气助词身上。所以,要确切地分析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就需要采取某些有效的方法尽可能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把要分析的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孤立”出来。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办法。(一)去掉语气助词,看看还有没有假设的那种语气意义,如果还有,那就说明那种语气意义是句子中其他因素带来的,不是这个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例如:

  • 标签: 语气助词 随文释义 句子 语调 虚词 干扰因素
  • 简介:最近,俄罗斯某电视台的一档真人秀节目《零基础学汉语》通过某视频网站受到了中国网友的关注。节目内容是由主持人教几位演艺界人士说汉语。但主持人的汉语发音不够标准,整个课堂充满了“洋腔洋调”,比如“你们好”被说成了“泥闷豪”、“城市”被说成了“秤习”等。网友们纷纷表示,听着这样的“洋腔洋调”实在让人着急。若要真正掌握汉语,发音就必须达到相对标准的水平。

  • 标签: 汉语教育 海外市场 新闻动态 文化交流
  • 简介:<正>“你”,作为语言中的一个单位——词,其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它只是表示:“代词,单数第二人称,称代听话者”。但是,当它出现在特定的言语之环境中,其意义就要复杂得多。例如:(1)一口咬定要我给栓儿定亲,就象驴推磨一样,老和你在这一点上兜圈子。(你=我)(2)你方代表提出的这套方案是可以考虑的。(你=你们)(3)困难象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硬。(你=任何人)(4)他们三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吭声。(你=?)(5)工人们你一言,他一语,正在商量加班的事情。(你=?)上述各例表明,“你”作为一个单独的词儿,进入了具体的话语之后,有可能发生一些变化。这是因为,言语意义是相当复杂的,某些词语在表述中由于语用上的需求会产生一些临时意义,它们强化语言代码所包含的补充美学信息,为人们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而服务。说它是临时的,是因为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这种意义随即消失。例(1)~(5)中“你”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因交际内容的影响而产生的言语的临时意义

  • 标签: 修辞作用 美学信息 言语意义 第二人称 言代 称代
  • 简介:<正>爆发于本世纪初叶的五四运动,以其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和激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近代中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七十年过去了,五四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环境早已改变,发起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们也已谢世,但五四运动震撼人心的呐喊和呼唤至今仍在中国社会中一遍遍响起,並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的寄托。五四运动先驱们激烈彻底

  • 标签: 五四运动 五四启蒙运动 历史意义 思想启蒙 封建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
  • 简介:现代汉语的动词“掉”是有多个意义的动词,《现代汉语词典》(1994年修订版)把它分化为“掉1”、“掉2”“掉3”三个动词。“掉1”表示“落”、“落在后面”、遗失;遗漏”、“减少;降低,”“掉2”表示“摇动;摇摆”、“回;转”、“互换”,“掉3”作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果。作补语时表示结果只是“掉3”的语法意义,我们认为“掉3”的词汇意义是“消失”,如“烧掉、擦掉、倒掉、抹掉、拿掉、赔掉、删掉、改掉、减掉、换掉”等等。“落”的意义是“掉”的本义,其他的意义都派生义。本文的“掉”指的是作补语的“掉3”。

  • 标签: “V掉” “掉” 动词 汉语 词义
  • 简介:有些副词作状语时表现出对动作、行为在方式方面的控制作用,这就是文章所说副词的能动意义。不同的副词其能动意义有强有弱。副词的能动意义常常要通过特定语境来提取。提取副词能动意义的典型语境是祈使语气;把祈使语气的构成条件加以分解,一个个单一的条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副词的能动意义提取出来。

  • 标签: 副词研究 能动意义 语义提取
  • 简介:2012年12月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发布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9(2012年版)。本文通过对《国际汉语教师标准9(2012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与《国际汉语教师标准9(2007年版,以下简称《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从总体框架、具体内容、总体特点三方面来论述新、旧标准的异同。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在原有标准框架上进行了凝练,突出了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三项基本技能,更加注重学科基础、专业意识和职业修养,增强了实用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同时从《新标准》展望其对未来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影响。

  • 标签: 国际汉语教师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对比分析
  • 简介:<正>一种语言体现在它的各种具体的变体之中。这些变体包括地域变体,社会变体和共通语变体。共通语变体是从起媒介作用的适应范围分出的语言形式类别,一般有族际共通语,民族共通语和方言共通语等。共通语经过规范化后形成标准语。现代汉语也体现在

  • 标签: 共通语 标准语 对外汉语教学 准普通话 目的语 现代汉语
  • 简介: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写班级博客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引入博客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 标签: 班级博客 学生 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