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斜视”是指人或动物用眼睛斜着看,在古汉语中,人们用10余个词项、4种结构模式来表达此概念。“斜视”概念经过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的历时演变,呈现出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现代汉语相比,古汉语中的“斜视”概念场具有自身的特点。

  • 标签: 概念场 斜视 历时演变
  • 简介:“模糊概念”或“模糊语词”往往被人们视为贬义词,好象公文写作无缘,因为公文使用概念和对概念的表述要求高度准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公文写作中离不开模糊概念和模糊语词。“模糊”“准确”并不相悖。

  • 标签: 模糊语 语词 公文语言 准确 公文写作 模糊概念
  • 简介:“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非常重要。语言更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帮助我们理解无法理解的事物。本文结合习主席2014至2018年新年贺词,识别和提取概念隐喻,具体分析其中概念隐喻的类型及映射过程、作用,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习近平新年贺词 语料 概念隐喻
  • 简介:以目标域为LOVE的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依据检索工具SketchEngine词汇素描功能对love在BNC大型语料库中的语法知识列表,识别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再借助语义知识库WordNet聚类功能,归纳推导认知层面的LOVE概念隐喻,并梳理各概念隐喻源域的语义关系。研究发现BNC中包含大量以love为目标域的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名词性隐喻,以此为基础可推导出21个概念隐喻,这些概念隐喻的源域在语义上存在上下位关系。SketchEngine和WordNet在本研究中发挥显著作用,是日后隐喻语料库研究的重工具。

  • 标签: LOVE 概念隐喻 SKETCH ENGINE WORDNET
  • 简介: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若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有逻辑性地界定概念,则能令学生理清思路,学会推理,写出一些更具有个性化的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直截了当地表述,做到先声夺人;要做到生动地表述,尝试揭示概念的内涵;要学会通过比较法深挖相似概念的真正含义;通过延伸拓展阅读做到触类旁通,理清一些概念

  • 标签: 概念 个性化写作 高中语文
  • 简介:本文以韩礼德的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了近两年的国际知名语言学期刊学术论文信息性摘要,分析表明,语言学学术期刊文章的摘要中确实存在大量的语法隐喻。这些语法隐喻主要出现在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化和词汇语法层面的隐喻化,语法隐喻大多数是通过名词化实现,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信息性摘要 概念隐喻 功能
  • 简介:“洗脚”概念最初以单音词“洗”表达,后发展出“濯足”“洗足”“洗脚”等表达方式。东汉时期,“洗足”取代“洗”“濯足”,成为口语中“洗脚”概念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但是表“人体足部”义的“脚”在晋代已成熟,其口语性要更强,所以,在东晋口语中,表示“洗脚”概念时,“洗脚”替换了“洗足”。

  • 标签: 洗足 洗脚 濯足
  • 简介: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写作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写作思维在网络环境和传统环境下的差异进行比较的前提下,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写作思维训练做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网络环境对写作思维的制约以及未来写作思维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写作思维 网络环境 思维训练
  • 简介:辅仁大学汉学国际研讨会为辅仁大学外语学院华裔学志汉学研究中心所举办。该中心为德国圣言会华裔学志研究院的台北分部办公处。辅仁大学第三届汉学国际研讨会——“位格和个人概念在中国西方:RolfTrauzettel教授周围的波恩汉学学派”是为台湾汉学学者和其相

  • 标签: 个人概念 中国西方 国际研讨会
  • 简介:易混淆词是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难点之一。历时长,学习效果差。本文认为易混淆词实际上是一对(组)L2易混淆词的语义句法信息和L1对译词的语义句法信息的相互作用、概念融合的结果。可见,易混淆是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必经过程,而了解学习者易混淆词跨语言认知机制能够提升教学中对学习者母语的关注,客观看待学习者母语的中介和抑制作用。

  • 标签: 概念合成 易混淆词 认知机制
  • 简介:本文首先指出信息结构分析可能遭遇的一些问题,然后在澄清几个信息、话题、焦点等有关的概念之后,举例说明话题形式、话题链组合、焦点标记三者如何互相作用而决定语篇片段的最终语法及修辞形式。

  • 标签: 信息结构 话题 话题链 焦点 新消息 新信息
  • 简介:古音构拟已取得长足进步,将其成果引入汉语史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证据和新的视角,进而推动研究的深入。文章通过两个实例以阐述拟音的这种作用。

  • 标签: 汉语史 古音构拟 虚词 重叠构词
  • 简介:汉语学界对问候语“x好”现象存在不同的界定,有学者认为“x好”是问候语,有学者认为“x好”是招呼语。对于问候语和招呼语的概念关系,学者们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以“x好”为例,梳理汉语学界对问候语和招呼语关系的不同说法,并通过意义特征、形式特征、会话特征及社会特征等方面对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

  • 标签: 招呼语 问候语 X好
  • 简介:本文以交通乘用概念的理据为例,通过多种语言的泛时对比和汉语历时、共时比较,归纳出该概念各种可能理据的集合,比较了它们跟其知识场各常识构件间的匹配关系等.由此进一步证明了马清华(2010,2011)就理据问题提出的场约束原理。但可能的理据并不能自然实现为现实的理据,本文继而以汉语为单一分析材料,通过对其乘用概念的理据运筹活动的详细论证,表明可能的理据能否成功实现为现实理据(即语言对概念表达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言内外多种因素的运筹结果。表达目的、言外的现实和认知条件、言内的形义基础相互作用,协同规定着概念的理据,这就把优先原理进一步发展成为系统运筹原理。本文对场约束原理的进一步证明和所发展出的系统运筹原理丰富、完善了理据理论。

  • 标签: 理据 场约束原理 系统运筹原理 交通乘用概念
  • 简介:本文认为汉语研究如果能把视角扩大一些,看看其他语言特别是亲属语言的特点,做些语言间的比较,就会发掘出单个语言研究所看不到的特点和规律。文中还举例说明如何从跨语言视角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以及验证已有的认识。

  • 标签: 跨语言 反观 验证 解释 藏缅语 汉语
  • 简介:《华文教学研究》(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创刊于2001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CSSCI来源期刊。《华文教学研究》以促进华文教育、华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服务华文教育教学事业为宗旨,求真务实,崇尚创新;主要开设以下栏目:(1)华文教学研究,(2)汉语国际教育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4)语言习得研究,(5)汉外对比跨文化交际研究,(6)华语研究,(7)综述和书评等。

  • 标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教学与研究 CSSCI来源期刊 稿约 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
  • 简介:<正>1.词语搭配的性质[1·1]这个问题众说纷纭。(1)语法说。即认为词语搭配的性质是语法问题。郭绍虞先生所著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谈到上海语文学会曾讨论“我喝饭”的问题时,说有人认为这是语法现象,理由是“我喝饭”这句话不通是动宾关系上的毛病。另外,不少《现代汉语》教材,虽未从正面明确地提出词语搭配的性质是语法问题,但在实际安排上却把词语搭配问题归入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中心词之间的结构关系范畴,因此这其实就是语法说,或叫隐性语法说。(2)非语法说。即认为词语搭配的性质不是语法问题。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第一讲第一段中说:“语法不是修辞学,它只管虚字的用法,一般有实在意义的词儿用得对不对,例如‘喝饭’的‘喝’,它是不管的。”

  • 标签: 词语搭配 配框架 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问题 语法说 语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