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百年来的汉字改革运动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色彩,但文字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是靠政治热情和政府行为所能奏效的。重新审视文改三大任务,客观效果应总体予以肯定,但其以实现拼音化为出发点难免偏误。从字本位的观点来看,表意和表音是文字演变的两个不同方向,而不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拼音化不是世界文字共同的发展方向。汉语不灭,汉文化不灭,汉字就不会消亡。

  • 标签: 拼音化 汉字论争 文改三大任务 汉字 汉语 汉文化
  • 简介:语言的背后是思维,但各民族的思维并不完全一样,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语言文字是按照民族的思维方式创造的。它适应并加强民族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以思维的普遍功能为基础,同时又显示出思维的特殊取向。语言文字与思维方式相互映照,故研究二者的关系,会深化对这两个方面的了解。

  • 标签: 意象思维 思维方式 汉语 汉字 语言文字 各民族
  • 简介:著名学者季羡林访问广州期间,应广州市委宣传部邀请,于1996年11月29日作了"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的学术演讲。季先生在演讲中,分析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说:"我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区别,最根本的是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分析的"。季老在具体谈到中国汉语研究的情况时说:对于汉语,早从鲁迅、胡适起,一直认为汉语的模糊是个重大的缺点。那么从今天的情况看,汉语的模糊是否完全是缺点呢?恐怕要重新来认识。最近几十年西方新兴两门科学。一门是模糊学:模糊数学、模糊语言学、模糊心理学;一

  • 标签: 季羡林 思维方式 东西方文化 汉语研究 东方文化 模糊数学
  • 简介:汉字汉语体系潘文娱,王豪索绪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在于表现前者”[1]。随后许多中外语言学家都强调指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2]。这一对文字本性的结论对“表音体系”而言也许是合理的,但是对汉语汉字来说,...

  • 标签: 汉字 语义制约 汉语句子 语音 新词语 语义分析
  • 简介:《语文建设》1992年第1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一文,企图从形式逻辑的角度驳斥那些主张汉字具有“科学性”的人们,我以为这篇文章犯了概念含混的毛病。文章说:“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把同音的语素写成

  • 标签: 《语文建设》 现代汉语 单音节 文字系统 表义 音节结构
  • 简介:第三节汉字笔画从本节起,开始讨论与探究汉语汉字具体的知识结构与内容了,当然还得"关照"与说明相关的"注意事项"。因为要触及学术的理论的根本问题,且以后更多揉进自己的创新内容,所以,必须把应有的道道讲清楚。

  • 标签: 汉字笔画 汉语 创新内容 知识结构
  • 简介:本文分析了零起点学生汉字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汉字教学质量所面临的矛盾,并在总结现有汉字教学经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零起点留学生汉字教学方法的3点设想:一、在启蒙阶段,实行语音,文字,日常用语三线交叉并行;二、综合课和听说课相结合,汉字形式和拼音形式相结合;三、认读和书写适当分离,区别要求。

  • 标签: 汉语教学 汉字教学 零起点 对外汉语 教学问题
  • 简介:笔画是组成现代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学界对汉字笔画系统的基本情况一直无定论,汉字笔画的命名也并不统一。近来学界对汉字笔画、对外汉字教学笔画等问题的讨论又渐兴起。文章在对相关研究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对外汉字教学的角度描述汉字笔画系统,讨论基础笔画、复合笔画、笔画的取舍、笔画命名等问题,层层递进得出对外汉字教学的笔画系统表,并对笔向、笔画的书写变形等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对外汉字笔画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以期使对外汉字笔画教学更简洁更系统、笔画习得更容易更高效。

  • 标签: 对外汉字教学 笔画 系统 教学
  • 简介:汉字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拦路虎”,这似乎已成为公论。因为国内的一些语文教学权威们至今还在宣扬:汉字是妨碍汉族儿童“阅读和写作训练,而且直接影响思维发展和智力启迪”的“拦路虎”。汉字对汉族儿童学习语文、思维发展和智力启迪尚且是“拦路虎”,那么汉字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来说,当然比“虎”还“虎”了。这是根据外国(先是西方后是苏联)语言学和教学法理论模式来研究汉语文得出的结论。

  • 标签: 教学法理论 汉族儿童 写作训练 文字发展 曾性初 发音问题
  • 简介:代表人类口说语言发展前进方向的,是有形态的印欧语吗?错了。真正代表人类口说语言发展前进方向的,是无形态的汉语。人类口说语言多少万年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不是无形态的语言向有形态的语言靠拢,正相反,是有形态的语言,逐渐减少形态,增加虚词、严格词序,由综合性语言向分析性语言靠拢。这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有的西方语言文字理论对此只能进行曲解,

  • 标签: 人类语言 文字发展 汉语 汉字 语言发展 分析性语言
  • 简介:近日,奥地利维也纳街头出现了一些汉字广告。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增加,奥地利人对中国的关注度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在不断上升。维也纳大学汉学系的学生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约50人激增到现在的约700人;

  • 标签: 维也纳大学 奥地利 广告牌 “汉语热” 汉字 街头
  • 简介:通过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词汇部分对比,本文从新增、减少、改动三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收录的大于词的词组、熟语、固定格式等“非词成分”的变动。认为这种变动背后体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三种理念:大词汇小语法、重视语块收录、口语与书面语兼顾。文章最后对《等级划分》中“非词成分”收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 标签: 《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非词成分 词汇单位
  • 简介:汉字原来是中国汉族书写汉语的文字。传到汉族以外,好些民族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各种非汉语的文字,例如日本的假名,朝鲜的谚文,越南的字喃等,这些非汉语的文字是广义的汉字汉字型文字,跟汉语汉字在一起共同组成汉字的大家庭。汉字大家庭记录的东亚文化,是人类文化大花园中的一颗花枝繁茂的文化宝树。

  • 标签: 汉字改革 字喃 注音识字 中国汉族 汉字简化 谚文
  • 简介:文章首先分析了中日同形词的形成过程和形式异同,然后找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033个甲级词中658个汉日同形词,从形意、色彩、词性等方面对汉日同形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词汇时,同形同义词习得无难度,同形近义词和同形异义词应作为习得的难点和重点。

  • 标签: 同形词 负迁移 偏误
  • 简介:从汉唐至宋元直至明清,汉字皆是遵循趋易避难的原则而演化的.辛亥革命后许多有识之士提倡甚力.遂使简化汉字运动应运而生及逐渐形成高潮.建国后即大力进行汉字简化工作,于1964年5月公布《简化字总表》。

  • 标签: 总结 统一
  • 简介:<正>简化字从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开始,在中国大陆广泛推行,至今已有35个年头。究竟如何看待汉字简化工作?本文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具体分析。一、从简化目的看简化汉字是为了便于人民群众学习和使用,以利更好地发挥文字的交际工具作用。简化字的显著优点是笔画少、结构简、字形清晰、分辨明快,比繁体字好学、好认、好写。人们在使用简化字时,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书写简便快捷。这里举几个常用词语为例:

  • 标签: 简化字 汉字简化 繁体字 常用字 形似字 偏旁
  • 简介:汉字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绵延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一直发展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的材料种类繁多,汉字的形体变化复杂,汉字的数量蔚为大观,已逾5万个。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字的形音义和造字理据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我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常用字为考察对象,在历时溯源的基础上,总结了汉字演变中表现出的主要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而这些规律对汉字教学和规范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汉字教学 发展演变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历史文明 历史演变 造字理据
  • 简介:《解开汉字之谜》是安子介先生用英文著述的著作,英文书名《CrackingtheChinesePuzzles》,共五册,全书3,244页。第一册至第四册分四十五章,为首的六章占101页,介绍汉字的起源与著者独创的“部首切除法”,用以说明大部分汉字的可拆性和有内涵和外延,除每个“部首”有意义外,并发现传统上所谓“声旁”也都有意义。

  • 标签: 安子介 切除法 徐德江 现已出版 中国文字 字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