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清代学者程瑶田生前未及发表死后才被整理出的重要论文《赢转语记》是一篇关于同源词的学术论文。文中指出:“声随形命,字依声立。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形不相似而天下之人皆得以是声形之,亦遂靡或弗似也。”他以声音通转的道理来说明事物形态、性状相类似并具有相同相近的特征,其名称往往相近。即所谓“异物同名”、“异名同声”。之所以“同名”、“同声”,是由于它们拥有某一共同相似之处。例如圆形的瓜果古称“赢”,亦作“裸”、“蓏”、“栝楼”、“菩蒌”、“(句瓜)(?)”、“罛(?)”。圆形的小昆虫称“蝼蛄”。圆形的飞鸟称“赢”。圆形的细腰蜂称“赢”。圆形的蛙称“蝼蝈”。圆形的船称“朐(?)”。圆形的山峰称“岣嶁”残蔚耐毡吵啤柏汀薄T残蔚奈缕鞒啤肮??)”。圆形的车篷称

  • 标签: 同源词 黄金 学术论文 异物同名 重要论文 孟尝君
  • 简介:本文从考察频婆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於佛经中的“频婆”。两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於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後期,中国绵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一名来称呼它,到明朝後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婆,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是柰的别称。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 标签: 频婆果 中国 苹果栽培史 古代 平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