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现在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孔子学院和希腊文学系分布在人文学院七楼的东西两侧,这包含了人文学院院长苏珊娜·克罗斯塔博士的良苦用心。“希腊和中国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东西并重,值得传承,所以我把它们安排在同一楼层,这样学生和老师互相之间都可以更好地交流,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 标签: 孔子学院 大学 麦克 加拿大 界分 人文学院
  • 简介:2010年11月26日,北京语言大学代表团到麦大马斯特大学孔子学院进行访问。代表团由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赵曼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速成学院池兰英院长、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部常务副主任张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陈丽霞处长等组成。

  • 标签: 北京语言大学 孔子学院 代表团 2010年 副校长 副主任
  • 简介:8月5日,正值智利每年一度的儿童节,瓦尔帕莱索市维多利亚广场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上午11点整,由瓦尔帕莱索市政府主办,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协办的儿童节庆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孔子学院表演的节目吸引了众多当地群众观看,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为智利儿童节庆祝活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标签: 庆祝活动 孔子学院 儿童节 托马斯 智利 大学
  • 简介:8月9日下午,由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汉语俱乐部系列活动在维尼德尔玛市图书馆拉开序幕。该系列活动旨在满足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强烈需求,为他们了解、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提供更多途径。

  • 标签: 孔子学院 俱乐部 托马斯 序幕 汉语 大学
  • 简介:杭约,这个诗人的名字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是有些陌生,但书籍装帧艺术家曹辛之,却是著名的。杭约就是曹辛之。他是四十年代末活跃在国统区诗坛的“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可是五十年代以后,这位诗人却在中国诗坛上消失了,以致于海外评论界对他曾有过种种

  • 标签: 人生之路 五十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史 四十年代 相册 九叶诗派
  • 简介: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2010年12月1日和2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的3年级汉语班(中国文化史)在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成敏博士的带领下紧密围绕课堂学习内容,成功举行了两场精彩的辩论赛。

  • 标签: 孔子学院 辩论赛 加拿大 大学 麦克 2010年
  • 简介:但丁在欧洲中世纪的文学史上是一颗闪耀着五彩光芒的巨星,而奠定他这巨星地位的主要是前期的《新生》和后期创作的长篇巨著《神曲》,而贯穿这两部著作之中的天使般的女性就是贝阿丽采。

  • 标签: 形象 《神曲》 后期创作 《新生》 文学史 但丁
  • 简介:毫无疑问,约翰·古纳·安生(JohanGunnarAndersson1874~1960)可以被看成本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之一。他从1914年到1925年在中国工作期间,以其独到的努力,在地质勘探和考古学领域中做出了重大发现。他对仰韶文化的系统发掘和研究,为奠定现代中国考古学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安特生 考古工作 华北地区 中国 考古学家 出土文物
  • 简介:“树”、“花”、“鸟”、“雪”是罗伯特·弗罗斯诗歌的典型意象。通过这些典型意象的描写,诗人不仅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唯美的田园世界,也让读者领略了各典型意象背后所隐含的深邃哲思。

  • 标签: 弗罗斯特诗歌 典型 意象
  • 简介: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进行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利用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对塞缪尔·约翰逊的《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一封信的六大过程的分布的讨论来挖掘约翰逊在写这封信时的情感的变化,其研究既为《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思路,也论证了及物性分析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功能语法 及物性 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书
  • 简介:玛格丽·德拉布尔在小说《冰封岁月》中首次也是迄今最后一次选择一位中年男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小说中大量的文学引用和格言名句形成表层文本和深层文本的张力,小说外的作者以主导的男性声音和未被识别的无性别声音表露自己的权威作者性。

  • 标签: 《冰封岁月》 作者性 深层文本
  • 简介:我国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人民群众用灵活多样的口头创造能力创造出无数经典作品,并滋润着民众的精神生活。以卫拉蒙古人的《江格尔》为例,其活态传承、表演逐渐已趋于衰微。史诗《江格尔》的传承、保护和研究任务迫切,更重要的是这一民间文学经典如何在现代化社会中继续延续它的生命,继续发挥它的文化价值和作用,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从史诗的文本、语境、表演等方面浅谈个人观点和思考,供大家讨论。

  • 标签: 史诗 文本 语境 表演 保护与传承
  • 简介:本文探析了依托于同伴关系的“一对一”辅导模式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语言文学文化学院的建构,并采用成绩测试和问卷调查等定量方法探析了该模式在汉语二语教学中对提高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习者比控制组的学习者口语水平提高显著,而学习者参与辅导模式的频率与其测试成绩的高低呈现显著性相关,即越多参加辅导的学生测试成绩越高,而越少参加辅导的学生成绩越低。本研究验证了基于同伴关系的“一对一”辅导模式能显著提高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并提出长期参与“一对一”辅导的必要性。

  • 标签: 同伴关系 “一对一” 辅导 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