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在本次访谈中,多萝西·J.黑尔教授回溯了自己的学术历程,着重谈及小说形式与社会及伦理价值、小说艺术与异质美学、叙述转向等,并介绍了当前美国叙述研究的新动向及其正在思考的问题。对从事相关研究的中国学者当有所启发。

  • 标签: 多萝西·J.黑尔 小说 伦理 叙述
  • 简介:主位选择不同导致信息传递模式出现不同,一旦译文对原文主位选择加以改动,必然导致原文特定信息被强化或弱化,原文话题与信息焦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译文构建与原文不同的社会现实。本文从小句与语篇两个层面探讨译文主位选择的编译改动与意识形态的转换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参考消息》 编译 主位选择 意识形态
  • 简介: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物质文化视角为解读福克纳作品中各种物质细节书写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斯诺普斯三部曲中各种和木头相关的“物质无意识”书写所汇聚的物质体系呼应了南方特定历史时期环境破坏的各个节点,揭示了福克纳对于他所处时代南方腹地所经历的巨大社会变革的回应和矛盾态度。此外,和木头相关的“物质无意识”书写标记了以变迁书写见长的大师在宏大变革语境中呈现环境的独特审美意蕴。

  • 标签: 威廉·福克纳 斯诺普斯三部曲 环境书写 “物质无意识” 物质文化视角
  • 简介:纳博科夫在20世纪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道德主张与政治诉求隐含于这种小说复杂的叙事策略中。本论文结合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通过分析《庶出的标志》中的克鲁格这个陷入极权政治中的人物面临的艰难困境,来探讨纳博科夫的叙事策略及其对极权专制的基本态度和道德立场。纳博科夫不单揭示极权专制对无辜生命的残酷杀戮、对个体尊严的肆意践踏、对自由意识的粗暴干涉,而且探讨造成这些政治灾难的原因。

  • 标签: 纳博科夫 《庶出的标志》 政治诉求 意识哲学
  • 简介:本文尝试解决国内文学伦理学界存在的问题,从刘奇葆提出的“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出发,联系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乡绅文化”风尚与大众阅读流行的文学关系,继承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伊莱恩·肖沃尔特的“女作家批评”传统,借鉴英国批评大家D.H.劳伦斯提出的知识分子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承中感受“地之灵”、“体验根系于一地的公共感情”,创新提出理论模型——融合幽灵批评与阅读伦理的“新文学伦理学”的理论视角与批评范式,以对美国经典女作家、女公共知识分子、女权主义运动者苏珊·桑塔格的“自我画像”《在土星的标志下》的阅读伦理学的研究为中心,研讨作家在阅读活动中与已故作家的“对话”与交流,以及该种幽灵阅读的行为会对我们自身的文学批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标签: “女作家批评”传统 公共知识分子 幽灵批评 阅读伦理 苏珊·桑塔格 《在土星的标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