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一、本居春庭的他(动词)研究关于日语动词的他问题,早在江户时代就已开始研究。本居宣长的长子本居春庭是当时最优秀的语法学家。他于江户中期宝历十三年(1763年)生于伊势松吸。春庭十三岁时,父亲命他抄录贺茂渊的《新学》,契冲的《万叶代匠记》,新井白石的《东音谱》等,培养了他的语学素养。二十岁时,记父亲《御国词活用抄》的笔记。后来专门研究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二十四岁前后,从事《古事记传》的

  • 标签: 自动词 日语动词 词汇意义 使役态 助动词 词组
  • 简介:这几个动词都包含有“骄傲”、“自傲”之类意思,意义都比较相似。但它们无论在语义构造或使用范围上都各有不同,如果我们单从辞典上的汉语语释来理解它们,不仅难以很好地辨别它们的区别,而且易于造成错误的理解或使用。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区别。

  • 标签: 人的表现 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使用范围 非现实 比喻性 意识性
  • 简介:他对应动词这一表述范畴,可谓是日语语法的一大特色,亦是我们学习上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大多围绕其形态、构造及其分类而展开,从语用学角度展开的讨论似乎不多.

  • 标签: 他动词 对应 转换功能 语用 场合 自动词
  • 简介:日本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的民族。日语中有些语法现象正是这种意识的产物。本文试图从日语第一、第二人称代名词的潜在化表达、由自我认知中心所体现的被动态表达、被动态形式的敬语表达以及授受关系表达等来印证日本人强烈的他意识。

  • 标签: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中心 他人意识被动态 日语语法特征
  • 简介:在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诗词作品中,与佛教相关的词句时有出现,反映了宋代士人阶层女性对于佛教的理解与接受。在日本平安朝贵族女性藤原道纲母的《蜻蛉日记》中,也有诸多关于参拜礼佛的叙述,成为考察平安朝贵族女性的文学活动与佛教信仰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在女性文学传统、佛教信仰与文学书写之间的关系、作者对于自我的审视与表述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 标签: 朱淑真 藤原道纲母 文学书写 佛教
  • 简介:笔者在此前的《他区别及其相关问题》中探讨了自动词与他动词的区别与对应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他类别与体和态的关联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围绕他类别与意志动词、无意志动词的关联;以及自动词中的自发性动词与态的关联等问题对前文做了充实和补充。

  • 标签: 自动词 他动词 关联 对应 类别 区别
  • 简介: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中有三则有关“探”判案的记载。关于“探”判案的出源问题,日本学者神田秀夫指出了它与中国志怪小说《搜神记》“扶南王范寻”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在充分梳理前人学说的基础上,重新对包括“探”判案的出源在内的诸多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并在东亚文学的语境下,揭示『日本书纪』“探”判案故事所体现出的变异与特质。

  • 标签: “探汤”判案故事 直接出典 变形 东亚文学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