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文革结束之后,以寻找“真实”的名义叙述西方,成为新时期作家一种努力的出发点。1980年代初期作家们的西方游记作品正是这种努力的明证,作家们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西方的现代世界。那是一个以交流为尚的时间段,最早获得机会的中国人开始出国考察、讲学、读书、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性活动,

  • 标签: 中国人 西方 张承志 风土 重读 游历
  • 简介:鸟瞰色彩斑驳流向歧异的新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最为喧哗、最为睿智,因而也最有创新力度的莫过于新时期,创作、理论、批评三军骚动,潮汐滚滚涌来,后浪推前浪,形成最为壮观的电影现象景观。回眸辉煌历程,我们发现无论是战争题材影片还是由“伤痕文学”发端的暴露“文革...

  • 标签: 电影艺术 普遍人性 思想解放运动 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 人性论
  • 简介:在近世中国漫长的"人"的解放历程中,徐枕亚的《玉梨魂》标志着在传统文化语境下个性解放历史趋向终结之际,新时代"人"的解放历程的开端。继《西厢记》、《牡丹亭》之后,它重新打开了国人情感解放的"潘多拉盒子",实现了对历史传统的继承与超越,为日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和"伦理的觉悟"奠定了深广的社会情感基础。情感启蒙和"情"的解放是"人"的解放和人格建构历程中初始而且最关键的环节,《玉梨魂》的社会—历史意义和审美意义就在于此。同时,作品还生动描写了在情感解放与伦理觉悟的特定"历史时差"间隙之中,主人公情浓志弱的精神风貌,真实地记录了这个难以为后人理解的"历史瞬间"。

  • 标签: 《玉梨魂》 情感解放 思想启蒙 伦理觉悟 “人”的解放
  • 简介:赵薇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终于正式上映了。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历史上最奢侈的一部毕业作品,《致青春》云集了监制关锦鹏,编剧李樯,主演韩庚、赵又廷这般的豪华班底,制作规模也直指一线大片。而在这些商业的包装之下,《致青春》仍旧更像是一部学生作业胜过一部商业大片,因为它最终传达的还是导演编剧监制的少年情怀,而非取悦观众的娱乐精神。

  • 标签: 商业性 青春 情怀 个人 北京电影学院 毕业作品
  • 简介:欧阳修的《诗经》诠释以古今相通的“人情”作为推究诗义以及鉴别先儒注疏得失的重要诠释尺度。他的“人情”诠释理念,发掘了《诗经》这一儒家经典独特文本类型蕴含的诗人的生命情感体验.在对文辞的情感表达与意境构造的诠释上,一定程度地突破了汉儒的讽喻诠释传统。

  • 标签: 欧阳修 诗本义 诠释学 人情 讽喻
  • 简介:1968年,王润华教授在威斯康辛大学受业于周策纵先生门下,其时他已有诗集《患病的太阳》和散文集《夜夜在墓影下》行世,显露出不俗的创作天赋。周先生欣赏弟子写诗为文的才华,但又不免对其做学术研究的潜质暗自担忧。然而,他很快就发现其担忧是多余的;第二年,王润华教授仅用了两个学期就完成了《郁达夫在新马和印尼》的硕士论文,展示了他良好的学术研究的禀赋,并从此开始了他的诗人和学者的生涯。3年后,还是在这里,王润华教授从早晨到午夜,以图书馆为家,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司空图的生平及诗学理论》。1973年,他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任教,正式踏上了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不归之途,并以其诗人的才情,澹趣的心境,稳健扎实而不事夸饰的治学作风在唐代诗歌、明清小说、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及世界华人文学等诸多领域,广采博纳,阐幽发微,屡有新见。

  • 标签: 诗人 比较文学 华人文学 夸饰 唐代诗歌 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