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六月八日夜中传来以鬯先生往生的消息。黑色与黑色在黑色中搏斗……刘先生在暗夜里,以文字串连成星星;夜光闪耀于岛之南的浅水湾,洒落在城中的大会堂,渗润香港文学之心田。搏斗的力量,来自文学的信念,与坚持;这坚持,这搏斗,来自个人的信念,转成光,照亮在地一代又一代的灵魂。前面若有曙光,文学的灵魂坚执行远,以文字彩绘这看似灰暗的香港,刘先生天上安息。

  • 标签: 刘以鬯 浅水 香港文学 札记 作品 诗人
  • 简介:伯格曼的电影美学对普拉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方面,伯格曼借助舞台化布景、人物面部特写和长镜头内心告白等镜头语言呈现梦境、幻觉、疯癫、神经症等前意识性生命体验的艺术风格对普拉中后期诗歌的意象构建和叙述视角产生重大启发,是推动普拉形成个性化艺术表达的重要催化剂之一;另一方面,影片《生命的门槛》是普拉创作长诗《三个女人》的蓝本,普拉在诗歌中沿用了电影的人物、场景和情节设定等基本架构,同时,通过融入自身的生存体验,以及更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更强烈的女性主义立场完成对《生命的门槛》的改写和超越。

  • 标签: 西尔维娅·普拉斯 英格玛·伯格曼 电影 《三个女人》 影响
  • 简介:在俄罗斯文学家汇聚的那片璀璨星云中,帕捷尔纳克是一颗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星辰。他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和批评家。与重于艺术形式探索的安德烈·别雷相比,他更集中于在创作中表现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和感受,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始终是他高度自觉的艺术使命;与同样重视关注现实的列夫·托尔斯泰相比,兼为诗人的帕捷尔纳克又对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有较多思考和理论自觉。这些独特性就决定了作家研究的难度和复杂性。

  • 标签: 帕斯捷尔纳克 散文家 小说研究 诗人 现实生活 形式探索
  • 简介:本文探讨中国文化对田纳西·威廉剧作《鬣蜥之夜》中韩娜·基尔科的影响。在剧中,玛克馨·福克和韩娜代表两种不同的世界。玛克馨代表物质世界,而韩娜则代表精神世界。在“争夺”剧中男主角鞝侬的过程中,玛克馨想得到物质生活中的鞝侬,而韩娜则想帮助鞝侬脱离精神折磨之苦海。在剧中,威廉从三个方面把韩娜描述为鞝侬灵魂的拯救者:韩娜具有圣贤的形象,稳重而高雅的风格及善良和同情的心。韩娜从四个方面来帮助鞝侬摆脱精神折磨,而且她帮助鞝侬的方法也充分证明她的确是受了中国文化,尤其是道教哲学的影响。她以自身在中国旅行中获取的经验及道教哲学理念,帮助鞝侬忍受精神痛苦,虚其心,冷静地认识外在世界,勇敢地和精神恶魔搏斗,最终能够面对艰难的生活。她的所作所为不但是剧中道教主题重要的有机组成元素,而且是全剧架构的基础,进而形成了全剧发展的主线。

  • 标签: 韩娜·基尔科斯 田纳西·威廉斯 《鬣蜥之夜》 道教哲学影响
  • 简介:InStacyAlaimo'slatestfull-lengthstudy,Exposed:EnvironmentalPoliticsandPleasuresinPosthumanTimes,Alaimocontinuesherinterestsinecofeminismandmaterialecocriticismandexpandsthattoincludeposthumanism.TheauthorofanearlyimportantecofeministstudyentitledUndomesticatedGrounds(2000)(inwhichshereappraisedtheideologicaltiesbetweenwomenandtheso-callednaturalworldthatwerebeingdenigratedbyotherpoststructuralistthinkers),Alaimocatapultedtobecomeamajorforceinecocriticismandtheenvironmentalhumanitiesatlargewithhertermtranscorporeality.Nowakeywordinecocriticism,trans-corporealityfirstgainedwidespreadattentioninAlaimoandSusanHekman'seditedanthology,MaterialFeminisms(2008)andAlaimo'smonographBodilyNatures(2010).

  • 标签: Stacy Alaimo's latest FULL-LENGTH STUDY
  • 简介:小荷才露尖尖角1934年,包玉堂出生在广西罗城县四把镇石门村冲眷屯一个贫苦的仫佬族农民家庭。包玉堂从小便在家参加劳动,直至10岁时父亲才狠下心交了五担学谷让他上了一年私塾。包玉堂12岁上小学,他勤奋好学,过目不忘,成绩一直居全班第一,连续跳级,小学仅仅读了三年。1949年春天,老师们便鼓励他去县城考初中,结果,他竟以最高分被录取。

  • 标签: 刘三姐文化 文坛 攀登 1934年 1949年 农民家庭
  • 简介:Asoneofthemostinfluentialandleadingintellectualhistoriansintheworld,QuentinSkinnerhasofferedaseriesofoutstandingworkscenteringonthehistoryofearlymodernEuropeforthepastfewdecades.HisearlyworksontheFoundationofearlymodernpoliticalthought,andmonographicstudiesonMachiavelliandHobbesshapedthewayagenerationunderstandsthepoliticalthoughttoalargeextent,whilehiscontinuingengagementinmethodologicaldebatesprovidesanewapproachforstudentsandfellowresearcherstoconductthestudyofintellectualhistory.

  • 标签: influential LEADING
  • 简介:学界通常认为《默涅克塞诺》这篇柏拉图对话并不涉及哲学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对话中苏格拉底葬礼演说所含有关地生人神话和雅典政制的段落,发现这些围绕德性和政制问题展开的段落,实际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且暗中指向古典政治哲学中极为重要的最佳政制问题。本文认为,对于相关段落和问题的理解,需要注意到对话结构包含的双重语境。苏格拉底有关葬礼演说段落的表面修辞针对的是公共语境;而对话结构设定的私人语境,就对话自身的戏剧情节来说,则可视为是对城邦未来治邦者默涅克塞诺的哲学教育。

  • 标签: 苏格拉底 《默涅克塞诺斯》 德性 政制
  • 简介:1948年,以鬯从上海来到香港,与众多从中国内地来到香港的作家一样,本视香港为暂居之地,不意一住多年。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南来香港的作家徐訏、赵滋蕃、林适存、力匡、徐速等人都把乡愁和对香港的抗拒写入作品中,以鬯同样有怀乡书写,但其作品与其他同时代的南来作家颇为不同之处,在于他对南来者文化处境的矛盾特别敏感,写出香港与上海在都市化上的类近而呈现于作者心中的矛盾。可能由于以鬯本人1948年来港,在《香港时报》工作数年后,至1952年往新加坡报界任职,再于1957年返港,他把这两次来港的经历,部分反映在小说中。

  • 标签: 《过去的日子》 刘以鬯 《酒徒》 1948年 中国内地 五十年代
  • 简介:长林教授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早期的成果主要体现于《中国系统思维》(1990年初版)。该书认为,思维方式是文化传统的重要基因,对于文化现象之趋向演变与性状呈现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它把作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传统思维方式具体归纳为十个方面,即:较早的内向性主体意识和浓厚的情感因素;重视关系(包括人际关系)而超过实体;重视功能动态而超过形质;强调整体,尤其关注整体与局部关系;认为整体运动是一个圆圈;重视形象思维,善于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融会贯通;偏向综合而疏于分析;喜重平衡均势,强调调和统一;重视时间因素超过空间因素;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思维。

  • 标签: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科学观 文化基因 形象思维 系统思维 文化传统
  • 简介:在但丁的《神曲》中,维吉尔作为朝圣者的向导给予了朝圣者引导与慷慨的帮助。不仅如此,维吉尔《埃涅阿纪》中埃涅阿的“冥府之行”也是但丁写作其史诗的典范。本文选择了《神曲》中的四个片段,从这些片段中,不仅能看到但丁对维吉尔的模仿,也能看到但丁从圣经角度对维吉尔进行的改写。通过这些改写,但丁揭示了其对“喜剧”的理解—它并不仅指诗歌从悲惨到幸福的旅程,也指基督教的内涵:即拯救。

  • 标签: 《埃涅阿斯纪》 喜剧 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