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正>由国际经验美学学会主办的第11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于1990年8月22日——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近三十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本届会议。会议的议题有:(1)图像知觉——偏爱——审美经验;(2)艺术创造力;(3)艺术——计算机——数学美学;(4)音乐心理学;(5)文学理解心理学;(6)环境心理学。会议共收到70多篇论文。除主旨讲演以外,按以上6个专题分组宣读论文并进行讨论。

  • 标签: 艺术创造力 经验美学 数学美学 文学 会议综述 比喻
  • 简介:<正>碰巧,王佐良先生在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的两个论文集,我都参加了编辑工作。记得看他的第一本论文集时,虽不时为文章中的精辟见解叫好,却明显感觉到作者写那些文章时受到某些清规戒律的束缚,因而行文中免

  • 标签: 外国文学 作品 英国文学史 创作思想 出版社 西方现代派文学
  • 简介:先泰国学教育重视美育。先泰儒家经典的美育思想内涵丰富,自成体系。孔子提出“亲仁”、“尽善尽茧”、“中庸”、“中和”等美育范畴,孟子、荀子等人也有丰富的美育恩想.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在美育目的、内容、途径和手段等方面至今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先秦儒家 孔子 孟子 美育思想 借鉴价值
  • 简介:苏联作家弗拉基米尔·库宁(ВладимирКунин)写的中篇小说《国际女郎》(《Интердевока》)是苏联最新出版的第一本以妓女为主人公的小说。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发行量近百万册。除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出版外,苏联又和瑞典合作,把这部小说拍成同名电影在苏联及许多国家放映,从而引起了更大的轰动。妓女题材一向列为苏联文学的“禁区”,《国际女郎》的得以出版是苏联新盘策的产物。小说描写—美丽姑娘塔尼娅,为了追求高消费生活和出国,不惜成为以外国人为对象的妓女——“国际女郎”。小说作者曾参与处理“国际女郎”有关的案件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素材,熟悉她们的内心世界,因此小说在展现当前苏联出现的这一社会现象方面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但是在有些地方,作者却以怜悯、同情甚至欣费的态度,来描写那些“国际女郎”的生活,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作品批判现实的意义。这部作品在苏联也是褒贬皆有。读者阅后有何意见,欢迎寄给我们。

  • 标签: 国际女郎 季克 瑞典人 齐奥 对我说 苏联人
  • 简介:(三部曲)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的代表作之一,由(1952)、(1957)和(1959)三个故事组成.这三个故事定位于遥远的古代,却影射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况,具有深邃的现实意义,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但这部小说独具匠心之处在于它纵贯全书的浓厚的童话特色,这也是小说形式上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创新.在卡尔维诺逝世二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领略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著作中的精髓--对童话的借鉴和超越.

  • 标签: 《我们的祖先》 童话特色 小说 意大利作家 伊塔洛·卡尔维诺 《树上的男爵》
  • 简介:<正>鲁迅在谈到整个中国现代小说的产生时,说它“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要求的,一方面则是受了西洋文学的影响。”并说他搞小说创作:“大约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而他“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1934年,鲁迅又在他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的结论中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充分肯定了“拿来”的重要性。这是鲁迅对文艺创作中的借鉴与提高关系的概括总结,同时,也是他从创作开始时就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正是遵循了这条基本原则,鲁迅在借鉴和吸收了西方作家创作营养的同时,写出了有极大影响的前期小说。从《呐喊》和《彷徨》的创作实际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外国作家的创作对鲁迅的影响不仅是很大的,而且有的甚至是宜接的。这种借鉴的最突出表现,首先是故事情节构思的一致性。如鲁迅《药》中华老栓用馒头醮了革命者夏瑜的鲜血为其儿子治病的故事,就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和白手人》十分相似。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和白手人》写的是一个为工人谋幸福而被捕并因长期带着刑具使手变成了“白色”的革命者,在被送往刑场处以死刑的时候,后边却跟着一群企图能够得到一截绞死他的绳子的工人。因为,他们认为,那绞死?

  • 标签: 《狂人日记》 鲁迅 外国作家 前期小说 果戈理 《药》
  • 简介:后/印象主义画派重户外写生,追求视觉印象的真实,用奔放的笔触糅合相互并列而并不融合的色调,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造型功能,善于捕捉瞬间光感下物象色彩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坦言受该画派影响的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明显可见对后/印象主义画派技巧的吸纳,主要表现在对意象、光线和色彩的处理,内心独白与并列对照的大量使用及小说内在结构的营建三方面。

  • 标签: 后/印象主义 福克纳 绘画 小说 印象主义文学
  • 简介:国际化之路,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从而实现企业成长、获得更为高额的利润,是中国企业市场性质的自然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国际化是中国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必经途径。

  • 标签: 企业国际化 中国 跨文化管理 经济全球化 竞争力 资源整合
  • 简介:<正>1990年7月1日至5日,中苏文学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是中苏比较文学研究会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有中苏学者参加的一次盛会。国内著名苏联文学学者戈宝权、叶水夫、李明滨等向大会提交了论文或与会发言。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世界文学研究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中苏文学 苏联文学 比较研究 戈宝权 文学作品
  • 简介:<正>9月20日,’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SHANGHAIINTERNA-TIONALSHAKESPEAREFE-STNAL)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隆重开幕。这次历时一周的盛会,是1984年“中莎会”成立和1986年首次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以来,在中国莎学研究、莎剧演出历史上的又一创举,有着继往开来的深远意义。本次戏剧节的中心活动是莎剧演出。参加本次演出的,主要有九个节目,它们是上海人艺的《奥赛罗》、上海戏院学院的《亨利四世》、上海儿艺的《威尼斯商人》、哈尔滨歌剧院的《特罗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上海越剧院的《王子复仇记》、古蔽屏风表演班与上海现代人剧社合演的《哈姆雷特》,以及英国索尔兹伯里剧团与爱丁堡皇家书院剧团合演的《第十二夜》,英国利兹大学戏剧系演出的《麦克白》和德国纽伦堡青年剧团演出的《罗密欧与朱利叶》。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莎剧 《哈姆雷特》 莎学研究 《麦克白》 《威尼斯商人》
  • 简介:周勋初先生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史学家。本书在《古典文学知识》连载三年有余,全书分20讲,为周勋初先生一生研治古代文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兼具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感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可读性。每讲后的附录,为与之相关的各类报道或文章,帮助读者更为全面了解所讲的内容。

  • 标签: 治学经验 周勋初 欢乐 古典文学知识 文史学家 大学文科
  • 简介:周勋初先生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史学家。本书在《古典文学知识》连载三年有余,全书分20讲,为周勋初先生一生研治古代文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兼具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感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可读性。每讲后的附录,为与之相关的各类报道或文章,帮助读者更为全面了解所讲的内容。《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著,精装32开,定价130元。

  • 标签: 治学经验 周勋初 欢乐 古典文学知识 文史学家 大学文科
  • 简介:<正>在论及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影响时,莫言将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称为“两座灼热的高炉”,这无意中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新时期作家在面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时,不是应对单一流派或某一作家,而是全息式地摄取养份。这样,西方历时百余年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短短几年内被作家共时性分享了,并被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共融了。把莫言作为个案透析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即能窥见这种共融性特质。莫言的全部小说中,既有福克纳式的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又有马尔克斯式的象征、隐喻。丰厚的生活底蕴和非单一性的接受和吸纳,使莫言的创作显示出一种诡异多变的风格。在新时期作家中,借鉴与消融,达到浑然一体、运用自如的,莫言是做得较好的一位。

  • 标签: 福克纳 马尔克斯 西方现代主义 新时期文学 象征主义 《喧哗与骚动》
  • 简介:在本雅明之前,传统批评将狄更斯与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本雅明的《拱廊街计划》用文学蒙太奇的方法探索狄更斯、城市化以及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经验、记忆、闲逛等维度发现了狄更斯的现代性,重铸了狄更斯的形象,即狄更斯的小说用具有碎片意义的话语表述了现代城市经验的非连续性、转瞬即逝性和记忆的空间化,洞悉了现代性的本质。

  • 标签: 本雅明 狄更斯 现代性
  • 简介:5月22日,第五届布克国际奖(theManBookerInternationalPrize)在伦敦揭晓,美国小说家、翻译家莉迪娅·戴维斯(LydiaDavis)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十位候选人(包括中国作家阎连科)中拔得头筹,捧走火奖,将6万英镑奖金收入囊中。

  • 标签: 戴维斯 国际 中国作家 小说家 翻译家 阎连科
  • 简介:10月23日,由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新民晚报社和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上海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协会共同主办的“2010国际城市生态旅游论坛”,在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开幕。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总千事蒋明君、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上海世搏会联合国展区总代表阿瓦尼·贝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俄罗斯委员会执行官根纳吉·施拉普诺夫、新民晚报副总编裘正义及龚心翰、刘振元等出席了开幕式。

  • 标签: 旅游论坛 城市生态 国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世博园 文化艺术交流
  • 简介:近期,西亚北非地缘政治不稳,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与核泄漏,使国际油价暴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国际发展环境恶化,世界须做好应对持续高油价准备。但全球石油危机不致爆发,世界经济复苏也不会因此逆转。本轮油价恐慌性上涨,源自突尼斯社会动乱引发的西亚北非危机。

  • 标签: 国际石油价格 世界经济复苏 石油危机 地缘政治 国际油价 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