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融合中西的艺术之路是许多置身于中西文化交汇地带,或接受过中西文化艺术熏陶的一代华人艺术家的一种自然且自觉的选择。他们对于意境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敬心理,而对于西方的艺术,尤其是重在个性表达的现代艺术,怀有同样敏锐的鉴赏力和深刻的共鸣。朱铭即属于这一艺术家群体的代表。

  • 标签: 世界传播 中国艺术史 太极 中西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艺术
  • 简介:这些年来不少学界同仁,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最重要的莫过于这几种:一是弘扬国学;二是恢复经学传统;三是提倡儒学;四是倡导“新子学”。这几种主张自然都有各自的道理,但相比之下,我认为还是“新子学”的提法更加适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因此,自方勇先生于2012年提出了“新子学”构想之后,

  • 标签: 传统文化 价值重构 传播 子学 主张 经学
  • 简介: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狂欢节至今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众文化,从好莱坞电影、通俗期刊、电视搞笑肥皂剧、摇滚音乐等等之中都不难发现这种文化的影子。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其狂欢精神的体现,亦即狂欢节的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和颠覆性。美国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创造性地运用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分析了美式摔跤比赛中身体的狂欢及其隐含的各种权力关系和政治力量。

  • 标签: 狂欢节 狂欢理论 大众文化 摔跤比赛
  • 简介:<正>在考察苏联文学与其他文学,包括与中国文学的相互影响时,所说的苏联文学主要指的是俄罗斯文学。然而苏联文学是多民族、多语种的文学。因此,要重新描绘出苏联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相互关系与相互联系的整个图景,就必须研究、理清与其他文学有关的

  • 标签: 鞑靼 各民族 汉学家 文化圈 多民族 苏维埃
  • 简介:李安获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捧走了万人瞩目的”小金人”。顿时之间,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位气质儒雅、风度翩翩,有着一副典型的东方面孔的著名导演。李安以他超凡的电影艺术征服了世界,他的电影无疑是极为完美的。

  • 标签: 李安 电影艺术 奥斯卡 华人导演 电影风格
  • 简介:  美国作家吉恩·里尔2003年8月出版了他的处女作.小说问世后,美国成熟的大众文化市场便轻车熟路地将此书投入了步步为营的宣传操作中,使读者面前又出现了一部成功而引人人胜的作品.在翻译该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体会了小说情节发展中一波三折的跌宕起伏,更感叹于操作着作品的这个文化生产场的精湛和成熟.……

  • 标签: 匡蒂科 大众文化匡 步步为营美国
  • 简介:以人人网、腾讯和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国内SNS平台均动用大量资源建立开放平台,中国的SNS平台经过数年的"本土化运营"之后,开始正式和国际接轨。

  • 标签: 社交网络 “开放” 开放平台 SNS 本土化 新浪
  • 简介: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文学阅读及批评的模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文学文本与影视改编的关系究竞如何?改编的原则与理念是什么?其中有哪些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探讨?视觉产品在文学教学中有什么意义?本文从电影时代的文学研究语境、述说文本的时代与文本述说的时代传播意义与受众范围的革命等几个方面探讨改编研究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意义。文章认为,改编研究彰显了文学作品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是文学与其他媒介互动的重要原因,也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文学跨学科研究视野。

  • 标签: 改编 文学 银幕 跨学科研究
  • 简介:中古时代是文化多元的时代,因此,在这一时期,尽管儒学在社会实践的层面有所衰微,但儒学研究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如《周易》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左传》有晋杜预集解,《春秋谷梁传》有晋范宁集解,《尔雅》有晋郭璞注,《论语》有魏何晏集解等,这些著作上承两汉,下开唐宋,几乎占据了《十三经注疏》三分之一的篇幅,可见中古儒学的成就是很高的。

  • 标签: 中古时代 《春秋谷梁传》 《十三经注疏》 崇拜 扬雄 儒学研究
  • 简介:印刷术发明以来,诗歌总是通过纸质媒介传播自己的声音,其影响局限在人数甚少的知识阶层.后垮掉派诗人鲍勃·霍尔曼首次在大范围内成功地嫁接诗歌与电视(包括MTV)、电脑网站、CD、VCD等现代媒体为一体,改变了诗歌的传统定义.他突破了诗歌的纸质媒介的传播,创造了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朗诵和诗歌竞赛等形式.

  • 标签: 快板诗 美国 诗歌传播形式 斯兰姆诗歌朗诵赛 诗歌网络 诗歌现场
  • 简介:作为1998年中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作家代表团4月访华,其成员之一斯坦尼斯拉夫·古尼阿耶夫,《我们的同时代人》杂志主编,著名诗人,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说,普希金是无限的。对普希金持这种态度的想必不只某一个具体的俄罗斯人,它属于整个俄罗...

  • 标签: 普希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银时代” 别尔嘉耶夫 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文学
  • 简介:古往今来,在历史的某个节点、时段里,要能涌现一位书、画、印、文俱能兼美,皆属一流的艺术大师绝非易事,然而,韩天衡先生即是这样实至名归的一位。他的篆刻奇崛、瑰丽、多姿:他的书法宽博、堂皇、雄浑:他的国画清奇、洁莹、恣肆:他的文章清新,思辨、深刻。他多才多艺,跨界越疆,四绝~通:有新理念,新技法,新风貌,堪称独具风神、自成一家,是当代中国艺林中的智者。他六十多年如一日地潜心艺事,不张扬,不追名,不逐利,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海内外,他有着广泛的知音和影响力。

  • 标签: 韩天衡 艺术大师 当代中国 影响力 篆刻 书法
  • 简介:<正>在西方二十世纪文学艺术中,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之间的比较研究无疑是一个急待发掘的领域。二十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成为时代潮流,涉及各个艺术领域,特别是在戏剧和绘画方面掀起轩然大波,是德文学艺术的一大奇观。表现主义艺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外部原因,如欧洲背景下的文化思想,文学传统等;内部原因,如德国乃至北欧日耳曼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学传统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着重论述戏剧和绘画所由产生的德国社会特征及文化背景,然后比较两者(戏剧和绘画)美学观的异同,进一步探讨它们所由产生的美学原因。

  • 标签: 美学观念 戏剧家 文化思想 文学传统 德国表现主义 新浪漫主义
  • 简介:近年来,中国科幻“新生代”作家不断壮大且日渐成熟,他们共同缔造了当下中国科幻文学的繁荣。这群作家所带来的完全不一样的科幻观念足以使人侧目,用《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的话说:“新生代革新了长期处于科普羽翼下的科幻小说平白呆板的叙述模式,进而将科幻小说引向了一条回归本源的希望之路。”这足以有理由让人相信,中国科幻会给衰落的先锋文学注入某种活力,而科幻文学独一无二的美感也将在“新生代”笔下熠熠生辉。

  • 标签: 科幻小说 故事新编 “新生代”作家 科幻文学 飞氘 《科幻世界》
  • 简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批评家注意到甫跃辉这个名字,与出版、媒体、影视一体化的市场运作方式不同,甫跃辉的被关注是文学在另一个层面上的薪火传递:文学传统的继承与技艺的研习。甫跃辉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山花》上的《少年游》,他以小心翼翼的笔触描摹了一个少年的雾气蒙蒙的心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秘密。在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稳妥的概念来指称这一代年轻人的时候,“80后”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词汇,它在最宽松的意义上指向一代人的写作背景,如果说“50后”“60后”避免不了“家国”这个词汇的牵连,“70后”从个人的身影出发,那么“80后”是从“童年”开始书写的。几乎每一个“80后”作家都在童年这个题材上徘徊过,这不是一种简单的题材写作,而是一代人的文学出发点,大相径庭的写作路径,单就起点也可以看得到日后分疏的来由。

  • 标签: 甫跃辉 精神状况 “80后” 《少年游》 札记 阅读
  • 简介:在全球化进程中,一向作为西方文化和文学经典的莎士比亚剧作,在不断普及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衍生产品。本文以2011年7月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九届世界莎学大会为契入点,围绕全球化莎士比亚的衍生主题,着重分析莎士比亚经典与衍生的关系及其全球化趋势,提出了当前莎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文章同时对各种不同形式的经典衍生案例提出了相关的批评视角和观点,并指出:正典及衍生产品之间的文化生态关系应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反思。

  • 标签: 莎士比亚 正典 改编 衍生
  • 简介:笔者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探究物理学知识中能量守恒原理最初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特意分析和研究了《势力不灭论》,力图通过研究这一论著来探明物理学中的一系列基本知识在中国到底是怎样传播的。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势力不灭论》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是这本物理学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物理学知识理论的论述,其中的著名理论有能量守恒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它的底本其实是由《通俗科学讲义》翻译而来。《势力不灭论》中涉及很多的科学问题,比如以前在物理学界引起广泛争议的永动机理论、天体演化问题、宇宙热寂说等。《势力不灭论》最早是由中国人独立从西方翻译来的著作之一,文字翻译准确,对名词术语的处理也恰到好处,能够对著名的理论原理进行科学准确的传播,是一本非常具有价值的翻译大作。

  • 标签: 《势力不灭论》 能量守恒 原理 传播
  • 简介:极度悲观的诗语表述构成丁尼生文思套路的一个部分,本文仅试图对他的有代表性的此类诗文进行梳理和温习,揭示其内含的思想张力及其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之间所形成的反差,为在当代语境内进一步探讨丁尼生文思的其他侧面做一点铺垫。

  • 标签: 丁尼生 诗语表述 悲观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