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周易》经文是一个以卦辞和爻辞为主体的语言符号系统,英译《周易》译者应力求传译卦爻辞的符号意义,包括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并在译文中实现原文的信息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

  • 标签: 《周易》卦爻辞 意义 功能 翻译
  • 简介:《换位》是第一部奠定戴维·洛奇当代英国最佳小说家之一地位的校园小说。本文运用经典叙事学理论,从聚焦、结构、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换位》体现了洛奇主张二元文化的沟通与对话的思想主旨,在坚持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同时,糅合现代、后现代小说技巧的创作风格。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解读《换位》,准确把握洛奇小说的整体风貌及批评趋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戴维·洛奇 《换位》 叙述
  • 简介:本文首先阐述了西方学界关于后经典叙事两个发展阶段的划分。文章认为,在第二阶段,后经典叙事彰显出六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动向:一、叙事新流派的不断涌现;二、对叙事研究跨学科路径的重访与反思;三、叙事研究的'历时转向';四、叙事研究的'跨国界转向';五、对叙事学家个人学术思想的研究;六、后经典叙事流派之间的交叉整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动向也是后经典叙事在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与核心命题。

  • 标签: 后经典叙事学 第二阶段 命题
  • 简介:在全球化进程中,一向作为西方文化和文学经典的莎士比亚剧作,在不断普及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衍生产品。本文以2011年7月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九届世界莎大会为契入点,围绕全球化莎士比亚的衍生主题,着重分析莎士比亚经典与衍生的关系及其全球化趋势,提出了当前莎研究所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文章同时对各种不同形式的经典衍生案例提出了相关的批评视角和观点,并指出:正典及衍生产品之间的文化生态关系应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反思。

  • 标签: 莎士比亚 正典 改编 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