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一我是一支柳笛。我还记得,在我成为柳笛之前,刚从柳树身上被折断的那一刻,疼痛,眩晕,夹杂着从一种形态走向另一种形态的隐约顾盼。春风里,有一个人向我伸出了手,于是我从若干柳条中被分离出来,我的生命成为具体的一截。那个人把我捧在两手间,反复揉搓,直到骨肉脱离,他把骨头抽了出去,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我的唇,用刀片刮掉绿皮层,露出新鲜的汁液,才含到嘴边开始吹奏。笛声婉转,悠扬,像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安慰。

  • 标签: 态度 声音 形态 个人 拇指
  • 简介:<正>一般说,历史厚度和乡土厚度是一些文学作品具有底蕴的必要条件。在这里,如果将教科书意义上的历史学放到一边的话,历史对于创作者来说是时间性的。对一个作家,或者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乡土就是他生命原初鲜活和蓬勃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在城市,对于他来说也是乡土。鲁迅的鲁镇是鲁迅的乡土,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是帕慕克的乡土。从当下人所处的境地能够看出创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即切入时间的问题和切入乡土的问题。

  • 标签: 帕慕克 文学作品 理论体系 现代性 源头性 鲜活感
  • 简介:原本是想以我的奶奶为题写一篇小说的。听说我的爷爷在我父亲八岁的时候就没了。只有奶奶领着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生活。解放前爷爷家很富,不仅有地,有房子,还有大车。奶奶是个很会持家的人,勤劳、智慧还很善良。我没见过奶奶,连一张照片都不曾见过,父亲三十岁的时候才有我,奶奶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就没了。她是五十四岁时死的。老人家走的时候,父亲和我母亲还不认识。

  • 标签: 创作 奶奶 解放前 父亲 爷爷 生活
  • 简介:对话时间:2015年9月对话人及对话整理:吴桐一、我习惯于做一个旁观者吴桐:可以跟我分享一下您小时候关于上海的记忆吗?

  • 标签: 对话 孙甘露 态度 旁观者 吴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细想起来,我最不可能的就是成为一位作家了。那么,我最可能是干什么的呢?对此,我有足够的依据做出回答:首先,我可能是一个农民。一个地方,一个族群,命运有惯性。这几乎是人类社会学的常识。在滇东北一个姓徐的寨子里,从袒辈到我的兄弟姐妹,都是农民。我因为上学,成了家族中识字最多的人。而且生逢其时,凭借昭通师专的一纸毕业证书,于20世纪末从国家手里分得一个饭碗,打破农民命运惯性,成为了农家子弟中的宠儿。

  • 标签: 文学 农民命运 人类社会学 兄弟姐妹 毕业证书 20世纪
  • 简介:这些年来,我的人生百无聊赖,我对争权夺利蝇营狗苟没有兴趣,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许多人许多事对我也早已不再重要。这几年的经历,改变了我对人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我重拾写作,我知道我也许写得不是很好,但它却可以让我拥有现实之外的另一种人生。对我来说,写作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正如有人把打麻将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一样。对于写出来的那些东西,我常常提不起拿出去发表的兴趣。

  • 标签: 创作谈 打麻将 事对 仰望星空 世事沧桑 不明所以
  • 简介:我出生的时候,据说原打算随便取个名字算了的,那时农家的孩子只能世袭农具;但长辈后来还是用意深远,把笔墨纸砚之一引入了我这个锄镰犁耙支起的家族。我这个名字也许就是我的宿命——我几经周折,终于择定了笔砚的志向,并且很专一。

  • 标签: 创作 开花 写作
  • 简介:一、没有挣脱的窠臼——权、钱、女人虽然当代“官场小说”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现实问题,笔调细腻入微,创作形象较为鲜明,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展示了文学这种文化形式特有的魅力。但是,“官场小说”的创作却逐步转向对官员在“权力”追逐中的争斗、自我放逐、迷失等内心活动的刻画,“权、钱、女人”作为权力追逐的产物,成为了“官场小说”无法挣脱的创作窠臼。“官场小说”像“教科书”一样展示底层公务员在职务一步步升迁过程中的权谋争斗和权力腐败。

  • 标签: 官场小说 创作反思 当代 人物内心世界 “权力” 文化形式
  • 简介:苍白无力的文章,一定是缺乏感情的文章。一位作者,对身边人身边事漠不关心,肯定写不出带着温度的文章,诗歌的写作尤其如此。我认为,一个好的写作者要能够感知身边花岗岩的冷暖,要疼爱脚下的小草,要嗅得到泥土的芳香。

  • 标签: 创作谈 同我 身边人
  • 简介:潘岳是太康文坛上不可忽视的作家,在历史记载中他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在我看来,文人亦是普通人,他的性格也会有复杂多变的一面,潘岳的真实和善良、软弱和取宠这样复杂的性格反映在他的创作之中。

  • 标签: 潘岳 性格 创作
  • 简介:不经意间,《草地》也走过三十五年了。《草地》让阿坝州的文学队伍从无到有,继而遍布十三个县。文学创作的足迹从阿坝州到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对阿坝州的文学队伍,《草地》功高无比。写写文学创作历程的往事,写写不成功的自己,对我是一大快事。一九八六年,我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家乡,从理县到了马尔康。

  • 标签: 创作思维 现代作家 走出国门 阿来 地方志办公室 藏民族
  • 简介:李敬泽在为冯唐的"北京三部曲"写作的序言里说到,"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到他这里都会死机。正因此,冯唐小说写了十几年,粉丝遍江湖,传言此人是一高手,但是,没人说得清他是哪门哪派,也没哪个批评家愿意招惹他——我不记得有哪位成名批评家拿他试过招,我也不想惹这个麻烦,这只会暴露文学之树之绿和理论之灰。中药铺里,每一味药都有一个抽屉,但冯唐这味药装不进任何抽屉,只好放在柜台底下,知道他在,权当他不在。"

  • 标签: 冯唐 李敬泽 药都 启蒙时代 幻洲 创造社出版部
  • 简介:文艺座谈会成为文艺圈热议的话题,细细品味,这个会议传达给我的信息大体上是六个字:人民,家国,梦想。人民——不妨转换一下——在文学作品里,我更愿意把人民称为众生。天地,众生,都是大文章。天地让人心生辽阔,众生让人心存慈悲。"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古代诗人的喟叹悠远绵长,说的是自己,说的也是众生。如果对历史作一次回望,你会发现,我们的"个人史"更多地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在所谓的"大事件"后面,有

  • 标签: 古代诗人 个人史 大事件 创作谈 夜雨 家国
  • 简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始终是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新课程改革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

  • 标签: 情感态度 英语教学 学生 培养 情感教育 新课程改革
  • 简介:“咣当”一声,打碎了一个瓷器。只要不破坏现场,碎片即可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器形。犹如漫长而零零散散的岁月,拼凑起来就是我们经历的过程j国家如此,单位同样,生命也毫无例外。尽管拼接的裂隙如同蛛网,但是完整,是由一块一块的碎片构筑则毫无异议。当然小说它不是流水的账簿,它去掉了不易察觉的粉屑和很难粘合的碎渣,挑拣了那些轮廓分明、担负责任而又闪光醒目的块面。宽驳的裂纹更像历史。

  • 标签: 创作 负责任 现场 国家 经历 异议
  • 简介:写作迄今已有二十五个年头,尚不知创作谈是什么物件,如何写的?仔细想想倒是自己的过错。创作者没有自己的理论观点和创作观点,又怎么创作创作首先要有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是对某个哲学命题的解读。所以,我将这个发现提炼成一个哲学命题:人否定外部世界在自我空间的存在性。这样,小说有了主题。接下来,我开始找故事,也就是说,用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完成对这个哲学命题的解读。我找了很长时间,没有头绪。

  • 标签: 创作谈 哲学命题 外部世界 黄艳艳 范进 我就这样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爱上了旅游。而民俗风情旅游,更因其能满足游客猎奇求异的心理,而备受人们青睐和推崇,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各地的民俗旅游项目纷纷上马,有的甚至被某些重利之人利用,成为敛财工具,使民俗旅游失了诚信和本真的纯朴,让游客心寒。

  • 标签: 民俗风情旅游 诚信 创作 真假 亲情 生活水平
  • 简介:摘要狭义的说“创作”不过是为了表示一种心绪,去组织一部作品,一个画面的话题。“创作”近乎是一个祖上遗留的。越是后来的写实的人,就越是为创作买单的人。广义而言,随着交流技术的进步,形象思维也越来越感性的愉悦大众,越来越本质的修整和调节具有符号思维的认知方式和知识系统。油画,作为架上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强的包容性,从表现的材料的物理性来看,油画具有其他画种无法替代的趣味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油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但它早已成为我国绘画表现形式中的主力军。在学习油画的时间里,自身感觉学习油画除了需要极高的天分之外,还需要用心、深入地体验与反思。

  • 标签: 表现 感觉 体验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