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西夏是我国历史上11至13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王朝。西夏王朝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封建政权。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西夏早期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绘制多延续晚唐五代和北宋的风格,通过传承与发展,民族艺术逐渐成熟,在壁画的创造和审美方面越来越多地显示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创作力。与敦煌以往的壁画相比较,西夏晚期壁画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无论在空间的布局还是在艺术的表现,都呈现出独有的时代特色,成为敦煌壁画发展史中重要的灿烂篇章。敦煌石窟开凿的最后阶段即西夏至元代,佛教壁画通常极少出现山水画。但在榆林石窟西夏时期的壁画第2、3等窟中却出现了相对独立的山水画和文人意识,特别是第3窟的大型水墨山水画,标志着西夏壁画崭新的时代风格,代表了西夏壁画作为敦煌壁画晚期山水画的主要成果,并且从中还体现出了西夏艺术与中原艺术之间的某种联系,反映出两宋以来的山水画风对西夏壁画的影响,这对于山水画研究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 标签: 西夏壁画 山水画 空间 意境 文人意识
  • 简介: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15级毕业大戏邀请了德国当代著名导演伊万·潘特列夫排演德国名剧《沃伊采克》,是此剧专业创作团队完成的首次由华人演员出演的公开演出。笔者作为此剧的副导演,在排演中记录了整个创作过程,包括导演对剧本的解构及重建和富有当下意义的舞台呈现,本文对于此剧的阐述对那些看过本剧及想进行此类文本创作的人应该会有所启发。本剧作为毕希纳的名剧,留给后人思考及解读的空间非常大,也因此成为很多戏剧导演愿意挑战并创作的剧作。

  • 标签: 文本创作 中国化 哲学性 上海戏剧学院 创作过程 副导演
  • 简介:《舌尖的中国》系列电视纪录片的空前成功,点燃了受众对纪录片的收视热情,尤其是李立宏老师的解说更是被受众津津乐道。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化、人文化和社会化三个不同阶段,纵向分析了中国电视纪录片解说语音发声规范性的发展,并重点分析了李立宏老师解说中的语音规范性问题。

  • 标签: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解说 语音发声 舌尖上的中国